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通辽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内蒙古通辽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通辽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通辽实验中学 2018 年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第卷(选择题 48 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48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48 分。 )119 世纪初,不法英商开始寻找对华走私渠道。马克思曾指出,它使“当局、海关人员和所有官员都被英国人弄得道德堕落” ,从而使“中国海关所颁布的严格禁令,结果都毫不起作用” 。如以此作为撰写论文的素材,下列最贴切的论题是A片面最惠国待遇之我见 B试析南京条约严重危害C鸦片贸易对中国的危害 D中国鸦片战争失败原因初探2清道光帝收到耆英的奏折,更清晰地了解到英方的要求后,作了一些让步,下达谕旨(部分内容):“一、厦门、宁波、上海准其贸易,但再次强
2、调“不准久住据为巢穴” ;二、福州不准开放,不得已可改为泉州;三、香港仍坚持“赏借” ;四 、对于赔款不再反对,只是询问款项如何筹措” ,该谕旨A颁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B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C导致了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 D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3 “19 世纪中叶,西方的影响虽然削弱了清王朝的权威,但是清王朝真正的权威危机是来源于农民的造反运动与内部阶层的分离倾向。 ”材料中“农民的造反运动与内部阶层的分离倾向”是指中国家历史上的A太平天国运动和戊戌变法 B秋收起义和洋务运动C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 D义和团运动和戊戌变法4直到现在,日本国内部分历史学者仍然这样审视甲午中日战争,其一般
3、看法是“虽说战争的事实是日中两国之间引起的战争,然而寻其真因却是文明开化谋求进步与妨碍进步之战,决非两国间的战争”即“文明和野蛮之战” , “吾人的目的是为惊醒支那,朝鲜战争乃义战” 。此种观点的本质是A战争是有助于中国开化 B认为此役非为国家利益乃为文明冲突C认定为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冲突 D对历史现象的分析视角主观化5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 ,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 ”“在此以后”的“此”- 2 -是指A 南京条约丧失关税主权 B 天津
4、条约增开十处通商口岸C 马关条约允许外国设厂 D 辛丑条约严禁中国人民反帝6有学者认为:“从 1901 年到 1937 年新征服者来临之前的这段时间,是一个外国人享有特权和特殊自由的时代,他们可以毫无阻碍地深入到中国人的生活中。 ”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规定A所有安分传教之人,均当一体矜恤保护,不可欺侮B允准与众友国钦差前往京师,到彼居住,或久或暂C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独由使馆管理D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清国必须立时弹压惩办7陈旭麓先生指出:“爱国主义永远是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但从爱国主义出发走向近代化和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确乎并不同义。 ”符合材料中两种“爱国主义”定义
5、的历史事件分别是A义和团运动与太平天国运动 B清末新政和辛亥革命C维新变法与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和维新变法8从清末到民国初年不断出现如“实业救国” 、 “教育救国” 、 “科学救国”等主张,这些主张A多是空谈救国或者盲目爱国 B对革命持不赞成态度或认识模糊C在当时其愿望可以变成现实 D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91912 年春,孙中山代表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两个“临时”的提法从本质上体现了A革命党人为袁世凯夺权留余地 B革命党人追求民主共和的精神C孙中山不计较个人名利的品质 D中华民国政权还缺乏人民支持101912 年 2 月 15 日孙中山亲自率领“国务卿士、文武将吏”
6、拜谒明孝陵(见下图)在祭文中,孙中山强调了辛亥首义、清室退位光复中华大业的成就,并且说:“呜乎休哉!非我太祖在天之灵,何以及此?”这说明 - 3 -A朱元璋的反元事迹激励了革命派 B革命派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C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 D三民主义的目标已经实现11吴晓波在跌荡 100 年中认为, “在 1919 年的 5 月、6 月间,如果没有商业团体及工人的支持, 五四运动仅仅是一场激动人心的学生抗议而已。在青春激荡的天安门广场的背后,以工人和企业家为主体的商业力量就是那些起着重要的作用,却不被人注意到的广场背后的人。 ”材料最能说明五四运动A工人和企业家跃升为新兴政治力量 B得到先进知识分子
7、领导C是一场广泛的群众性的爱国运动 D促使国人民族意识开始觉醒12学者傅斯年曾说:“从(1919 年)五月四日以后,中国算有了社会了。中国人从发明世界以后,这一觉悟是一串的:第一层是国力的觉悟;第二层是政治的觉悟;现在是文化的觉悟,将来是社会的觉悟。 ”对以上信息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 “国力的觉悟”是指开始摈弃 天朝上国的盲目自信态度B “政治的觉悟”是指努力在中国尝试资产阶级的民主政体C “文化的觉悟”是指抨击封建道德,倡导民主与科学思想D “社会的觉悟”是指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广泛传播13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
8、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 ”这是指中共“二大”A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 B决定与国民党合作C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D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14中国最早革命的主体力量是海外的留学生群体,还有一部分海外华侨和会党。与当时中国的普通民众没有太大的关系,更谈不上“主义”深入底层老百姓的问题。中国革命从“精英革命”转向开始重视深入民众的“平民革命” ,最早的是A南昌起义 B井冈山革命道路开辟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151925 年 10 月中共中央扩大执行委员会会议指出:“现时已经要使一般工人农民知道:- 4 -到了建设国民革命政府的时候,没收土地的问题是革命中的重要问题。假使土地不没收交给农民,假使几
9、万万中国农民因而不能参加革命,政府必定不能巩固政权。 ”这反映出当时A中共确立了土地革命的总方针 B中共开始主张建立革命统一战线C中共对农民问题重要性认识加深 D中共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161930 年 6 月,中共党内有人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 的诸问题一文中写到:“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但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致他的最后的死命。 ”这表明当时A中共尚未找到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B他基本认清了中国的国情C他看到工农力量的伟大 D他反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17 “我党为保存红军的有生力量,把主力从过去的苏区撤出。目的是要在中国西部的广阔地区建立
10、新的根据地。 ”这份向共产国际的汇报说明共产党准备A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 B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C战略转移,突围长征 D纠正“左倾”错误181931 年,国民政府针对性地大幅提高日本进口商品的税率,其中,棉库绸的税率提高800,毛织品提高 200,纸品提高 8到 20,人造丝、鱼类、烟草和煤的税率也有大幅提高。实施此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保护中国民族工业发展 B以经济手段应对民族危机C应对世界经济危机冲击 D增加财政收入以全力剿共191937 年初,近代著名军事学家、国民党陆军上将蒋百里发表国防论指出:“中国不是工业国,是农业国农业是松散的,没有要害可抓。 ”这说明A中国抗战是持久战 B必须坚持全面
11、抗战路线C必须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D中国具备抵御侵略的有利条件20在太原会战中中央军、晋军正面防御,八路军攻击敌军两翼。115 师切 断了忻口与张家口、北口的敌军交通线;120 师切断了忻口与大同的交通线;129 师陈锡联偷袭了阳明堡机场,削弱了日军对山西战场的空中威胁这说明A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互相配合 B太原会战是国共合作抗战的典型C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是抗战主力 D太原会战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211939 年 1 月 2 日,毛泽东在八路军军政杂志发刊词中提出, “八路军的这些成绩从何而来?其中友军的协助是明显的,没有正面主力的英勇抗战,便无从顺利地开展敌后方的游击战争;没有同处于敌后的友军之
12、配合,也不能得到这样大的成绩。 ”毛泽东旨在说- 5 -明A国共两党在抗战期间始终密切合作 B敌后战场已成为中国抗战的主战场C百团大战取得最终胜利的主要原因 D国民党军队在两个战场的重要贡献22美国记者杰克贝尔登在中国震撼世界一书中说:一般美国人都认为,中国战争主要是一场民主与共产主义之间的战争似乎没有人意识到,那么多中国人支持共产党是因为,共产党支持着抗日战争期间人民自己建立的政权。杰克贝尔登的看法A带有美国人的意识形态 B揭示了中国政局变动的本质C是冷战思维的表现 D反映了抗日政权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23.1947 年某日毛泽东曾致电刘伯承、邓小平及陈赓:“延安准备暂时让敌占去,但陈先瑞、韩
13、东山所率五师部队三千余人有被敌歼灭之危险。故无论如何应派队救援。 ”“以一个旅渡(黄)河接护五师,主力四个旅即刻占领同浦 线。 ”此时战争的主要态势是A国民党军队发动全面进攻 B国民党军展开重点进攻C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D渡江战役即将打响24陈旭麓先生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关于这“三次高潮”的说法,正确的是A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根本一致 B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根本一致C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根本一致 D革命对象与革命领导根本一致251847 年,英国商人组织在一份报告中写道:“中国人所织的白而结实的布比我们的
14、货物贵得多。我在上海发现,由于我们的布代替了他们的布,他们的织布业已迅速下 降了。”材料实质上反映了A洋布物美价廉,竞争力强 B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土布做工粗糙,价格昂贵 D外国商品占据中国市场26长沙市各行业概况调查记载:“长沙苏广业,初营业范围甚广,所经营者多是各种士 产。嗣以五口通商,洋货输入,洋货竞占于该业市场。店铺之称呼,初为苏广杂货铺,嗣称为洋货铺。”由材料可以得出A我国传统商业受到西方的强烈冲击 B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C中国商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D西方商业经营观念影响广泛27“申江鬼国正通商,繁华富丽压苏杭。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
15、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从中不能得到的信息是- 6 -A上海已经开放为通商口岸 B中国生丝商品化程度提高C苏杭地区传统纺丝业破产 D纺丝业已使用机器大生产28“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材料反映了A洋务派积极创办民用工业 B清政府大力发展近代工业C民族资本家发展机器工业 D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29“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材料中的“它”是A洋务运动 B戊
16、戌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30据记载:从 1900 至 1911 年间,广州市先后出现了水泥厂、针织厂、火柴厂、造纸厂、自来水厂、电力公司、机器厂等 20 个工业门类的工厂共 33 家,其中有不少还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鼻祖”。当时广州市出现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实业救国”思潮方兴未艾 B相对有利的国际和国内形势C广州是外资输入的主要地区 D政治革命推动生产关系变革31近代化在经济上的表现就是采用机器生产,在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进一步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其积极作用表现在 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扩张 使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 促使新的政治力量发展壮大 为民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内蒙古 通辽 实验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期中 试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