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湖北长阳县第一高中高一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5学年湖北长阳县第一高中高一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学年湖北长阳县第一高中高一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学年湖北长阳县第一高中高一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说文解字对 “龙 ”字的释义为: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龙是一种文化图腾 B龙的变化象征皇权的消长 C龙兼具灵性和力量 D龙与农耕文明密切关联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的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可知龙是一种文化图腾, A正确; “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 ”说明龙兼具灵性和力量, C正确; “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可以看出龙象征天,主宰风雨,与中国的农耕文明有关联, D正确。材料与皇权无关,所以本题
2、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 龙的理解。 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曾对大臣赵普曰: “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人也。 ”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 A将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 B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 C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D地方赋税全部由中央掌控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宋代建立后为改变之前藩镇割据的局面而采取的措施是为加强中央集权。选项 A不符合史实,不是削弱而应该是废除,选项 B是加强专制主义的措施,即加强皇权的措施,而非加强中央集权。 D项说法错误,地方赋税一
3、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所以本题选 C,行政上派文官加强中央集权。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进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 李大钊曾在史学要论中写道: “历史总是记述以何种理由惹人注意的事,至于如何的事才惹人注意,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他在这里主要强调的是 A历史是存在过,且不为后人意图所左右的过去 B历史叙述往往有它的特定意图 C历史是某种外在因素作用下的产物 D人们能在自己选择的条件下创造历史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广义上讲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一切事情,由于文字的记录才把历史延续下来,但是在写史人记录整
4、理历史的时候很可能把自己的意志加上去,故 A错误;由“至于如何的事才惹人注意,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可知 B正确;依据材料可知 C项错误,不是外在因素作用而是主观意识作用; 因为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所以 D项说法错误。 考点:史学理论及方法 史学理论 历史学的特点。 “陶片放逐法 ”是雅典公民实行民主的一种重要方式。美国考古学家在希腊发现了刻有铁米斯托克里(公元前 5世纪雅典著名政治家,史书记载他曾被陶片放逐)名字的陶片 190枚,辨认字迹确定是由 14人刻写。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 “陶片放逐法 ”充分体现了公民的意志 B “陶片放逐法 ”是审判民主敌人的最佳方式 C “陶片放逐法 ”肯定被少
5、数人控制 D体现了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的弊端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 “史书记载他曾被陶片放逐)名字的陶片 190枚,辨认字迹确定是由14人刻写 ”可知雅典的直接民主是存在着弊端的,所以本题选 D,A不符合材料意思; B说法错误,不是审判民主敌人,是为了避免野心家专权的;材料不能肯定 C说法。 考点: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雅典民主政治 陶片放逐法。 从公元前 490年到公元前 322年,雅典大约有一半左右的政治家(包括伯利克里)都不同程度的受到群众惩罚,大部分控告的起因只是因为作战失利。对此,柏拉图提出一个发人深省 的问题: “如
6、果你病了,你是召集群众为你治病呢,还是去找医术精湛的大夫呢? ”这说明 A群体决策感情用事影响政治素质 B雅典民主政治的原则逐渐遭到破坏 C集体决策有利于维护雅典城邦安全 D雅典的民主只是少数贵族的民主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政治家受罚的原因和柏拉图的问题可反映出雅典直接民主政治的弊端,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影响了民主政治的质量。故选 A项。 B、 C、 D三项材料没有体现出。 考点: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雅典民主政治 直接民主的弊端。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 “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 ”对
7、 “理性 ”的正确理解是 A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习惯法 B罗马法追求至善至美的境界 C罗马法体现与时俱进,为现实服务 D罗马法主张消灭阶级压迫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 “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 ”得知这里的 “理性 ”反映了罗马法因时势变化而发展,所以选 C。 A、B、 D不符合史实。 考点: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罗马人的法律 罗马法的理解。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称: “罗马法是纯粹私有制占统治的社会的生活条件和冲突的十分经典性的法律表现,以致一切后来的法律都不能对它做任何实质性的修改。
8、”马克思恩格斯主要是强调罗马法 A巩固了罗马的统治,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B非常完美 C促进社会稳定和帝国境内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D为近代欧洲国家的立法奠定了基础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 “以至一切后来的法律都不能对它做任何实质性的修改。 ”可知,这主要反映了罗马法为后来的大多数国家的立法奠定了基础。所以选 D。 A、 B、 C三项与材料核心意思不符。 考点: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罗马人的法律 罗马法的影响。 罗马法规定:当事人若不向法庭提起诉讼,法庭即不予受理;一个人除非被判有罪,否则即是无罪之人;一个被控有罪的人,可在宣判前为自己
9、辩护;法官审判应重证据等。这些规定后来成为现代法治的重要原则。下列各项中,符合上述规定的是 A法庭 立案与否皆取决于案情 B被告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无罪 C被告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辩护 D证据是法官判案的唯一依据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选项与题干中的 “当事人若不向法庭起诉,法庭即不予受理 ”不符, C选项与题干中的 “可在宣判前为自己辩护 ”不符, D 选项与 “法官审判应重证据 ”不符, C、D的表述都过于绝对。所以本题答案:选 B. 考点: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罗马人的法律 罗马法的发展与完善。 有学者认为: “(光荣革命 )不是一次微
10、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 建立 平衡宪法 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 ”这里 “转折点 ”指的是 A通过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 B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制约与平衡 D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力,使国家权力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议会代表选民行使国家权力,国家权力在议会与国王之间实现了逆转。所以 B 项正确。 A、C说法错误, D不符合材料。 考点: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光荣革命。 卢
11、梭在其名著爱弥儿中写道 “一位斯巴达妇女的五个儿子都在军队里,她等待着战事的消息。一个奴隶来了,她战栗地问他。 你的五个儿子都战死了。 谁问你这个? 我们胜利了! 于是这位母亲便跑到庙中去感谢神灵。 这样的人便是公民,她不仅仅单纯是一个母亲。卢梭意在 A批评国家控制 B肯定公民意识 C鞭笞人性扭曲 D批评迷信主义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力 ,使国家权力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议会代表选民行使国家权力,国家权力在议会于国王之间实现了逆转。所以 B 项正确。 A、C说法错误, D不符合材料。 考点: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
12、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光荣革命。 查士丁尼时代钦定出版的法学阶梯写道: “受法律和习惯统治的一切国家,部分是受其固有的特定法律支配,部分是受全人类共有的法律支配。一个民族所制定的法律,称为该民族的 民事法律 ,但是,由自然理性指定给全人类的法律,则称为国际法,因为所有的国家都采用它 ”。材料中所说的 “国际法 ”是指 A公民法 B万民法 C习惯法 D十二铜表法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中的国际法给出了概念 “由自然理性指定给全人类的法律 ”,这说明它有普适性。 A、 D只适用于罗马公民, C被罗马贵族把持垄断, B适用于罗马
13、境内的一切自由民,所以本题答案:选 B。 考点: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罗马人的法律 万民法。 著名历史学家钱穆评价秦朝政治时说: “秦自始皇二十六年并天下,至二世三年而亡,前后仅十五年。然开后世一统之局,定郡县之制。其设官定律,均为汉所因袭。其在政治上之设施,关系可谓极大。 ”以下朝代与秦朝最为相似的是 A西周 B唐朝 C隋朝 D元朝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可知秦灭亡后汉承秦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也是短暂而亡,其体制大部分被唐朝继承和发展,所以本题选 C,A、 B、 D三项不符合题干要求。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汉政治制
14、度 汉承 秦制。 许多学者认为,秦朝的建立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过去的贵族政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 “官僚政治 ”的突出特点应该是 A颁布秦律,依法治国 B官员任免制 C权力按血缘世袭 D初步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系统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秦朝建立后,废分封,行郡县,官员不再世袭,没有封土,把地方官员的任免权收归了中央,故 B 正确。 A 项不是从官员的任命方式上进行分析的; C 项是贵族政治的特点,D项只是说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也未体现官吏的选拔方式。因此 A、 C、 D均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汉的政治制度 官僚政治。 有人
15、说: “分封制是一柄双刃剑,它同时给与中央集权和地方势力以合法性,至于哪种势力能够在激烈的政治搏斗中获胜,那就完全要看它的实力了。 ”下列地方势力的行为不具有 “合法性 ”的是 A周显王三十五年,齐侯婴齐自称齐威王 B晋文公加派鱼盐之税 C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进行变法 D魏文侯以吴起为将,编练新军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反映的是分封制的含义,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所以 A中齐侯婴自称齐威王显然是越权的表现, B、 C、 D中的叙述符合分封制的含义,都具有合法性。本题答案: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西周的政治制度
16、分封制。 “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 ”这表明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主要目的是 A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 B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C维护政治等级,稳定统治秩序 D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的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 “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是为了避免子弟纷争,维护政治等级,稳定秩序的,所以本题选 C。 A 不符合材料信息,
17、B错误,西周时期还没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D项材料没有体现。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西周的政治制度 嫡长子继承制。 “夏朝建立,虽然专制的世袭取代民主的禅让,但禹在国家政治制度建设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初步建立了军队、监狱等国家暴 力机器,这一切,为后来政治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上述材料肯定禹的贡献主要采用的评价史观是 A整体史观 B近代化史观 C阶级史观 D文明史观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的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 “但禹在国家政治制度建设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初步建立了军队、监狱等国家暴力机器,这一切,为后来政治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可
18、以判断出本题体现的是文明史观,所以本题选 D, A、 B、 C三项与材料不符。 考点:史学理论 史观 文明史观。 历史学的基本要素是: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孟子,名轲,邹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他认为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四端,即对他人苦难的同情,对不义之事的羞辱,辞让的心情及辨别是非的能力。他把孔子的 “仁 ”发展为 “仁政 ”,特别强调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即主张民贵君轻。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下列是原始史料的是 A孟子,名轲,邹人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民贵君轻 D他认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学年 湖北 长阳县 第一 中高 上期 期中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