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江苏宿迁青华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学业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江苏宿迁青华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学业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江苏宿迁青华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学业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江苏宿迁青华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学业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其他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划线字注音。( 6分) 倜 傥( ) 天 堑 ( ) 风 靡 ( ) jn工( ) 静 m ( ) lio草( ) 答案: t qin m 竣 谧 潦 试题分析:解答这类题目一定要注意同音字和形近字。 “倜傥 ”中的 “倜 ”应读 “t”,不能字读半旁音,误读成 “zhu”; “天堑 ”中的 “堑 ”应读 “qin”, 不能字读半旁音,误读成 “zhn”; “风靡 ”中的 “靡 ”应读 “m”,不能与 “糜( m) ”相混。 “竣、谧 、潦 ”都是易写错的字, “竣工 ”中的 “竣 ”
2、不能误写成 “峻或俊 ”; “静谧 ”中的 “谧 ”不能误写成 “泌或 a”; “潦草 ”中的 “潦 ”不能误写成 “燎或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认读能力,主要是字音和字形。 点评: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分类整理,误读误写积累,阶段总结等,尤其是误读误写字的积累。同时接近考试时要适当做一些强化训练,以及时查漏补缺。 选择题 选出下列语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 3分) A如果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 事倍功半 的效果。 B小邹真是 别出心 裁 ,制作的飞船模型与众不同,令人叫绝。 C全班同学刻苦钻研,合作探究,形成了良好的学风,真是 不堪设想 。 D晚会结束前
3、,她献上了一曲烛光里的妈妈,唱得 栩栩如生 。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事倍功半:形容做事的方法 ,费力大 ,收效小; B、别出心裁:另有一种构思或设计。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 C、不堪设想:未来情况不能想象。指事情会发展到令人难以预料的地步; D、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根据各项划线成语的意思,只有 B 项中的成语与语境相符,所以选 B项。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成语的能力。 点评:常用成语以学生所学课文中出现的成语为准,新生成语则以当前流行的一些热词为准,试题材料兼顾课内课外,以时事材料为主。解题时务须看清题目要求,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冷静答题。这里的关键,是要在积
4、累上下工夫,掌握课后常用成语,同时也要了解当下流行的并经国家语委认可的一些新生成语。 现代文阅读 马戏团 当我还是个少年的时候,父亲曾带着我排队买票看马戏。排了老半天,终于在我们和售票口之间只隔着一个家庭,这个家庭让我印象深刻:他们有 8个在12岁以下的小孩。他们穿着便宜的衣服,看来虽然没有什么钱,但全身干干净净的,举止很乖巧。排队时,他们两个两个成一排,手牵手跟在父母的身后。他们很兴奋地叽叽喳喳谈论看小丑、大象,今晚肯定是这些孩子们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刻了。 他们的父亲神气地站在一排人的最前端。这个母亲挽着父亲的手,看着她的丈夫,好像在说: “你真像个佩着光荣勋章的骑士。 ”而沐浴在骄傲中的他也
5、微笑着,凝视着他的妻子,好像在回答: “没错,我就是你说的那个样子。 ” 卖票的女郎问这个父亲,他要多少张票?他神气地回答: “请给我 8张小孩的两张大人的,我带全家 看马戏。 ” 售票员开出了价格。 这人的妻子扭过头,把脸垂得低低的。这个父亲的嘴唇颤抖了,他倾身向前,问: “你刚刚说是多少钱? ” 售票员又报一次价格。 这人的钱显然不够。 但他怎能转身告诉那 8个兴致勃勃的小孩,他没有足够的钱带他们看马戏 我的父亲目睹了一切。他悄悄地把手伸进口袋,把一张 20元的钞票拉出来,让它掉在地上 (事实上,我们一点儿也不富有 !),他又蹲下来,捡起钞票,拍拍那人的肩膀,说: “对不起,先生,这是你口
6、袋里掉出来的 !” 这人当然知道原因。他并没有乞求任何人伸出援手,但深深地感激有人在他绝望、心碎、困窘的时刻帮了忙。他看着我父亲的眼睛,用双手握住父亲的手,把那张 20元的钞票紧紧压在中间,他的嘴唇发抖,泪水忽然滑落他的脸颊,答道: “谢谢,谢谢您,先生。这对我和我的家庭意义重大。 ” 父亲和我回头跳上我们的车回家,那晚我并没有进去看马戏,但我们也没有徒劳而返。 【小题 1】第 段 “但他怎能告诉那 8个兴致勃勃的小孩 ”中,小孩子的 “兴致勃勃 ”在文中具体表现在 _ _ ( 2分) 【 小题 2】第 段括号里补充说明的话的作用是: _ _( 2分) 【小题 3】第 段 “这人当然知道原因
7、”中的 “原因 ”是指: _ ( 2分) 【小题 4】第 段 “这人的钱显然是不够的 ”依据是:( 4分) ( 1) _ _; ( 2) _ _ 【小题 5】第 段 “那晚我并没有进去看马戏 ”的原因是什么?没有看成马戏,却又说: “没有徒劳而返 ”,他们得到的是什么?( 3分) 答案: 【小题 1】他们很兴奋地叽叽喳喳谈论着小丑和大象 【小题 2】更突出父亲 乐于助人的品质 【小题 3】这钱不是他的,是别人在帮助他 【小题 4】 (1)妻子扭过头,把脸垂得低低的 (2)这个父亲的嘴唇发抖了 【小题 5】父亲把买票的钱给了别人帮助了一个人,解决了人家的困境 【小题 1】试题分析:本题可以从第一
8、段中 8个小孩子跟在他们父母后面排队买戏票时的言行 “排队时,他们两个两个成一排,手牵手跟在父母的身后。他们很兴奋地叽叽喳喳谈论看小丑、大象,今晚肯定是这些孩子们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刻了。 ”中概括出答案:来。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和概括的能力。 点评:审题后要确定答题范围,本题的答题范 围很明确,题目要求中已提到是第 段,所以要精读第 第 段,从前向后找关键语段及关键语句,并将其中的信息加以概括。 【小题 2】试题分析: “括号 ”有解释说明的作用。 “事实上,我们一点儿也不富有 !”而父亲却将自己用来买戏票的 20 元给了别人,更突出父亲乐于助人的品质。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章关键语句含义
9、的理解。 点评:理解句子含义要抓住关键词 ,联系文章的内容 ,背景 ,找到背后的意义。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撇开表面意思 ;找到找到在文章中的指深一度的意思。 【小题 3】试题分析:从 段中 “这个父亲的嘴唇颤抖了,他倾身向前 ,问: 你刚刚说是多少钱? ”这句话中可以分析出: “这个父亲 ”对自己钱的数目很清楚,是不够用来买戏票的。现在有人拿着 20元说是自己的,其中原因, “这个父亲 ”当然知道是人家在帮助自己。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点评:审题后要确定答题范围,本题的答题范围很明确,题目要求中已提到是第 段,所以要精读第 第 段,从前向后找关键语段及关键语句,并将其中
10、的信息加以概括。 【小题 4】试题分析:本题可以从 8个小孩的父母亲听到售票员开出了价格后的神态和动作中概括出答案:来。选文第 段 “这人的妻子扭过头,把 脸垂得低低的。这个父亲的嘴唇颤抖了,他倾身向前,问: 你刚刚说是多少钱? ”。根据这一段内容,用简介的语言概括出切题的答案: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点评:这道题不难。看到题目首先要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句,将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词句提取出来做答。 【小题 5】试题分析:从文章情节中不难分析出 “那晚我并没有进去看马戏 ”的原因:第 段 “事实上,我们一点儿也不富有 !”,而父亲却把 20元钞票给了
11、别人; “没有徒劳而返 ”从选文第 ( 11)段中课分析出:父亲把买票的钱给了别人 帮助了一个人,解决了人家的困境,他们得到了助人后的快乐:父亲和我回头跳上我们的车回家。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点评: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结合原文内容,从文中找到出处和根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与主题揣摩内在的原因及情感 。 自碑亭再往北,地势陡然高峻,由此上至祭堂前平台,全部砌以宽大的石阶。石阶分为 8段,每段 30余步至 50余步不等,共 290级。石阶尽处,就是宽 135米、深 30米的大平台,中央则矗立着陵园的主体建筑 祭殿。平台是全陵的制高点,与入口处石坊的垂直高度差超过 70米,这里视
12、野辽阔, 气象万千,既便近观,又宜远眺。当阳光灿烂时,远处方山如屏,秦淮似带;近处村舍相望,田圃纵横,道路津梁,行人车马,无不纤细入微,仿佛眼前展开了一轴工笔长卷。而当日出日没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梦中,城犹潜蛇,山若伏鳖,馆阁楼台,隐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人们又好像面对着大幅的泼墨山水。无论是春夏秋冬,还是风霜雨雪,大自然都要向人们展示它那变幻无穷的奇妙景色。 【小题 1】本段重点说明的是( )( 1分) A石阶 B平台 C祭殿 【小题 2】文中用了很多数字来介绍建筑物,你能说说这些数字的作用么?( 2分) 答: _ _ 【小题 3】请依据原文具体写出 “工笔长卷 ”、 “泼墨山水 ”所
13、表现的内容。( 2 分) 工笔长卷: _ _ 泼墨山水: _ _ 【小题 4】你能找出文段中的比喻句么?请试着写出它们将什么比做了什么。( 2分) _ _如 _ _ _ _似 _ _ _ _犹 _ _ _ _若 _ _ _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通过具体详实的数据,说明中山陵巍峨、高大的特点。 【小题 3】工笔长卷:当阳光灿烂时,远处方山如屏,秦淮似带;近处村舍相望,田圃纵横,道路津梁,行人车马,无不纤细入微。 泼墨山水:当日出日没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梦中,城犹潜蛇,山若伏鳖,馆阁楼台,隐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 【小题 4】方山如屏 秦淮似带 城犹潜蛇 山若伏鳖 【小题
14、1】试题分析:从 “自碑亭再往北,地势陡然高峻,由 此上至祭堂前平台,全部砌以宽大的石阶。 ”这一句中不难看出:本段重点说明的是:平台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 点评:通读选段,分析题目中几个备选项,从中选出切题的选项。 【小题 2】试题分析:选段主要介绍的是 “平台 ”, “石阶分为 8段,每段 30余步至 50余步不等,共 290级。石阶尽处,就是宽 135米、深 30米的大平台 ”,“平台是全陵的制高点,与入口处石坊的垂直高度差超过 70 米,这里视野辽阔,气象万千,既便近观,又宜远眺。 ”运用这些数据说明 “平台 ”很宽、很高,从而说明中山陵巍峨、高大的特点。 考点:
15、本题考查学生对选文中大量数据的理解能力。 点评:说明方法的作用是由效果的关键词和其内容上的作用两部分组成的。效果关键词如准确、具体、形象生动、条理清晰的说明了等,内容上一般证明的是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之前的句子,而且大多证明本段的中心句。即说明方法及作用的答题是有规律可循的。 【小题 3】试题分析: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这里的 “工笔长卷 ”应是 “当阳光灿烂时 ,远处方山如屏,秦淮似带;近处村舍相望,田圃纵横,道路津梁,行人车马,无不纤细
16、入微,仿佛眼前展开了一轴工笔长卷。 ”中的前一部分; “泼墨山水 ”应是 “当日出日没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梦中,城犹潜蛇,山若伏鳖,馆阁楼台,隐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人们又好像面对着大幅的泼墨山水。 ”中的前一部分。 考点: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点评:说明文的特点体现在科学性和准确性上,所以学会在原文中寻找答案:至关重要,学生应培养这种解决问题的能力来突破说明文考题。 【小题 4】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中的比喻词 “如 ”“似 ”“犹 ”“若 ”去找比较容易。“远处方山如屏,秦淮似带 ”; “ 在晨烟夕雾的迷梦中,城犹潜蛇,山若伏鳖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点评:
17、这道题不难。看到题目首先要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句,将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词句提取出来做答。 文言文阅读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 “费 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巍峨,高标 a伲 弦泻雍海 铝俳 鳎恢亻芤砉荩 你讼汲 蛔 兀 脑蒲蹋阂嗑庑问 钜病 br【小题 1】给下列加 下划线的字注音。( 2分) ( 1)西南 隅 ( 2)四 闼 【小题 2】解释加下划线的字。( 4分) ( 1) 尝 驾黄鹤 ( ) ( 2)遂以 名 楼( ) ( 3)上 倚 河汉( ) ( 4)坐 窥 井邑( ) 【小题 3】翻译下列各句。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江苏 宿迁 华中 年级 下学 期中 学业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