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五章第14课外国评论两篇讲义新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五章第14课外国评论两篇讲义新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五章第14课外国评论两篇讲义新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外国评论两篇车文明这是一篇社会问题专栏文章。社会问题专栏涉及内容比较广泛,包括对社会生活问题方方面面的报道、分析和评述。与政论类文章不同,社会问题专栏的文章大多成文自由、文风多变,以批判性文字居多,是深受读者关注的一类专栏文章。车文明一文主旨在于抨击文明社会里的冷漠心理和野蛮行为,感慨高度发展的文明社会中伦理意识的淡薄和人际关系的冷漠,行文间渗透着浓浓的悲哀,透露出深深的人文关怀。自古以来,人们总是以各种标准定义“文明”一词,如石器文明、青铜文明、宗教文明、科学文明、精神文明等等。尽管所指不同,但是每一种文明都是与“野蛮”对立的,而对人际关系和伦理的重视,则是文明社会的普遍现象。这篇
2、评论的标题,作者把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关系和人的野蛮行为解读成一种社会文明,显示了对这类社会问题的莫大讽刺。我们一定是疯了这是一篇普利策新闻奖的获奖作品,主旨在于批判部分美国人滥用枪支的社会现象,发出警告,引起公众的重视。与美国大多数报纸社论相同,本文也是以批评和攻击为主论调,是一篇典型的批评性评论。美国的枪支管理问题有着很大的争议,对此问题的批评也屡见不鲜,因此就选题的新颖性和立论的深度而言, 我们一定是疯了并不是出类拔萃的。但是本文却在众多新闻评论中脱颖而出,并摘取了 1985 年美国新闻界最具影响力的普利策新闻奖桂冠,应该是得益于其别出心裁的标题、独特的立论角度、别具一格的批驳方式、直截了当
3、的文字以及尖锐率性的文风。一、读准字音(一)单音字(1)蹒跚(pn shn) (2)狙击(j)(3)山麓 (l) (4)浏览(li)(5)嗜好(sh) (6)赃物(zng)(7)炭疽病菌(j) (8)沼泽(zho)(9)悚然(sn)(二)多音字1因词而异- 2 -(1)拓Error! (2)吓Error!(3)轧Error! (4)嚼Error!(5)角Error!2一言辨异(6)象棋中的“车”(j)与我们平时说的“自行车”的“车”(ch)是同一个字。(7)他很坦率(shui)地承认自己的工作效率(l)并不高。二、写准字形(1)Error! (2)Error!(3)Error! (4)Erro
4、r!(5)Error!三、近义辨析(1)化妆 化装例句:王警官经过简单的化妆之后,他化装成为一个“富二代”消失在人群中。辨析:“化装”是通过打扮基本改变原来的样子,使人们看不出原来的模样。而“化妆”是通过打扮使人更好看,并没有改变人的根本面貌。(2)爱好 嗜好例句:今年 53 岁的老刘酷爱书法,练字是他平生的最大的嗜好。这缘于他小时候,每天看爱好书法的父亲写字培养出来的一种特殊的感情。辨析:“爱好” ,指喜爱,对某种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既可作为名词,也可作为动词,是褒义词。 “嗜好” ,指特殊的爱好。语义比“爱好”重,一般用作名词,是中性词。四、成语释义1词义理解(1)深思熟虑:深入反复地考虑
5、。(2)毛骨悚然:身上毛发竖起,脊梁骨发冷。形容十分恐惧。(3)熟视无睹:虽然经常看见,却像没看见一样。指对某种现象,不关心,不重视。(4)胆战心惊 :形容十分害怕。(5)举步维艰:迈步艰难,比喻办事情每向前进行一步都十分不容易。2辨析正误例句:刘慧的丈夫是警察,熟视无睹,她也养成了个习惯:每次看到不寻常的事,就会多留一个心眼。有了情况该如何作出反应,她总是深思熟虑。辨析:“熟视无睹” ,看惯了就像没看见一样。也指看到某种现象,但不关心,只当没有看见。应改为“耳濡目染” 。 “耳濡目染” ,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深思熟虑” ,反复深入地考虑,用在此处恰当。- 3
6、-一、结构图解车文明我们一定是疯了二、语段精读阅读车文明 ,回答问题。1从全文来看,第一段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对 应 考 点 : 分 析 描 写 手 法 答:_参考答案:文章一开头,用纯白描手法简述新闻事件,点明评论的由头。结句处的“特意” ,点明了母亲的“用心良苦” 。2第二段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对 应 考 点 : 理 解 细 节 描 写 答:_参考答案:第二段是对当时情形的细节描写:“严密的铁丝网” “清晨微暗的高速公路”“拿着奶瓶”的小孩儿“蹒跚地走着” ,三言两语勾勒出一幅凄凉的情境;“时速 100 公里的汽车” “嗖嗖地” “飞过” ,形势的危险和事态的紧急跃然纸上。3怎样理
7、解“这个孩子的母亲,不是同丢烟头一样,把孩子抛出车外了吗”这句话?对 应 考 点 : 理 解 重 要 语 句 答:_参考答案:一个母亲,把自己的亲生孩子,像“丢烟头”一样丢掉,充分暴露了孩子的微不足道。母亲的漫不经心,似乎是信手拈来的一笔,却写尽了世态炎凉。- 4 -4第五段引用清厚瑞彦作品中的故事,有什么作用?对 应 考 点 : 理 解 论 据 的 作 用 答:_参考答案:第五段引瑞典神话现代版的一个故事作为材料论据,佐证本文的论点:这个社会缺乏对人的热情与关怀,到处充满着冷漠与无情。阅读我们一定是疯了 ,回答问题。5 我们一定是疯了评论中间模拟枪迷们的口吻说话,有什么作用?对 应 考 点
8、: 分 析 语 气 的 作 用 答:_参考答案:模拟枪迷们的口吻,让他们站起来替自己申诉理由,进行辩护,一方面可以直接展示枪迷们的强词夺理,滑稽可笑,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批驳直截了当,富有针对性和说服力。6 “但我们颇感孤独的是,我们的国家在某种意义上说,仍是一个公民在家里万一遭到突袭时需要轻型武器的拓荒地区。 ”这句话有什么含义?对 应 考 点 : 理 解 重 要 语 句 的 含 意 答:_参考答案:这一句充满了无奈和自嘲, “突袭时需要轻型武器”显然是“枪迷们”拥有枪的“正当”理由。7在列举了一串休伯特的犯罪事实和数字后,用“解气”来形容射穿他胸膛的子弹,并且说“这样的死法太便宜他了” 。还有
9、, “所谓的自我辩护完全是胡说八道” ,这样的说法在国内基本上是看不到的。这样的评论有什么好处? 对 应 考 点 : 分 析 列 举 的 好 处 答:_参考答案:这种直截了当的评论,使文章更有力量,体现了作者的个性。8 “每天有 60 个美国人死去每一天在这个国家死于手枪下。 ”对“每一天”的强调有什么作用?对 应 考 点 : 理 解 关 键 词 语 的 作 用 答:_参考答案:对“每一天”的强调,体现了深深的悲哀,说明问题的严重性,并与前文的“熟视无睹”形成对比,在这里,作者不再“玩世不恭” ,而是沉重的叹息。三、重点解读1 车文明针对的是怎样的社会现实?作者为什么取名为“车文明”?明确:车
10、文明针对的是所谓文明社会里伦理道德的淡薄或丧失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无情。作者取名为“车文明” ,首先因为汽车的使用代表着一个新的时代,一种新的文明;其次是新闻事件中的孩子是用车载着像“丢烟头一样”被遗弃在高速公路上,而且- 5 -“蹒跚”在高速行驶的车辆之间却不被人理会;第三是面对母亲的野蛮行为以及过往行人的冷漠,其“文明”还蕴涵着强烈的讽刺。2 “我们一定是疯了”这句话在标题、开头和结尾中一共出现了 3 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明确:(1)标题的使用,给人一种新鲜突兀的感觉,让人摸不着头脑:“我们怎么疯了?”“我们疯在哪里?”以这种形式吸引受众眼光,引起人们的思考和关注。(2)导语中再次
11、强调“我们一定是真的疯了” ,是对标题的强化, “真的”一词更加深了读者的印象。(3)结尾处再次呼应,既使文章浑然一体,结构完整,又让读者对其“疯”的所指有恍然大悟之感。学校请学生干部郊游吃饭唱 K 引学生家长不满近日,本报接到市民王先生报料称,广州白云区某小学以“奖励学生干部”为由在学期结束前请全校“大队委”等学生干部郊游,中午还一起吃饭、唱 K。 “这让其他学生觉得做学生干部不但威风 ,还有很多实惠。 ”王先生说。到底这种奖励方式对不对?昨日,记者采访了中小学老师及教育专家,大家一边倒批评该校“将对班干部的奖励物质化” “这是成人世界潜规则对孩子世界的侵蚀”日前,广州市民王先生向本报报料称
12、,他的孩子阿宾(化名)今年 9 岁,在白云区一间小学读二年级。前几天,阿宾很不开心,王先生一问才知道,原来阿宾从一个担任该校学生干部的同学处获悉,阿宾所在学校日前请该校“大队委”等学生干部郊游,还带着这些小学生去吃饭、唱 K,令阿宾感到自己作为普通学生不受学校重视,而学生干部则受到学校的特殊照顾,由此产生挫败感。 “据说,学校是考虑到这些学生干部在这一学期起到带头作用,帮了老师忙,所以特意请孩子们吃个饭。 ”王先生说,老师表示这是一份特别的“奖励” ,是学生干部“应得的” 。据阿宾说,在席间他朋友还模仿父辈在交际时的表现,以茶代酒敬了老师一杯,老师也没拒绝,和他碰了一下杯,一饮而尽。令王先生意
13、外的是,与学校老师一起共进午餐后,学校的领导、老师还提议来个“下半场” ,到餐馆附近一家 KTV 唱歌。据阿宾的朋友说,过去只是和爸妈去过 KTV,和老师一起唱K 这是第一次。 “大家唱起歌来,比饭桌上更放松了。唯一不同的是我们与老师选歌风格不一样。 ”赏析 本则新闻具有悬念感:干部、旅游、吃饭、唱卡拉 OK乍一看,还以为是哪家机关单位被曝光公款消费问题。仔细一看,消费的主体竟然是一帮小学生干部,这不能不让人倍感错愕。本则新闻具有暗示性:新闻中提到,这次消费是学校“请”的,显然动用的- 6 -是学校公款。其实,学校不是不可以对学生进行奖励,但必须把握好尺度和方式,更要注重奖励的正面导向。但是,
14、该小学竟然用旅游、吃喝、唱卡拉 OK 等方式奖励学生,对于这样的行为只能称之为误导,不只是误导小学生对班干部本身的认识,更误导了小学生们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让他们从小就错误地认为班干部有利可图。(时间 30 分钟 满分 28 分)一、新闻阅读(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美国纪念孔子背后焦 波10 月 28 日,美国众议院通过决议,纪念孔子诞辰 2 560 周年,认可他为世界哲学和社会政治思想做出的巨大贡献。决议说,孔子在公元前 551 年 9 月 28 日出生于现在的中国山东省曲阜。他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社会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对世界各国的社会和政治思想产生了影响并且
15、仍在发挥影响力。决议显示出美国主流社会对孔子思想的理解, “孔子倡导自省、自修、真诚和社会关系中的相互尊重,以在个人和公共生活中实现公正和道义,体现最高境界的道德品质” 。此外,孔子论语中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一种道德品行的典范,也能促进人类和谐。 ”决议还提到,孔子认为,政府应建立在忠诚、尊老和承认家庭重要性的基础上,而政界人士必须成为诚实和道德的模范。这些都提醒着人们,要以至高荣誉和尊重履行自己的职责。众议员格林认为,源自中国的儒家思想给全球许多国家带来了深远影响,韩国、日本、越南等地,都看得到孔子思想的潜移默化。他此前在得州休斯敦的选区竖立了孔子铜像。
16、“美国国会通过决议案,纪念并且赞扬被称为中国最伟大教师的孔子的诞辰,非常合适。”美国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共和党首席议员罗斯雷提南及其他一些议员认为,很多美国学者受到亚洲文化与儒家思想影响,使美国的社会与文化更趋于多元,这对科学、法律、医药、工程、艺术等领域都有重大意义,所以美国国会应当通过决议案,纪念中国这位至圣先师。20 世纪 80 年代,全世界几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一次讨论中认为,重振孔子学说,能够帮助全人类应对 21 世纪的挑战。 “孔子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这种看法在美国也正在得到更多认可。孔子已成为中美文化沟通的桥梁。美国首家孔子学院马里兰大学孔子学院院长刘全生说,其实美国和
17、西方对孔子学说- 7 -并不陌生。早在西方启蒙运动时期,中国的许多古代哲学思想,特别是孔子思想,就已经通过传教士传到西方,受到思想界高度重视。如今,越来越多的美国有识之士认识到中美合作对解决全球性问题的重要性。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中国问题资深研究员李成认为,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在世界上影响力增长,是美国众议院通过决议纪念孔子诞辰的重要背景之一。同时,在许多公开表态中,包括总统、众议院议长和国务卿在内的很多重量级人物都表示尊重中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他们更多地认识到了中国对世界各个领域的贡献,表达出希望以平等方式与中国进行对话的姿态。这是此决议通过的另一重要背景。此外,此次国会通过这一决议和美国华裔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_2019 学年 高中语文 第五 14 课外 评论 讲义 新人 选修 新闻 阅读 实践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