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福建永定县第三中学初二下期期中考试生物卷(带解析).doc
《2013-2014学年福建永定县第三中学初二下期期中考试生物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学年福建永定县第三中学初二下期期中考试生物卷(带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福建永定县第三中学初二下期期中考试生物卷(带解析) 选择题 绝大多数生物都是具有相似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生物体的这个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A细胞 B系统 C组织 D器官 答案: A 试题分析: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有细胞膜,可以保护细胞,同时控制物质的进出,使之从结构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细胞内有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细胞质里有能量转换器 -线粒体,把有机物分解并释放出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使之从功能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因此从细胞的结构及功能的角度来看,细胞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故选: A 考点:此题考察的是细胞是生命
2、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在显微镜下,你观察到有细胞核的血细胞是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上皮细胞 答案: B 试题分析: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又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在显微镜下,我们看见最多的红细胞,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看到最少血细胞是白细胞,白细胞呈圆球状,有 细胞核;看不到的血细胞是血小板,因为血小板个体小,普通显微镜下很难观察的到 故选: B 考点:此题考察的是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用显微镜观察血液的涂片,我们看到的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将会是 A血浆 B红细胞 C白细胞 D血小板 答案: B 试题分析:红细胞呈无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成年人
3、每立方毫米血液里红细胞的数量,男子为 500万个左右,女子平均为 420万个左右;白细胞有多种,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数量少,每立方毫米血液中有 5000-10000个;血小板比红细胞和白细胞都小得多,形状不规则,没有细胞核,每立方毫米血液中,血小板的含量为 10 万 -30 万个因此在三种血细胞中红细胞的数量最多 故选: B 考点:此题考察的是观察血涂片 下列物质中,不能被消化道直接吸收的是 A水 B氨基酸 C葡萄糖 D麦芽糖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水不需要消化就可被人体直接吸收,不符合题意 B.氨基酸是蛋白质分解的最终产物,氨基酸是能溶于水的小分子物质,能被人体直接吸收,不符合题意
4、C.葡萄糖是淀粉的最终产物,能被人体直接吸收,不符合题意 D.淀粉初步消化成麦芽糖还不能被人体直接吸收,它要在消化酶的作用下分解成葡萄糖才能被人体直接吸收,符合题意 故选: D 考点:此题考察的是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下列物质中不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是 A糖类 B维生素 C脂肪 D蛋白质 答案: B 试题分析: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维生素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而且人体对它的需要量很小,但它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 故选: B 考点:此题考察的是人体
5、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蛋白质经消化后,转变成可以被小肠吸收的 A葡萄糖 B氨基酸 C纤维素 D麦芽糖 答案: B 试题分析:淀粉、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需要经过消化转变成小分子物质才能被人体吸收淀粉在口腔内就开始被消化 ,在口腔唾液中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麦芽糖,然后再在小肠中胰液和肠液中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葡萄糖;蛋白质开始消化的部位是胃,在胃蛋白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初步消化,然后再在小肠中胰液和肠液中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氨基酸;脂肪只能在小肠中被消化,首先在胆汁的作用下被乳化成脂肪微粒,然后在胰液和肠液中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故选: B 考点:此题考察的是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
6、质的吸收过程 人所摄取的食物经消化后,在下列哪一部分吸收的最多? A口腔 B胃 C小肠 D大肠 答案: C 试题分析: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这是与小肠的结构特点相适应的:小肠长约 5 6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肠液、胰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胆汁能促进脂肪的消化;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 故选: C 考点:此题考察的是胃和肠的结构特点 合理膳食对青少年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下列饮食习惯正确的是
7、A不挑食,不偏食 B不吃早餐 C以可乐等饮料代替饮水 D常吃煎炸食品 答案: A 试题分析:合理膳食指的是由食物中摄取的各种营养素与身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平衡,既不缺乏,也不过多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均衡的摄取五类食物合理营养还包括合理的用膳制度和合理的烹调方法,烹调时要注意低盐、低脂肪,并少放味精等每天要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挑食,不偏食,早餐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每天摄入的总能量中,早、中、晚三餐比例为 3:4: 3缺乏某些营养素会引起营养缺乏病水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和废物必须溶解在 水中才能被运输,可见水的作用很大,要注意补充水分,不能用饮料代替补充水分等,常吃煎炸食
8、品会造成脂肪堆积,而其他营养物质缺乏,是一种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可见 A符合题意 故选: A 考点:此题考察的是注意合理营养 心脏的瓣膜只能向一个方向开,保证血液流动的方向是 A心室 心房 动脉 B心室 心房 静脉 C心房 心室 静脉 D心房 心室 动脉 答案: D 试题分析:心脏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同侧的心室和心房之间有房室瓣,保证血液从心房流向心室;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保证血液从心室流向动脉所以,心脏中的血液流动的方向是:心房 心室 动脉 故选: D 考点:此题考察的是心脏的结构 下列结构中,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是 A脑和脑神经 B脑神经和脊神经 C脊髓和脊神经 D脑和脊髓 答案: D
9、试题分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 围神经系统因此组成中枢神经系统的是脑和脊髓 故选: D 考点:此题考察的是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通过语言中枢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应该是 A看到老师走上讲台,同学们马上起立向老师敬礼 B听到主人唤它的 “名字 ”,小狗就向主人跑过来 C看到有人突然横穿马路,司机立即刹车停了下来 D听了老师讲的故事,同学们都忍不住笑了 答案: D 试题分析: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
10、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也称为简单反射;如缩手反射、眨眼反射等;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也称为复杂反射,如看到老师走上讲台,同学们马上起立向老师敬礼、听到主人唤它的 “名字 ”,小狗就向主人跑过来、看到有人突然横穿马路,司机立即刹车停了下来等由 于人类的大脑皮层内具有语言、文字中枢,所以谈虎色变、望梅止渴、听了老师讲的故事,同学们都忍不住笑了等为人类所特有的反射活动 故选: D 考点:此题考察的是非条件(简单)反射和条件(复杂)反射
11、 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共同所有的器官是 A口腔 B咽 C喉 D食道 答案: B 试题分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有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 肠腺、胰腺和肝脏可见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共同通道 故选: B 考点:此题考察的是呼吸系统的组成;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我国有不少举世瞩目的珍稀特有树种,其中誉为植物界的 “大熊猫 ”的是 A珙桐 B银杉 C水杉 D桫椤 答案: B 试题分析: A.珙桐为落叶灌木可生长到 20 25米高,叶子
12、广卵形,边缘有锯齿本科植物只有一属两种,两种相似,只是一种叶面有毛,另一种是光面花奇色美,是 1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留下的子遗植物,在第四纪冰川,大部分地区的珙桐相继灭绝,只有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地区幸存下来,成为了植物界今天的 “活化石 ”不符合题意 B.银杉,是三百万年前第四纪冰川后残留下来至今的植物,中国特有的世界珍稀物种,和水杉、银杏一起被誉为植物界的 “大熊猫 ”,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银杉是松科的常绿乔木,主干高大通直,挺拔秀丽,枝叶茂密银杉雌雄同株符合题意 C.水杉,落叶乔木,杉科水杉属唯一现存种,中国特产的孑遗珍贵树种,第一批列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稀有种类,有植物王国 “活化石
13、”之称已经发现的化石表明水杉在中生代白垩纪及新生代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但在第四纪冰期以后,同属于水杉属的其他种类已经全部灭绝而中国川、鄂、湘边境地带因地形走向复杂,受冰川影响小,使水杉得以幸存,成为旷世的奇珍武汉市将水杉列为市树不符合题意 D.桫椤是现存唯一的木本蕨类植物,极其珍贵,堪称国宝,被众多国家列为一级保护的濒危植物隶属于较原始的维管束植物 -蕨类植物门,桫椤科,桫椤是古老蕨类家族的后裔,可制作成工艺品和中药,还是一种很好的庭园观赏树木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考点:此题考察的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 蔬菜和水果堆放久了,会引起发热的原因是 A光合作用放出热量 B呼吸作用放出热量 C蒸腾作
14、用放出热量 D空气不流通引起发热 答案: B 试题分析:呼吸作用的概念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才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释放出的能量,用于各项生命活动,还有一些以热的形式散失出来所以蔬菜和水果堆放久了,会引起发热的原因是呼吸作用放出热量 A.光合作用能合成有机物释放出氧气,但不会放出热量故不合题意 B.呼吸作用能放出热量故符合题意 C.蒸腾作用是散失水分,不会放出热量故不合题意 D.空气不流通,只会影响热量的散失,不会引起发热故不合题意 故选: B 考点:此题考察的是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机物的分解能量的释放;植物的呼吸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每个生物体都有一定的结构层次,高
15、等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 A植物体 组织 器官 细胞 B细胞 组织 器官 植物体 C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 植物体 D细胞 器官 组织 植物体 答案: B 试题分析:细胞是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由组织构成器官,绿色开花植 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的根、茎、叶为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为生殖器官可见,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 组织 器官 植物体 故选: B 考点:此题考察的是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取一个成熟的番茄果实,用开水烫过,会在其表面撕下一层皮,这层皮属于 A分生组织 B营养组织 C输导组织 D保护组织 答案: D 试题分析
16、:植物的组织主要有保护组织、分生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等,它们各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保护组织一般位于植物体各器官的表面,由表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如番茄的表皮主要由表皮细胞构成,属于保护组织;营养组织的细胞壁薄,液泡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含有叶绿体的营养组织还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因此营养组织有制造和储存营养的功能;分生组织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形成其它组织;输导组织有运输物质的作用;机械组织起到支撑作用,能支撑植物的地上部分由上可知, D符合题 意 故选: D 考点:此题考察的是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及功能 生物进化论的创始人是 A达尔文 B哈维
17、C林奈 D拉马克 答案: A 试题分析: A.达尔文是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在探究生物进化奥秘的过程中,具有重要贡献,他提出了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被恩格斯赞誉为 “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 ”之一符合题意 B.哈维是英国的生理学家哈维是实验生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他首次阐明了血液循环的原理不符合题意 C.林奈是瑞典的植物学家、冒险家,林奈在生物学中的最主要的成果是建立了人为分类体系和双命 名法不符合题意 D.19世纪初,法国学者拉马克认为动物和植物都是有生命的物体,首次提出“生物学 ”一词,从此,人们才将植物学和动物学统一称为 “生物学 “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考点:此题考察的是生物学
18、史 为了延长水果的贮藏时间,往往在贮藏室中加入大量的二氧化碳,其目的是 A抑制呼吸作用 B有利于光合作用 C提高贮藏室温度 D促进分解代谢 答案: A 试题分析: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增加 CO2的浓度对呼吸作用有明显的抑制效应这可以从化学平衡的角度得到解释据此原理,在蔬菜和水果的保鲜中,增加 CO2的浓度也具有良好的保鲜效果因为增加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抑制了水果、粮食、蔬菜呼吸作用,减少了有机物的消耗,从而延长了水果、粮食、蔬菜的储藏时间 故选: A 考点:此题考察的是植物的呼吸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 ”直接说明了( ) A非生
19、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B人为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C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D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答案: C 试题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 “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 ”体现了生物对生物的影响雀吃粮食属于捕食关系;兔吃草,没有草,兔子会饿死,狐也会因食物缺乏而死亡,体现了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的捕食关系 故选: C 考点:此题考察的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香蕉是热带、亚热带水果
20、,在北 方不能生长。影响香蕉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A阳光 B水分 C温度 D土壤 答案: C 试题分析:香蕉原产热带、亚热带地区,喜高温,忌霜冻在整个生长发育期间要求气温在 24 以上,夏季不超过 35 冬季不低于 15 气温降至 10时,植株生长缓慢,果实发育期延长,品质差,香蕉喜高温,通常生长温度20 35 ,最适温度 24 32 因为在东北地区,温度达不到香蕉的生长的适宜温度故选项 C确 故选: C 考点:此题考察的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小明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现象时使用的目镜和物镜,其中在同一视野内看到红细胞数目最少的是 A目镜 5X物镜 10X B目镜 10X物镜 10X C
21、目镜 5X物镜 40X D目镜 10X物镜 40X 答案: A 试题分析:显微镜是生物学中常用的观察工具,其放大倍数为物镜和目镜的乘积, A是 510为 50倍, B是 1010为 100倍, C是 540为 200倍, D是1040为 400倍,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物像越小 故选: A 考点:此题考察的是观察蛙蹼或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现象 农谚说 “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 ”,这说明植物的生活需要 A水和无机盐 B有机物 C维生素 D适宜的温度 答案: A 试题分析: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植物体内水分充足时,植株才能硬挺,保持直立的姿态,叶片才能舒展,有利于光
22、合作用,提高产量 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氮肥作用:促使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钾肥的作用:促使作物生长健壮,茎秆粗硬,增强病虫害和倒伏的抵抗能力;促进糖分和淀粉的生成;磷肥的作用:促使作物根系发达,增强抗寒抗旱能力;促进作物提早成熟,穗粒增多,籽粒饱满施肥的目的就在提供植物生长必需的无机盐 故选: A 考点:此题考察的是无机盐的类型及其对植物的作用;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的原因 植物体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结构及方向是 A筛管 ,由上向下 B筛管,由下向上 C导管,由上向下 D导管,由下向上 答案: D
23、试题分析:导管位于植物体茎内的木质部中,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向上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导管是为一串管状死细胞所组成,上下两个细胞的细胞壁消失,因此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植物正是利用根、茎、叶等中的导管将水分和无机盐运输到身体各部分的导管和筛管都属于植物的输导组织导管是为一串高度特化的管状死细胞所组成,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不但茎的内部有导管,根和叶里面也有导管,他们是相互连通的根毛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一定方式进入根部的导管然后植物体就是靠根、茎、叶的导管把水和无机盐由下至上运输到植物体的 全身 故选: D 考点:此题考察的是导管的位置和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对维持生物圈中氧气和二氧化碳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学年 福建 永定县 第三中学 初二 下期 期中考试 生物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