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河南郑州第四中学初三第六次模拟考试政治卷(带解析).doc
《2013届河南郑州第四中学初三第六次模拟考试政治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河南郑州第四中学初三第六次模拟考试政治卷(带解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河南郑州第四中学初三第六次模拟考试政治卷(带解析) 单选题 月日电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 _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3月 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五次全体会议。会议经过投票表决,决定_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A 、李源潮 张高丽 B汪洋 张德江 C 习近平 李克强 D 习近平 李源潮 答案: C 试题分析: 2013年 3月 1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习近平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李源潮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张德江当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
2、员会委员长。 3月 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五次全体会议,李克强当选国务院总理。 考点:本题考查选举国家主席 点评:本题属于时事题,体现了思想品德的时效性,符合中考的要求,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国际和国内大事。 “海派清口 ”是从上海的单口滑稽、北京的单口相声以及美国的脱口秀等曲艺表演形式中汲取精华发展而成,其内容 涉及时代热点、焦点,传播的是快乐的思维方式和幽默的人生态度,深受观众喜爱。这启示我们 A热爱祖国源于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B文化需要适应时代发展不断创新 C中华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D保护文化遗产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答案: B 试题分析: “海派清口 ”融
3、入了多个地区、甚至其他国家的文化,最终受到观众的喜爱,因此文化的发展不仅要继承传统的优秀文化,还需要对原有的文化进行创新。所以 B答案:是正确的,其他三个选项都与材料不相干,需要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的创新 点评:本题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 境,考查学生对文化创新这一抽象知识点的理解,有利于学生生动形象地把握教材相关内容,本题非常不错,是一道高质量试题。 如果把 iPhone比作是一个 “苹果 ”,那么美国的苹果公司提供了种子(创意),而德国、日本、韩国的企业提供了肥料(核心零件),而中国的富士康则负责把它组装起来。 “苹果 ”的成功在于追求创新。这说明( ) 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经济联系
4、更加紧密。 发展离不开合作,合作是我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 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我国必须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相互联系,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苹果公司通过自己的不断创新,占有了一席之地。因此我国也需要不断创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 都符合题意, B是正确答案:。 说法错误,我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发展。 考点:本题考查创新意识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生命的理解,整合了多个角度的知识点,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本题要求学生准
5、确把握背景材料的意思,结合相关知识点才能做出准确判断,经常练习这样的试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下面的诗词符合建设美丽中国的是 ( )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 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泛舟清河上,漫步水云间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借燕子的栖巢,表示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的意思是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 青葱,映入帘里。 写大明湖风光的美丽 -湖水的四周都是荷花,三面垂着杨柳;一城的山色有半城映照在湖中。 强调河水的清澈,环境的清幽。因此 与美丽中国的内涵是相符的。 C是正确答案:。 考点:本题考查美丽
6、中国 点评:本题以诗句为选项,在现在的考试中出现的特别多,因此要求我们要充分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来做题,这一点是要引起学生注意的。 不定项选择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以下观点正确的有 ( ) A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B宪法是普通法律的总和 C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D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严格 答案: ACD 试题分析: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1)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如我国的国家性质、国家的根本制度、国家的根本任务、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的组织和职权、国家标志等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3
7、)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最为严格。因此 ACD是正确的。 B说法本身就是错误的,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 考点:本题考查对宪法的认识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基本内容的理解,有利 于学生从细微之处把握教材,准确理解相关知识点,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正确结论。 在美国,学生课本重复使用,一本教科书平均寿命五年;在韩国,一次性台布、洗刷用品早已没有踪影;在日本,发明了一次性筷子,但严禁砍伐本国树木做筷子。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 A必须节约资源; B必须发展生产力; C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D坚持对外开放 答案: AC 试题分析:题干中美国循环使用教科书,韩国不使用一次性台布、洗刷
8、用品,日本严禁砍伐本国树木做筷子。这些都是节约资源,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因此 AC 符合题意, BD两个选项与材料毫无关系。需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节约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点评:本题侧重考查教材基本知识,有利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夯实基础。 2012年 2月 2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对 PM2.5(霾 mai)的监测成为其中亮点。霾,也称灰霾(烟霞),是指原因不明的因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水平能见度小于 10 km的天气现象。霾的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A我国以保
9、护环境为中心 B我国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做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统筹兼顾 C我国在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时,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D保护环境,是每一位公民的责任,也是社会公德意识的体现 答案: BCD 试题分析: 2012年, PM2.5“PM2.5”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锁 定 “PM2.5”。 说明了我国面临严峻的环境问题;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党和政府关注民生,保护公民的生命健 康权;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等。因此 BCD都符 合题意。 A说法是错误的,当前我国正处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建设是
10、当前各项工作的中心。 考点:本题考查保护环境、以人为本 点评:本题以最新时政热点入题,体现了思想品德的时效性,学生在选择时把握题干的要求,不难选择,本题对学生保护环境具有明显的指导意义。 2012年 3月 18日,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予以公布,自 2013年 1月 1日起施行。新的刑事诉讼法在修改过程中,广泛征集民意,并且将 “尊重和保障人权 ”写入总则。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 B我国人民的法治意识和水平都在不断提 高 C我国法律切实做到与时俱进、以人为本; D违法必究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 答案: ABC 试题分析:材料强调我国刑事诉讼法进一步修改,使得我国各
11、项事业有法可依,因此 A正确。新的刑事诉讼法在修改过程中,广泛征集民意,可见我国人民的法治意识和水平都在不断提高。 B正确。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将 “尊重和保障人权 ”写入总则,可见 .我国法律切实做到与时俱进、以人为本, C符合题意。 D 说法本身是错误的,有法必依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 考点:本题考查依法治国 点评:本题切入点较小,从细节考查学生对教材的熟悉程度,有利于学生准确把握相关知识点。 简答题 习近平答新华社记者问:中国人自古就主张和而不同。我们希望,国与国之间、不同文明之间能够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共同进步,各国人民都能够共享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成果,各国人民的意愿都能够得到尊重,各国
12、能够齐心协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1)通过这段话可以看出中国坚持走怎样的发展道路 (2分 ) (2)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中国应该怎样做?( 4分) (3)构建和谐世界,离不开我们青少年的参与。在构建和谐世界的过程中,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 4分) 答案: (1)与世界各国紧密合作,共同发展,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之路。( 2分) (2)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民族科技创新能力。 强化责任意识,积极承担大国责任。 求同存异,在传承和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河南郑州 第四 中学 初三 第六 模拟考试 政治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