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巴彦淖尔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
《内蒙古巴彦淖尔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巴彦淖尔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2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巴市一中 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 9 月月考高三年级历史试题试卷类型:A说明:本试题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 ,考试时间为 90 分钟,卷面总分为 100 分,第卷应涂在答题卡上,考试完毕后,只交答题卡。第卷(选择题,共 48 分)一、单项选择题(48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48 分)1.商的晚期,卜辞中常见征伐人方、尸方的记录(人、尸在甲骨文中作为方国名称) 。 左传亦有“商纣为黎之蔸,东夷叛之” , “纣克东夷而殒其身”的内容。材料表明A. 商纣残暴无道引发暴动B. 商以武力手段慑服四夷C. 商与东夷之间战争频繁D. 商王穷兵黩武招致灭亡【答案】D【解析】【详解】根
2、据材料“卜辞中常见征伐人方、尸方的记录” 、 “纣克东夷而殒其身”等信息可知,商王征伐人方、尸方、东夷,故商王穷兵黩武招致灭亡,D 项正确。材料反映商王穷兵黩武招致灭亡,而不是涉及人民暴动,A 项错误。商以武力手段慑服四夷的说法与材料中“商纣为黎之蔸,东夷叛之”的信息不符,B 项错误。材料涉及商与东夷的战争,没有体现商与东夷之间战争频繁,C 项错误。2.据陈茂同中国历代职官沿革史介绍,战国时代黄金已具备货币性质,于是国君对于功臣的赏赐,已不必采用分封土地的办法,开始用黄金货币,赏赐百金、千金的事是常见的。当时凡官必有玺,一般的玺双是铜制的,而丞相的玺则是黄金制的。由此说明当时A. 黄金是财富和
3、地位的象征B. 黄金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C. 统治者未采取抑商政策D. 分封制度已被彻底废除【答案】A2【解析】由材料“黄金已具备货币性质,于是国君对于功臣的赏赐,已不必采用分封土地的办法,开始用黄金货币” “丞相的玺则是黄金制的” ,这说明黄金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故选 A;材料没有提到黄金普遍流通,排除 B;材料没有提到抑政策,排除 C;战国时代分封制没有彻底废除,排除 D。3.晋文公刚即位就启用贵族分任内外诸官, “昭旧族胥、籍、狐、箕、栾、郐、柏、先、羊舌、董、韩,实掌近官。诸(同姓)姬之良,掌其中官。异姓之能,掌其远官” 。这一做法A. 反映出分封制度趋于崩溃B. 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稳定
4、C. 表明当时选官唯看家族声望D. 说明血缘亲疏决定贵族等级【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说明晋国旧姓掌握近官,同姓氏掌握中官,异姓控制远官,显然对于不同族姓分封官员不同,这样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B 项正确。材料中是按照不同类别进行分封,无法反映分封制走向瓦解,A 项错误。选官只看家族声望是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不符合材料主旨,C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按照血缘关系进行分封,D 项错误。4.孟子说“古之为市也,以其所有易其所无者,有司者(管理者)治之耳。有贱丈夫(民间商人)焉,必求垄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人皆以为贱,故从而征之。征商自此贱丈夫始矣。 ”材料反映战国时期A. 私营工商
5、业得到迅速发展B. 官府垄断了商业和手工业C. 官府承认私商的合法存在D. 开始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有贱丈夫(民间商人)焉” 、 “故从而征之” 、 “征商自此贱丈夫始矣”等信息可知,官府向民间商人征税,反映官府承认私商的合法存在,C 项正确。材料强调官府承认私商的合法存在,没有涉及私营工商业发展的程度,无法推断出私营工商业得到3迅速发展,A 项错误。官府允许私商的存在就说明并非政府垄断商业,B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开始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而是强调官府承认私商的合法存在,D 项错误。【点睛】解答的关键是从“从而征之”和“征商自此贱丈夫始矣”切入,结合中国古代的
6、经济进行思考即可知道答案。5.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少府属下设有各种主管,如典作兵器铠甲的考工令、主管炼染的平准令、掌管婢缝制衣服及洗补的御府令、造作刀剑及其他器物的尚方令等。仅就少府监来说,就有工匠 19800 人,将作监有 15000 人。据此可知A. 民营手工业的生产规模巨大B. 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C. 民营手工业受到政府的压制D. 官营手工业工艺传承的封闭【答案】B【解析】根据“少府属下设有各种主管”说明材料反映的是官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由政府设置官职直接经营,故 B 正确,A、C 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手工业工艺传承的封闭” ,排除 D。6.“亲亲得相首匿”是西汉时期确立的刑罚适用
7、原则,即在直系三代血亲之间和夫妻之间,除犯谋反、大逆外,均可互相隐匿犯罪行为,官府不予追究。这一现象表明当时A. 儒家纲常名教渗入法律B. 血缘亲情关系逐渐淡化C. 社会逐步走向和谐稳定D. 法律与儒家伦理存在冲突【答案】A【解析】【详解】 “亲亲得相首匿” ,是指亲属间相互隐瞒罪行可以不负刑事责任,这一原则顺应了人的亲缘本性,体现出儒家纲常名教渗入法律体系中的特点,故 A 项正确;材料中强调的是血缘关系的浓厚性,显然是不会逐渐淡化,故 B 项错误;材料中的法律原则有利于社会稳定,但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不能说明当时社会逐渐和谐稳定,故 C 项错误;材料说明法律与伦理关系的有机结合,故 D
8、 项错误。7.据有关资料统计,唐代前期长江下游 18 州进贡的丝织品有 19 种,唐代后期则达 38 种之多,其中以越州、扬州等地区的发展变化最为突出。据此可得出的历史结论是当时4A. 南方社会比北方更稳定B. 南方纺织业发展较迅速C. 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D. 中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以越州、扬州等地区的发展变化最为突出”可知,扬州、越州均属于长江下游地区的丝织业中心,从进贡种类增多可知是南方纺织业发展较迅速,B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南北方社会稳定的比较,无法推断出南方社会比北方更稳定,A 项错误。材料反映南方纺织业发展较迅速,而不是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C
9、项错误。魏晋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D 项错误。8.公元 965 年,宋太祖挑选各地精锐编入禁军后,剩下的留在当地组建厢军,厢军数量很大,但不进行军事训练,从事各种劳役,因而也称为“役兵” 。该政策的目的是A. 壮大地方军事力量B. 保持中央对地方的军事优势C. 改变“积弱”的局面D. 减轻百姓的徭役负担【答案】B【解析】材料表明禁军精锐,但厢军“不进行军事训练,从事各种劳役” ,可见政策的目的是是要保持中央对地方的军事优势,故排除 A,选 B;宋朝“积贫积弱”局面,排除 C;材料中“厢军数量很大,但不进行军事训练,从事各种劳役” ,可见百姓的徭役负担沉重,排除 D。9.欧阳修曾描述东京相国
10、寺东笔铺广告“京师诸笔工,牌榜自称述。累累相国东,比若衣缝虱” ,广告中大肆称颂的笔竟然都是“有表曾无实,价高乃费钱,用不过数日”的劣笔。欧阳修的这些描述从客观上体现了宋代A. 印刷术推动了商业发展B. 理学盛行导致了道德滑坡C. 商品经济的发展较迅速D. 广告的应用已经十分普遍【答案】C5【解析】【详解】材料中“东京相国寺东笔铺广告”和实际素材相差很大,实际上是商业广告夸大商品实际的表现,体现出了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现象,故 C 项正确;材料说明的是商业广告,不是印刷术推动的发展,故 A 项错误;材料的商业广告和道德滑坡没有关系,故 C 项错误;D 中的十分普遍说法绝对,不符合实际,排除 D
11、项。10.朱子语类载:“且以饮食青之,凡饥渴而欲得饮食以充其饱且足者,皆人心也。然必有义理存焉。有可以食,有不可食”这意味着朱熹A. 认为人性本质是恶B. 肯定人正当的欲求C. 倡导适当放纵私欲D. 特别关注百姓生计【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说明人的饥渴要进行饮食属于人的正常需求,体现出朱熹对于人性正当欲求的肯定,故 B 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人性的本质是恶的信息,故 A 项错误;材料中“有可以食,有不可食”说明可以随着人性需要进行,不是倡导放纵私欲,故 C 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对于百姓生计的关注,故 D 项错误。11.有学者指出,明朝内阁是皇帝与官僚系统之间的桥梁和中介,是一种行政执行权与
12、决策权的间接结合结构,阁臣参预中枢行政决策的深度和广度,取决于内阁同皇权的关系。这表明明朝内阁A. 形成了合理的制约机制B. 决定了中央行政体制的运行C. 辅政方式有灵活多变性D. 适应了君主专制强化的要求【答案】D【解析】【详解】内阁是明朝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阁臣参预中枢行政决策的深度和广度,取决于内阁同皇权的关系”说明内阁权力大小取决于皇帝,这种制度显然适应了君主专制强化的要求,故 D 项正确;内阁权力取决于皇权,不会形成制约机制,也不取决于中央行政体制的运行,故 A 项和 B 项错误;内阁是辅助皇帝处理政事的中枢机构,参与决策没有决策权,6并不是灵活多变,故 C 项错误。12.在福建
13、馆藏的康熙四十三年至乾隆十二年的 33 件借贷文书中,谷物借贷 23 件,约占70%,货币借贷 10 件,约占 30%。在乾隆十七年至道光三十年的 131 件借贷文书中,谷物借贷仅 24 件,约占 18%,货币借贷 107 件,约占 82%。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A. 货币地租已取代实物地租B. 商品经济获得了发展C. 商业发展改变了经济结构D. 农民的负担不断加重【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显示清朝中期和前期相比,货币借贷的比例逐渐上升,而实物借贷的比例逐渐下降,主要是由于商品经济发展导致这一现象发生,故 B 项正确;材料中只是说明货币地租和实物地租比例变化,并不是前者取代了后者,故 A 项错
14、误;材料中是借贷结构的变化,并不能改变传统经济结构,故 C 项错误;借贷形式变化并不能够说明农民负担的加重,故 D 项错误。13.清朝统治者入关以后,政府逐渐将同一层级的地方政府划分为“冲、繁、疲、难”四个等级,并以此有针对性地选派官吏。其中, “冲”指地当孔道, “繁”为政务纷纭, “疲”是赋多逋欠, “难”指民风刁悍、命盗案多。对此划分的合理解释是A. 清代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B. 清朝统治仍有贵族等级色彩C. 清朝统治具有因地制宜特点D. 政府以发展交通为首要任务【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的“将同一层级的地方政府划分为冲、繁、疲、难四个等级,并以此有针对性地选派官吏”来看,说明清朝政府是
15、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进行具有针对性的管理,即清朝统治具有因地制宜的特点,故答案为 C 项。材料反映的不仅仅是各地的经济发展状况,排除 A 项;B 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对地方的管理,不是发展交通,排除 D 项。14.明太祖晚年制皇明祖训 ,又规定新天子即位后, “如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7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 。如亲王不幸为“奸臣”所害,王府官员和护卫军有权“移文五军都督府,索取奸臣” 。这些规定A. 给以后诸王举兵对抗中央提供根据B. 意在使人知所警惧而不敢轻易犯法C. 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行政控制D. 有利于官员和护卫军保护亲王大臣【答案】A【解析】材
16、料“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反映了明朝诸王有权举兵,这给以后诸王对抗中央提供了根据,故 A 正确;明朝诸王有权举兵其主要目的并不是使人知所警惧而不敢轻易犯法,故 B 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中央政府对地方的行政控制加强,故 C 错误;材料主旨是反映诸王拱卫天子,不是官员和护卫军保护亲王大臣,故 D 错误。故选 A。15.儒家学说倡导“宽刑慎杀” ,强调执法有准、量刑有据。明初朱元璋说, “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 。这表明朱元璋A. 力图为专制集权确定理论基础B. 试图以重刑迅速稳定社会C. 放弃了儒家的治国理念D. 执法无准、量刑无据【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
17、: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具体考查明代朱元璋的治国理念。专制集权的理论基础确立是在战国时期,排除 A;根据材料“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 ,可以看出朱元璋通过重刑以治理“乱世” ,B 项正确;“尊儒尚法” (或者“外儒内法” )一直都是汉武帝以后封建社会的治国理念,C 项错误;材料信息无从体现 D 项。故本题答案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代朱元璋的治国理念16.清史十五讲中写道:“道光帝 18201850 年在位,他的一生似乎与门有缘当然其中最核心的是国门大清门守门的道光帝恪遵古训,兢兢守成,铸成其一生的悲剧,同时亦为时代之悲剧。 ”造成道光帝“悲剧”的主要
18、原因是8A. 军机处的设置使君主专制达到最高峰B. “闭关锁国”政策使清王朝落后于时代潮流C.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动摇了统治根基D. 黄宗羲等思想家的进步思想的冲击【答案】B【解析】根据“当然其中最核心的是国门大清门守门的道光帝恪遵古训,兢兢守成,铸成其一生的悲剧,同时亦为时代之悲剧” ,结合所学可知, “闭关锁国”政策使清王朝落后,道光皇帝在位时鸦片战争爆发,B 正确;A 不符合“当然其中最核心的是国门大清门” ,排除;资本主义萌芽一直到鸦片战争前都处于萌芽状态,没有动摇了统治根基,排除 C;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点睛:根据“当然其中最核心的是国门大清门守门的道光帝恪遵古训,兢兢守成,铸成其
19、一生的悲剧,同时亦为时代之悲剧” ,结合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分析解答。17.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方镇中说:“唐之所以亡,由方镇之弱,非由方镇之强也。是故封建之弊,强弱吞并,天子之政教有所不加;郡县之弊,疆场之害苦无已时。欲去两者之弊,使其并行不悖,则沿边之方镇乎!”黄宗羲这段话的主要意图是A. 主张推行郡国并行制度B. 扩大地方权力,限制中央集权C. 深刻揭露君主专制的弊端D. 设方镇以克服郡县制度的弊端【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黄宗羲从限制君权出发,提出“复方镇” ,把中央权利下放到方镇,这样可以既限制膨胀的君权,又可以防止割据之害。A、C 无从体现,D 概括不全面,故答案选 B。考点:中国传
20、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顾炎武的思想18.嘉庆六年(1801 年)到道光十八年(1838 年) ,唯一的对外通商出口城市广州的关税达到 185 万两白银。嘉庆五年(1800 年)到道光九年(1829 年) ,全国每年出口的棉布达百万匹以上,杭州的丝绸衬衫成为英国市场上的畅销品,备受英国人的青睐。这种状况表明A. 中国开辟了广阔的外贸市场9B. 南方地区传统自然经济瓦解C. 岭南地区经济完全超越北方D. 长途贩运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答案】D【解析】从材料的叙述上看,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对外贸易处于出超的地位,杭州的货物运到广州表明长途贩运对对外贸易的影响,所以本题选择 D 选项。A 选项
21、错误,中国的外贸市场不是主动开辟的;B 选项无法得出这样的结论;C 选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19.鸦片战争时期,魏源批评当时“御诸内河不若御诸海口,御诸海口不若御诸外洋”的海防主张,认为“守外洋不如守海口,守海口不如守内河” 。魏源的主张反映了这一时期A. 海禁思想被远洋开拓思想所取代B. 洋务派开始着手海防建设C. 有识之士主张学习西方海防模式D. 清朝海军实力远逊于列强【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魏源的海防思想。A 项不符合“鸦片战争时期”的时代背景和题干材料的意思,可以排除。 “洋务派开始着手海防建设”于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B 项错误。从题干材料中无法看出魏源主张学习“西方海防
22、模式”,C 项错误。根据“鸦片战争时期”的时代背景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因为当时清朝海军实力远逊于列强,所以魏源认为只能“轻外洋” “重内河”,D 项正确。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思想的萌发魏源20.1893 年,驻外公使薛福成在出使日记中写道:“总理衙门大臣萃毕生之全力以经理交涉事务者,殆鲜其人。或以官高挂名,或以浅尝自喜;或骤出骤入,听其自然。一闻海国图志 瀛寰志略两书之名,尚有色然以惊者。 ”这主要反映了A. 中外交涉事务的减少B. 顽固派对洋务的抵制C. 立宪思想传播的困境D. 洋务专业人才的匮乏【答案】D10【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薛福成认为总理衙门负责涉外问题的专业人才很少,故强
23、调洋务专业人才匮乏,D 项正确。材料并没有涉及中外事务多少的内容,而是强调洋务专业人才匮乏,排除 A 项。材料信息没有体现顽固派对洋务运动的抵制,而是强调洋务专业人才匮乏,排除B 项。材料强调的洋务专业人才匮乏,与立宪思想无关,排除 C 项。21.1875 年,郭嵩焘奏称:“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 ”这一认识:A. 是中体西用论的具体表述B. 对洋务派思想有所突破C. 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D. 奠定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答案】B【解析】“中体西用”是“中学为体、西
24、学为用”的缩略语,持此种观点的人认为中国的政治制度为根本,不可改变,西方的科学技术等可作为具体的措施进行借鉴,这与材料中“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的论点不符,故 A 错误。洋务派中体西用观点认为中国不需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而材料强调西洋立国,本末相辅以强,洋务运动只学习了“末” ,而没有学习以政治制度和法律为代表的“本” ,所以中国无法达到强国的目标,这是对洋务派思想极大地突破,故 B 正确。顽固派主张维持原有经济政治文化格局不变,闭关自守,与材料不符,故 C 项错误。康有为奠定了维新变法思想基础,并非郭嵩焘,故 D 错误。点睛:本题易错项为 A。考生可能忽视了“其本在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内蒙古 巴彦淖尔 一中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月月 考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