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巴彦淖尔市中考语文试卷.pdf
《2009年巴彦淖尔市中考语文试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年巴彦淖尔市中考语文试卷.pdf(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2009 年巴彦淖尔市初中毕业与高中招生考试试题 语 文 试卷结构:本试卷分为第卷(单项选择题)和第卷(非单项选择题)两部分。第卷 1-4 页,第卷5-10 页。试卷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第卷 单项选择题(共 30 分) 注意事项: 1.答第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 2B 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和姓名填写在相应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答案的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的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与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运用(12 分) 1.下列加点
2、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2 分) A颤动 (chn ) 哺育( b“) 味同嚼蜡 (jio) B差事( chi ) 蟠龙( pn) 隐姓埋名( mi) C菜畦( q ) 栖息( q) 眼花缭乱 ( lio ) D分外 ( fn ) 绯红 (fi) 不屑置辩( xi)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我国自己研制的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重要进展。 若是我们一连几晚,每晚都 牵牛星和织女星,就可以知道它们的相对位置是不变的。 只要抓住机遇,机会就会永存, 失败了也不必计较,因为失败是成功之母。 A标志 观看 虽然 B标明 观察 虽然 C标明 观看 即
3、使 D标志 观察 即使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河套大道车来车往川流不息,两旁高楼鳞次栉比,好一派现代城市景象。 B小品不差钱,小沈阳绝妙的表演,令电视观众触目伤怀、激动不已。 C李明激动地说:“不是我妄自菲薄,你们能做的,我也能。” D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不求甚解地汲取知识,使自己的学识渊博。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 A通过这次主题班会活动,使我进一步提高了认识。 B李欣同学到现在还没有来,大家断定他大概是参加别的兴趣小组活动了。 C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能否取得中考好成绩的关键。 D在学习实践中,我们要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 5. 从句式搭
4、配的角度看,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在我迷惘徘徊的时候,你呼唤我:是山的儿女就应坚如磐石;在我骄傲的时候,你呼唤我: ;在我怯懦的时候,你呼唤我:是山的儿女就应勇敢如山。 A是山的儿女怎能居功自傲 B是山的儿女就应虚怀若谷 C谦虚谨慎是山的儿女的优秀品质 D是山的儿女就不能自满自足 6. 以下作品和后面相关内容不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2 分) A.故乡 闰土 呐喊 鲁迅 B.我的叔叔于勒羊脂球 莫泊桑 法国 C.范进中举 儒林外史 吴敬梓 明朝 D.鲁宾逊漂流记 笛福 英国 长篇小说 二、阅读下面说明文选段,完成 7-9 题。(8 分) 立春过后,大地 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
5、,各种花次第开放。再 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 “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 影响
6、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 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 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 1741 到 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 1921 到 1930 年十年
7、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7选文第段说明的对象,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 B大自然的语言是指杏花开了,桃花开了,布谷鸟唱歌了这类自然现象。 C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决定农事的安排。 D要注意观察气候与自然现象的关系。 8对第段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第段文字,句与句之间是由特殊到一般的顺序。 B逆温层形成的原因是: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高处的冷空气便向低处流,低处的暖空气则上升到高处。 C逆温层出现的时间及气候条件有:秋冬之交,尤其是早晨,天气晴朗,没有风。 D第段中加点词“后者”指的是:
8、1921 到 1930 年 10 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 9下面理解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3 分) A“各种花次第开放”,“次第”的意思是一个接一个,它贴 切地表现了花开的次序。 B第段中画线句子举的三个例子,说明的道理是:一些普通的自然现象,在农业生产那里,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用这两句诗可以说明影响物候的因素是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 D第段中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以准确的数字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有古今的差异,令人信服。 三、古诗文阅读(10 分) 10.对春望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
9、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草木深”表面上是写春天草木蔓生的情景,实际上是写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 B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望”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山河草木到花鸟。 C这首诗的第五句和第六句写诗人在战火连绵的时期收到家书,最后两句直接抒发作者读家书时无比喜悦的心情。 D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抒发了诗人感时忧国、思家念亲的情感。 阅读马说,完成 1113 题。(7 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
10、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1选出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2 分) A 学而时习之 B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C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D 委而去之 12选出对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2 分) A不以千里称也 称: 扬名,著称。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 通“饲”,喂。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 等同,相等。 D策之不以其道 策: 马鞭子。
11、13.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3 分) A“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寓指能发现和赏识人才的人。 B 贯穿全文的中心句是“其真不知马也”。 C 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D作者认为世界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 第卷 非单项选择题(90 分) 注意事项: 1.答第卷时,用蓝色或黑色的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不准用两种笔或两种颜色的笔答卷; 2.答题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四、翻译 默写 写字 综合性学习(共 20 分) 14.翻译(6 分) 执策而临之 【译句】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译句】 15.默写(5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09 巴彦淖尔 中考 语文试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