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2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对联往往能够反映某历史阶段的时代背景。中国近代有一副对联: “洪水横流淹没汉满蒙回藏;宪章文武尽是公侯伯子男。 ”其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清末 “预备立宪 ” C辛亥革命 D袁世凯复辟帝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 1915年 12月,袁世凯当上了 “中华帝国 ”皇帝,下令改 1916年为 “洪宪 ”元年,准备正式登基,时人用嵌字联讽刺其封建专制、独裁卖国的反动行径。“洪水横流 ”和 “宪章文武 ”分别为前人短句,联首嵌 “洪宪 ”二字,以典雅之词作嘲讽之语,尖刻辛辣,皆成妙文。因此 D符合题意。 考
2、点:近代民主革命 点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其后虽有袁世凯复辟帝制和张勋拥戴溥仪复辟,但已被社会所不容,举国共讨。 以下为 19世纪 60 90年代中国纺织品进口情况表。该表能反映( ) 时间 进口总值 (单位:银两) 其中(单位:银 两) 棉织品和毛织品占 当年进口总值之比 棉纺织品 毛织品 1867年 6930万 1300万 740万 29% 1873年 7410万 1800万 590万 32% 1883年 7360万 1680万 390万 28% 1893年 15130万 2730万 460万 21% A中国自然经
3、济完全解体 B棉、毛织品是最大宗的进口商品 C中国这一时期外贸顺差不断扩大 D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答案: D 试题分析: A不对,中国自然经济在鸦片战争后开始解体但在广大农村地区仍占主导地位; B不对,根据图表信息,棉、毛织品占当年进口总值之比呈现出下降趋势; C不对,事实上中国这一时期外贸逆差不断扩大,而且材料也没有将进口总值与出口总值进行比较;结合素所学可知 D正确,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 点评:图表型历史选择题是近年来备受高考命题专家的青睐的题型之一。它是以图表为载体,考查考生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分析概括及知识迁移的学科能力。 解答图表型历史选择题
4、:第一,审清设问,明确要求。设问是试题的命题意图的直接表示,带有很强的指向性和限制性。因此,做题时要带着设问观察图表,增强审题的目的性和有效性。第二,读全图表,把握方向。要认真审读图表,这包括图表的标题、图表的内容尤其是图表中的文字,还有图注。最大可能地从图表中提取全面、准确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第三,排除干扰,科学判断。解题时一定要注意题干与图表的关系、题干与选项的关系、选项与选项的关系,注意肯定法和排除法相结合、图表信息与课本知识相结合,尽量排除干扰项和无效信息做出科学判断。下面结合一些具体事例谈谈图表型选择题的解法。 徽商文化是安徽的骄傲。徽商讲究商业道德,提倡以诚待人,以
5、信接物,义利兼顾,商而兼士,贾 而好儒,以勤奋和吃苦耐劳而著称,往往以对联来表明自己的经营思想。下列楹联不能体现徽商特点的是( ) A “铢两能均,陈平宰肉;方寸不失,韩子鼓刀 ”(肉店) B “二字箴言,惟勤惟俭;两条正路,日读日耕。 ” C “千年重贾传家业,万世耕读守古风 ” D “拈花一问,无人会笑:弄石千般,有字可传 ”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是强调做生意要讲究诚信; B是强调勤俭; C是强调守业。 D是说“真意往往难以用语言表达,也难以普及大众,而假意却可以写成万卷书,一传十十传百。 ”因此 ABC都是体现徽商的特点, D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商业 点评:逆向选择题(否定型选择
6、题)特点: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事实不符的选项。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 “不是 ”、 “无 ”、 “没有 ”、“不正确 ”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 1865年,赫德在进呈给清政府的局外旁观论中说道: “通经原为致用,而今之士人,书籍非不熟读,诗文非不清通,使之出仕,而于人所应晓之事,问之辄不能答,一旦身居民上,安能剔弊厘奸。 ”赫德实质上揭示了近代中国( ) A洋务运动缺乏人才资源 B传统教育与安邦治国脱节 C官员执政能力普遍薄弱 D倡导学习西 方科技文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 考点: “今之士人,书籍非不熟读,诗文非不清通,使之出仕,而于人所应晓之事,问之辄不能答
7、”说明传统教育已经难以培养实用性人才。 A在材料中无从体现; C错在 “执政能力普遍薄弱 ”的说法 :D 与题干没有直接关系。 点评:材料选择题对同学们能力要求比较高,首先要求同学们具有阅读能力和分析材料的能力,即要求同学们对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整理能力,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其次要求考生善于通过材料揭示历史本质,洞察历史发展规律。 有史学家说: “(春秋战国时期)完全的、自由的土地所有权,不仅意味着毫无阻碍和毫无限制地占有土地的可能性,且也意味着把它出让的可能性。 ”此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 ) A手工业的发展 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C商品经济的发
8、展 D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答案: B 试题分析: “(春秋战国时期)完全的、自由的土地所有权,不仅意味着毫无阻碍和毫无限制地占有土地的可能性,且也意味着把它出让的可能性。 ”反映了当时土地私有和土地买卖现象,井田制日益瓦解;根据生产能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规律,这一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代表生产 力发展。 ACD都是生产力发展的影响。 考点:古代经济 点评:因果型选择题首先要正确理解常用概念的含义及其区别与联系,从性质、作用、方向层次等方面来把握和理解这些概念,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题干与备选项之间谁是因,谁是果,并与教材知识进行联系,同时注意区别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
9、、内外因的不同之外。其次要根据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 苏州全晋会馆(右图)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山塘街古运河西岸,是清乾隆三十年( 1765年)旅苏晋商集资创建的一处神庙与会馆相结合的古建筑群,也是“祭神灵(关公) 联桑梓(故乡) ”的重要场所。与此相关的信息正确的有( ) 当时苏州运河流域经济繁盛,商铺众多 晋商注重联络乡谊 晋商在当时实力雄厚 全晋会馆是从事汇兑、存款、放款的场所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会馆是中国明清时期都市中由同乡或同业组成的封建性团体明清时期大量工商业会馆的出现,在一定条件下,对于保护工商业者的自身的利益,起了某些作用。但会馆与乡土观念及封建势力的结合,也阻碍
10、了商品交换的扩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理解正确, 不对,会馆不是专门的金融机构。 考点:明清商业 点评:所谓组合式选择题,就是将同类选项按一定关系进行组合,通常在题干中列出三组或三组以上的历史事件、人物、现象等,并冠之以数字序号,然后分解组成备选答案:作为选项。也可以构成否定形式,可根据题意从选项中选出符合题干的应该否 定的一个组合选项。它的主要特点是容量大、考查的知识点多,可以是知识归类,可以是评价分析,也可以是异同比较。它能够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同时也可以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归纳的能力,对历史线索或知识体系的认识、把握程度和判断推理等综合能力。 宋人诗云: “东家打麦声彭魄,
11、西家缫丝雪能白。 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 ”计中反映了宋代( ) 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 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 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状况,意在考查考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 “西家 ”进行缫丝生产,然后把缫丝卖掉换取谷子,说明宋代商品经济已经有了较大发展。 B不对,手工业也在城市发展; CD不对,自然经济解体、农业与家庭手工业开始分离是在近代中国时期。 考点:宋代商品经济 点评:古代封建社会时期,统治者多奉行 “重农抑商 ”政策,自然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但是随着商业的发展
12、,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农产品商品化得到了发展。 范蠡曾是吴越争霸时期越国的谋臣,后来弃官经商,后世 商人尊他为商祖、经营之神。他仗义疏财,从事各种公益事业,成为几千年来我国商人的楷模。下列情景范蠡可能经历的是( ) A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B凭借棉布生意一次赚了上万两白银 C商品交换时使用纸币 D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 答案: A 试题分析:吴越争霸时期属我国古代春秋时期。 B 不对,棉纺织业发展是在宋朝; C商品交换时使用纸币最早是在北宋,称为 “交子 ”; D不对,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是在隋唐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各
13、地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商业较过去发达。商品交换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繁荣。 考点:古代商业 点评:近几年高考文综试题有一个特点,即一组选择题往往都由一句或一段背景知识引导。背景知识不是可有可无的,它对选择题的解答有很强的指导性。遇到这类选择题的时候,我们可以运用以下方法解答: 首先,要读懂背景知识的整体内容,界定背景知识是一个小专题的概述,还是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评述,抑或是一条历史线索,以明确背景知识的限制性 。 其次,要清楚背景知识的核心内容,最好能用最简单的语言加以概括,以明确背景知识的指向性。 再次,读懂选择题的题干内容,判断题干与备选项的关系。在完成以上三个步骤以后,一般就可以
14、很快正确回答,轻松解题。 胡适评价近代一位历史人物时说: “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英雄 他独立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 30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终于因为他开辟的路子太多,担负的事业过于伟大,他不能不抱着许多未完的志愿而死。 ”胡适所评价的这位历史人物应该是( ) A革命家孙中山 B改革者康有为 C文学 家鲁迅 D实业家张謇 答案: D 试题分析: “他独立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 30 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 ”可知胡适所评价的这位历史人物属于近代实业家,因为发展实业不仅有利于改善民生,而且有利于国家富强。 A不对,孙中山主要致力于
15、民主革命; B不对,康有为发起的维新变法迅速归于失败; C不对,文学家不能直接带来民生改善。 考点:张謇 点评:张謇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主张 “实业救国 ”。他一生创办了 20多个企业, 370多所学校,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 贵贡献,被称为 “状元实业家 ”。毛泽东同志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说: “轻工业不能忘记海门的张謇 ”。 观察漫画还是让我回到冷战中去吧!( Iraq、 Afghanistan、 Balkan分别指伊拉克、阿富汗、巴尔干),对漫画所反映的问题解释错误的是( ) A冷战时期保障了世界的相对安全 B当地人的冷战思维依旧存在 C和平与发
16、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D美国企图独霸世界是出现图中局面的原因 答案: B 试题分析:漫画所反映的问题是两极格局的瓦解打破了原有的国际平衡,被掩盖的民族或宗教纠纷、领土争端等矛盾暴露出来,加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力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地区或世界秩序等,导致了上述现象的频繁发生。ACD解释正确, B表述有误,不是当地人而是美国的冷战思维依旧存在。 考点:当今国际关系 点评:两极格局瓦解后,和平与动荡并存,关于威胁世界和平,导致时局动荡的原因: 第一,两极格局解体后出现的新矛盾和新冲突。长达近半个世纪的美苏对峙一直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矛盾存在,而因此被长期掩盖和忽视的一些地区和国家内部的民族 、种族、
17、宗教、领土矛盾在 “冷战 ”结束之后显现成为国际热点冲突,特别是解决长期以来悬而未决的民族问题成为世界上很多地区日益紧迫的问题。第二,美国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第三,国际恐怖主义行动对世界和平和地区安全的威胁。 1964年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纲领指出: “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是国际紧张局势和冲突的一个基本根源。 ”1973年第四次首脑会议号召不结盟国家要 “通过有效行使反对霸权的国家主权来巩固它们的独立 ”, “拒绝任何形式的奴役和依附、任何干涉和压力 ”。材料强调不结盟运动国家( ) A把斗争矛 头主要指向了霸权主义的美国 B不满美、苏两国对第三世界的激烈争夺 C从反帝、反殖
18、发展到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 D认识到发展民族经济与争取国家独立的重要性 答案: C 试题分析: 1964年指出: “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是国际紧张局势和冲突的一个基本根源。 ”1973年号召 “通过有效行使反对霸权的国家主权来巩固它们的独立 ”表明 C正确。 AB不对,材料没有强调具体针对哪一国家,而且理解片面化; D不对,发展民族经济在材料中无从体现。 考点:不结盟运动 点评:文字材料型选择题在高中历史选择题中出现 较多,材料来源可以是历史文献、诗词、名言警句、对联和口号等。解答试题的主要方法是从材料中提炼出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有学者论: “政治权力型经济在中国历
19、史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典型。 ”这种经济形式在古代中国的表现有( ) 盐铁官营制度 “俞大娘航船 ”和夜市 商帮和会馆 工商食官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政治权力型经济在中国历史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典型。 ”说明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控制或垄断, 盐铁官营制度 工商食官都反映了官营工商业,不利于商业的发展符合题意; 夜市说明商业发展突破了时间的限制; 商帮和会馆是随着商业发展出现的地域性商人群体。 与题意不符。 考点:古代商业 点评:组合选择题解法:解答时可采用选基法或列式法。首先,选定一个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答案:为基点,然后顺藤摸瓜,选出答案:。列式法是将所有选项的数字列
20、坚式,四个选项都有的可确定,其他排除,从而缩小思考范围,在此基础上进行判 断。 1954年,同仁堂实行公私合营后,工人们干劲十足。他们的感受是: “以前再怎么样也是给东家干活儿,公私合营后,我们就是给自己干活儿了。 ”这是因为公私合营( ) A变私有制为公有制 B排除资本家的管理 C提高了生产效率 D变资本家所有为工人所有 答案: A 试题分析:公私合营属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不对,不能说排除资本家的管理,资本家被改造成社会主义劳动者; C不对,提高了生产效率在题干中无从体现; D不对,不是变资本家所有为工人所有,而是变私有制为公有制。 考点:社会主义改造 点评:分析评价型选
21、择题 特点:此题型加强对历史概念、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等进行分析、判断和评价,不着眼于 “是什么 ”,而着眼于 “为什么 ”,而且题干所展观的内容多是中学教材未出现的结论,往往以全新的结论(或表述)出现,而选项则多是教材所涉及的内容。 解法:回答这类选择题时,主要的不是凭借历史知识,而是依靠正确的分析判断能力和较高的史学理论水平。主要搞清结论和史实的关系,要根据题干的结论,分析与史实的内在联系,进行综合辨析,同时结合史论结合的方法进行判断。 下表反映了中国华北某地 1954年和 1957年农村集体和农民占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954年 1957年 贫农、中农 91 4%
22、 2 7% 集体 8 6% 97 3%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 “人民公社化 ”运动的开展 C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完成 D “大跃进 ”运动的推动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时间 “1954年和 1957年 ”, B D不对, “人民公社化 ”运动、 “大跃进 ”运动的开展是在 1958年, A不对,土地改革的完成 是在 1952年; 1957年刚经历了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图表信息农村集体占有土地的比重上升也反映出公有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C符合题意。 考点:社会主义改造 点评:图表型选择题特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以图表形式出现,较直观的从不同角度折射出历史的本质。解法:解题时,先分析图表
23、信息,将其转化为文字,然后再回归课本,寻求正确答案:。该题型通常采用排除法。 (费正清观察中国) “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 ”中国近代最有利于实现 这两个梦想是在( )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 D 试题分析: “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 ”可知。国民革命时期是 19241927 年,由于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革命最终失败;土地革命时期是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河北省 衡水 中学 高三上 学期 期中考试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