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3 T 1112-2022 受损湖滨带防浪堤生态化处置技术规范.pdf
《DB53 T 1112-2022 受损湖滨带防浪堤生态化处置技术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53 T 1112-2022 受损湖滨带防浪堤生态化处置技术规范.pdf(2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13.020.01CCS Z 0553云南省地方标准DB53/T 11122022受损湖滨带防浪堤生态化处置技术规范2022-05-20 发布2022-08-20 实施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53/T 11122022I目次前言.III引言.V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基础资料.34.1 气象与水文.34.1.1 气象.34.1.2 水文.34.1.3 社会经济.44.2 工程地形.44.3 工程地质.45 工艺类型及设计参数.45.1 防浪堤生态化处置技术分类.45.2 自然湖滨地势较高区防浪堤生态化处置技术.45.2.1 适用条件.45.2.2 风
2、浪较大湖滨带防浪堤生态化处置技术参数及要求.45.2.3 风浪较小湖滨带防浪堤生态化处置技术参数及要求.55.3 自然湖滨湿地区防浪堤生态化处置技术.65.3.1 适用条件.65.3.2 防浪堤生态化处置技术参数及要求.65.4 自然湖滨低洼区防浪堤生态化处置技术.75.4.1 适用条件.错误!未定义书签。5.5 城市湖滨沙滩观光区防浪堤生态化处置技术.75.5.1 适用条件.75.5.2 防浪堤生态化处置技术参数及要求.75.6 城市湖滨垂直驳岸观光区防浪堤生态化处置技术.85.6.1 适用条件.85.6.2 防浪堤处置技术参数及要求.85.7 湖滨垂直驳岸水域基底修复技术.85.7.1 适
3、用条件.85.7.2 湖滨垂直驳岸区基底修复技术参数及要求.85.8 湖滨退塘还湖区防浪后湿地构建技术.95.8.1 适用条件.95.8.2 湖滨退塘还湖区湿地构建技术参数及要求.96 土建构造.106.1 生态堤岸土建构造.10DB53/T 11122022II6.1.1 基本要求.106.1.2 防浪堤拆除及生态斜坡构筑.106.2 防侵蚀面层土建构造.116.2.1 自然泥土.116.2.2 砂料.116.2.3 砾石.116.2.4 干砌石.117 生态堤岸植物选择及配置.117.1 植物选择原则.117.1.1 生态安全的原则.117.1.2 适地适生的原则.117.1.3 抗逆性强
4、的原则.117.1.4 生物多样性原则.117.2 植物推荐.117.2.1 乔木植物.117.2.2 灌木植物.127.2.3 地被植物.128 运行维护管理.128.1 生态斜坡巡查.128.2 垃圾清理.128.3 植物管理.12附录 A(资料性)不同基质防浪堤生态化处置示意图.13参考文献.15DB53/T 11122022I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云南省生态环境厅提出。本文件由云南省环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YNTC14)归口。
5、本文件起草单位:云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静、秦江、罗玉、聂菊芬、李冰、肖尧。DB53/T 11122022V引言为高原湖泊受损湖滨带修复建设需要,科学合理地指导湖泊受损湖滨带防浪堤生态化处置工程设计、建设与管理,做到生态环保、经济合理、安全适用,使受损湖滨带修复工程起到恢复湖滨带原有的自然属性,改善湖泊自净能力,提升生物多样性,充分发挥湖滨消落带环境生态效益,改善湖泊水质的作用,特制定本标准。DB53/T 111220221受损湖滨带防浪堤生态化处置技术规范1范围本规范对湖泊受损湖滨带防浪堤生态化处置工程目标、设计要求、处置内容等做出了规定。本规范适用于湖泊受损湖滨带防浪
6、堤生态化处置工程,主要包括湖滨带人工构筑的硬质直立防浪堤的生态化处置工程、防浪堤相邻陆向湖滨低洼区域的塘库系统构建工程设计、建设及管理。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50286-2013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SL 188-2005 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SL/T 260-2014 堤防工程施工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受损湖滨带 damaged lakeside zone天然湖滨带因人为活动造成的改变其
7、原有地形地貌、自然属性,丧失原有多种生态功能的湖滨带。3.2防浪堤 break water wall为防止湖水对农田、鱼塘和村庄等淹没影响,在湖岸带采用砌石体或混凝土材料砌筑而成的人工修建的硬质堤坝。3.3自然湖滨地势较高区 high terrain of natural lakeside处于自然状态的湖滨带,防浪堤陆向区地面高程不低于防浪堤堤顶高程或地势逐步抬升无防洪安全隐患临湖陆地区域。3.4自然湖滨湿地区 natural lakeside wet area处于自然状态的湖滨带,防浪堤陆向区地面高程低于防浪堤堤顶高程的水塘、沼泽等低洼湖滨湿地区域。3.5自然湖滨低洼区 natural la
8、keside low-lying area处于自然状态的湖滨带,防浪堤陆向区地面高程低于防浪堤堤顶高程的分布着农田、村庄及基础设施等的有防洪安全隐患的临湖低洼陆地区域。DB53/T 1112202223.6城市湖滨沙滩观光区 sightseeing area of urban lakeside beach临近城市、视野开阔、缓坡沙滩地貌,防浪堤陆向区地面高程不低于防浪堤堤顶高程,外围有道路堤坝,无防洪安全隐患,具有旅游观光功能的湖滨区域。3.7城市湖滨垂直驳岸观光区 Urban lakeside vertical revetment sightseeingarea城临近市、视野开阔、垂直驳岸地
9、貌,防浪堤陆向区地面高程低于或高于防浪堤堤顶高程且分布着城市及基础设施等具有城市防洪、旅游观光功能的临湖陆地区域。3.8湖滨退塘还湖区 return the pond to the lake area因人为不合理开发利用,在湖泊湖滨带湿地范围内围筑的鱼塘群及低洼地区等需要退塘还湖的区域。3.9湖滨垂直驳岸水域 lakeside vertical revetment waters维持防浪堤垂直驳岸现状地段的防浪堤水向湖滨区域。3.10风浪较大湖滨带 the lakeside zone with heavy waves受湖泊常年主导风向风频大于50%,风的作用时间长、风速强、风区大、风浪较大的湖滨
10、区域;或受湖泊非常年主导风向影响但风浪较大的湖滨区域。3.11风浪较小湖滨带 the lakeside zone with small waves由于受山脉等自然地形地貌对风力遮挡及衰减作用的影响,使常年风浪较小的湖滨区域。3.12防浪堤生态化处置 ecological disposal of break water walls在满足防洪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堤坝周边地形条件将湖岸带原有硬化防浪堤进行选择性拆除后构筑生态斜坡形成湖泊消落带,恢复陆地生态系统和水体生态系统天然联系;堤坝周边地势低洼区域可以开口的形式部分拆除防浪堤,构建水系联通的湖滨塘库之间的湿地等行为。3.13边坡改造 slope
11、reconstruction直立防浪堤拆除后在湖岸带构建坡度在10%30%的天然或人工非硬化缓坡生态堤坝,在湖岸带形成干湿交替消落区,有利于底栖生物和微生物繁衍生长、水质净化和湖内垃圾捕获。3.14控蚀材料 corrosion control material防止风浪对生态斜坡堤坝坝体淘刷侵蚀及水质过滤净化需要而在生态斜坡表面铺设的硬质滤水材料。常用的材料填料是砾石、卵石、土夹石及砂料等。3.15基底 substrate湖泊及湖滨带水下底板或湖床,主要分为硬土、砂石及淤泥等类型的基底。3.16基底修复 substrate restoration根据湖泊生态修复需要对湖滨带基底进行的坡度、高程调
12、整、塘岛系统构建等地形地貌改造及底质材料覆盖等措施。DB53/T 1112202233.17围埝 reclamation dam人工砌筑而成的挡水堤埂。3.18底泥疏浚 sediment dredging采用人工或机械方法对水体进行底泥疏挖的操作。3.19底泥吹填 sediment filling采用挖泥设施、泥泵及输泥管将疏挖底泥输送到目标区域的操作。3.20预沉淀塘 pre-sedimentation pond对人工湿地来水进行水量调蓄、均质,自然沉降去除水中比重较大、粒径较大的悬浮固体颗粒物并通过厌氧生物作用对污染物初步降解的池塘,预沉淀塘水生植物以浮水植物及浮叶植物为主,水深2.5 m
13、3.5 m。3.21布水 water distribution控制人工湿地单元进水的流量、方向、路径,实现人工湿地均匀配水。3.22中间导流埂 inter-diversion dyke为了使人工湿地配水均匀而于湿地内设置的堤埂,用于划分湿地单元和疏导水流方向。3.23植物氧化塘 plant oxidation pond对人工湿地来水进行中的小粒径悬浮固体颗粒物等进行沉淀,并通过好氧及兼氧生物作用对污染物进一步降解的生物池塘,植物氧化塘水生植物以湿生植物、挺水植物及浮叶植物为主,水深1.2m2.0m。3.24观赏植物塘 ornamental pond对人工湿地来水中的小粒径悬浮固体颗粒物进行沉淀
14、、吸附、过滤,并通过兼氧生物作用对污染物深度净化的生物池塘,植物景观塘水生植物以浮叶植物及沉水植物为主,水深1.5m2.5m。3.25排水口 outlet人工湿地的排水出口。4基础资料4.1气象与水文4.1.1气象受损湖滨带防浪堤生态化处置与基底修复工程设计应具备气温、风速、蒸发、降水、水位、流量、流速、泥沙、潮沙、波浪、冰情、冻土、地下水等气象及水文资料。4.1.2水文DB53/T 111220224受损湖滨带防浪堤生态化处置与基底修复工程设计应具备与工程有关地区的水系分布、水域分布、湖盆演变等资料。4.1.3社会经济受损湖滨带防浪堤生态化处置与基底修复工程设计应具备堤防保护区及堤防工程区的
15、社会经济资料。主要包括:a)面积、耕地、地类、人口、城镇分布、房屋、固定资产等;b)农林牧副渔业、工矿企业、交通、能源、通信、文化设施等行业的规模、资产、产量、产值等国民经济概况;c)生态环境状况;d)历史洪、涝、潮灾害情况;e)文物古迹、旅游设施、墓地等;f)相关社会经济发展规划。4.2工程地形受损湖滨带防浪堤生态化处置工程区域范围1:5001:1000地形图。受损湖滨带防浪堤堤顶及临水、背水堤脚线纵断面图和不同地形地貌、不同底质、不同结构的典型区域防浪堤1:100竖向和横向断面图。4.3工程地质受损湖滨带防浪堤生态化处置工程地质及修复材料资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SL 188-2005的有关
16、规定。应充分利用已有堤防工程及堤线上修建工程的地质勘测资料,并应收集险工堤段的历史和现状险情资料,同时应查明历史险工堤段的范围、地层结构、防汛抢险和堵口采用的材料等情况。5工艺类型及设计参数5.1防浪堤生态化处置技术分类从工程应用的角度,在首先满足堤防工程要求的基础上,受损湖滨带防浪堤生态化处置应以湖泊防洪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湖泊湖滨带生态建设规划相协调。同时还需满足结构稳定、应力、应变控制、高程控制等防洪要求,受损湖滨带防浪堤生态化处置技术主要分为自然湖滨地势较高区防浪堤生态化处置技术、自然湖滨湿地区防浪堤生态化处置技术、自然湖滨低洼区防浪堤生态化处置技术、城市湖滨沙滩观光区防浪堤生态化处置
17、技术、城市湖滨垂直驳岸观光区防浪堤生态化处置技术、湖滨垂直驳岸水域基底修复技术、湖滨退塘还湖区湿地构建技术,见附录A。5.2自然湖滨地势较高区防浪堤生态化处置技术5.2.1适用条件对于自然地形较为平缓、湖滨带较为开阔、防浪堤陆向区地面高程不低于防浪堤堤顶高程或地势逐步抬升,无防洪安全隐患区域,应全部拆除防浪堤。5.2.2风浪较大湖滨带防浪堤生态化处置技术参数及要求DB53/T 1112202255.2.2.1放坡按照湖滨带自然缓坡地形要求,应对防浪堤后面的土方按5%10%(1:201:10)的坡度进行开挖,形成生态斜坡,坡顶高程为防浪堤后原地面高程,将防浪堤拆除至湖泊最低运行水位高程,保留防浪
18、堤基础,形成生态斜坡的基础。5.2.2.2基底整修应将拆除的防浪堤整体破碎,破碎块石主要以干砌石的方式铺设在生态斜坡的基础区域,因风浪对湖滨带侵蚀程度相对较大,基础干砌石带应适当加宽,硬土区基础直接铺设控蚀材料,软基区铺设土夹石厚度30 cm夯实,并在基脚处打桩固基防止生态斜坡坍塌。风浪对湖滨带侵蚀程度大小,可参考堤防工程设计规范,分析风浪爬高,合理确定基础干砌石带宽度、坡度。基础干砌石带宽度宜综合考虑生态、技术、经济、征占地及社会等因素后确定最终宽度。5.2.2.3面层材料应在斜坡上铺设粒径30 mm50 mm卵石或公分石厚度30cm的防侵蚀面层,构筑砂石质自然缓坡湖滨消落带;在水毁较为严重
19、地段应铺设粒径20 cm50 cm(2层),厚度30 cm50 cm的干砌石防侵蚀面层。生态斜坡面层材料铺设宽度由满足湖泊防洪水位、安全超高及生态斜坡坡度大小确定,一般为生态斜坡安全超高高程线至生态斜坡坡脚范围。5.2.2.4植被恢复生态斜坡靠陆地一侧的湖滨带沿岸应种植陆生或湿生乔木植物保护堤岸(相关技术参数见表1)。表 1风浪较大湖滨带防浪堤生态化处置技术参数项目防浪堤处置分项设计参数基底整修分项设计参数控蚀材料分项设计参数防浪堤处置方式全部或部分拆除至最低运行水位放坡土方开挖-生态斜坡坡度控制坡度1:201:10控蚀材料及要求毛石粒径 20 cm50 cm厚度30 cm50 cm土夹石碎石
20、含量70%河砂卵石粒 30 mm50 mm碎石粒径30 mm50 mm材料使用方法拆除的防浪堤毛石混凝土破碎后,用于生态斜坡基础铺设,毛石从防浪堤基脚开始以干砌石方式往上铺设,必要时基础加木桩固定。硬土区基础直接铺设软基铺设土夹石厚度30 cm压实,宽度5 m30 m自然铺设厚度 30 cm宽度5 m30 m5.2.3风浪较小湖滨带防浪堤生态化处置技术参数及要求5.2.3.1放坡按照湖滨带自然缓坡地形要求,应对防浪堤后面的土方按10%20%(1:101:5)的坡度进行开挖,形成生态斜坡,坡顶高程为防浪堤后原地面高程,将防浪堤拆除至湖泊最低运行水位高程,保留防浪堤基础,形成生态斜坡的基础。5.2
21、.3.2基底整修DB53/T 111220226应将拆除的防浪堤整体破碎,破碎块石主要以干砌石的方式铺设在生态斜坡的基础区域,硬土区基础直接铺设控蚀材料,软基区铺设土夹石厚度30 cm夯实,并在基脚处打桩固基防止生态斜坡坍塌。5.2.3.3面层材料应在斜坡上铺设粒径10 mm30 mm卵石或公分石厚度30 cm的防侵蚀面层,构筑砂石质自然缓坡湖滨消落带,生态斜坡面层材料铺设宽度由满足湖泊防洪水位及安全超高及生态斜坡坡度大小确定,一般为生态斜坡安全超高高程线至生态斜坡坡脚范围。5.2.3.4植被恢复为有利于湖内漂浮物涌上湖岸,堤身及堤基脚不宜种植树木及挺水植物,生态斜坡靠陆地一侧的湖滨带沿岸应种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53 1112-2022 受损湖滨带防浪堤生态化处置技术规范 1112 2022 受损 湖滨 带防浪堤 生态 处置 技术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