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江苏省无锡市崇安区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学年江苏省无锡市崇安区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学年江苏省无锡市崇安区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江苏省无锡市崇安区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弹奏吉他时,琴弦振动发出美妙的乐音,用手掌按住琴弦就听不到琴音了,这是因为( ) A琴弦发出的声音全被手吸收了 B琴弦发出的声音被手掌挡住无法听到 C琴弦被按住之后停止振动不再发出声音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答案: C 试题分析: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弹奏吉他时,琴弦振动发出美妙的乐音,用手掌按住琴弦就听不到琴音了,这是因为琴弦被按住之后停止振动不再发出声音。故选 C。 考点:声音的产生 在皮鞋擦过鞋油后,还要用鞋刷或软布反复擦几下,皮鞋就会越擦越亮,这是由于 ( ) A反
2、复擦可以增强漫反射效果 B鞋油反光性能比皮革好,反复擦可使鞋油均匀分布,增加漫反射效果 C反复擦可以使鞋油填平皮革表面的凹坑,增加表面光滑程度,增加镜面反射效果 D鞋油的颜色比皮革鲜艳,可增加镜面反射效果 答案: C 试题分析:皮鞋擦油后看起来很亮,说明光经过鞋表面反射后比较集中,向着同一个方向;而漫反射的反射光线向着各个方向,光线比较分散,所以表面看起来应该更暗。因为皮鞋的表面不光滑有灰尘,光射向鞋面后发生漫反射,这样皮鞋就失去了光泽;涂上鞋油后,鞋油的微小颗粒能填充到鞋的毛孔中,用布仔细擦拭,使鞋油涂抹的更均匀鞋面就变得十分光滑光射向鞋面后会发生镜面反射,皮鞋看起来就更光亮更好看了。故选
3、C。 考点: 光的反射 下列四个物理现象中,有一个现象形成的原因与另外三个不同,这个现象是( ) A人站在太阳光下会有影子 B对镜梳妆时能看到镜中的 “自己 ” C镜子在阳光下会晃眼睛 D河水中有岸边的树的倒影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光的反射、直线传播、镜面反射分析各选项。 A、人站在太阳光下就有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对镜梳妆时能看到镜中的 “自己 ”,是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镜子在阳光下会晃眼睛是镜面反射; D、河水中有岸边的树的倒影,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的光的反射。故选 A。 考点:光现象 电动车的反光镜是用来观察车后情况的平面镜。在某次行驶时,
4、发现左侧反光镜中看到是车后的树梢和天空,却看不 见路面的情况。为确保行驶安全,左侧反光镜的镜面应该 ( ) 答案: C 试题分析: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发现左侧反光镜中看到的是车后的树梢和天空,说明树梢的反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眼睛,路面射向平面镜的光线经反射后射向了上面,因此需将反光镜向下旋转。 故选 C。 考点:光的反射 如图所示的是光的三原色的示意图,图中区域 1、区域 2分别应标的颜色是( ) A黄色、白色 B绿色、白色 C绿色、黑色 D黄色、黑色 答案: B 试题分析:红、绿、蓝是光的三原色,红、黄、蓝是颜
5、料的三基色红、绿、蓝三色光混合在一起可得到白光。实验表明:自然界中的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无法用其它颜色的光混合而成,而其它颜色光可用红、绿、蓝光适当混合而得到故图中区域 1和 2分别应标上绿色、白色。故选 B。 考点:色光的三原色 目前常用的电冰箱利用了一种叫做 R600a的物质作为热的 “搬运工 ”,把冰箱里的 “热 ”“搬运 ”到冰箱外面,因为 R600a既容易汽化也容易液化。有关这种电冰箱工作过程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R600a进人冷冻室的管子里迅速液化 、吸热 B R600a进人冷冻室的管子里迅速汽化、吸热 C R600a被压缩机压人冷凝器后,会液化、吸热 D R600a被
6、压缩机压人冷凝器后,会汽化、放热 答案: B 试题分析:冰箱的原理即是利用 R600a一类的物质,容易汽化和液化,汽化要吸热而液化要放热,从而将冰箱内部的热量搬运到冰箱的外部,起到制冷的目的。 R600a是一种既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物体;工作时冷凝器里的液态,经过一段很细的毛细管进入冰箱内冷冻室的管子里,在这里迅速汽化,从冰箱的内部吸收热量,使冰箱内部的温度降低;故 A选项错误; B选项正确,符合题意;电动压缩机使 R600a蒸气压缩而液化,压入冰箱外的冷凝器管里将热量放出;故 C、 D选项都错误。故选 B。 考点:汽化、液化 冬天,室外一个戴眼镜的人走到温暖的室内,镜片上会出现一层雾。由于(
7、 ) A室内的灰尘落到了镜片上 B室内的水蒸气落到了镜片上 C室内水蒸气在镜片上液化 D室内水蒸气在镜片上汽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物理学中把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称为液化,当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时会发生液化现象。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走进温暖的室内,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时会发生液化形成大 量的小水珠,所以眼镜变模糊了。故选 C。 考点:液化 根据表中所列的几种物质的熔点,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物质名称 固态水银 金 铜 钢 钨 固态氢 固态氮 熔点 / -39 1064 1083 1300 3410 -259 -272 A电灯泡的灯丝用钨制成,不易熔化而烧断 B俗话说 “真金不怕火炼
8、 ”,所以纯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 C水银温度计在 -40 时已失效,不能使用 D在 -265 时,氢气是固态 答案: B 试题分析:物质在熔点时,可能是固态,可能是液态,也可能是液固共存;物质高于熔点是液态;低于熔点是固态。 A、灯泡正常工作时的温度大约是2000 ,钨的熔点是 3410 ,钨的熔点高于灯泡正常工作的温度,不易熔化,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钢的熔点是 1300 ,高于金的熔点,当金掉到钢水中,达到金的熔点,又能继续吸热,因此金会熔化,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C、固态的水银的熔点是 -39 , -40 低于 -39 ,因此 -40 的水银处于固态,不能使用,该选项
9、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固态氢的熔点是 -259 , -265 低于 -259 ,氢处于固态,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 B。 考点: 熔点 下列事例中,能使水蒸发变慢的措施是( ) A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 B新疆地区的 “坎儿井 ”用地下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 C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 D用扫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 答案: B 试题分析: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的流速。在选项 A中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是通过提高液体的温度和加快液体上方空气的流速加快蒸发的;在选项 B中用地下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是减慢蒸发的;在选项 C中将湿衣服晾到
10、向阳、通风的地方是通过提高液体的温度和加快液体上方空气的流速加快蒸发;在选项 D中,用扫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是通过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加快蒸发。故选 B。 考点:减慢蒸发 在不同的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差异很大。在一根很长的自来水管一端敲一下,另一端的人会听到三次敲击声,请判断传来的三次响声的介质按照先后依次是( ) A铁管、水、空气 B水、空气、铁管 C空气、水、铁管 D水、铁管、空气 答案: A 试题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 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在一根很长的自来水管一端敲一下,另一端的人会听到三次敲击声,传来的三次响
11、声的介质按照先后依次是铁管、水、空气。故选 A。 考点:声音的传播 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不同量的水,用细棒轻轻敲击玻璃杯,会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与此类似,当医生在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会用手指关节轻轻叩击患者腹部,细细倾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 “叩诊 ”,医生主要是根据什么判定患者腹部是否有积水的( ) A声音的响度 B声音的音调 C声音是否悦耳动听 D这种判断方法不合理 答案: B 试题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知道音调与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就越高当病人腹部有积水时,当敲击患者腹部,振动频率会发生变化,音调就不同,所以可以根据音调判断患者腹部是否有积水。故选 B。 考点:音调
12、和熟人打电话时,从声音的特征上容易辨别对方是谁,其原因是( ) A不同的人说话时,声音的音调不同 B不同的人说话时,声音的频率不同 C不同的人说话时,声音的音色不同 D不同的人说话时,声音的响度不同 答案: C 试题分析:解决此题需要掌握: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不同人的声带发声结构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可以通过音色辨别是谁。故选 C。 考点:音色 下面关于超声波或超声波利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超声波具有能量,利用高频超声波可以清洗眼镜片 B超声波也是声波的一种,它的的传播
13、也需要介质 C可以利用超声波的反射探测海洋深度 D在同种介质中,超声波的传播速度比普通声波快 答案: D 试题分析:声音在生活中有两个应用,即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超声波具有能量,利用高频超声波可以清洗眼镜片,选项 A 说法正确;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超声波也是声波的一种,它的的传播也需要介质,选项B说法是正确的;利用超声波的反射探测海洋深度是利用回声定位,选项 C说法正确;在同种介质中,超声波的传播速度和普通声波快慢一样。选项 D说法是错误的。故选 D。 考点:超声波 小明同学买了一块新鲜的豆腐放在冰箱的冷冻
14、室里,当他把冰冻豆腐拿出来化 冻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其主要成因是( ) A豆腐冷缩而成的 B豆腐膨胀而成的 C冰箱中的冰霜进入豆腐而成的 D豆腐里的水遇冷结成冰,后熔化成水而成的 答案: D 试题分析:首先要弄清豆腐产生 “小孔 ”的原因,再根据其中发生的物态变化现象来进行判断。把豆腐放进冰箱的冷冻室,再拿出来,在此过程中,豆腐中的水先遇冷凝结成冰,然后遇热熔化成水,从而形成了冻豆腐的小孔,所以只有D选项符合题意。 考点:凝固 实验题 如图甲所示是某实验小组同学探究 “平面镜成像特点 ”的实验情景: ( 1)此实验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 A蜡烛像
15、的同时,也能观察到 B蜡烛,巧妙地解决了 不易确定的问题。 ( 2)该小组同学应该选取两根 (选填 “相同 ”或 “不相同 ”)的蜡烛做实验,这样是为了便于比较 的大小关系。 ( 3)点燃蜡烛 A,在玻璃板后面移动蜡烛 B,直到看上去与蜡烛 A的像完全重合,此现象说明像与物体大小 。 ( 4)如图乙是该小组的实验记录,通过分析它们发现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像与物的连线与玻璃板 。 ( 5)做完一次实验后,还应该将蜡烛的位置改变,靠近或者远离玻璃板,再 次确定像的位置,若将蜡烛 A向靠近玻璃板的方向移动,要使蜡烛 B与 A的像重合,则需要将蜡烛 B向 (填 “远离 ”或 “靠近 ”)玻璃板的方
16、向移动。 ( 6)细心的小芳透过玻璃观察蜡烛的像时,看到在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玻璃板有一定的 ,蜡烛经过两个反射面都会成像。 答案:( 1)像 ( 2)相同 像与物 ( 3)相等 ( 4)相等 垂直 ( 5)靠近 ( 6)厚度 试题分析:根据实验的需要,找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观察物与像的大小。实验时选择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像大小关系。通过观察 实验现象可知,像与物的大小相同,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做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
17、时,关键点是确定像的位置,反射效果好的镜子不透光,只能看到清晰的像,不能确定像的位置,而反射效果不好的玻璃板能透光,通过看到玻璃板背面的物体与前面的物体的像重合,可以确定像的位置。 ( 1)此实验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 A 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 B蜡烛,巧妙地解决了像不易确定 的问题。( 2)该小组同学应该选取两根相同的蜡烛做实验,这样是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大小的关系。( 3)点燃蜡烛 A,在玻璃板后面移动蜡烛 B,直到看上去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现象说明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4)如图乙是该小组的实验记录,通过分析它们发现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18、像与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 5)做完一次实验后,还应该将蜡烛的位置改变,靠近或者远离玻璃板,再次确定像的位置,若将蜡烛 A向靠近玻璃板的方向移动,要使蜡烛 B与 A的像重合,则需要将蜡烛 B向靠近玻璃板的方向移动。( 6)细心的小芳透过玻璃观察蜡烛的像时, 看到在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玻璃板有一定的厚度,蜡烛经过两个反射面都会成像。 考点: 平面镜成像 小明在探究 “光反射时的规律 ”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放置在平面镜上。 ( 1)小明让一束光贴着纸板射到 O 点(如图甲),要使入射光线和其反射光线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纸板与平
19、面镜的位置关系是 (选填 “一定垂直 ”、“一定不垂直 ”或 “可以垂直也可以不垂直 ”)。 ( 2)小明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之间的关系时,逐渐增大入射角 i的大小(如图乙),实验所测数据如下表 ,他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和其他同学的结论并不一致。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小明实验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可能错误的把反射光线与 的夹角当成了反射角。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第一次 20 70 第二次 30 60 第三次 50 40 答案:( 1)一定垂直 ( 2)镜面 试题分析:光的反射规律:三线共面(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两线分居(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两角相等(入射角
20、、反射角),光路可逆。( 1)要使入射光线和其反射光线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则法线必须与平面镜垂直,并且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必须在同一平面内,因此纸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必垂直;( 2)根据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是反射线与法线的夹角,入射角是入射线与法线的夹角,当入射角分别为 20、 30、 50时,反射线与法线的夹角,即反射角也应分别是 20、30、 50,而 70, 60, 40正好是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所以是把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成了反射角。 考点:光的反射 以下是小华探究 “水的沸腾 ”的实验:小华从水温升高到 90 时开始记录数据,以后每隔 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
21、度,直到水沸腾 5min为止。他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时间 /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温度 /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8 98 98 如下图所示,小华在实验中使用温度计时的不当之处是: ( 2)水沸腾时的现象如图中的 图所描述一样 (选填 “甲 ”或 “乙 ”),水在沸腾时吸热,温度 (选填 “继续升高 ”“降低 ”或 “保持不变 ”)。 ( 3)由于小华记录数据失误,第 10min的温度缺失,请你帮助小华将实验表格中的数据补充完整。 ( 4)由实验数据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是 _ 。根据水的沸点,可判断当时的大气压 (选
22、填 “高于 ”、 “等于 ”、 “低于 ”) 1标准大气压。 ( 5)实验过程中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水刚沸腾时所用时间过长,请你说出一种可能的原因 。 ( 6)根据实验数据作的沸腾图像大致是下列中的哪一个( ) ( 7)小华在移去酒精灯后,发现水并没有立刻停止沸腾,原因是:烧杯中的水还在从温度较 (填 “高 ”或 “低 ”)的石棉网和铁圈吸收热量。 答案:( 1)温度计碰到了烧杯的底 读 数时目光未与温度计刻度齐平 ( 2)甲 保持不变 ( 3) 98(填入表中) ( 4) 98 低于 ( 5)烧杯中水的质量较大(水太多了),酒精灯未用外焰加热,酒精灯火焰太小等(有理即可) ( 6) C( 1分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学年 江苏省 无锡市 崇安区八 年级 学期 期中考试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