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江苏南京溧水孔镇中学七年级12月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江苏南京溧水孔镇中学七年级12月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江苏南京溧水孔镇中学七年级12月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江苏南京溧水孔镇中学七年级 12月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的一项是 ( ) ( 2分) A祷告( do)宽恕( sh)怦怦( png) B贮满( ch)供给( j)劫掠( ji) C卓越( zhu)潜行( qin)潺潺( chn) D酝酿 (yn ning)人才济济( j)繁弦( xin)急管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怦怦( png),不能读为 “png”。 B、贮满( zh)。 C、潜行( qin)。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认读能力。 点评:拼音不仅是我们学习汉字、学好普通话的工具,更是我们的一项语言技能。汉语拼音侧重考查综
2、合运用能力,考查内容兼顾课内课外,涉及范围很广。学习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分类整理,误读积累,阶段总结等。 下列汉字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 2分) A葱茏妥当橙澈头衔 B狩猎纂夺预兆堕落 C喑哑瑟缩虐杀匿笑 D决别孪生笑柄贪婪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澄澈; B、篡夺; D、诀别。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修改错别字的能力。 点评:修改词语的错别字,关键在于理解词语的意思。比如: “澄澈 ”中的 “澄 ”意思为 “清澈 ”,不能写成读 “chng”的一些同音字; “诀别 ”中的 “诀 ”意思为 “用言语来分别 ”,不能写成读 “ju”的一些同音字。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 ) ( 2分) A合上语文书,同学们的眼前浮现起花树俯仰生姿,蜂蝶轻飞曼舞的画卷。 B只有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才能取得优良的成绩。 C运动会上夺标热门同学居然在终点线前摔倒了,真是骇人听闻。 D英语老师非常幽默,每次说一个笑话,同学们常常忍俊不禁。 答案: C 试题分析: A、轻飞曼舞: 形容蜜蜂 ,蝴蝶飞舞的美妙姿态。 B、坚持不懈:坚持到底,一点不忪懈。 C、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 D、忍俊不禁:指忍不住要发笑。经分析, C项用法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运用能力。 点评: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 二、
4、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 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13分) 爱的移位 孙道荣 每晚,儿子都要回家,看望独居的老父亲。 回到家,儿子摸摸藤椅,轻轻摇了摇,藤椅吱呀吱呀地响。儿子弯腰检查,发现藤椅一条腿上的藤条松了。这把藤椅是老父亲最喜欢坐的椅子,也是他最珍爱的椅子,他坐上面读读报纸,坐上面看看电视,坐上面打个盹,坐上面发下呆,坐上面思念母亲 在儿子的印象中,老父亲大把大把
5、的时间,都是在藤椅上度过的。藤椅陪伴了他二三十年,也许更久,现在它有点松了。儿子赶紧找来工 具,先用铁丝将藤椅的腿绑牢,然后,用旧衣裳撕成的布条,一层一层细心地缠起来,这样,藤椅就既结实,又不会伤着老父亲了。 若干年前,年轻而勤劳的父亲总是自己动手,用木头做了几把轻便的桌椅,专门给儿子用。年幼的儿子很调皮,任何东西都会成为他的玩具,小椅子也不例外。害怕椅子太重,砸伤了孩子的脚,所以,年轻的父亲特地找来质地最轻的梧桐木,做成了几把椅子和一张小桌子,并且耐心地将每一个角,都磨圆,这样,即使孩子碰着了,也不至于弄伤他。 儿子走进书房。老父亲一辈子爱书,一堵墙都是书架,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老父亲现
6、在还经常找几本出来读读。儿子和往常一样再次帮老父亲整理、清理了书架,将老父亲常翻的一些书,移到书架的下层,这样,父亲拿起来方便,就不用自己登高去翻找了,可是倔强的老父亲,有时还是会偷偷地站在凳子上,去找一些上层的书,这让儿子非常担心,他几次 “严厉 ”地 “警告 ”老父亲,若是再站凳子的话,他就将书架上面几层给封死,以杜绝危险的发生。 若干年前,儿子从蹒跚学步,到自如地奔跑跳跃,正一天天长大。但是,这个调皮的男孩,也因此造成了一次次险情。好奇心使他什么东西都要看一看,什么东西都要摸一摸,什么东西都想玩一玩。为了不伤到他,年轻的父亲只能将家里一些易碎和危险的东西,往高处藏:放在茶几上的玻璃杯,都
7、移到了柜子上;摆在桌上的花瓶,挪到了橱顶上;放在地上的开水瓶,都藏在了厨房平台的最里层。可是,这一切反而更激起了孩子的好奇心,他趴在桌子或柜子沿上,踮起脚尖,再踮起脚尖,然后,伸手去探,去摸,去捞,去勾 “ 啪! ”一个玻璃杯碎了。年轻的父亲看到孩子 的模样,真是又好气又好笑,佯装 “严厉 ”地 “警告 ”他,再这样小心揍屁股。而他从没有因此打过孩子,他怎么能够阻止一颗向往、好奇、长大的心呢? 将家里认真检查了一遍之后,儿子来到客厅,在沙发上坐了下来。老父亲正在看一部重播的古装历史剧,他对这种古装戏其实没什么兴趣,但他还是和平日一样陪老父亲看上一集。 若干年前,儿子上中学了,学业越来越紧张,应
8、试、升学,将儿子和全家人的弦,都绷得紧紧的,特别是高考之前那段时间,家里的空气沉闷的就像炸药,随时都会被点爆。人到中年的父亲和母亲,在家里走路,都是踮着脚尖的,生怕轻微 的响动,影响了紧张复习的孩子,他们用这种无声陪伴着儿子。一次,儿子惊讶地发现,家里的电视机很久都没有打开过了,他问父亲,你们怎么不看电视了啊?父亲不屑一顾地说,电视节目越来越粗糙,越来越难看,看可就生气,不如不看。儿子信以为真。直到他高考结束那天,家里的电视机,和着父母的笑声,一起重新响了起来。 夜慢慢深了。儿子将老父亲搀扶上床,然后,告别老父亲,轻轻带上门,回自己的家去了。 若干年前,每个寒冷的冬夜,父亲都来不及披起大衣,蹑
9、手蹑脚走进儿子的房间,将儿子蹬开的被子掖好。儿子翻了个身,又沉入甜甜的暖暖的梦 乡。他不知道这一切。 (选自 2011年 1月 30日南方日报,有删改) 【小题 1】阅读全文,完成下面表格内容。( 3分) 概括儿子回家为父亲做的几件事情 评点人物形象 现在的 “儿子 ” 若干年前的 “儿子 ” 父亲 帮父亲整理书架 陪父亲看电视 搀扶父亲上床 细心、孝顺 、充满好奇心 、倔强等 【小题 2】品味下列语句,按要求答题。( 4分) ( 1)儿子 摸摸 藤椅, 轻轻 摇了摇,藤椅吱呀吱呀地响。 ( 2)家里的空气沉闷的就像炸药,随时都会被点爆。 【小题 3】作者插叙了若干年前的几件事情有何作用?(
10、3分) 【小题 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文章第 节中 “独居的老父亲 ”为下文故事的发展埋下伏笔,做好铺垫。 B文章两次出现 “严厉 地 警告 ”,前后呼应,但语气和情感上都有所不同:前者饱含烦躁和担心,后者饱含命令和赞美。 C文章多处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读起来琅琅上口,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和表达效果。 D本文和莫怀戚的散步都采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都以生活中的小事歌颂了人间真挚而美好的亲情,也向我们诠释了孝顺是一种爱,陪伴是一种爱。 答案: 【小题 1】帮父亲修藤椅 调皮 勤劳( “耐心 ”、 “细心 ”、 “疼爱儿子 ”等)(每处1分,意对即可) 【小题
11、2】( 1) “摸摸 ”和 “轻轻 ”两个词写出了我在检查藤椅时的细心、小心翼翼,表现了对父亲的关爱。( 2分,意对即可)( 2)运用比喻的修辞,将 “沉闷的空气 ”比作 “炸药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高考之前家里氛围的紧张。( 2分,意对即可) 【小题 3】内容上,写出了父亲的身教带给儿子的影响,使文中父亲和儿子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使文章的主题更鲜明、更深刻;结构上,避免了呆板直叙,使行文波澜起伏,和文题 “爱的移位 ”相呼应。(从 “内容 ”或 “结构 ”选取一点回答即可得分) 【小题 4】 B 【小题 1】试题分析:根据文章第 2段的内容概括出为父亲做的第一件事为 “帮父亲修藤椅 ”;根据
12、文章第 4段的内容概括出为父亲做的第二件事为 “帮父亲整理书架 ”;根据文章第 6 段的内容概括出为父亲做的第三件事为 “陪父亲看电视 ”;根据第 8段的内容概括出为父亲做的第 4件事为 “搀扶父亲上床 ”。从 “儿子 ”对父亲所做的事来看,现在的儿子 “细心、孝顺 ”;从文章的 “3、 5、 7、 9”小节的内容可以看到以前的儿子 “调皮、充满好奇心 ”等,从中也能感受到父亲的 “细心、耐心 ”等性格。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以 及根据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点评:解答此题,先浏览全文,围绕文中的人物概括出相应的情节即可。人物的形象,根据对人物的具体描写来分析,比如抓住对人物的语言
13、、神态、心理等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 【小题 2】试题分析:( 1)通过两个表动作的词语,一方面体现出我的细心,另一方面也能反映出我对父亲的关爱。( 2)为了表现家里高考前紧张的气氛,作者用了形象的比喻,把 “沉闷的空气 ”比作 “炸药 ”,生动的表现了家里当时紧张的气氛。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语句含义的能力。 点评:理解文章中语句的含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语句的含义,去深入理解语句的真正含义。这类试题要特别注意,往往不是要问句子的表面意义,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语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所以,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还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 【小题 3】试题
14、分析:本文的一大特色,就是采用 “记叙与插叙 ”交杂起来来表达作者的情感。理解 “插叙 ”的作用,可以从结构上与内容上这两个角度来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插叙的作用的能力。 点评:解答此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结构上,避免了呆板直叙 ,使行文波澜起伏,和文题 “爱的移位 ”相呼应;内容上,写出了父亲的身教带给儿子的影响,使文中父亲和儿子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使文章的主题更鲜明、更深刻。 【小题 4】试题分析:文章中两处出现了 “严厉 ”的 “警告 ”,第一次,出现在文章的第 4 小节,表现了作者对父亲的关爱之情,怕父亲为了拿书而摔倒;第二次,出现在文章的第 5小节,表现了父亲对作者小时候
15、的疼爱之情,怕作者被那些瓶瓶罐罐划伤。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点评:解答此题,可以采用排除法。先根据文章的内容,理解出有些情节的安排用意,然后从文中的字里行 间去体会作者的情感。 阅读相关选段,完成小题。( 12分) 看云识天气(节选) 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日晕和月晕常常产生在卷层云上,卷层云后面的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是大风雨的征兆。所以有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的说法。说明出现卷层云,并且伴有晕,天气就会变坏。另有一种比晕小的彩色光环,叫做 “华 ”
16、。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日华和月华大多产生在高层云的边缘部分。华环由小变大,天气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向阴雨。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 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 ”意思说,虹在东方,就有雷雨;虹在西方,就有大雨。还有一种云彩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做霞。朝霞在西,表明阴雨天气再向我们进袭;晚霞在东,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所以有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的谚语。 晕 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 碧蓝蓝的天空,铺过来一层蚕丝般的云幕,不一会儿,太阳周围现出一道彩色光环。它宛若彩虹,但没有彩虹
17、鲜亮;虹的色彩排列是内紫外红,而它的光环刚好相反,是外紫内红。这就是 “晕 ”,俗称 “风圈 ”。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对 “晕 ”进行了观察和记载。远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 “晕 ”字出现。到了西周, “晕 ”便正式作为天象被记录下来。而欧洲人直到 1630年,才有关于 “晕 ”的详细记载,比我国晚了一千多年。 人们虽然很早就注意到了这种美丽的光象,但对它的成因作出科学的解释,则是近一二百年的事。 1666年,牛顿做了一个很简单但对后来科学发展影响很大的实验。他让一束阳光透过三棱镜,结果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的七色彩条。这使人类第一次认识到,阳光原来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当它们通过
18、三棱镜时,由于波长、折射角 不同,才显示了各自的本色。这一发现给 “晕 ”的科学解释打下了基础。 探空资料表明,那白如蚕丝的云幕,其高度都在距地面 5000米以上,是由六方柱体状的小冰晶组成的。如果把六方柱体不相邻的边延长,实际上就是三棱柱体。所以,六方柱体状的冰晶就像三棱镜一样,能把阳光分成七色彩条。当无数兆亿小冰晶被阳光照射后,各色光按一定角度折射出来,便形成了绚丽多彩的晕环。 人们对 “晕 ”的兴趣,不单因为它有斑澜的色彩,而且还由于它是天气变化的一种前兆。 据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统计, 1980年中就曾出现过 1052次 “晕 ”,而“晕 ”后 两天内出现风、雨等显著天气变化的占 80。
19、 不过,也不是所有的 晕 ”都是风雨之兆。气象工作者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当“晕 ”的持续时间在 1小时以内(俗称 “短晕 ”)时,未来的 12小时一 36小时内会出现风或雨;当 “晕 ”的持续时间在 5小时以上(俗称 “长晕 ”)时,则不会有风雨天气出现。 美丽的晕环是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我们了解并利用它来观测风云,可以更好地安排工作和生活。 【小题 1】请找出选文一看云识天气(选段)中的中心句子: ( 2分) 【小题 2】选文二晕 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第 段从哪两个方面说明晕和彩虹的 不同?( 2分) 【小题 3】选文二晕 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第 段中的 “这一发现 ”指的是什么?( 2分) 【小
20、题 4】选文二晕 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第 段画线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3分) 【小题 5】请选出对选文解读不正确的一项:( )( 3分) A选文一看云识天气(选段)中,作者运用了分类别、引用等说明方法让我们明白了云上的光彩现象与天气之间的关系。 B根据选文一看云识天气(选段),我们知道了华环由大变小,天气一定转向阴雨。 C选文二晕 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告诉我们,晕是阳 光经过云层中冰晶的折射而形成的。 D读完选文后,我们知道我国对 “晕 ”的观察、记载要比欧洲早很多。 答案: 【小题 1】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 【小题 2】( 1)鲜亮的程度 ( 2)色彩的
21、排列 【小题 3】阳光是有七种不同色彩的光组成的。 【小题 4】举例子、列数字。具体准确说明而了晕是天气变化的前兆。 【小题 5】 B 【小题 1】试题分析:选文一向我们介绍了许多种不同的云彩,并且讲述了不同的云彩会出现不同的天气,在联系标题看云识天气,选文一的中心句为“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 气的情况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点评:解答此题,可以先迅速浏览,获得整体印象,同时,可边读边用笔划出文段中的过渡句、提纲挈领的句子、文章或文段的中心句、总结性的句子。需要说明的是明的可以直接借用中心句来概括,有的还需要将提炼的信息整合,并用恰当的词语或句子把它表达出
22、来。概括要点时,尽量摘引原文词句来概括归纳,并注意答题的全面完整。 【小题 2】试题分析:选文二的第一段,为了能让我们区分开 “晕与虹 ”,运用了 “作比较 ”的说明方法,从 “鲜亮的程度以及色彩的排列 ”这两个方面进行比较。 考点:本题 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点评:解答此题,先阅读全文,了解大意,然后根据题意,锁定相关段落,分析出相应的内容即可。比如本道题结合第 1段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可。 【小题 3】试题分析:人们对其作出科学的解释,也是近几百年的事,主要是牛顿的科学实验让我们明白了其中的科学原理。所以, “这一发现 ”指的是 “阳光是有七种不同色彩的光组成的 ”。 考点:本题考查学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江苏南京 溧水 中学 年级 12 测试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