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浙江省绍兴市鲁迅学校高二下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卷(带解析).doc
《2011-2012学年浙江省绍兴市鲁迅学校高二下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浙江省绍兴市鲁迅学校高二下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卷(带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2012学年浙江省绍兴市鲁迅学校高二下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划线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吟 哦 ( ) 汲 ( j)水 掳 ( l)掠通 衢 ( q)大道 B缱 绻 ( qun)马 厩 ( ji) 夙 愿( s)残 羹 ( gn)冷炙 C 给 予( j) 绯 闻( fi)肇 造 ( zho) 槛 菊愁烟( jin) D 蹙 眉( c) 迄 今( q)沉 湎 ( min)有史可 稽 ( j) 答案: C. 下列句子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英国人优雅大气的言谈举止,风度翩翩的行为方式,傲然物外的闲适品位,彬彬有礼的待人礼仪,无不给人一种温文而雅的
2、感觉。 B韩寒近日首度赴台访问,并与马英九进行正式会晤。马英九看到韩寒后连称 “久仰 ”,两人并握手寒喧,气氛轻松愉快。 C一个普通人要想出类拔萃,就必须与众不同,即对未来有自己明确的规划,对事务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做事情有非常执著的态度。 D在企业还没有绝对竞争实力的情况下,暂且屈居人后,韬光养晦,以逸代劳,积累实力,充当一位有头脑的 “跟跑者 ”又何尝不可呢? 答案: C.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新兴的网络社交平台微博篇幅简短、互动频繁、交流方便快捷,与论语在形式及功用上有诸多相似之处,所以有人戏称孔子是微博的 始作俑者 。 B陈嘉庚先生是华侨旗帜,民族骄傲!他是集
3、美学村的创始人,一生培养无数栋梁之材。如今,来自世界各地的访问者络绎不绝,真是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啊! C据媒体披露,湖南一些上访者被抓去黑砖窑做苦力,一些老人因无力干活,经常遭到毒打,浑身 遍体鳞伤 ,瘦弱的少年人也多有此遭遇。 D滕王阁序虽然是传世名篇,但是用典太多,晦涩难懂, 所以老师一开始就提醒同学们上课时一定要 洗耳恭听 ,否则很难理解名篇的妙处。 答案: B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随着国民教育普及面的不断扩展,民众的文化素质也明显提高,精英文化便成为了大众文化,同时,大众文化经过去粗取精,也上升为精英文化。 B这所千年高龄的学府完整地见证了唐宋后中国学术尤其是儒
4、学,由习俗礼仪的儒学而到思辨超越的儒学,由理学而到心学,再延伸到实践的领域。 C诗人的本色是真性情。性情因人而异,或男或女,或南或北,或刚或柔。但只要真,则阳刚与阴柔均为美,豪放与婉约都是诗。 D如果教育的最终使命是为了更好地激发人的潜能,壮大充实人的生命,而非戕害人的本性,那么,不仅岳麓书院的教育在过去是彪炳千秋的,在未来也有着永恒的价值。 答案: C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13分) 孤独 【意】卡尔维诺 我停下来打量他们。 他们在干活,晚上,在一条冷僻的街上,在商店的门板上动手脚。 这是一块很重的门板:他们正用一个铁门闩当杠杆,但是门板就是一动不动。 我当时正在闲荡,
5、一个人,没什么特别的地方要去。 我就抓住那个门闩帮他们一把。他们挪了点地方给我。 我们不是同时在使劲。我就叫: “嗨,往上! ”站我右边的人用他的肘子捅了捅我,低声说: “闭嘴!你疯了!你想叫他们听见吗? ” 我晃了晃我的脑袋,就好像是说我不过是说漏了嘴。 这事儿颇费了我们一点时间,大家都浑身是汗,但最后我们把门板支到足够一个人从下面钻进去的高度了。我们互相看看,十分高兴。然后我们就进去了。他们让我提着一个口袋,其他人把东西拿过来放进去。 “只要那些狗日的警察别出现! ”他们说。 “对! ”我说: “他们真是狗娘养的! ”“闭嘴!你没听见脚步声吗? ”他们每隔几分钟就这么说一次。我很仔细地听着
6、,有点害怕。 “不,不,不是他们! ”我说。 “那些家伙总在你最不希望他们出现的时候到来! ”其中一个人说。 我晃了晃自己的脑袋。 “把他们统统杀了,就行了。 ”我回答说。 然后他们派我出去一会,走到街角,看看有没有人过来。我就去了。 外面,在街角,另有一群人扶着墙,身子藏在门廊里,慢慢朝我移过来。 我就加入进去。 “那头有声响,在那些商店边上。 ”我旁边的人跟我说。 我探头看了一下。 “低下你的头,白痴,他们会看见我们,然后再次逃走的。 ”他嘘了一声。 “我再看看。 ”我解释说,同时在墙边蹲了下来。 “如果我们能不知不觉地包围他们, ”另一个说, “我们就可以活捉他们了。他们没有几个人。 ”
7、 我们一阵一阵地移动,踮着脚,屏着气:每隔几秒钟,我们就交换一下晶亮的眼神。 “他们现在逃不掉了。 ”我说。 “终于我们可以在现场捉拿他们了。 ”有人说。 “是时候了。 ”我说。 “不要脸的混蛋们,这样破店而入! ”有人吼道。 “混蛋,混蛋! ”我重复,愤怒地。 他们派我到前面去看看。我就又回到了店里。 “他们现在不会发现我们的。 ”一个人一边说着,一边把一包东西从肩上甩过来。 “快, ”另外有人说: “让我们从后面出去!这样我们就能在他们的鼻子底下溜走了。 ” 我们的嘴上都挂着胜利者的微笑。 “他们一定会倍感痛心的。 ”我说。于是我们潜入商店后面。 “我们再次愚弄了那帮白痴! ”他们说。但是
8、接着一个声音响起来: “站住,谁在那儿? ”灯也亮了。我们在一个什么东西后面蹲下来,脸色苍白,相互抓着手。另外那些人进入了后面房间,没看见我们,转过身去。我们冲出去,发疯也似的逃了。 “我们成功了! ”我们大叫。我绊了几次脚后,落在了后面。我发现自己混在了追赶他们的队伍里。 “快点, ”他们说: “我们正赶上他们呢。 ” 所有的人都在那条窄巷里奔跑,追赶他们。 “这边跑,从那里包抄。 ”我们叫着,另 外那群人现在离得不远了,因此我们喊: “快快,他们跑不了啦。 ” 我设法追上他们中的一个。他说: “干得不坏,你逃出来了。快,这边,我们就可以甩掉他们了。 ”我就和他一起跑。过了一会,我发现只剩下
9、自己一个了,在一条弄堂里。有人从街角那里跑过来,说: “快,这边,我看见他们了。他们跑不远的。 ”我跟他跑了一阵。 然后我停了下来,大汗淋漓。周围没人了,我再也听不见叫喊声。我站着,两手插在口袋里,开始走, 一个人,没什么特别要去的地方。 【小题 1】文章开始 “我 ”碰到的一伙人显然是在 “盗窃 ”,但文中却说 “他们在干活 ”,作者为什么 用 “干活 ”而不用 “盗窃 ”?( 2分) 【小题 2】 “一个人,没什么特别要去的地方 ”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两次,这样的重复有什么作用?( 4分) 【小题 3】小说采用第一人称 “我 ”来叙述,有什么好处?( 4分) 【小题 4】在现实世界中显然不会
10、产生如此荒诞的事情,但在小说中, “我 ”的一切却给人以真实感,为什么?( 3分) 答案: 【小题 1】用 “干活 ”表达了 “我 ”对行为目的的漠视( 1分),为 “我 ”的参与提供了一个理由( 1分)。 【小题 1】 这两句话一在开头,一在结尾,首尾照应( 1分),孤独的开始和孤独的结束,而其中发生的轰轰烈烈 的行动其实仍然与自己无关(内容具体阐释 1分)。 事实上发生过但又没有留下任何痕迹的事件表明一切的虚无,来揭示 “我 ”作为 “局外人 ”的身份,突出了 “孤独 ”的主题。 “孤独 ”来自虚无,而虚无则产生于“我 ”与实际发生的事件的似有实无的联系。(主题阐释 2分) 【小题 1】使
11、故事更具真实感。( 1分)叙述者隐去 “我 ”的心理叙述内容,只是把人物的全部行为描写给读者,( 1分)而且作家主体身份也消失,文本并不是完整地传达了作者的意思,( 1分)这就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使读者文学欣赏活动有了无限的开放性和可能性。 ( 1分) 【 小题 1】( 1)细节具有真实感( 1分)。文中的不少细节,比如撬门板而 “浑身是汗 ”,咒骂声等都真实可信。( 2)心理具有真实性( 1分),小说讽刺了现代人生活的虚无与无聊,孤独使生命失去了一切重量然而又沉重无比,这些无疑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小题 1】回答此题要注意 “我 ”的身份行为,以及 “我 ”对行为目的的漠视。 【小题
12、1】 “一个人,没什么特别要去的地方 ”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两次,注意一是开头、一是结尾,可以从内容具体阐释、主题阐释两个角度答题。 【小题 1】此题考查第一人称的作用,第一人称是一种直接表达的方式,不论作者是 否真的是作品中的人物,所叙述的都像是作者亲身的经历或者是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事情。它的优点是能使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从作者方面来说,它更便于直接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再结合本文分析即可。 【小题 1】这是一篇荒诞小说,虽然荒诞,但是作者是借此表现现代人生活的虚无与无聊,孤独使生命失去了一切重量然而又沉重无比的主题,再结合文章的描写作答,结合主题具体阐释 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13、,完成小题。( 6分) 敬畏伦理与和谐社会 “敬 ”体现的是一种人生态度和价值追求,它促使人们 “自强不息 ”,有所作为;“畏 ”显示的 是一种警示的界限和自省的智慧,它告诫人类应 “厚德载物 ”,有所不为。在中国, “伦 ”、 “理 ”二字早在尚书诗经易经等经典中已分别出现。大约西汉初年,人们开始广泛使用 “伦理 ”一词,以概括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所谓 “敬畏伦理 ”,是指人类在面对具有必然性、神圣性的对象时所遵循的警示、规约自身言行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 某种意义上说, “伦理 ”内在地包蕴着 “畏惧 ”的内涵,敬畏伦理是在人类特有的敬畏感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敬畏
14、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自发情感,即是说它不是单纯依附在人与动物身上的自发 的畏惧或恐惧的感觉,而是在社会中培养的人性情感。它是社会、文化、历史的产物,是一切善恶观念的基础。敬畏感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生成性过程之中。敬畏感不是愚昧、猥琐的代名词,而是人类拥有伦理智慧的象征。没有敬畏感的时代是野蛮的时代,没有敬畏伦理规范的社会是无序的社会。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客观必然性、不可抗拒性,使得人类有足够的理由去敬畏它,而不是去冒犯和亵渎它。对必然性的认识、敬重与遵循,有利于人类的发展、社会的和谐。 对和谐与秩序的追求是人性使然,这种追求使得人类必须对自身的言行进行约束和规范。康德 对 “头上的灿烂星
15、空、心中的道德律令 ”的敬畏,中国哲人对 “天人合一 ”境界的向往、对 “慎独 ”“敬其在己者 ”的崇尚,都凸显了敬畏伦理为人类自身立法的恢弘气象。对神圣事物或力量的敬畏,不仅是人类的伦理义务和责任,而且是人类自身生命情感的内在诉求。 在人类进化的历程中,敬畏伦理警示着人们的思想,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是人类培养理想人格、安身立命的根本,从而对自然的合理演化、社会的有序发展、人类的文明进化起着积极的作用。东西方贤哲们大多都表达过他们的 “敬畏 ”之情。孔子曰 “君子有三畏 ”,其首畏是 “畏天命 ”,即对不可抗拒之必然 性的敬畏;老子则表现出对生命本身的敬畏: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
16、,吾有何患! ”海德格尔认为: “畏之所畏就是世界本身。 ”正是出于敬畏之心、出于人性中蕴涵的与宇宙万物共生共荣的内在诉求,人们才崇奉被称为敬畏伦理的道德规范,并将拥有这种道德品格的人称为君子、圣贤。 当今时代,随着人们认识世界的水平愈来愈高,改造世界的能力愈来愈强,一些人的敬畏感却愈来愈淡漠,敬畏伦理所具有的神圣性、警示性和规范性也在逐渐弱化。这种趋势的存在,虽然在某种意义上张扬了人的主体性,但也相应地滋生、助长了人类病态的痴狂,增添了 社会的不和谐因素。 和谐社会的构建有赖于公民的人格完善,而公民的人格完善取决于仁爱之心的培育、社会责任感的加强、道德境界的提升和对必然性律令的敬畏。人类应该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2012 学年 浙江省 绍兴市 鲁迅 学校 下期 期末 质量 检测 语文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