2014年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三上学期期中文综历史.docx
《2014年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三上学期期中文综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三上学期期中文综历史.docx(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2014 年级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三上学期期中文综历史 第卷 24.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改革、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论述,正确的是 A.分封制既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也蕴含着以后分裂割据的因素 B.郡县制是贵族政治取代官僚政治的标志,推动了中央集权制的形成 C.行省制是满洲族的重要政治创新,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隋唐时期地方行政区划始由郡县两级转变成州、郡、县三级制。 解析: 分封制稳定周朝的统治秩序,但是地方诸侯权力过大,造成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分裂局面,正确答案为 A。秦郡县制是官僚政治取代商周时期的世袭的贵族政治
2、,排除 B。行省制度是元朝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元朝是蒙古人所见,排除 C。三省六部制是唐朝时期的中央官制,把相权一分为三,削弱相权,加强皇权,而不是地方的行政制度,故排除 D。 答案: A 25.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 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 A.使中国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宣告破产 B.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促使先进知识分子研究中国前途问题 D.促使中国认清所处的国际地位 解析: 此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注意考题的落脚点 “ 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 ”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
3、,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故答案为 D。 A、 B、 C 项都没有准确的反映题干的意思。 答案: D 26.19世纪末 20世纪初, 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新的着重点对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下列各项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戊戌变法,主张通过改良的方式,实行君主立宪制 B.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C.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 D.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与科技,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 解析: “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
4、(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说明甲午战后,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重点发生转移, ABD 都符合这一情况, C 不对,义和团运动具有盲目排外的色彩。 答案: C 27.世界文明史介绍:罗马成文法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罗马城市行政官在执法过程中所做的决定行政官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他的这种决定成为事实上的判例法。”由此可见,罗马法的显著特点是 A.具有较为明显的习惯法传统 B.内容庞杂且受行政因素影响 C.结构松散但有普遍的适用性 D.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5、 解析: 根据材料“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表明其高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答案: D 28.法国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认为:美国联邦制是“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全面的是 A.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 B.三权分立实现了 分权制衡 C.地方各州自治权力不断增强 D.联邦制有利于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 解析: 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指中央集权,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指地方分权,美国是两者有机结合,故 D 正确。 A 项只是说了其中的一个方面; B 项说的是国家机构相互制衡的问题,
6、材料并未体现; C 项错误,各州的权力是法律规定的,并非无限制的增强。 答案: D 29.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垦荒高潮,其根本原因是 A.新的生产关系的推动 B.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C.统治者鼓励垦荒的措施 D.劳动者积极性的提高 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的大变革、大动荡时期,就经济方面来说,生产力获得巨大的发展,铁制农具和农耕出现并逐步的发展推广,使得更多的耕地被开垦出来,因此形成了垦荒的高潮,故选 B。 A 项与垦荒无关; CD 项错误,统治者的重视和劳动者的积极性并非根本原因,根本原因要从生产力的角度进行分析。 答案: B 30.两宋时期,我国的商业空前繁荣,表现
7、为 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海外贸易发达,商品远销东亚、南亚、西亚及东欧和北非等地 河南开封、浙江杭州是商业繁盛的大都市 在重要城市出现了为地域商帮服务的会馆,其中晋商和徽商的会馆最多最大 A. B. C. D. 解析: 此题实际上考察的是宋代的我国商业发展的情况。宋代,打破了坊市的界限,出现了夜市;海外贸易发达,商品远销东亚、南亚、西亚及东欧和北非等地,当时河南开封、浙江杭州是商业繁盛的大都市。因此正确,故选 A。商帮是明清时期出现的商人群体,因此想不符合题意。 答案: A 31.中国近代经济史 1895 1927是一部专论清末民初中国经济史的学术专著,该书在论述中国资本主
8、义发展道路的同时,也阐述了 “ 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 ” 。这种中国特色的产业革命精神主要在于追求 A.工业化的实现 B.发展资本主义 C.民族独立富强 D.实现民主政治 解析: 1895 年后伴随着列强侵华的加剧,社会上兴起了实业救国思潮,在其推动下,收回利权运动和创办实业蓬勃发展。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提倡实业救国,积极创办实业。故在1895 1927 年间中国特色的产业精神主要就是追求实业救国。 故选 C。 ABD 项错误,中国当时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首要的任务是实现民族独立 . 答案: C 32.科技创新是世界近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和知识源泉,而工业革命是世界近代科技发展和资产主
9、义发展的重要阶段。下面对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A.促成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形成 B.亚非拉地区的工业飞速发展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D.世界贸易中心开始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解析: 注意题目所给关键词“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就是进 一步扩大世界市场,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故选 C。 A 项错误,欧洲一体化的开始是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 B 项错误,与事实不符,当时亚非拉地区大部分是殖民地和半殖民地;D 项错误,世界贸易中心开始转移是在新航路开辟后。 答案: C 33.钱乘旦先生在不平衡发展: 20 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中说:二战后人们企
10、图修补这个社会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而是在民族国家之上和之下的层面上对它进行“越位”,从而对它的主心骨 国家主权实行分解。 最能体现这种“越位”的是 A.欧洲联盟 B.世界银行 C.世界贸易组织 D.亚太经合组织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从材料“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而是在民族国家之上和之下的层面上对它进行“越位”可以分析的出这是说的超越了国家的主权范畴而进行的联合,故选 A,欧盟是成员国各自让渡出一部分主权而建立的政治经济组织 。 BCD 项都未体现让渡国家主权的内容。 答案: A 34.文化就像一张名
11、片,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文化就会被蒸发掉,或者湮没于世界之中 ,中国焦点 2006评出十大最能代表中 国的文化形象符号中,位于第一位的是孔子,最主要的原因是 A.孔子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有现实意义 B.孔子被尊为圣人,受到后世的敬仰 C.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深深影响后世教育 D.其文化品格对中国的文化具有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解析: A 项是孔子思想的一个方面, 反映的是孔子的政治思想,主张仁政; B 项较为笼统,并非说的是孔子受人尊敬的原因和孔子的贡献; C 项属于教育 方面 , 只是孔子思想的一个方面;因此 ABC 项 都不能成为中国文化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吉林长春 外国语学校 上学 期期 中文 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