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江苏省泰州市沈毅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学年江苏省泰州市沈毅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学年江苏省泰州市沈毅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江苏省泰州市沈毅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经过测算,地球的平均半径为( )。 A 6357千米 B 6378千米 C 6371千米 D 40000千米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识记层次,关于地球的数据我们必须要记住的三个数据,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是 5.1亿平方千米,赤道的长度是 4万千米。 考点:地球的数据 图中,数字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分别是 ( ) A 半岛、 岛屿、 海峡 B 半岛、 海峡、 岛屿 C 岛屿、 半岛、 海峡 D 岛屿、 海峡、 半岛 答案: B 试题分析:面积较大的陆地为大陆,面积较小
2、的陆地为岛屿,大陆向海洋伸出的狭窄部分为半岛,因此 为半岛、 为海峡、 为岛屿。 考点:陆地的有关知识 宇航员加加林说:地球看上去更像个水球,这是因为( ) A地球表面 71%是海洋 B天是蓝的 C海洋占陆地面积的 90% D海洋是蓝的 答案: A 试题分析:地球是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 考点:地球的海陆分布 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是( )。 A大高加索山 B乌拉尔河 C苏伊士运河 D巴拿马运河 答案: D 试题分析:南北美洲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大高索山脉,乌拉尔河是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 考点:大洲的分解线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是( )。 A亚洲 B欧洲 C北美
3、洲 D南极洲 答案: A 试题分析:大洲的面积大小比较口诀是: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考点:大洲面积比较 “沧海桑田 ”在地理科学上的正确含义是( )。 A在海边种植桑树 B海陆的变迁 C填海造陆种田 D比喻世事的变迁 答案: B 试题分析:地球表面形态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陆地可以变成海洋,海洋可以变成陆地 考点:地球的海陆变迁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认为,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结的一块大陆,后来原始大陆才逐渐分离,形成了今天的七大洲,这一学说被认为是( )。 A板块学说 B地心说 C同心说 D大陆漂移假说 答案: D 试题分析: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的两岸
4、-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北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他坚信这不是巧合,便顺着这条思路研究下去,后来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考点:大陆漂移假说 你认为下列是海陆变迁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 B潮汐的作用 C人为因素 D火山喷发 答案: A 试题分析: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例如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考点:根据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分清主次,解答本题在理解的基础 上即可 喜马拉雅山脉是 ( ) A由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的 B由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
5、的 C由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形成的 D由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的 答案: D 试题分析:据板块构造学说,地球的岩石圈有六大板块构成,六大板块的运动既有相向运动的碰撞挤压,也有相反运动的张裂拉伸,从而塑造出不同的地形地貌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了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 考点:世界的主要山脉和山系 根据板块构造理论,未来地中海的面积将( )。 A扩大 B缩小 C不变 D有时扩大,有时缩小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板块运动方式:碰撞挤压;张裂拉伸地球上有六大板块,它们之间在不停的碰撞挤压或张裂拉伸地中海是板块碰撞挤压而形成的 考点:试题中考查了学生的记忆能
6、力和理解能力 日本号称 “火山地震博物馆 ”是因为( )。 A位于山区 B位于板块交界地带 C日本是个岛国 D位于板块内部 答案: B 试题分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有六大板块构成,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日本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考点:本题考查板块构造学说理论 下列语句描述中,说明气候的是( ) A东边日出西边雨 B明天可能有雨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四季如春 答案: D 试题分析:天气与气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正确区分这两个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天气是某地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变化,特点是多变;气候是某个地方多年
7、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稳定性 A.B.C.表示都是某地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变化,特点是多变,属于天气现象,四季如春属于气候 故选: D 考点:天气与气候的概念 卫星云图中表示云区的是( ) A蓝色 B绿色 C灰色 D白色 答案: D 试题分析:在卫星云图上有白色、绿色和蓝色三种基本颜色,它们分别表示不同含义:白色代表云雨区,绿色代表陆地,蓝色代表海洋 考点:卫星云图的基本含义 早晨学校升国旗,小红发现国旗朝东北飘扬,此时的风向是( ) A东北风 B西南风 C东南风 D西北风 答案: B 试题分析: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当烟柱向东北方向飘去时,风向是西南风 考点:风向的判断,解答关键是要
8、弄清楚 “风向 ”的含义 下列是四位同学对一日天气的描述,你认为可信的是( ) A四季如春 B长冬无夏 C终年炎热 D电闪雷鸣 答案: D 试题分析:天气与气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正确区分这两个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天气是某地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变化,特点是多变;气候是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稳定性电闪雷鸣表示某地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变化,特点是多变,属于天气现象,四季如春、长冬无夏、终年炎热是属于气候 考点:天气与气候的概念 下列天气符号中 ,表示阴天的是( )。 答案: A 试题分析:读图可得: A符号表示的是阴天, B符号表示的是台风, C符号表示的是多云,
9、D符号表示的是雨天 考点:常见的天气符号 以下做法中,使空气质量降低的是( )。 A公园扩大了绿地面积 B汽车增多,尾气的排放量增多 C合理安排农贸市场 D城市道路拓宽 答案: B 试题分析:空气污染指数指空气被污染的程度,指数越大,空气污染越严重,空气质量的高低,一方面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B中表示的汽车增多,尾气排放增多,是空气质量下降。 考点:空气质量 下列一组等高线判读正确的是( )。 A山脊 B山地 C山顶 D山谷 答案: C 试题分析: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向凸向低处为山脊,等高线凸向高处为山谷。因此 A表示是山谷, D表示的是山脊, C处等高线外低内高为山顶
10、, B处等高线外高内低为盆地 考点:等高线地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地区通常表示的地形类型是( ) A平原 B山地 C丘陵 D高原 答案: A 试题分析:在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蓝色表示海洋,不同深浅的黄色表示丘陵、高原、山地,白色表示冰雪,褐色表示高山 考点:等高线地形图 在海边观察远处驶来的轮船,会出现图所示现象。这种现象反映的地理事实是 ( )。 A地球是个 球体 B地球由西向东自转 C地球表面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D地球绕太阳转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地球的形状,正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我们看远处的船只,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的全身。 考点:地球的形状 关于地轴,叙述错误的是(
11、)。 A地球自转轴 B地球自转的旋转中心 C地球上就有地轴 D地球仪上才有地轴 答案: C 试题分析:地轴是人们的假想轴,只有地球仪才有,而地球上则没有。 考点:地球与地球仪的区别 地球的自转方向是( )。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南向北 D自北向南 答案: A 试题分析: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因此东边的时间比西边的时间要早。 考点:地球自转和公转 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 )。 A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 B.地球自转 C.地球公转 D. 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 答案: B 试题分析: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而地球公转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考点:地球自转和公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学年 江苏省 泰州市 中学 年级 学期 期中考试 地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