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广东省江门市福泉奥林匹克学校九年级3月份质量检测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广东省江门市福泉奥林匹克学校九年级3月份质量检测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广东省江门市福泉奥林匹克学校九年级3月份质量检测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广东省江门市福泉奥林匹克学校九年级 3月份质量检测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物质质量增加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是 ( ) A铜片在空气中加热 B敞放的固体烧碱 C露天堆放的生石灰 D干燥木材吸水 答案: D 试题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A、铜片在空气中加热时,铜和氧气反应生成了新物质氧化铜,属于化学变化; B、敞放的固体烧碱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其中和二氧化碳反应,能生成新物质碳酸钠和水,属于化学变化; C、露天堆放的生石灰能和空气中的水反应,生成新物质氢氧化钙,属于化
2、学变化; D、干燥木材吸水时质量增加,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 D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分析出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 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的是( ) A B C D 在一定量的 AgNO3溶液中逐滴加入NaCl溶液 等质量的 Zn和 Mg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足量 )反应 向 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等质量 CaCO3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足量 )反应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具体变化时的物质量的关系,结合图像分析判断。 A、向硝酸银溶液中滴加氯化钠溶液,二者立即反应
3、,生成氯化银沉淀,并随着氯化钠溶液的不断加入沉淀逐渐增加,直至硝酸银完全反应则不再改变,图象正确; B、等质量的 Zn和 Mg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 (足量 )反应时,由于Mg的活动性比 Zn强,故相同时间内 Mg产生的氢气多,即 Mg的图像更靠近纵轴;由于稀硫酸过量,故最终当金属完全反应时,等质量的 Mg放出的气体大于 Zn放出的气体,图象正确; C、向一定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开始时是氢氧化钠溶液,故 pH大于 7;恰好中和时, pH等于 7;盐酸溶液过量时,溶液的 pH小于 7,图象错误; D、由于反应物的质量相等,所以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也相等,但由于碳酸钙的状态
4、不一样,根据影响反应快慢的条件可知,粉末状的碳酸钙和盐酸接触面积大,故反应快,所以粉末状的碳酸钙的反应图象应该更靠近纵轴,图象正确。故选 C 考点:盐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物质变化的条件和影响物质变化的因素,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 pH值的关系,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点评:本题是化学反应中定量关系和图象相结合的题型,题目难度较大;要准确解答此类题,关键要对化学反应知识熟练掌握,并能结合图象的数学意义,综合考虑;图象的意义要抓住三点: 抓图象的起点, 抓图象的终点, 抓图象的变化过程。 下列对某一主题的知识归纳,正确的一组是 ( ) A有关判断 B.能源与资源
5、 冰和二氧化碳 都是纯净物、也是氧化物 木材燃烧质 量减小 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沼气、天然气 是不可再生的生物能源 石油 是有机物,开采出来直接用作燃料 C实验安全 D.化学与生活 点燃可燃性气体 先要验纯 稀释浓硫酸 将水加入浓硫酸中,并搅拌 大米、花生油霉变 产生有毒的黄曲霉素 自然界的碳循环 对生态环境极为重要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已有的化学知识分析。 A、冰与二氧化碳都是氧化物,故是纯净物,正确;木材燃烧质量减小,是因为有气体生成,并且进入了大气中,故符合质量守恒定律,错误; B、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但沼气是可再生能源(可通过发酵产生),错误;石油是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开采出来
6、后不能直接用作燃料,要综合利用,错误; C、可燃性气体如果不纯,点燃可能会爆炸,所以点燃前要验纯,正确;稀释浓硫酸时,必须把浓硫酸沿着容器壁慢慢的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里,错误; D、大米、花生油霉变,会产生有毒的黄曲霉素,其中花生中的黄曲霉素最多,正确;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对生态环境极为重要,正确。故选 D 考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常见中毒途径及预防方法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是
7、中考热点之一,在学习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领会知识,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本题涉及知识点较多,处理时可以使用排除法以加快解题速度。 下列实验操作能预期目的的是( ) A用 10mL的量筒量取 9.0mL水 B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纯净的氢气 C用托盘天平称取 10.58g碳酸钠粉末 D用 150mL酒精和 50mL 水精确配制 200mL医用消毒酒精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 A、实验中应根据所取溶液的体积,尽量选用能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分次量取会增大误差,所以量取 9ml水,应选用 10ml的量筒,正确; B、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到的气体要比排空气法收集到
8、的气体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氢气中会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错误; C、由于托盘天平的最小分度值是 0.1g,不能精确到 0.01g,所以不能称出10.58g碳酸钠粉末,错误; D、由于构成水和酒精的分子之间都存在一定的间隙,当把它们混合时,水分子与酒精分子会相互进入彼此的间隙中去,故总体积会小于二者的体积之和,错误。故选 A 考点:测量容器 -量筒,称量器 -托盘天平,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点评:本题主要是对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和称量容器的精确度的考查,因此,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某班同学就施用化肥的 “利与
9、弊 ”为题进行辩论,正方观点是施用化肥有利,正方的下列观点中不科学的是( ) A化肥的肥效快 B施用化肥可使农作物增产 C施用化肥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D复合肥能给农作物提供几种营养元素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对化肥的认识分析判断。 A、化肥比农家肥的肥效快,但不能持久,正确; B、化肥能有效促进农作物生长,故有增产作用,正确; C、化肥的不合理施用会污染土壤、水体等,错误; D、复合肥是指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 N、 P、 K)的化肥,故能同时给农作物提供几种营养元素,正确。故选 C 考点: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点评:理解和熟记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以及
10、与之相关的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已知两种分子 E和 G反应生成另外两种分子 L和 M(如图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G和 M是单质 B L可能是氯化物 C这是一个复分解反应 D这是一个是置换反应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粒子构成模拟图可知, E为 NH3, G 为 Cl2, L为 N2, M 为 HCl;结合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H3+ 3Cl2N2+6HCl。 A、由四种物质的化学式可知, G是单质, M是化合物,故 A不正确; B、由图示可知, L为 N2,属于单质,故 B不正确; C、 D、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
11、质和化合物,故属于置换反应,故 C不正确, D正确。故选 D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与化合物的判别,反应类型的判定 点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且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化合物分子。试题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以检测考生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的意识和能力。 月球的土壤中吸附着数百万吨的氦 (He-3),其原子核中质子数为 2、中子 数为 1,下列关于氦 (He-3)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3 B相对原子质量为 2 C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3 D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原子的构成
12、,结合题意分析。 A、在原子中,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2,错误; B、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中子数 =2+1=3,错误; C、原子的核电荷数 =质子数 =2,错误; D、 He-3原子核内有 2个质子,核外有 2个电子,正确。故选 D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点评:解答本题要熟记两个等量关系,即在原子中,质子数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中子数。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 )。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 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分子分裂成原子 C分子之间有间隙 D分子很小 答案:
13、 A 试题分析:根据微粒的性质分析,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梅花的香味,是因为含有香味的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最后运动到人的鼻腔中去了,故选 A。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点评: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就是指利用分子与原子的 “质量小,体积小,总是在不停的运动,彼此之间有间隔;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不同 ”的性质,以及它们的概念和本质区别等,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下列实验装置不能用来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具体反应分析。 A、由于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生成的氢氧化铜沉淀仍在烧杯中,所以反应前后,烧杯中的质
14、量不变,故能用于证明质量守恒定律; B、由于是在密闭容器中完成白磷的燃烧,所以,反应前后,密闭 容器中的质量不变,故能用于证明质量守恒定律; C、由于整个装置为密闭容器,生成的气体没有逸出,所以,反应前后,密闭容器中的质量不变,故能用于证明质量守恒定律; D、由于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容器通过长颈漏斗与外界相通,则未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会和外界的二氧化碳反应,故不能用于证明质量守恒定律。故选 D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 点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是相等的,所以解答本题就要记住,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需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翡翠是人们喜爱的一种装饰品,
15、翡翠的主要 成份是硬玉 化学式为NaAl(Si2O6)。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翡翠是一种纯净物 B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4价 C硬玉含有 10个原子 D翡翠由钠、铝、硅、氧四种元素构成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硬玉的化学式分析。 A、由题意可知,翡翠的主要成分是硬玉,还含有其他一些杂质,故属于混合物,错误; B、已知钠元素的化合价是 +1,铝元素的化合价是 +3,氧元素的化合价是 -2,设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可得( +1) +( +3) +x2+( 2 ) 6=0,解得 x=+4,即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4价,正确; C、由 NaAl(Si
16、2O6)可知,一个硬玉分子中含有 10个原子,而不是硬玉中含有 10个原子,错误; D、由 NaAl(Si2O6)可知,硬玉是由钠、铝、硅、氧四种元素组成的,但由于翡翠中还含有一些杂质,故还可能含有其它元素,错误。故选 B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物质的元素组成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类、组成和化合价等方面的知识,理解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掌握有关化学式的计算方法,了解化学式的书写及其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塑料制品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若回收利用不当也会造成 “白色污染 ”。塑料制品属于( ) A有机合成材料 B非金属材料 C金属材料 D复合材料 答案: A 试题分析:塑料
17、为合成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即聚合物,也就是由小分子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是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 A 考点:塑料及其应用 点评:解答好这类题目的关键,就是要理解和熟记塑料及其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以下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 A、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要注意试管内液体的量,液体太多,加热沸腾会喷出,故试管内液体的盛液量不能超过其容积的 1/3,故 A错误; B、测定溶液的 pH,要将被测液用玻璃棒蘸取,或用胶头滴管吸取并滴到放在点滴板上的 pH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故 B正确; C、一般情况下,固体不能直接放
18、在托盘上称量,否则会污染托盘,而且托盘天平只能精确到 0.1g,不能称出 12.25g固体,故 C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沿容器内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使热量散失,切不可将水注入硫酸,否则酸液会沸腾溅出 ,可能伤人,故 D错误。故选 B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点评:熟练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就能轻松解答;所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答案: A 试题分析:在空气中,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为 78%,氧气为 21%,稀有气体为 0.9
19、4%,二氧化碳为 0.03%,其它物质为 0.03%,所以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氮气。故选 A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点评:解答本题的 关键是,要熟练掌握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下列的水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矿泉水 B自来水 C硬水 D浮有冰的水 答案: D 试题分析: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A、矿泉水中含有水和一些矿物质,属于混合物; B、自来水的主要成分是水,还含有一些可溶性的物质,属于混合物; C、硬水中除了含有水之外,还含有一些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属于混合物; D、浮有冰的水中
20、,其实只有一种物质 水,属于纯净物。故选 D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类,解答时要分析物质的组成,如果只有一种物质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就属于混合物。 填空题 ( 8分)随意丢弃废旧干电池会造成环境污染,而废旧干电池中的许多物质都是可以回收利用的。请根据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 1)图示中属于非金属单质的是 ,属于氧化物的是 (写化学式)。 ( 2)将锌皮洗净后可用于制取氢气,则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3)取干电池内的填充物溶于水,过滤,得到 A的溶液和黑色不溶物,灼烧黑色不溶物得 MnO2。 MnO2在实验室 制取氧气中起的是 作用; 将 A
21、的溶液分为两份,一份加入烧碱溶液,加热产生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它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可知该气体的化学式为 ;另一份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滴加稀 HNO3沉淀不溶解,则可推知 A物质的化学式为 。 答案:( 1) C; MnO2 ( 2) Zn+H2SO4=ZnSO4+H2 ( 2分) ( 3) 催化 、 NH3 、 NH4Cl (2分 )。 试题分析:( 1)非金属单质,是指由非金属元素所组成的单质,石墨 C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故属于非金属单质;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而 MnO2是由 Mn、 O 两种元素组成的,故属于氧化物。 ( 2)
22、在常温下,锌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H2SO4ZnSO4+H2。 ( 3) 由于 MnO2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中,能改变反应速度而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属于该反应的催化剂,所起的作用称为催化作用; 根据题意,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可知该气体为氨气,说明 A溶液中含铵根离子;由于另一份 A溶液加入 AgNO3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且滴加稀HNO3,沉淀不溶解,说明生成了 AgCl沉淀,即可说明 A溶液中还含有 Cl-离子,由此可判断物质 A应为氯化铵。 考点:物质的简单分类,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酸、碱、盐的鉴别,书写化学方程式 点评:本题难度
23、不大,但考查的知识点较多,多属于基础性内容,要求同学们在日常的学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储备。 ( 5分) “波尔多液 ”能杀死葡萄、柑橘表皮的寄生虫,它是用 CuSO4溶液与石灰水混合而成的,其化学方程式为: ;若喷洒 “波尔多液 ”不久就采摘的柑橘、葡萄,表皮上常会残留一些水洗不掉的蓝色斑点,这 些蓝色斑点属于 _(填 “酸 ”、 “碱 ”、 “盐 ”、或 “氧化物 ”),这时可在厨房用品中选用 浸泡将其洗去,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 。 答案: CuSO4+Ca(OH)2Cu(OH)2+CaSO4 碱 、 醋 、 复分解反应 。 试题分析: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其质量守恒定律可以正确的书写化学方程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广东省 江门市 福泉 奥林匹克 学校 九年级 月份 质量 检测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