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辽宁省盘锦市中考模拟(二)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辽宁省盘锦市中考模拟(二)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辽宁省盘锦市中考模拟(二)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辽宁省盘锦市中考模拟(二)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其他 口语交际( 3分) 根据下面的情境,补充小刚谈话的内容,要求文明得体,清楚连贯。 中考结束后,小刚乘火车到大连旅游。 到了大连,小刚在某宾馆 328房间住下。为了便于父母跟自己联系,以免他们担心,他用房间的电话拨通了爸爸的手机,说: _。 答案:爸,我到大连了,住在某宾馆 328房间,你们不用担心,这是我房间的电话,有事就打这个电话找我。 试题分析:了解语境,理清要表达的信息: “我 ”宾馆的房间号和电话号,注意说话者彼此的父子关系。 考点:语言实际运用 点评:本题不难,语境明确,易于理解。本题除了考查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外
2、,也是提醒学生在注意与人交际的技巧。 仿照句式,补写句子。( 2分) 在绿叶面前,不要忘了它飘落的时刻; _,_;在绿草面前,不要忘了它被践踏的过去。人,不能陶醉于美好的现在。 答案:在鲜花面前,不要忘了它凋零的季节。 试题分析:抓住例句内容表达的特点,由物到人,根 据 “人,不能陶醉于美好的现在 ”句式特点和内容来拟写。 考点:仿写句子 点评:本题不难,例句结构简单,要求不高。仿写句子是一种很好的练习,即让学生了解汉语句子的特点,又训练了写作。 修改病句。( 2分) ( 1)影片飞向未来讲述了一个十三岁的男孩许愿 “大人 ”。 ( 2)神舟九号搭载的三名航天员,正在认真地、一丝不苟地训练。
3、答案:( 1)在句末加 “的故事 ”。( 2)把 “认真地 ”与 “一丝不苟 ”的调换位置。 试题分析:第一句 “讲述 ” 后面缺少宾语的中心语;第二句词语重复,应删去 “认真 ”。 考点:修改病句 点评:本题不 难,常见病句容易判断,平时学习中对病句的判断训练比较多,学生具备一定的能力。把句子写正确是非常重要的,句子通顺才能正确表达意思,传递信息,进行正常的交流。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嗤 笑( ch)根 茎 ( jn)星 宿 ( s)所向披 靡 ( m) B追 溯 ( s) 挫 折( cu) 擂 响( li)弄巧成 拙 ( zhu) C
4、倔 强( ju)计 较 ( jio)肆 虐 ( n) 囊 萤映血( nn) D俘 虏 ( l) 逞 能( chn)魁 梧 ( w) 载 歌载午( zi)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中 “宿 ”读 xi, C中 “血 ”为 “雪 ”, D中 “梧 ”轻读不标调, “午 ”应是“舞 ”。 考点:字音字形判断 点评:本题不难,皆是常用字,细心注意易错点即可。此类字音字形的考查,考的是学生识记和细心,平时学习要养成即读即查,随查随记的好习惯,注重积累。 选出填在下列语段中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 2分) 创新是 人类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是技术创新还是艺术创新,其背后都有创新者的好奇、洞见和
5、决心在散发光芒,成功 离不开机会, 机会只为那些专一的创新者敞开大门。 A推动无论固然 B触动只要所以 C推动即使只有 D触动不管虽然 答案: A 试题分析:用排除法,选判断第一空, “触动 ”是指内心情感上的,不符语境,排除 BD,第二三句之间是条件关系,所以第二空选填 “无论 ”,答案:为 A。 考点:关联词使用 点评:本题不难,了解句子的关系即可作答。关联词,在语句中作用是显著的,使用好关联词,不仅是语句更通顺,还有助于表达和理解句子的含义。 下列句子中加线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 A我军坚守阵地一天一夜,牺牲惨重,在这 千钧一发 之际,后援部队终于赶到了。 B这个扫街的
6、老妈妈的劳动也许是 微不足道 的,但又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我们的城市需要 “美容师 ”。 C沿着晃动的梯子,我 小心翼翼 地爬上了沾满灰尘的小阁楼。 D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 事倍功半 的效果。 答案: D 试题分析: “事倍功半 ”是指花了很大的气力收效很小,不符合句意,应该用 “事半功倍 ”。 考点:成语辨识 点评:本题不难,错误的成语易于辨识。掌握成语,对写作很有帮助,记忆成语要注意成语的真实含义,了解其情感色彩和适当对象,才能用好成语。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选文。( 15分) 生命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 快乐的人生,也会有痛苦,有的人能直面挫折,化解痛苦,而有的人却常常夸大挫折,
7、放大痛苦。不一样的选择,不一样的人生之旅。而要让我们心里的戈壁荒原开满鲜花,就只有直面挫折,而不是放大痛苦。 一枚贝壳要用一生的时间才能将一颗沙粒转化成一粒并不规则的珍珠,雨后的彩虹绽放刹那的美丽却要积聚无数的水汽。如果把这些都看成是一次又一次挫折,那么是挫折成就了光彩夺目的珍珠和美丽的彩虹。 冰心说: “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开放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水,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如果遭遇挫折,仍能 以奋斗的英姿与之对抗,那么这样的人生是辉煌的。 当苏武被流放到北海时,北海的羊群咩咩地叫着,似在欢迎这位坚贞不屈的大汉臣子。这十几年的痛苦如果可以当作是一次挫折,那么这次挫折无
8、疑是痛苦的,可是这位放羊老人从未曾放大痛苦,于是一百多年后,大汉的史书上书写下了他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昭君出走大漠,丝绸之路上又多了一串驼铃的叮当声,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不应该是她真实心态的写照吧!如果她拒绝贿赂画师终致出塞算是一次挫折,那么是挫折换来了汉匈两地人民的短暂安宁。 苏武和昭君的举动应该是 对直面挫折、缩小痛苦的心理的最好诠释。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因此直面挫折,化解痛苦才是我们的最佳选择。 没有必要因叶落而悲秋,也没有必要因挫折而放弃抗争。因为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一次挫折也荒废不了整个人生。 人们常说: “风雨过后,面前会是鸥翔鱼游的天
9、水一色,荆棘过后,面前会是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 ”既然如此,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放大人生的痛苦呢? 生命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那挫折必是滋润花的养分,没有经历过挫折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没有给它养分的花迟早也会枯萎。 痛苦和挫折是 人生必然要遇到的两大难题,要想让我们心里的戈壁荒原开满鲜花,只有在遭遇挫折时排解痛苦,积蓄人生的力量,为新的目标而奋斗,生命之花才会常开不败,生命的存在才会有新的更深刻的意义! 【小题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分) 【小题 2】第 段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3分) 【小题 3】第 段中 “生命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那挫折必是滋润花的养分 ”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
10、么作用?( 3分) 【小题 4】文中提到冰心,苏武,昭君,他们三人都有一个共同点,是什么?( 2分) 【小题 5】为选文补充一个恰当的事实论据。( 2分) 【小题 6】结合经历谈谈你是如何面对挫折的,读了本文后有什么启示?( 2 分) 答案: 【小题 1】要让我们心里的戈壁荒原开满鲜花,就只有直面挫折,而不是放大痛苦。 【小题 2】不能删掉。 分别列举苏武牧羊、昭君出塞的事例,与 形成分总结构,进一步阐述论点。 【小题 3】比喻论证,生动形象有力的论证了挫折对于生命的重要性。 【小题 4】三个人都经历过许多挫折和苦难。他们都懂得勇敢面对挫折,而后获得成功。 【小题 5】袁隆平在研发杂交水稻过程
11、中经历了多次失败、克服万难,最终获得成功。 【小题 6】生活不是一帆风顺,正因为经历重重困 难,才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生命也因此变得丰厚。 【小题 1】 试题分析:从文章开头段或结尾段中找出作者表达观点的句子即可。 考点:论点了解 点评:本题不难,文章开篇即表达了作者的观点。议论文的论点,是作者在一篇文章中发表的主要观点,可从标题或开头段或结尾段的文字中寻找,如果作者没有明确的提出论点,那就根据文意自己概括。 【小题 2】 试题分析:明确回答不可删去。分析时注意此段与上两段的关系,即此段是对上几段的总结,在 “摆事实 ”之后的 “讲道理 ”,重申论点的内容。 考点:写作方法了解 点评:本题不难
12、,联系相关文段即 可理解,学生在考试时阅读文段不仅要注意分析内容,理解思想情感,也要注意结构上的特点,学习一些写作的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小题 3】 试题分析:先点明是 “比喻说理 ”,说明什么比喻什么,再概括喻体 “养分 ”与 “花 ”的关系,来理解本体 “挫折 ”与 “生命 ”的关系。 考点:论证方法了解 点评:本题不难,论证方法及证明的道理在文段中都非常明确。论说文的论证方法从大的方面说,就是两种,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如何从具体的技巧来说,有引用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 【小题 4】 试题分析:仔细阅读文中所介绍的三人经历,联系本 文论点,理解分析他们的共同之处。 考点:论据
13、了解 点评:本题不难,三个论据的述内容清楚,易于概括。议论文中,论据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作者介绍人物的经历,或讲一个故事,都属于事实论据。 【小题 5】 试题分析:所补论据,必须具备两个要点,一是成功者的事例,二是成功的过程中经历过挫折失败。 考点:论据补充 点评:本题不难,问题简单,易于理解。此类题不仅是考查学生对论据的了解,还考查了学生的知识面,拟题很好。 【小题 6】 试题分析:本题是两个问题,一是谈自己的如何面对挫折,要求 “结合经历 ”,那就要简述事例,二是对本文的理解,可以就作者的观点来谈。 考点:联系实际,发表感想。 点评:本题不难,学生思考的自由度比较大,易于感想。阅读发表
14、感想,首先要理解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抓住主要的话题,联系生活,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 阅读下面的选文 (14分 ) “稀土 ”一词源于芬兰化学家加多林。他于 1794年从一块形似沥青的重质矿石(后来被称作硅铍钇 )中分离出一种白色物质 ,经分析证明含有一种新的 “元素 ”(后人称作 “稀土 ”的 Y2O3)。作为 历史遗留下来的名称 ,“稀土 ”代表着一类元素 ,一直沿用至今。 世界稀土矿产资源分布不均衡 ,主要集中在中国、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和印度。资料显示 ,2011年在全球已探明的 1亿吨稀土储量中 ,中国稀土储量为 3600万吨 ,占全球储量的 36%;俄罗斯稀土储量
15、为 1900万吨 ,占全球 19%;美国稀土储量为 1300万吨 ,占全球 13%。 稀土有 “工业黄金 ”之称。在军事方面 ,其最显著的功能就是能大幅度提高其它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比如能大幅度提高用于制造坦克、飞机、导弹的钢材、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的战术性能 ;稀 土同样是电子、激光、核工业、超导、航天等诸多高科技的润滑剂。 在冶金工业中 ,将稀土金属或氟化物、硅化物加入钢里 ,能起到精炼、脱硫、中和低熔点有害杂质的作用 ,可以改善钢的加工性能 ;稀土球墨铸铁 ,特别适用于生产有特殊要求的复杂球铁件 ,广泛用于汽车、拖拉机、柴油机等机械制造业。 在石油化工方面 ,用稀土制成的分子筛催化剂
16、,具有活性高、选择性好、抗重金属中毒能力强的优点 ,广泛用于石油催化裂化过程 ;在合成氨生产过程中 ,用少量的硝酸稀土为助催化剂 ,其处理气量比媒铝催化剂大 1。 5倍 ;复合稀土氧化物还可以用作内燃机尾气净 化催化剂。 在玻璃陶瓷制作中 ,稀土氧化物可作为抛光粉广泛用于光学玻璃、眼镜片、显像管、塑料及金属餐具等的抛光 ;添加稀土氧化物可以制得不同用途的光学玻璃和特种玻璃 ;在陶釉和瓷釉中添加稀土,可以减轻釉的碎裂性 ,使制品呈现不同的颜色和光泽。 稀土是一种稀有的可再生资源。但近年来 ,我国稀土私采乱挖、浪费资源、走私等情况猖獗,国有企业稀土开采的吨回收率仅为 60%,大型的民营企业回收率只
17、有 40%,一些私采乱挖的矿山甚至只有 5%,稀土资源被大量浪费 ,并由此引发巨大环境问题。 一是稀土开采造成生态破坏问题。由于稀土矿 含量很低 ,开采中土地和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生态破坏问题十分严重。 江西、福建、广东等南方地区离子型稀土矿 ,每开采 10吨稀土氧化物要剥离表面和出池尾沙 1000-1600立方米 ,破坏大量地表植被 。年产 1000吨稀土原料的矿山 ,尾矿超过 20万 30万吨 ,占地约 20多亩。 二是稀土提炼、加工造成环境污染问题。稀土湿化冶炼产生大量废水 ,含有氨、氮、硫酸根、氯离子 ,放射性物质超标达几倍到几十倍。这些有毒的溶液长期残留地下 ,一旦污染地下水资源 ,
18、后果不堪设想。稀土焙烧、冶炼和电解系统排出大量有毒、有害气体 ,未经处理或治理不 达标排放现象还相当普遍。 稀土开发带来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和地方的高度重视。虽然中国的稀土行业走过弯路 ,但亡羊补牢 ,为时未晚。 (选自中国环境报有删改 ) 【小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2分 ) 【小题 2】选文从哪几个方面体现了稀土是 “工业黄金 ” (4分 ) 【小题 3】第 段在选文中有什么作用 (2分 ) 【小题 4】第 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3分 【小题 5】第 段中 “年产 1000吨稀土原料的矿山 ,尾矿超过 20万 30万吨,占地约 20多亩
19、”一句中的 “约 ”字能否删掉 为什么 (3分 ) 答案: 【小题 1】稀土的发现、分布、用途及开发带来的危害。 【小题 2】军事方面、冶金工业、石油化工、玻璃陶瓷的制作。 【小题 3】过渡 (承上启下 ) 【小题 4】举例子 ,列数字具体、准确说明了我国稀土资源开发造成土地和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生态破坏问题十分严重(或具体、准确说明了稀土开采造成了生态破坏问题)。 【小题 5】不能。约是指大概 ,表估计 ,意思是年产 1000吨稀土原料的矿山尾矿占地大概 20 多亩 ,删掉后与客观事实不符 ,这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小题 1】 试题分析:浏览全文,注意文 段的开头的概括性语句,
20、划分文章层次,了解文章所写的几个方面的内容,然后简要概括。 考点:理解文意,概括内容。 点评:本题不难,材料内容明确,易于概括。阅读考试中大多有概括要点这类的题目,解答时关键是要仔细的阅读文字,根据要求分析文字信息。概括要点,语方要简练,点明即可。 【小题 2】 试题分析:抓住第三、四、五、六几段开头的概括性语句即可作答。 考点:梳理文字,概括要点。 点评:本题不难,但要细心阅读。在阅读时,要根据所提问的问题,找到与问题有关联性的信息,有现成的句子就摘录,没有就自己概括。 【小题 3】 试题分析:第七段上面几段是讲 “稀土 ”作为资源用途广泛,下文是说环境问题,所以第七段是承上启下。 考点:写
21、作方法了解 点评:本题不难,问题简单,学生好理解。阅读文章,不仅要从思想、情感上去理解文章的内容,更要在写作方法上进行学习,了解和掌握写作的技巧,提高自己写作水平。 【小题 4】 试题分析:句中运用数字是列数字说明, “江西、福建、广东等南方地区 ”是举例子说明。抓住本段的第一句中心句即可说明 “作用 ”。 考点:说明方法了解 点评:本题不难,说明方法是说明文学习中重要的知识点,学习时要了解说明文各种说明方法的特点 和使用方法,注意彼此之间的区别,不要出现判断错误,比如 “打比方 ”,就是比喻,而 “作比较 ”就是对比,一是 “喻 ”,一是 “比 ”,是不同的。 【小题 5】 试题分析:从说明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辽宁省 盘锦市 中考 模拟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