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安徽省枞阳县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安徽省枞阳县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安徽省枞阳县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安徽省枞阳县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现象中能用液体压强的特点来解释的是 : A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重新沸腾 B往 B管中轻轻吹气, A管中的水面上升 C铁轨铺在一根根枕木上 D拦河坝设计成下宽上窄的形状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往圆底烧瓶上浇上冷水后,瓶内水面上的空气温度降低,气压减小,导致水的沸点降低,而水的实际温度仍很高,高于此时水的沸点,所以水会重新沸腾不符合题意; B、通过 B管吹气时, A管上口处的空气流速加快,压强减小,杯中水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沿 A管上升不符合题意; C、铁轨下的枕木增大了地面的受力面积,从而减小
2、对地面的压强不符合题意; D、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水底的压强最大,为了防止拦河坝被水冲塌,所以坝修成下宽上窄的形状符合题意 所以选 D 考点:液体压强 点评:( 1)液体的沸点与液体表面的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液体的沸点越高; ( 2)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是:流速越快的地方,压强越小; ( 3)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 ( 4)液体压强与深度有关,深度越大,液 体压强越大 著名的 “木桶理论 ”:是指用木桶来装水,若制作木桶的木板参差不齐,那么它能盛下水的容量,不是由这个木桶中最长的木板来决定的,而是由最短的木板来决定,所以它又被称为 “短板效应 ”那么决定木桶底部受到水的
3、压强大小的是: A木桶的粗细 B木桶的轻重 C最短的一块木板 D最长的一块木板 答案: C 试题分析:决定木桶底部受到水的压强的大小的是水的深度,水的深度决定于短木板的长度 根据公式 P=gh可知,液体压强的大小决定于液体的深度,木桶里水的深度决定于短木板的长度 所以选 C 考点:液体压强 点评: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高度有关,与液体的横截面积无关。 如图所示是火箭发射升空时的情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火箭上升过程中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增大 B火箭升空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火箭升空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D火箭升空时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答案: B 试题分析: A、火箭升空
4、时,速度增大,动能增大;高度增大,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增大;所以 A错误 B、火箭升空时向地面喷出了高温高压的燃气,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高温高压的燃气对火箭施加了一个向上的反作用力,使火箭升空;所以 B 正确 C、火箭升空时是加速运动,不是平衡状态,受到的不是一对平衡力; D、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不是力 所以选 B 考点:力作用的相互性、惯性、机械能 点评:此题综合性较强,既考查了对力作用的相互性、惯性的理解和掌握,也考查了对平衡力的辨别和动势能的大小变化的理解和掌握 随着我国航天员在轨道舱内停留时间的增加,在轨道舱内进行体育锻炼必将成为航天员需要完成的一项重要工作。下列
5、适合航天员在轨道舱中进行体育锻炼的运动项目是 : A举哑铃 B拉弹簧拉力器 C踢毽子 D跳绳 答案: B 试题分析:在失重状态下,可以用很小的力举哑铃、跳绳、踢毽子,起不到锻炼身体的作用;在失重状态下,要拉开弹簧拉力器,与在正常的不失重状态下一样,需要航天员施加较大的拉力,航天员可以通过拉弹簧拉力器来锻炼身体 所以选 B 考点:重力、弹力 点评:本题考查了重力对人的影响在没有重力时,用弹簧拉力器 健身时,所用的力是不变的 卖茶杯的人,从货架上拿起茶杯;喝茶水的人,从桌面上端起盛茶水的茶杯,就两人克服茶杯重力做功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都是有用功 B都是额外功 C对喝茶的人而言是有用功 D对卖
6、茶杯的人而言是有用功 答案: D 试题分析:( 1)卖茶杯的人,从货架上拿起茶杯,克服茶杯重力做的功是有用功; ( 2)喝茶水的人,目的是端水,因此对水做的功是有用功,克服茶杯做的功是额外功 所以选 D 考点:有用功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有用功和额外功定义的掌握理解情况,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不考虑空气阻力,一个物体由 A点自由下落时,相继经过 B、 C两点,如图所示,已知 AB=BC,物体在 AB段重力做功为 W1,功率 P1;在 BC 段重力做功为 W2,功率 P2。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W1 = W2, P1P2 B. W1 = W2 , P1 = P2 C. W1 = W2, P1
7、 P2 D. W1W2, P1P2 答案: C 试题分析: AB=BC, 根据 W=Gh可知,物体在 AB段和 BC 段做的功相等,即 W1=W2; 小球在自由下落时做加速运动, 根据 可知,小球在 BC 段运动的时间短, 物体在 AB段重力做功功率小于 BC 段重力做功功率,即 P1 P2 所以选 C 考点:功、功率 点评:本题考查了做功公式、功率公式的灵活运用,关键是知道自由下落物体的运动是加速下落 如图,钢珠沿竖直平面上的光滑轨道 abcd从 a点运动到 d点的过程中,钢珠: A通过 d时的速度比通过 c时大 B在 c点比在 b点的重力势能小 C从 a运动到 b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
8、能 D从 b运动到 c的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答案: A 试题分析: A、由于表面是光滑的,不计阻力,机械能守恒,机械能 =动能 +势能钢 球的质量不变, d点的高度小于 c点的高度, d点的重力势能小于 c点的重力势能 d点动能大于 c点动能,钢球的质量不变, d点速度大于 c点速度符合题意 B、钢球的质量不变, b点的高度小于 c点的高度, b点的重力势能小于 c点的重力势能不符合题意 C、从 a运动到 b的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不符合题意 D、从 b运动到 c的上升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不符合题意 所以选 A 考点:机械能的转化 点评:( 1)掌握动能、重力势能大小的
9、影响因素,根据影响因素能判断动能、重力势能的大小变化 ( 2)掌握不计阻力时,机械能守恒 ( 3)物体上升时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下降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用图甲、乙两种方式匀速提升 100N 的物体,已知滑轮重 20N,绳重、摩擦不计,则 : A手的拉力: F 甲 =F 乙 ;机械效率: 甲 =乙 B手的拉力: F 甲 F 乙 ;机械效率: 甲 乙 C手的拉力: F 甲 F 乙 ;机械效率: 甲 乙 D手的拉力: F 甲 F 乙 ;机械效率: 甲 乙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甲滑轮是定滑轮,使用该滑轮不省力,所以拉力等于物体的重力; 乙滑轮是动滑轮,使用该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即拉力等于
10、物体和滑轮总重力的一半, 则手的拉力: F 甲 F 乙 ; 两幅图中的 W 有 是克服物体重力做的功是相同的,但乙图中拉力做功要克服动滑轮的重力做功,比甲图中做的总功要多,所以结合机械效率公式可知,有用功相同时,总功越大的, 机械效率越小; 所以选 D 考点:机械效率 点评:此题考查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点,并比较了它们之间的机械效率,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总功区别之处 用图像来描述物理过程或物理规律是很直观的,如图 a所示为一立方体木块,下面用一段细线与之相连,细线另一端固定在容器底(容器高比细线与木块边长大得多)。现向容器中慢慢加水,如图 b 所示,若细线的拉力用 F 表示,容器中水的深度
11、用 h表示,在图中可以准确描述拉力 F随深度 h变化关系的图像是 答案: C 试题分析:向容器中慢慢加水,物体浸入水中,一开始因为排开水的体积小,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细线没有被拉直,拉力为 0,随着水的增多,排开水的体积越来越大,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物体重时,物体开始上升,当细线被拉直,细绳的拉力增大,当物体全浸入水中,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浮 力不变,细线的拉力不变,由此可见细线的拉力是先为 0,不断增大,最后不变 所以选 C 考点:浮力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排开水的体积的关系,能分析图象得出每一个图象说明的 F与 h关系是本题的关键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推
12、理而抽象概括出来的如图所示的实验中也应用了这种研究方法的是: A探究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探究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 C研究压力作用的效果 D探究石块在水中是否受到浮力 答案: A 试题分析:( 1)压力作用的效果是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磁感线描述磁场是模型法;探究石块在水中是否受到浮力用的是转化法;其研究方法与牛顿第一定律不同,所以 B、 C、 D都不能选 ( 2)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是建立在真实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向外抽气体,只是越来越少,不可能抽成真空)形成结论,该实验是运用了实验推理法,其形成原理同牛顿第一定律相同,所以 A选项是正确的 所以选 A 考点:物理探究方法 点评:本题
13、主要是对物理学方法的考查,解答时首先要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过程,然后回忆各个实验当时的过程情景,并与牛顿第一定律实 验相对比,从而找到最佳答案: 实验题 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 1)小丽把杠杆支在支架上,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 位置平衡。 ( 2)如图甲,在杠杆的 B处挂 2个相同的钩码,要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在杠杆的 A处应该挂个同样的钩码。 ( 3)如图乙,用弹簧测力计在 C处竖直向上拉,当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时,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测力计的拉力 F (选填 “变大 ”、 “变小 ”、 “不变 ”),原因是 答案:( 1)水平 ( 2) 3 ( 3)变
14、大 拉力的力臂变小 试题分析:( 1)力臂等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 距离,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力的方向与杠杆垂直,力臂可以从杠杆标尺刻度上直接读出来;在水平位置平衡时,重心在支点处,杠杆重力的力臂为零,这样就减小了杠杆的自重对实验的影响 ( 2)假设每个钩码重 1N,每小格表示 1cm,则 LA=1cm2=2cm, FB=1N2=2N,LB=1cm3=3cm,由杠杆的平衡条件, 所以在杠杆左边 A处挂 3个相同的钩码,杠杆才平衡 ( 3)弹簧测力计在 C处竖直向上拉时,拉力的方向竖直向上与杠杆垂直,动力臂等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当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时,拉力的方向不再与杠杆垂直,动力臂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安徽省 枞阳县 年级 下学 期末考试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