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北京市顺义区中考一模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年北京市顺义区中考一模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北京市顺义区中考一模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2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年北京市顺义区中考一模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在以下所述的四位科学家中,以其名字命名电阻单位的是 A欧姆 B伏特 C瓦特 D焦耳 答案: A 试题分析:物理学上的很多单位都是以科学家的名字命名的,例如欧姆、安培、伏特、瓦特、焦耳等;欧姆是德国科学家,以他的名字命名了电阻的单位。 A、电阻的单位是以欧姆的名字命名的,符合题意; B、电压的单位是以伏特的名字命名的,不合题意; C、功率的单位以瓦特的名字命名,不合题意; D、功和能的单位是以焦耳的名字命名的,不合题意。 故选 A。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电阻的单位。 点评:在国际单位制中,为了纪念科学家在物理学研究中的杰出贡献,好多单
2、位以他们的名字来命名的,例如:电压 -伏特、电流 -安培、电阻 -欧姆、功和能量 -焦耳、功率 -瓦特、力 -牛顿、压强 -帕斯卡等。 保持平衡状态的某一物体,它所受的力当中有两个互相平衡的力 F1和 F2,如果其中的 F2突然消失,物体可能出现的运动情况是 A物体沿 F1的方向运动,速度逐渐增大 B物体沿 F2的方向运动,速度逐渐减小,最后停止不动 C物体沿 F1的方向运动,速度逐渐减小,最后停止不动 D物体先沿 F2的方向运动,后来又向 F1的方向运动 答案: AD 试题分析: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当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如果其中一个力突然消失,物
3、体此时受到的一定是不平衡的力,因此,它的运动状态一定会改变,其改变的情况主要取决于原来物体运动的方向与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据此可对各选项做出逐一分析。 ( 1)如果物体原运动方向与 F1的方向相同,当 F2突然消失。则物体继续沿 F1的方向运动。且速度逐渐加大,速度不可能减小;故 A正确、 C错误; ( 2)如果物体原运动方向与 F2的方向相同,当 F2突然消失,则物体会由于惯性将继续沿 F2的方向运动,速度逐渐减小,直到速度为零,然后它又向 F1的方向作加速运动。故 B错误、 D正确。 故选 AD。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平衡力的知识。 点评: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时,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
4、动状态。 物体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可能是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可能是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发生改变,可能是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都发生改变。 一个小球由 A点自由下落时,相继经过 B、 C两点,如图所示, AB=BC(忽略空气阻力),则下 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物体在下落过程中,一定受非平衡力的作用 B.在 AB、 BC 两段内的平均速度相等 C.在 AB、 BC 两段内重力做功相等 D.在 A、 B、 C三点处物体具有的机械能相等 答案: ACD 试题分析:物体只受到一个力的作用,当然是非平衡力,在非平衡力的作用下,其运动状态不断变化(如速度不断增大);在忽略空
5、气阻力的条件下,势能和动能转化时,机械能守恒;重力做功 W=Gh;根据力和距离的大小关系可判断功的大小;由于物体下落时的速度再不断增大,其平均速度也就在增大。 A、物体下落只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一 定受非平衡力,下落的速度不断增大;故 A正确; B、物体只受到重力作用,自 A点到 C点的过程中,速度一直在增大;故 AB段的平均速度一定小于 BC 段的平均速度;故 B错误; C、重力做的功 W=Gh;因为 AB=BC且重力不变,故在 AB、 BC 两段内重力做功相等;故 C正确; D、物体在陆续经过 A、 B、 C 三点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而在转化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故在 A、 B、 C
6、三点处物体具有的机械能相等;故 D正确; 故选 A、 C、 D。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功和机械能的知识。 点评:抓住功的计算方法、机械能守恒条件以及物体受力与运动状 态的关系,可解决此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磁场对放入其中的小磁针一定有力的作用 B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导体中就一定会产生感应电流 C利用撒在磁体周围的铁屑可以判断该磁体周围各点的磁场方向 D奥斯特实验表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答案: AD 试题分析: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发生的;当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才会产生感应电流;利用撒在磁体周围的铁屑可以判断该磁体周
7、围的磁场分布;奥斯特是发现电生磁现象的第一人; A、由于小磁针是磁体,故磁场对放入其中的小磁针一定有力的作用,故正确; B、只有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才会产生感应电流,故错误; C、利用撒在磁体周围的铁屑可以判断该磁体周围的磁场分布,据铁屑是不能判断各点的磁场方向的,故错误; D、奥斯特是发现电生磁现象的第一人,奥斯特实验表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故 正确; 故选 AD。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此题考查的是磁场。 点评:该题注意了解磁场的性质、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磁场的分布及奥斯特实验的理解,是一道综合题,同学们应细心处理。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升高越多的物
8、体,吸收的热量越多 B在阳光照射下,地面温度高于湖水表面温度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C塑料吸盘能牢牢地吸附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吸引力 D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温度可能升高 答案: BD 试题分析: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内能的大小跟质量、温度、状态有关。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吸盘能吸住玻璃是大气压的作用。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变化,也可能是状态的变化。 A、内能的大小跟质 量、温度、状态有关,温度不是决定内能大小的唯一因素,不符合题意; B、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在同样的日照条件下,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变化小
9、,温度低,所以地面温度高于湖水表面温度,符合题意; C、挤出吸盘内的空气,是大气压把吸盘紧紧地压在玻璃上,不符合题意; D、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不一定升高。比如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吸热内能增加,但温度不变,符合题意。 故选 B、 D。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比热容和热量的计算。 点评:( 1)对水的比热容大的理解: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 升高或降低的少;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 ( 2)物体的内能发生变化,可能表现在物体的温度变化上,也可能表现在状态的变化上。 如图所示,质量为 70kg的小刚站在高台上通过滑轮组匀速提升货物。 第一次
10、提升货物的质量为 100kg,第二次提升货物的质量为 200kg。小刚第二次提升货物时对滑轮组做功的功率为 220W。已知滑轮 A、 B的质量均为 4kg,滑轮 C的质量为 8kg,绳重及滑轮的摩擦均可忽略不计, g取 10N/kg。关于小刚提升货物的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一次提升货物过程中滑轮组的机 械效率约为 83.3% B.第一次提升货物时,小刚对高台的压力为 500N C.第二次提升货物时,货物上升的速度为 0.4m/s D.第二次提升货物时,小刚对高台的压力为 800N 答案: A 试题分析:小刚对高台的压力等于他的体重加上绳子对他的拉力,首先分析在B处向上的拉力 FB,此
11、时,货物重和 C动滑轮重由三股绳子承担,故,其次在 B处又是一个动滑轮,有两股绳子承担 FB处向下的拉力和 B动滑轮的重,即小刚受到向下的拉力为 ,最后分析小刚对高台的压力 F=G 人 +F 拉 ;机械效率 ;根据公式计算出拉力上升的速度,再利用公式 计算出货物上升的速度。 A、 第一次提升货物时,在 B处的拉力为小刚受到向下的拉力为小刚对高台的压力 F=G 人 +F 拉 =m人 g+F 拉 =70kg10N/kg+200N=900N 故选项 A错误 B、第一次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故选项 B正确 C、第二次的拉力 F 拉 ,在分析选项 D的过程中应当能够解出, F 拉 =366.5N,根据公式
12、故选项 C错误 D、根据 A的解法,同样能够解出第二次小刚对高台的压力为 1066.5N 故选项 D错误 故选 B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滑轮组的计算。 点评:在此题中,结构比较复杂,学生分析起来可能比较困难,因此,可让学生把两个滑轮组分解开来分析,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明了化。公式 P=Fv的应用应当引起学生的注意。 如图所示。将圆台形状的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装 2kg水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是 p0;装 3kg水时,刚好把容器装满,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是 2p0,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 F,则 A容器如图甲, F 30N B容器如图甲, F 30N C容器如图乙, F 30N D容器如图乙,
13、F 30N 答案: D 试题分析:先确定容器形状:若容器为圆柱形,容器装 2kg水改为 3kg水,压强将变为 1.5p0;若容器为甲图,容器装 2kg水改为 3kg水,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将小于 1.5p0;若容器为乙图,容器装 2kg水改为 3kg水,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将大于 1.5p0;通过比较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与水重的关系分析判断:上口大、下口小,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小于水重;上口小、下口大,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大于水重;直壁容器,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水重。 ( 1)若容器为圆柱形,容器装 2kg水改为 3kg水,压强将变为 1.5p0;若容器为甲图,容 器装 2kg水改为 3kg水,水深变
14、化量比圆柱形容器小,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将小于 1.5p0;若容器为乙图,容器装 2kg水改为 3kg水,水深变化量比圆柱形容器大,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将大于 1.5p0;由此可见容器如图乙; ( 2)如乙图放置,水对容器底的压力: F=ps=ghs G, F 乙 30N。 故选 D。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液体的压强和压力。 点评:上口大、下口小的容器,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小于所装液体重;上口小、下口大的容器,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大于所装液体重;圆柱形、长方体或正方体直壁容器,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等于 所装液体重。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 S后,滑动变阻器滑片自 a向 b移动的过程中 A电压表
15、V1示数变大, V2示数变大,电流表 A的示数变大 B电压表 V1示数变小, V2示数变大,电流表 A的示数变小 C电压表 V1示数不变, V2示数变小,电流表 A的示数变大 D电压表 V1示数不变, V2示数变大,电流表 A的示数变小 答案: B 试题分析:电路的动态分析问题,是中考热点题型之一,首先要弄清电路的连接情况,定值电阻 R1与滑动变阻器 R2串联, V1测 R1的电压, V2测 R2的电压,然后根据欧姆定律来分析各表变化。 方法一:滑动变阻器滑片自 a向 b移动的过程中, R2的电阻变大 电路的总电阻就变大 由于电源电压不变,导致电路中的总电流变小 电流表 A示数变小 依据 U1
16、=IR1, R1不变, I变小,所以 U1变小 电压表 U1示数变小 依据U2=U-U1,电源电压 U不变, U1变小,所以 U2变大。 方法二:串联电路中 ,即电压与电阻成正比,当滑动变阻器滑片自 a向 b移动的过程中, R2占总电阻的比例增大,分得电压也增大; R1占总电阻的比例减小,分得的电压也减小;电路中的电流随总电阻的增大而减小。 故选 B。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动态电路的分析。 点评:电路的动态分析问题,解题之前要弄清: 看懂电路图,弄清各电表测量哪些用电器的哪些物理量; 弄清改变电阻的方法,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阻还是利用开关改变电阻; 解题方法有两种: 方法 :按这样的顺序分析:局
17、部电阻如何变化 总电阻如何变化 由于电源电压不变,导致电路中电流如何变化 依据 U=IR分析不变的电阻两端的电压如何变化 依据 U 变化的电阻 =U 总 -U 不变的电阻 分析变化的电阻两端的电压如何变化。 方法 :串联电路中 ,即电压与电阻成正比,由此可知串联电路中按电阻的比例分配电压,电阻所点比例分数越大,分得的电压比例就越大。 室内温度为 20 ,此时用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涂抹一下温度计的玻璃泡,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中能比较正确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是( D)答案: D 试题分析:蒸发具有致冷作用,能使温度下降;但酒精蒸发后,受周围温度的影响,温度计的示数又会上升。酒精蒸发吸热,能使
18、它附着的温度计温度下降;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掉后,受空气温度的影响,温度计的示数又会上升,直到和周围温度示数相同时,不再上升; D图象与事实相符合 。 故选 D。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蒸发吸热。 点评:此题通过图象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考查了蒸发特点和现象,要注意分析;大部分学生知道酒精蒸发吸热,使温度计温度降低,没有考虑酒精蒸发完毕后温度的回升,从而错选了 B,因此在解题时要认真审题,弄清题意再做题。 图是四种工具使用时的情景,其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答案: B 试题分析:结合图片和生活经验,先判断杠杆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用羊角锤起钉子时,羊角锤在使用过
19、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用镊子夹砝码时,镊子在使 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 用剪子剪绳子时,剪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用核桃夹子夹核桃时,核桃夹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 故选 B。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杠杆的分类。 点评:在此题中了解杠杆的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 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 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下列用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A橡皮 B塑料尺 C铁丝 D橡胶手套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导体和绝缘体的定义进行判断。容易导电的物体是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
20、。 A、塑料尺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不符合题意。 B、玻璃板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不符合题意。 C、铁钉是金属,容易导电,是导体。符合题意。 D、橡胶手套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导体和绝缘体。 点评:常见的导体包括:人体、大地、各种金属、酸碱盐的溶液等。常见的绝缘体包括:塑料、陶瓷、橡胶、空气等。 下列家用电器中,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是 A电熨斗 B电冰箱 C电风扇 D电视机 答案: A 试题分析:电流流过导体时导体发热,这种现象是电流的热效应。电流流过导体时导体周围产生磁场,这种现象是电流的磁效应。电流流过导体时导体发生化学变化,这种现象是电流的化学
21、效应。 A、电熨斗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符合题意。 B、电风扇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工作的。不符合题意。 C、电冰箱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工作的。不符合题意。 D、电视机主要是把电能转化为声能和光能。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电流热效应。 点评:掌握电流的三种效应。知道一些用电器哪些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哪些利用电 流的磁效应,哪些利用电流的化学效应。 在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答案: D 试题分析:光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光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日月食、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
22、来发生反射现象;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 A、由于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桥在水中的倒影实际上是桥在水中所成的像,故是利用光的反射,即该选项错误; B、白光经过三棱镜形成白色光带,属于光的折射,故 该选项也是错误的 C、从后视镜中看车后景物,即是利用面镜成像,这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故该选项错误; D、屏幕上的手影,是应用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故该选项正确。 故选 D。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光现象。 点评:正确区分三种光现象(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一般来说:见到影子、日月食、小孔成像就联系到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见到镜子、倒影、
23、潜望镜就联系到光的反射原理;见到水中的物体,隔着玻璃或透镜看物体就联系到光的折射原理。 在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答案: B 试题分 析: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两个因素,增大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减小摩擦的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代替滑动。 A、遇紧急情况时用力捏闸,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不符合题意。 B、给车轴加润滑油,使接触面脱离,减小摩擦,符合题意。 C、自行车的车把上刻有花纹,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不符合题意。 D、自行车脚凳上刻有纹,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不符
24、合题意。 故选 B。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摩擦力和什么有关。 点评:知 道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解释生活中有关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问题,学以致用,充分体现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下列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A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 B用保鲜袋装蔬菜放入冰箱 C将湿衣服展开后晾在向阳、通风处 D给墨水瓶加盖 答案: C 试题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一是液体的表面积,二是液体的温度,三是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情况。针对这三个因素,可采取措施使蒸发的速度加快或减慢,据此来对本题中的选项做出判断。 A、农业灌溉中用管道代替沟渠来输水,使液体的表面积减小,同时控制了上方空气的流动,属减慢蒸发的措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北京市 顺义区 中考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