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2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南昌二中 20182019 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 (29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上世纪 60 年代初的“生态觉醒”运动使人们意识到“城市不是人类最佳的生存环境” ,人们渴望“回归自然,返璞归真” , “生态旅游”应运而生。国内外专家认为“生态旅游”应具备三大标准:旅游对象是原生、和谐的生态系统;旅游对象应该受到保护;要有社区的参与。生态旅游的保护性要求旅游者、旅游从业者以及当地居民有较强的环境保护意识,能自觉地保护旅游资源和环境。这就要求生态旅游的开发要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传统旅游
2、的最大受益者是开发商和游客,而旅游活动对旅游资源和当地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如旅游基础设施和交通设施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对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旅游活动产生的各种污染等,主要由当地居民承担。生态旅游则强调当地社区的居民是旅游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并应当公平地获得分配旅游业经济效益的机会。通过生态旅游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不但可以防止“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态侵略悲剧再现,更能提升其自觉维护生态环境的热情和积极性。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只有让当地居民受益,才可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同时,生态旅游开发为当地环境质量的维护提供一定的资金,以促进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生态旅游的开发是目前生态资本产业化
3、最为常见的做法,也是通过市场手段使生态资源货币化的最有效的途径。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的客观条件是充分的,多样的民族风情、独特的自然环境、珍贵的人文古迹与厚重的“丝绸之路”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富有强烈吸引力的旅游景观。2015 年,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发布,确定了新疆、宁夏、青海等地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作用,为西部民族地区生态旅游的开发提供了更大的机遇和发展空间。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推进,西部地区的交通、能源、水利、卫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将迎来大发展,区域间人员、物资、信息交流也日益充分,这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一直以来困扰西部
4、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基础设施落后问题和区位劣势问题。 独具西部风情的旅游景观,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推进,使西部民族地区开发生态旅游成为- 2 -可能,但目前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如缺乏科学、统一规划,盲目开发;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管理者、经营者及游客的环境保护意识淡薄。针对这些问题,当前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要加大基础研究扶持力度,坚持统一规划、科学有序开发生态旅游;还要完善生态旅游法规,加强管理和监督,加大执法力度;坚持多层次多渠道强化生态旅游理念,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民众基础;此外,还可以借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建设,加快发展民族地区生态旅游开发的步伐。(
5、摘编自岳一姬民族地区怎样打好生态旅游牌)1. 下列对“生态旅游”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生态旅游”起源于上世纪 60 年代初,是人们因渴望“回归自然,返璞归真”而发起的“生态觉醒”运动。B. 生态旅游的保护性是要求所开发的旅游地区的原生、和谐的生态系统应受到保护,以实现可持续发展。C. 生态旅游强调让当地居民积极参与旅游,从旅游中获益,从而提升其自觉维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D. 开发生态旅游,要为当地环境质量的维护提供一定的资金,以防止“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悲剧再现。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列举了“生态旅游”应具备的三大标准:旅游对象、保护性及
6、社区参与,并对保护性进行了重点阐述。B. 文章运用对比论证归纳出“生态旅游”的要点:让当地居民受益、为当地环境质量的维护提供一定资金。C. 文章列举“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推进的例子,论证了西部民族地区还存在基础设施落后、区位劣势等问题。D. 针对“民族地区怎样打好生态旅游牌”这一论题,文章先阐释概念,再分析生态旅游的优势,最后表明态度。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如果开发旅游不能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就可能对当地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B. 如果开发旅游忽视社区参与,就可能导致当地仍处贫困的居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再现生态侵略悲剧。- 3 -C.
7、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瓶颈是基础设施落后和区位劣势,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推进为之带来改变的契机。D. 地区资源优势及国家的政策机遇,可使生态旅游开发中的问题更易解决,从而促进这些地区生态旅游的发展。【答案】1. B 2. C 3. D【解析】【1 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A 项,结合文本内容“人们渴望回归自然,返璞归真 , 生态旅游应运而生”分析可知,篡改文意。C 项,结合文本内容“生态旅游的保护性要
8、求旅游者、旅游从业者以及当地居民有较强的环境保护意识,能自觉地保护旅游资源和环境。这就要求生态旅游的开发要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分析, “从旅游中获益,从而”错误。D 项,结合文本内容“通过生态旅游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生态旅游开发为当地环境质量的维护提供一定的资金,以促进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分析可知,因果不当。故选 B。点睛:考核概念的题目的命题点注意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注意的错误主要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命题的方式经常是对文中相关概念的要点进行组合,或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转换,或是改变文中句子之间的关系。【2 题详解】试题分析:试
9、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C 项,结合文本内容“独具西部风情的旅游景观,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推进,使西部民族地区开发生态旅游成为可能,但目前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分析可知,应该是论述了西部民族地区开发生态旅游成为可能。故选 C。【3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D 项,结合文本最后一节内容分析, “可使生态旅游- 4 -开发
10、中的问题更易解决”于文无据。故选 D。(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遗 嘱美安妮布拉克福德夕阳沉下去了,暮色笼罩了一切,乔治华盛顿卡文大街上,一个小男孩边走边唱,那歌声哀戚悲切。他低着头,两只黑脚丫拣着人行道上干净的地方走。他猛抬头,看见了街对面一所破屋旁边的巨幅广告牌,画着一个巨大的金发女郎,微笑着,她手里拿着巨大的瓶子,上写“请喝可口可乐” 。天色昏暗,小男孩读着很吃力。“孩子啊!”突如其来的一声喊叫打破了街道上的一片沉寂。小男孩猛转过身子,看见杰克逊太太。他曾听人说起过她,说她上了岁数,一向足不出户。“孩子啊!快过来!”他环顾四周,街
11、上空荡荡的。老太太抱着一线希望盯着他,他想跑可又不敢。小男孩慢腾腾地走过去。老太太伸出干瘦的老手抓住他的胳膊,说:“把我搀进屋里,孩子啊。 ”小男孩搀扶着她虚弱的身子进了屋。“把我扶到床上。你叫什么名字?”“约瑟夫。 ”他回答。“约瑟夫。好啦,扶我慢慢坐下。把我的脚放到床上。那儿有把椅子,坐吧。不,把椅子搬过来点儿,好叫我看见你。 ”约瑟夫端端正正地坐在椅子边上,把房间打量了一番。屋里很暗,摆满了破家具,到处是空瓶子和从报纸上剪下来的图片。约瑟夫身边有张粗糙的桌子,桌上放着几张纸和一截破铅笔头。老太太用手撑着身子,想从床上坐起来。她眼里含着泪,嘴角流着口水,这情景叫约瑟夫感到一阵恶心。“我快死
12、了,我想叫你给我写个遗嘱。桌上有纸,有铅笔。 ”约瑟夫把椅子朝桌边移近一些,拿起了铅笔头。他把铅笔头夹在指缝里,捻来捻去。“我叫玛丽, ”老太太说, “玛丽杰克逊。你先写上玛丽杰克逊太太遗嘱 。对,这听起来够味儿。快,写下来吧。 ”小男孩低着头,眼睛盯着纸,咕咕哝哝地说:“我不会写。 ”“会写。照我说的写吧。总得有人可怜可怜我这个老太太呀。 ”- 5 -“可是”“我老了, ”她说, “疲惫不堪,就要死了。 ”小男孩背过脸去,望着窗外。天就要黑了。可是隐隐约约还能看见那块广告牌,那个抱着大瓶子的金发女郎以及“请喝可口可乐”!“我想把我那枚银饰针留给女儿。饰针当然很漂亮了。女儿住在圣西门岛。你把地
13、址写下来。 ”约瑟夫低头看看纸,又朝窗外望望。“写呀!”老太太催促着, “快!把我说的写下来。我就要死了,总得立个遗嘱啊。 ”约瑟夫弯下矮小的身子,趴在桌子上,拿起铅笔头在纸上缓缓地写起来。“除了那枚银饰针, ”老太太说, “我就一无所有了。噢,对啦,我的圣经也留给女儿。你再写上,我要求举行基督教葬礼,真正的基督教葬礼,不停地唱着圣歌。这就是我这个老太婆的遗愿。把这一句也写下来吧。 ”小男孩伏在纸上忙活着。“哎,拿过来。我签个字。 ”约瑟夫把纸拿过去,心惊胆战地递给她。她拿起铅笔,在下面画了个“” 。然后,她重重地往后一靠,如释重负地说:“这就好了,约瑟夫。把纸夹在圣经里吧,放在我的床头。 ”
14、他找到圣经 ,把纸夹进去,放在床边。“你走吧,孩子, ”她叹息地说, “我困死了。 ”他跑出屋门。后来,一阵冷风从开着的窗口吹进来,可是老太太躺在床上却毫无反应。 圣经里夹的那张纸在寒风里抖动着,纸上有小孩子的笔迹:可口可乐,请喝可口可乐。(有删改)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开头写夕阳、暮色,写街上空寂、歌声哀戚,是为了烘托主人公杰克逊太太晚年的凄凉生活。B. 目不识丁的杰克逊太太为了立遗嘱,请小男孩约瑟夫帮忙,但约瑟夫识字不多,并没有为她写下遗嘱。C. “请喝可口可乐”在小说中多次出现,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又起到了衬托人物形象悲惨生活的作用。D.
15、小说叙写了一曲饱含人间辛酸血泪、令人不忍卒读的哀婉悲歌,结构精巧,情感深沉,发人深省。5. 请说说“遗嘱”的具体内容,并简要分析以此为题的作用。6. 请简要分析小说情节结尾的特点和艺术效果。- 6 -【答案】4. A 5. 遗嘱内容:把银饰针和圣经留给女儿;要求举行基督教葬礼。标题作用:高度概括小说内容,凝练简洁;暗含小说主旨:突出一无所有的杰克逊太太对女儿深沉的爱,表现世道人情的冷漠;贯穿故事始终,起着小说线索的作用,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6. 特点:情节发生逆转(结尾出乎意料或运用“欧亨利”笔法) 。艺术效果:照应标题,呼应前面多次出现的“请喝可口可乐”的情节,使结构完整;小男孩写
16、下的遗嘱却是“请喝可口可乐” ,这一令人啼笑皆非的结尾强化了悲剧色彩,令人心酸,深化了作品主旨。丰富了人物形象,突出了老太太的无助。【解析】【4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要求选出“不正确” “一项” ,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 A 项,开头的环境描写,为全文定下悲伤的调子,不仅烘托了杰克逊太太晚年的凄凉生活,也同样烘托了小男孩约
17、瑟夫悲惨的童年。故选 A。【5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概括文章内容要点,分析标题作用能力。本题题目是“请说说遗嘱的具体内容,并简要分析以此为题的作用” ,题干有两个问,第一问,请说说“遗嘱”的具体内容。解答本题,通读文章,根据题目要求“遗嘱的具体内容”可在文章中筛选出“我想把我那枚银饰针留给女儿。饰针当然很漂亮了。女儿住在圣西门岛。你把地址写下来”“除了那枚银饰针, 老太太说, 我就一无所有了。噢,对啦,我的圣经也留给女儿。你再写上,我要求举行基督教葬礼,真正的基督教葬礼,不停地唱着圣歌。这就是我这个老太婆的遗愿。把这一句也写下来吧。 小男孩伏在纸上忙活着”这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用自己的话概
18、括遗嘱的主要内容。第二问,并简要分析以此为题的作用,这是考查学生分析标题作用能力。小说标题作用一般有: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概括故事内容、暗示比喻象征、揭示小说主旨;结构线索,组织全文;寄托情感,深化主题;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答题时根据文章内容注意对照选取,并结合文章内容进行阐释即可。本文主要内容是写的杰克逊太太请约瑟夫帮她写“遗嘱” , “遗嘱”- 7 -贯穿故事始终,是文章的线索。在杰克逊太太要约瑟夫写遗嘱时,约瑟夫说自己不会写,可是杰克逊太太却说他会写,让他照着自己说的写,那么约瑟夫会帮杰克逊太太写一份什么样的遗嘱呢,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还
19、有杰克逊太太马上就要死去,身边一个亲人也没有,女儿也不在身边。要立遗嘱,自己要拖着生病的身体去街上请素不相识的贫穷的小孩回来帮自己写遗嘱,遗嘱里把自己仅有的那枚银饰针和自己看的那本圣经留给女儿,而女儿在住在圣西门岛。所以遗嘱的内容暗含着小说的主旨:一无所有的杰克逊太太对女儿深沉的爱,表现世道人情的冷漠。【6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把握文章结尾特点和艺术效果能力。题目是“请简要分析小说情节结尾的特点和艺术效果” ,题目有两个问,第一问,简要分析小说情节结尾的特点,分析小说结尾特点,要先明白小说结尾的内容,本文结尾写后来,一阵风从窗口吹进屋子,杰克逊太太躺在床上毫无反应,显然已经死去。 圣经里夹
20、的纸条在寒风中抖动着,纸上有小孩子的笔迹“可口可乐,请喝可口可乐” ,这里的遗嘱内容和前文杰克逊太太所口述的遗嘱完全不同,使情节出现逆转。该遗嘱内容出乎读者意料,却完全在情理之中。 “圣经里夹的那张纸在寒风里抖动着,纸上有小孩子的笔迹:可口可乐,请喝可口可乐”正好照应了文章标题,且“可口可乐,请喝可口可乐”与前文多次出现的“请喝可口可乐”的情节相呼应。文章结尾点名了约瑟夫帮杰克逊太太写的遗嘱内容可口可乐,请喝可口可乐,令人啼笑皆非,充满悲剧色彩。杰克逊太太强拖着病体到街上请人回来帮忙写遗嘱,结果却好不容易请回来一个不会认识字的小孩子,小孩子无法帮杰克逊太太写出遗嘱,只能照着窗外的广告牌上的字画
21、下来。突出了杰克逊太太的无助,深化了作者的主旨。【点睛】小说标题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答题:交代小说的时间、地点、环境,创设了故事背景,渲染了环境氛围;标题是否是小说的线索,组织全文,寄托情感,深化主题;标题是否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标题是否暗示了情节的发展或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呼应文章内容;标题是否一语双关,象征,是否对主题的表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标题是否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小说以“遗嘱”命名,凸显了文章主要内容,统领全文,暗示主题。可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三)名著阅读(本题共 1 小题,5 分)7.“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这首诗说的
22、是三国演义中关于谁的一段故事,请简述这个故事?【答案】关于刘备与曹操的故事。刘备为了防备曹操谋害,就在后园种菜,以为韬晦之计。- 8 -曹操为了探听刘备的心志,就在梅青之时邀其饮酒,请其指出当世英雄。刘备列举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刘璋、张绣、张鲁、韩遂等人为英雄,曹操一一加以否定。最后指着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刘备闻言吓得手中匙箸落于地下,恰好雷声大作,刘备借惧雷掩饰过去。【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名著导读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考生用心读课标推荐的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了解教材有关作品涉及的文学常识等,并注意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识记,这样
23、按照题目要求,一步一步回答即可。本题考查考生对名著三国演义阅读了解掌握情况。要求考生对于要求阅读的作品能够通读。阅读时还要了解识记相关的一些内容。本题题干献给出一首诗,要求学生说出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关于谁的一段故事,并要求简述这个故事。此题的难处在于先要理解了诗的内容,知其所指。仔细阅读这首诗“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这首诗讲了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第二问,简述“青梅煮酒论英雄”这个故事,只要读懂了这首诗,其实诗已经是对情节的高度概括了,只要把人物代进去,这个答案也就出来了。二、古代诗文阅读(37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
24、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郑穆字闳中,福州侯官人。性醇谨好学,读书至忘栉沐,进退容止必以礼。门人千数,与陈襄、陈烈、周希孟友,号“四先生” 。举进士,四冠乡书,遂登第,为寿安主簿。召为国子监直讲,除编校集贤院书籍。岁满,为馆阁校勘,积官太常博士。乞纳一秩,先南郊追封考妣,从之。改集贤校理,求外补,通判汾州。 熙宁三年,召为岐王侍讲。嘉王出阁,改诸王侍讲。府僚阙员,御史陈襄请择人,神宗曰:“如郑穆德行,乃宜左右王者。 ”凡居馆阁三十年,而在王邸一纪,非公事不及执政之门。讲说有法,可为劝戒者,必反复擿诵,岐、喜二王咸敬礼焉。 元丰三年,出知越州,加朝散大夫。先是,鉴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西省 南昌市 第二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语文 学期 第一次 月考 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