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1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1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1及答案解析.doc(2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1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多项选择题(总题数:40,分数:100.00)1.“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段话表明科学技术是A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B历史变革中的唯一决定性力量C推动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力量D一切社会变革中的自主性力量(分数:2.50)A.B.C.D.2.抗生素的发明和使用,使病菌一度不再是人类的致命威胁。但是,在人类使用抗生素治疗疾病的同时,病菌的耐药性也在增加,由于滥用抗生素,出现了目前难以控制的“超级病菌”,上述事实表明
2、A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B发挥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的制约C事物始终处于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中D事物经过辩证的否定实现了向自身的回归(分数:2.50)A.B.C.D.3.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意志,包括动机、欲望、信念、信仰、习惯、本能等,以非逻辑形式出现的幻想、想象、直觉、灵感等也属非理性因素。非理性因素对主体认识能力的发挥与抑制起着重要的控制和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A预见作用 B动力作用C诱导作用 D激发作用(分数:2.50)A.B.C.D.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哲学寓意和意义有A“和”是指有差别的不同事物的统一B“同”是指不包含差别的绝对同一C承认事物的多样性D处理不同
3、国家关系要和平共处(分数:2.50)A.B.C.D.5.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A具体的、现实的人 B广大人民群众C作为个体的个人 D社会全体成员(分数:2.50)A.B.C.D.6.2011 年 7 月 2 号下午,杭州市一个 2 岁女童突然从 10 楼坠落,吴菊萍奋不顾身冲过去用双手接住了孩子,这一彰显人性大爱的有力托举,不仅给坠楼女童带来了生的希望,也激发着全社会的向善力量,吴菊萍被网友称为“最美妈妈”,在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中荣获全国见义勇为模范称号。这说明A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B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C精神贡献比物质贡献更重要D人生的价值
4、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分数:2.50)A.B.C.D.7.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有A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B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和利益斗争的作用C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D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分数:2.50)A.B.C.D.8.下列关于哲学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的阐述,正确的有A哲学是最抽象的社会意识形态B二者都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的反映并为之服务C二者都含有一定的阶级性D二者都具有相对独立性(分数:2.50)A.B.C.D.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很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我们对这个阶段的状况、矛盾、演变及其规律的认识,在许多方面还知之不多,知之不
5、深。我们的许多方针、政策和理论还有待于发展,要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经受检验,得以补充、修正和提高。”这段话体现的哲理有A认识的发展是无限的和上升的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D量变必然带来质变(分数:2.50)A.B.C.D.10.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多样性的,这说明A坚持社会主义,不等于坚持某种单一的社会主义模式B改革或抛弃某种社会主义模式,不等于改掉或抛弃社会主义C某种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也不等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D中国的社会主义模式是世界上最好的社会主义发展的模式(分数:2.50)A.B.C.D.11.真理和谬误的关系是A真理和谬误相互依存 B真理和谬误相互转化C真理和谬误
6、相互斗争 D真理和谬误相互包含(分数:2.50)A.B.C.D.12.碘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但是统一在食盐中添加碘的方式可能导致“补碘”过量,某些非缺碘地区增售无碘盐,人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自主调节摄碘量。该材料体现的哲理有A做事情要掌握分寸 B看问题要力求全面C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D做事情要突出重点(分数:2.50)A.B.C.D.13.恩格斯曾公开警告人类:“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恩格斯的这句话表明A自然界发
7、展是有规律的,我们不能破坏自然界发展的客观规律B人类对自然界的破坏必然会遭受到自然界对人类的报复C应当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D人类依存于自然而存在(分数:2.50)A.B.C.D.14.根据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不同,资本可以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是A前者的价值量不大于它原有的价值量,后者的价值量大于它原有的价值量B前者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后者是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C前者不产生剩余价值,后者产生剩余价值D前者产生剩余价值,后者不产生剩余价值(分数:2.50)A.B.C.D.15.2011 年,关于“遇到跌倒老人扶不扶”的话题成为社会讨论的焦
8、点。中国卫生部还出台了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以技术层面提供如何扶的专业知识。但是很多公众主要从道德层面讨论“应不应该扶”,从法律层面讨论扶起后如果受到诬陷能否有足够的法律保障。许多人表示,老人跌倒后不去扶的行为并不仅仅意味着道德水平的下降,可能还反映出法制对道德行为的支撑力度不够。该材料反映了A基于视角不同,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认识B结果与原因之间的关系往往是多元的,呈现出复杂性C外因和内因同等重要D外因是事物发展和变化的重要条件(分数:2.50)A.B.C.D.16.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A无产阶级专政 B社会主义民主C工农联盟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分数:2.50)A.B.C.D.17.
9、孔子曰:“德之不存,行之不远。”在当前社会转型期,存在很多为了一己私利践踏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各种道德失范现象,因此,提倡厚德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这说明A价值观是正确的社会意识B正确价值观有助于引导社会良性运行C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D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分数:2.50)A.B.C.D.18.从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的角度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最根本最核心的内容是A最根本的世界观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C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D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实现共
10、产主义社会(分数:2.50)A.B.C.D.19.越来越多的城郊农民发现,脚下的土地不仅能生产农产品,还能生产田园风光,生产农家情趣等,“种这种那,不如综合开发”,这一观念更新,农民们在原有土地上创造出了更多财富,这从一个侧面表明A掌握系统化方法有利于实现整体最优目标B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完善和发展C生产关系的变革促进生产力的发展D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分数:2.50)A.B.C.D.20.“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两句话表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是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内容上有质的区别B感性中渗透着理性的因素C理性中渗透着感性的认识
11、D理性认识不仅以感性认识为基础,而且要通过感性的认识来说明(分数:2.50)A.B.C.D.21.在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阶层、阶级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主要有A资本家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B高级职业经理成为大公司经营活动的实际控制者C知识型和服务型劳动者的数量不断增加D知识型和服务型劳动者的劳动方式发生了新变化(分数:2.50)A.B.C.D.22.传习录记载:“先生(指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阳明这一
12、观点的错误是A把人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等同起来B把人对花的感觉夸大成脱离花的独立实体C人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具有同一性D主张人对花的感觉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分数:2.50)A.B.C.D.23.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有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规律C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D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变革要求的规律(分数:2.50)A.B.C.D.24.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哲学依据是A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相互关系原理B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原理C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关系原理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分数:2.50)A.B.C.D.25.下列古语中体现事物质量互变
13、规律的是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C有无相生,前后相随 D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分数:2.50)A.B.C.D.26.通过对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实现过程中交换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Ac 是通过第部类内部交换实现的B(v+m)是通过第部类内部交换实现的C(v+m)是通过和(v+m)交换实现的D(v+m)是通过和c 交换实现的(分数:2.50)A.B.C.D.27.“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意义是A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D画饼不能充饥(分数:2.50)A.B.C.D.28.鲁迅先生说:“穷人决无开交易所折本
14、的懊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京捡煤渣老婆子身受的酸辛,饥区的灾民,大约总不去种兰花,像阔人的老太爷一样,贾府上的焦大,也不爱林妹妹的。”这句话体现的哲学原理是A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分数:2.50)A.B.C.D.29.裴多菲说过:“生命的多少用时间计算,生命的价值用贡献计算。”这句名言说明A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B生命的价值在于为社会为他人创造价值C生命的价值可以延伸D生命的时间不可以延长,但生命的价值可以延续(分数:2.50)A.B.C.D.30.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
15、值。”这句话表明了A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B解决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矛盾的关键是商品实现交换C商品的使用价值是购买者所有的D商品的价值是所有者所有的(分数:2.50)A.B.C.D.31.利润率表示全部预付资本的增殖额度,提高利润率的途径有A提高剩余价值率 B提高资本有机构成C加快资本周转速度 D节省不变资本(分数:2.50)A.B.C.D.32.一位科学家说:“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世界,还不如说是人造或人为世界,在我们的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这段话应理解为A人造的或人为的世界是唯一存在的世界B现实世界是人类精神的创造物C人类世界是人的实践活动对
16、象化的结果D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人类改造世界的伟大力量(分数:2.50)A.B.C.D.33.空想社会主义“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但不是科学的思想体系的原因是A空想社会主义者只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却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B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太简单、太幼稚C空想社会主义者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D空想社会主义者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分数:2.50)A.B.C.D.34.生产要素市场包括A土地市场 B商品市场C资本市场 D劳动力市场(分数:2.50)A.B.C.D.35.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辩证统一的,
17、表现在A认识世界归根结底在于解释世界B认识世界,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C要有效的改造世界,必须正确地认识世界D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分数:2.50)A.B.C.D.36.意识对物质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但它的正确发挥又是有条件的,其条件有A必须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B必须坚持意识的绝对独立性C必须借助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手段D必须把正确的思想付诸实践(分数:2.50)A.B.C.D.37.G-W-G是A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 B生产资本的循环公式C商品资本的循环公式 D资本总公式(分数:2.50)A.B.C.D.38.列宁深刻指出:“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18、,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这一名言表明A社会发展形态的永恒性和曲折性B每一种社会形态在不同的民族那里都有自己的特殊表现形式C社会发展形态的滞后性D社会发展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分数:2.50)A.B.C.D.39.在资本积累过程中,实现个别资本增大的形式是A资本循环 B资本积聚C资本周转 D资本集中(分数:2.50)A.B.C.D.40.相对过剩人口就是劳动力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求形成的过剩人口。相对过剩人口的形式有A流动的过剩人口 B潜伏的过剩人口C不变的过剩人口 D停滞的过剩人口(分数:2.50)A.B.C.D.马克思主义基本
19、原理概论-2-1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多项选择题(总题数:40,分数:100.00)1.“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段话表明科学技术是A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B历史变革中的唯一决定性力量C推动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力量D一切社会变革中的自主性力量(分数:2.50)A. B.C. D.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科学技术的作用。先进的生产工具是先进的科学技术的物化,它运用于生产过程就会加快生产发展的速度,提高生产的效率。科技革命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进而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在本
20、题中,手推磨、蒸汽磨是先进的生产工具,是科学技术的物化,由于它们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生产方式的变革,分别产生了封建主义的社会和工业资本家的社会,所以,A、C 选项正确。B 项明显错误,科学技术不是历史变革中的唯一决定性力量。科学技术是间接的生产力,不是自主性力量,自主性力量只能是运用科技的劳动者,D 项也错误。所以,B、D 两项添枝加叶,说法过于绝对,应予以排除。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AC。2.抗生素的发明和使用,使病菌一度不再是人类的致命威胁。但是,在人类使用抗生素治疗疾病的同时,病菌的耐药性也在增加,由于滥用抗生素,出现了目前难以控制的“超级病菌”,上述事实表明A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21、B发挥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的制约C事物始终处于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中D事物经过辩证的否定实现了向自身的回归(分数:2.50)A. B. C.D.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质量互变规律以及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人们对抗生素的滥用导致病菌的耐药性增加,最终出现“超级细菌”,体现了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同时说明,规律是客观的,人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否则,必然会受到规律的惩罚。故 A、B 两项表述
22、正确。C 项表述无误但不符合题意,可以运用排异法排除。D 项表述错误,否定了事物在不断地向前发展。事物的辩证发展就是经过两次否定,出现三个阶段即“肯定一否定一否定之否定”,形成一个周期。其中否定之否定阶段仿佛是向原来出发点的“回复”,但这是在更高阶段的“回复”,是“扬弃”的结果,可用排谬法排除。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AB。3.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意志,包括动机、欲望、信念、信仰、习惯、本能等,以非逻辑形式出现的幻想、想象、直觉、灵感等也属非理性因素。非理性因素对主体认识能力的发挥与抑制起着重要的控制和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A预见作用 B动力作用C诱导作用 D激发作用(分数:2.50)A.B
23、. C. D. 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意志,包括动机、欲望、信念、信仰、习惯、本能等,以非逻辑形式出现的幻想、想象、直觉、灵感等也属非理性因素。情感、意志、欲望和需要等非理性因素,虽不属于人的认识能力,但对人的认识活动的发生与停止,对主体认识能力的发挥与抑制起着重要的控制和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动力作用;诱导作用;激发作用。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CD。A 项张冠李戴,预见作用是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可用排谬法排除。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哲学寓意和意义有A“和”是指有差别的不同事物的统一B“同”是指不包含差别的绝对同一
24、C承认事物的多样性D处理不同国家关系要和平共处(分数:2.50)A. B. C. D. 解析: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作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因为矛盾的同一性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是包含差别和对立的同一;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题干中的“和”指的是矛盾的有差别的统一,而“同”则指无差别的统一。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BCD。5.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概论 21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