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理20190108021.doc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理2019010802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理20190108021.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甘肃省天水市一中 2018-2019 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 理一.单项选择题(共 46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69 分)地理区域指一个比较独立的地理地形区。1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 )行政区 自然带 热量带 干湿地区 三江平原 山东省青岛市A B C D2下列区域的划分以单一指标为依据的是( )热量带 干湿区 我国三大自然区 文化区A B C D读“2006 年我国水资源、人口、耕地和经济总量区域比重图” ,完成 34 题。3人口数量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的区域是A西南区 B西北区 C南方区 D北方区4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经济发展匹配较差的区域是A北方区和南方区 B北方
2、区和西南区 C西北区和西南区 D西北区和南方区5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A热量充足 B光照充足 C水资源丰富 D土壤肥沃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据此回答 68 题。6人们在第一时间迅速掌握整个地震灾区建筑破坏情况,所利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是A地理信息系统 B全球定位系统 C遥感技术 D “数字地球”系统7在对震区被困灾民开展营救行动的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地理信息系统(GIS) 全球定位系统(GPS) 遥感技术(RS) “数字地球”技术A B C D8GPS 手持机多用于帮助人们快捷而准确地进行A资源普查 B作物估产 C定位导航 D灾害监测9国家气
3、象局每天为电视新闻提供的卫星云图主要使用了遥感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2A B C D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对自然演化过程和社会经济发展过程的捕捉、监测、描述、表达的能力迅速提高,为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同时也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据此回答 1011 题。10关于全球定位系统在交通运输中的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A车辆跟踪 B合理配置车载 C降低能耗 D便于运营管理11旅游临行前应通过查看有关资料了解目的地,对有关资料了解应通过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地理网络与虚拟技术甘肃省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经民勤盆地。建国以来其上游地区修建了许多水
4、库,拦截了几乎全部上游来水。随着人口增长、耕地扩大、城市发展,各类用水剧增,民勤的地表水骤减,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导致胡杨、沙枣林等植被大面积死亡。民勤绿洲面临消失的危险,并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的沙源地之一。读图回答1215题。12. 民勤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 水土流失 B. 气候变暖 C. 旱涝灾害 D. 土地荒漠化13民勤成为北方地区沙尘暴沙源地的直接原因是A. 植被稀疏,地表物质松散 B. 深居内陆,气候干旱C. 多内流河,有断流现象 D. 地势低平,地形以盆地为主14. 民勤绿洲面临消失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 过度樵采 B. 过度用水 C. 过度放牧 D. 过度开垦15治理该地区
5、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有合理调配流域水资源,节约和合理用水 以治为主,全面恢复荒漠植被多途径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 规划农林牧用地,退耕还林、还草A. B. C. D. 农牧交错带是指以草地和农田大面积交错分布为特点的生态系统,我国农牧交错带面积达81万平方千米,分布范围如图所示。据此回答1619题。16关于农牧交错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a 带属于农业生产潜力大的地区 Ba 带植被是防风固沙的天然屏障3Cb 带植被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Db 地区是多民族聚居区17农牧交错带是生态系统脆弱的地区,造成其环境破坏的人为原因主要有人口增长速度快 压缩农业用地轮作套种 盲目开荒,粗放耕作A B C D18北
6、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是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 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 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A B C D19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方向是A增大坡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B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C大规模机械化,建成商品粮基地 D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通过对我国野骆驼遗骸和文献记栽的研究,得到其分布变迁图。读图完成 2022 题。20从图中可以看出,野骆驼曾生活在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 分布范围由亚热带季风区扩展至西北干旱区文献记载区主要在温带草原区和温带荒漠区 目前主要分布在陕西和内蒙古A B
7、C D21与遗骸分布区、文献分布区相比较,目前的野骆驼分布区A气候更干旱 B地形更崎岖 C河网较密集 D热量更充足22影响野骆驼分布区变化的因素包括草原开垦 过度放牧 大量捕杀 种群退化A B C D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某地,相同面积、不同土地覆盖水土流失的观测结果如表。据此完成 2324 题。4混交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降雨量(mm)降雨强度 径流量 (L) 泥沙量(kg) 径流量 (L)泥沙量(kg)径流量(L)泥沙量(kg)径流量(L)泥沙量(kg)33 弱 111 0.1 155 41.3 153 1.7 154 1814 很强 29 0.5 327 39.4 71 0.8
8、212 2519 强 28 0.3 113 1.2 51 0.4 52 0.623相同降雨强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A混交林地、坡耕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 B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坡草地、荒草地 C混交林地、油松有林地、荒草地、坡耕地 D混交林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24下列判断中,符合该地情况的是A自然恢复植被的生态效益优于人工单一树种针叶林B开垦坡地可有效改善当地生态环境C森林树种越单一,生态效益越优D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优于退耕还草据报 载 , 我 国 江 西 省 中 南 部 山 区 出 现 大 片 “红 色 荒 漠 ”, 即 在 亚 热 带 湿 润 的 岩 溶 地区 , 土 壤
9、遭 受 严 重 侵 蚀 , 基 岩 裸 露 , 地 表 出 现 类 似 荒 漠 化 景 观 的 土 地 退 化 现 象 。 据 此 ,回 答 25 26 题 。25 “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主要是A风化作用、开山取石 B风蚀作用、过度放牧 C水蚀作用、滥伐森林 D沉积作用、环境污染26根据“红色荒漠”的特点,对其进行治理首先要做的是A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 B加强农业生产综合开发 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D大力采取退耕还林举措下图表示世界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读图,回答 2728 题。527图中代表的能源依次是A煤、石油、天然气、水电和核电 B石油、天然气、煤、水电和核电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甘肃省 天水市 一中 2018 _2019 年高 地理 学期 第一 考试 试题 20190108021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