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中考阅读对比试题集锦(含答案).doc
《记承天寺夜游中考阅读对比试题集锦(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承天寺夜游中考阅读对比试题集锦(含答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记承天寺夜游 中考真题 一、 2003 年呼和浩特市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语段,完成 24 27 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 以 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 少闲人如 吾两人耳。 2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2 分) 不 以 物喜: 介词,因为 但
2、 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只,不过 25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项是 ( B )( 2 分)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处江湖之远 /则忧 /其君 C念无 /与为乐者 D相与步 /于中庭 26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 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 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 菜交叉错杂,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27甲段中抒发作者政治抱负的一句是 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 。乙段末三句抒写作者的心情和感受,点睛之笔是“ 闲人 ”二字,反映了他失意苦闷而自我排遣的心理活动。( 2
3、 分) 二、 2003 年广东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 无与为乐者, 遂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 寝 , 相与 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 )。 (2 分 ) A 念 无与为乐者 (思念 ) B 遂 至承天寺 (于是,就 ) C怀民亦未 寝 (睡觉 ) D 相与 步于中庭 (共同,一起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 分 ) 译文: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 5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 句,
4、其主要内容可用 4 个字概括为: 庭中月色 (或:月色如水、月色空明 )。(3 分 ) 6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 旷达(答“豁达”也给 2 分;答 “怀才不遇”、“愤愤不平”、“乐观”等给 1 分;答“闲适”、“热爱自然”不给分) 的 心境。 (2 分 ) 三、 2006 年河北省邯郸市 (课改区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14 分 )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4、选文的作者 苏轼
5、 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属“ 唐宋 八大家”之列。 (1 分 ) 5、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 (2 分 ) 6、用“”标示下列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 (1 分 ) 盖 竹 柏 影 也 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2 分 ) 念无与为乐者 念: 考虑,想到 相与步于中庭 步: 散步 (或漫步、走、行走 )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 。 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 译文: (我 )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窗户 (十分优美 ),我高兴地起来走出户外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译文: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 ! 9、作者在文中为我们
6、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4 分 ) 作者描绘的世界: 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 幻的芙妙境界。 作者的心境: 自我排遣的旷达(或虽遭贬谪依然旷达 ) 。 四、 2006 年山西省 (实验区 ) 比较阅读苏轼两篇作品,完成 3-7 题。 (10 分 ) 甲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保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
7、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2 分 ) (1)把洒 问青天 (端起洒杯 ) (2)念 无与为乐者 (考虑 或:想着 ) 4.下列句中的“ /”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1 分 ) A.不知天上宫阙 B.我欲乘风归去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D.相 与步于中庭 5.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3 分 ) (1)请出与“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想对应的作品原句。 答
8、: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笔下柏影也。 译文: 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2 分 ) A.甲、乙两篇均写于作者仁途失意之时,甲表现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乙透露出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B.甲、乙两篇都写月,甲以美丽的想像、 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乙用形象的比喻、传神的文字,描绘了空灵澄澈的景象。 C.甲中的“婵娟”指月中的仙女;乙中的“闲人”指无所事事之人。 D.甲、乙两篇分别是词和散文,体裁不同决定了语言风格的
9、不同:前者浪漫洒脱如行云流水,后者凝练含蓄饶有余味。 7.仔细体会以上两篇作品的诗情文意,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认识。 (2 分 ) 答: 例: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为; 正与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原本是自然的规律。 五、 2007 年浙江省湖 州市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 17 19 题。 8 分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明。怀明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
10、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 分 参考答案: 月色入户, 欣然 起行 ( 高兴地 ) 念 无与为乐者 ( 想 ) 庭下如积水 空明 ( 形容水的澄澈 ) 18.翻译句子。 3 分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译文: 只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清闲的人罢了。 19.“闲人”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2 分) 答: 贬谪的悲凉 、 人生的感慨 、 赏月的欣喜 、 漫步的悠闲 。 六、 2007 年浙江衢州 记承天寺夜游 宋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
11、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3 分) ( 1) 遂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于是,就 ) ( 2)怀民亦未 寝 ( 睡觉 ) ( 3) 但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只 ) 2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 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 月光照在 庭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21、“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2 分) 答: 写出了月光清澈透明的特点。 22、本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 期间,你认为文章表达了作者哪些微妙而复杂的感情?( 3 分
12、) 答: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 七、 2007 年山东省枣庄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9 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拭记承天寺夜游 7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A月色人户 (窗户 ) B念无与为乐者 (想到 ) C怀民亦未寝 (睡觉 ) D相与步于中庭 (一起 ) 8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D ) A庭下如积水空明 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 B水
13、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C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 哪一夜没有月光 ?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 ?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是缺少 像我俩这样闲极无聊的人啊。 9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欣然起行”一句写出了作者赏月的兴奋喜悦之情。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和对人生的感慨。 C苏轼“念无与为乐者”的“乐”与 醉翁亭记 )中欧阳修的“乐”在思想内容上有着相同的意味。 D本文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了一个“闲”字。 八、 2007 年山东省淄博市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 8 10 题。
14、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 睡,月色入 户 ,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 工 ,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袁宏道西湖游记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 分) 月色入 户 。户: 门 其 实湖光染翠着 工 。工: 美妙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 分) 庭下积水空明
15、,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 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世道哉! 译文: 这种心得乐趣只能于山中隐逸的僧侣闲游的人共享又怎么能和俗世中人一起谈论。 10这两段文字都写了“月景”,但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2 分) 答: 前者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通过比喻表现了月光的澄澈透明,又通过描写竹柏的影子来间接表现月光的明亮;后者则是单纯用直接描写来表现“ 朝日始出,夕舂未下”时月光的别样趣味。 十、 2007 年德州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 23 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16、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10.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 分) 月色入 户 户 : 门 怀民亦未 寝 寝 : 睡觉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 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 柏影也。 译文: 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 12. 本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你认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分) 答: 本文表达了作者微
17、妙复杂的思想感情,其中有贬谪的悲凉、赏月的欣喜,也有漫步的悠闲、人生的感慨。 十一、 2007 年荆州市 阅读短文两篇,完成下面 9 12 题。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9.解释加点词的词义。 晓雾将 歇 (消散(或“消歇”“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记承天寺 夜游 中考 阅读 对比 试题 集锦 答案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