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湖南省攸县醴陵等四校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湖南省攸县醴陵等四校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湖南省攸县醴陵等四校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湖南省攸县醴陵等四校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史记记载,刘邦称帝之后以旧礼尊其父,有人劝说刘父: “今高祖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如此则威重不行。 ”此后其父以尊礼待刘邦。材料主要反映出汉初: A宗法关系服从于君权 B刘邦违背了纲常伦理 C宗法制趋于崩溃 D君臣关系等级森严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宗法关系是以血缘为主要特征,刘邦以旧礼尊其父是宗法关系。材料 “刘邦称帝之后以旧礼尊其父 .太公虽父,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如此则威重不行 .此后其父以尊礼待刘邦 ”可知刘邦以旧礼尊其父不利于皇权加强,故选 A。 考点:古代
2、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19世纪末期,洋货消费已遍及中国社会各阶层。许多农民争服洋布,中产之家及上流社会享用洋货已成时尚,即使在云南交通偏僻之地的商店里也可见到诸如羽纱、法兰绒、钟表、玻璃等洋货,而且其售价也并非贵得惊人。 ”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是鸦片战争带来社会变迁的表现 B反映了洋货的流行促使小农经济破产 C清末国人消费结构与内容均有较大变化 D国人消费能力普遍提高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 “19世纪末期,洋货消费已遍及中国社会各阶层 .云南交通偏僻之地的商店里也可见到诸如羽纱、法兰绒、钟表、玻璃等洋货,而且其售价也并非贵得惊人。 ”说明当时国人的消费结
3、构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发生变化。其他说法不是材料的核心。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清末消费结构与内容的变化 清代乾隆年间,学者洪亮吉曾言: “然言其户口,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视六十年以前增十倍焉,视百年百数十年以前不 啻增二十倍焉 或者曰高曾之时,隙地未尽辟,闲廛未尽居也,然亦不过增一倍而止矣,或增三倍五倍而至矣 故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也。 ”由此分析洪亮吉人口论思想的进步性在于 A认识到人口激增会带来社会动乱 B发现了清代人口增长的客观规律 C肯定了人口多是国家富强的前提 D意识到盛世之下隐藏着人口危机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材
4、料 “清代乾隆年间 .视六十年以前增十倍焉 .或者曰高曾之时,隙地未尽辟,闲廛未尽居也 .故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也。 ”可知作者认为人口数急剧增长激化了人口与资源矛盾。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以下是 1919年和 1937年中国注册工厂数和资本的统计表。它反映出 年份 注册工厂数 资本总额 平均资本 1919 335家 1 3亿 37 8万 1937 31935家 3 78亿 9 6万 A民族资本受官僚资本的严重挤压 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越来越普及 C工业平均资本减少,生产日益萎缩 D民族资本主义空前发展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表格的
5、“注册工厂数 1919年的 335家增长到 1937年的 31935家,资本总额由 1919年的 1.3亿增长到 1937年的 3.78亿,平均资本由 1919年的37.8万到 9.6万 ”不难看出该时期内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其他的说法不符合史实。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下表是北美人口统计。(单位:万人)材料能够说明的是 时间(年) 土著人口 白种人口 黑种人口 合计 1700 75 0 22 3 2 7 100 0 1820 32 5 788 4 177 2 998 1 1860 16 0 2724 0 400 0 314
6、0 0 A土著遭到灭绝,欧洲殖民者成为当地主人 B欧洲提供劳动力和先进技术,带去了近代文明和近代制度 C北美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D美利坚民族的形成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表格的 “土著人口在 1700年为 75 0,在 1820为 32 5,在1860为 16 0;白种人口 分别为 22 3、 788 4、 2724 0;黑种人口分别为 2 7、 177 2、 400 0”结合其人口的数量的变化情况看出,该时期内北美社会结构变化较大。其他的说法找不到信息支持。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两次工业革命对美国的影响 钱乘旦在现代化与中国的世界近现代化史研究中
7、认为: “现代化 ”是一个中性概念 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 “资 ”,也可以姓 “社 ”,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下列各项能体现 “现代化复杂属性 ”的有 () 苏俄新经济政策 苏联 “斯大林棋式 ” 美国罗斯福新政 中国的改革开放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 “现代化 ”是一个中性概念 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 ”,也可以姓 “社 ”,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 ”不难概括出作者现代化进程中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相互借鉴和学习。结合所学,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的改革开放均符合题意。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8、新经济政策 下图为 19481970 年世界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率示意图,这一发展趋势主要得益于 A世界经济朝制度化和体系化发展 B第三世界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 C国家 垄断资本主义的推动 D经济区域集团化的速度大大加快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图表提供的时间信息,第三世界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速度大大加快的说法明显不符合史实。根据图表的 “1946-1960年 ”可以排除掉 C。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 世界经济的制度化和体系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四分之一世纪是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世界工业和世界贸易在这些年以 5 6%和
9、7 3%的前所未有的增长率增长,促成这一繁荣的因素包括 商品和劳务在大战期间被抑制 福利国家制度的确立和扩展 冷战期间不断增长的军事购买力 军事技术的副产品转向民用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四分之一世纪是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世界工业和世界贸易在这些年以 5 6%和 7 3%的前所未有的增长率增长 ”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经济发展迅速,结合题目提供的时间节点,经济、政治、军事方面的因素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战国末年 ,吕不韦认为: “老聃贵柔,孔子贵
10、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 ”又说: “一则治,异则乱。 ”乃 “使其客人人著所闻,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 ”,撰成吕氏春秋。材料表明吕不韦是想 A强化君主专制统治 B礼乐与法制并举 C融合诸子百家思想 D强调思想文化专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 “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 .一则治,异则乱 .使其客人人著所闻,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 ”说明吕不韦认识到诸子百家的思想各有其合理性部分,主张包容的态度融合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某时期的报纸上出现了一首题为相隔一层纸的诗: “屋子里拢着炉火,老爷吩咐开窗买水果,说
11、 天气不冷火太热,别任它烤坏了我 。屋子外躺着一个叫花子,咬紧了牙齿对北风喊 要死 !可怜屋外与屋里,相隔只有一层薄纸! ”请问这首诗反映出 打破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形式上灵活自由是早期白话诗的特点之一 早期白话诗在写作上讲求 “真率 ”与 “质朴 ” 揭示了贫富差距,阶级对立,反映了诗人对不公平制度的抨击 “文学革命 ”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不难判断出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文学作品,所以 说法正确。结合材料 “屋子里拢着炉火 .屋子外躺着一个叫花子,咬紧了牙齿对北风喊 要死 !可怜屋外与屋里,相隔只有一层薄纸! ”反映了贫富差距巨大的社会问题,所以
12、 说法正确。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全面性认识 英国东印度公司创立于 1600年,原是一个殖民商业垄断公司,代表英国控制着英国与印度、香港等殖民地的商贸关系,后在 1874年被解散。纵观英国东印度公司兴亡史,导致其被解散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B英国殖民霸权的衰落 C东印度公司与政府矛盾尖锐 D工业革命使其不符合时代潮流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 “英国东印度公司创立于 1600年,原是一个殖民商业垄断公司,代表英国控制着英国与印度、香港等殖民地的商贸关系,后在 1874年被解散 ”提供的时间节点不难看出其成立适应了英国积极殖民扩张的要求,但到19世纪中
13、后期工业革命的影响下,工业革命的扩张使殖民公司失去存在的必要性。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著名的历史学家傅斯年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一文中指出: “史学的对象是史料,不是文词,不是伦理,不是神学,并且不是社会学。史学的工作是整理史料,不是做艺术的建设,不是做疏通的事业,不是去扶持或推倒这个运动,那个主义 史学便是史料学。 ”他强调的是 A以自然科学的方式研究历史 B要依照伦理观念和政治需要来选择史料 C史学研究的重心是对史料的考证和辨析 D史学理论的建构离不开史料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 料可以看出傅斯年的观点是:各地各时的
14、直接资料和其他学科作为研究工具,可以增加历史研究的客观性,史学研究的重心是对史料的考证和辨析,而不是个人的主观推断, ABD的说法不符合材料的核心。 考点:史学理论和常识 史料学 南宋时,民间有 “苏湖熟,天下足 ”的谚语,到了明清时期, “湖广熟,天下足 ”“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 ”的谚语十分流行。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江浙一带的农业开始转型 B经济重心已经向中部移动 C太湖流域经济开始大衰退 D江浙地区不再是经济重心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题目 “南宋时,民间有 “苏湖熟,天下足 ”,说明南宋时期苏湖地区种植业的发展,再到 “明清时期, “湖广熟,天下足 ”“买不尽松江布,
15、收不尽魏塘纱 ”则说明明清时期出现了棉纺织业,可以说明江浙一带的农业开始转型。其他说法无法从材料找到依据。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某版本高中历史教材的单元内容如下,此单元内容最适合的标题是 A现代化的世界进程 B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 C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D现代化的不同模式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提供的标题:现代化在英国 .现代化在欧洲 .现代化在北美、东亚的拓展 .苏联现代化道路的探索 .。结合选项,概括最全面的是现代化的世界进程。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世界的现代化进程 通典记载: “(汉)文帝十三年,
16、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史出剌,并督监察御史。 ”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左右丞 “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 ”。金史记载: “己卯,制纠弹之官知有犯法而不举者,减犯人罪一等科之,关亲者许回避。 ”上述材料说明 ( ) A弹劾是中国古代监察的一项重要权力 B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 C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的权力来自皇权 D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逐步走向完善与成熟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 “通典记载: “(汉)文帝 .乃遣丞相史出剌,并督监察御史 .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 .减犯人罪一等科之,关亲者许回避 ”实从汉代的刺史、唐朝丞相、金朝纠弹之官的设立反映了中国古代监
17、察制度的发展完善过程。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察举制 钱穆在中国历史政治得失中谈到: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 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下列各项制度的发展演变能够体现上述观点的有 中国的分封制 古罗马法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新中国的政治协商制度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 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 .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
18、 .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即可说明作者的观点是:政治制度的是适时变革的,具有现实主义精神。结合所学不难得出。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罗马法的特征 宋敏求长安志说: “(长安城)棋布栉比,街衢绳直,自古帝京未之有也。 ”也有人感慨长安城是 “六街鼓歇行人绝,九衢茫茫空有月 ”,这一现象反映出唐都长安 A城市布局整齐 B城市规模过大 C城市功能单一 D经济政策抑商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 “(长安城)棋布栉比,街衢绳直,自古帝京未之有也 .六街鼓歇行人绝,九衢茫茫空有月 ”说明当时的长安城市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仍然存在,主要功能中政治色彩仍然存在,城市功能单一化明显
19、。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唐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伯利克里说: “不关心城邦事务的人,有人称其为心情平和的人,我们雅典人称其为废物。它毋需公民多少政治才能,关键是每个公民都应本着一切从城邦出发 ” 。反映了 A雅典公民的政治才能普遍较低 B集体主义是雅典民主的重要特色 C民主发展程度与公民政治才能无关 D不关心城邦事务的人无法成为公民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 “不关心城邦事务的人,有人称其为心情平和的人,我们雅典人称其为废物。它毋需公民多少政治才能,关键是每个公民都应本着一切从城邦出发 ”说明雅典的民主政治重视公民的积极参与,强调雅典的集体主义精神。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
20、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特点 古罗马查士丁尼皇帝钦定的法学阶梯规定: “法学家的解答是那些被授权判断法律的人们所作出的决定和表示的意见。古时规定应该有人公开解释法律,这些人由皇帝赋予权力就法律问题作出解释,称为法学家。他们的一致决定和意见具有这样的权威,根据 宪令规定,审判员也不得拒绝遵从 ”。这反映出罗马法的特点是 A注重法律的灵活实用 B贵族垄断法律解释权 C重视法律的形式和程序 D法学家的地位高于法律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 “法学家的解答是那些被授权判断法律的人们所作出的决定和表示的意见 .他们的一致决定和意见具有这样的权威,根据宪令规定,审判员也不得拒绝遵从 ”
21、说明的是法学家的解答要作为判案的依据,实质上反映罗马法不拘泥于法律文字,注重法律的灵活实用。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罗马法的特征 亚里士多德曾说人类社会有三种好的国家形式和三种不好的国家形式,它们一一对应,分别是:君主制和暴君制;贵族制和寡头制;共和制和暴民的统治。若以掌权者人数的多寡来区分,那么君主制和暴君制是一个人的统治;贵族制和寡头制是少数人的统治;共和制和暴民的统治是多数人的统治。试问 18世纪的英国是什么政治制度 A君主制 B共和制 C寡头制 D贵族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所学, 18世纪中期英国的政治体制是君主立宪制,在君主立宪制政体下,但君主处于 “统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湖南省 攸县 醴陵 四校高三上 学期 第三次 联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