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走近鲁迅第11课《孔乙己》教案2沪教版五四制.doc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走近鲁迅第11课《孔乙己》教案2沪教版五四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走近鲁迅第11课《孔乙己》教案2沪教版五四制.doc(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11 课孔乙己1 教学目标1.通过对比阅读,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2.探讨本文的主题。2 学情分析小说这一体裁是学生乐于阅读的,对于小说的三要素,初二已有系统地介绍,这都为学习本篇文章奠定基础。同时,初三学生已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概括主旨的能力。课程标准对 7-9 年级学段欣赏文学作品的要求,“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等。可见,对小说的欣赏在学生知识的意义建构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由此,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3 重点难点要达成目标,对孔乙己性格特点的分析是教学中的重点;而由于学生对小说的背景和
2、小说所反映的当时的社会现实缺乏较多的了解与较深的认识,因此,我们把分析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以及对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的探讨定为本文的教学难点。4 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 教学活动活动 1【导入】激趣设疑有资料记载,鲁迅对他小说中的人物,最喜欢孔乙己。鲁迅先生为什么最喜欢孔乙己呢?他是以怎样的鬼斧神工之笔来塑造这个苦人儿形象的?大家认真读课文后,就会得到回答。有人说,古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主人公性格的悲剧,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问题的悲剧。那么,鲁迅写孔乙己悲惨的一生,是命运的悲剧,性格的悲剧,还是社会问题的悲剧呢?我们学好课文以后,可以得到你的答案。活动 2【活动
3、】实践一种阅读方式比较阅读在第 4 段与第 11 段的对比阅读中感受孔乙己的变化。这两段呈现了孔乙己两次出现在咸亨酒店的情形。小组合作探讨相关对比点,并从中分析总结出孔乙己的遭遇与形象。对比点:对比点 第 4 段 第 11 段 分析总结时令形貌衣着姿态语气动作眼神语言酒量一系列的对比,把精神和肉体受到巨大摧残的孔乙己的形象鲜明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激起我2们深深的思索。孔乙己的形象:他本是一个善良的人儿他好吃懒做、行为不端、穷困潦倒,社会地位低下他自命清高,死要面子,迂腐不堪他备受摧残却不被同情,是一个孤独无助的形象总结:如果让你来说明一下小说中这两个片断的关系,你觉得是什么?(并列?递进?转折?
4、)递进。纵观孔乙己的生活状态,本身性格上的缺陷(好吃懒做,行为不端),再加之当时社会的氛围(封建科举制度),他命运的悲惨变成一种必然,即便不是被丁举人打残腿,也可能会被赵举人或李举人打残。活动 3【活动】探讨主题主问题:鲁迅将这样的一个孔乙己呈现给世人,意在表达什么主题?你读到了什么?1.你觉得造成孔乙己悲剧的原因是什么?孔乙己悲剧的原因:自身的原因;当时社会的原因无情(封建社会的不易发展人)2.鲁迅怎样将这样一个形象呈现在我们面前?文中并没有大段的正面的孔乙己偷盗或是被打的场面描写,三次主要的场面中,孔乙己出现两次,而且他出现的时候已经受过伤害了,身体已经伤痕累累了,他的出现仅仅是作为酒客们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三 单元 走近 鲁迅 11 课孔乙己 教案 沪教版 五四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