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57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57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57及答案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政治-57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16.00)1.“在共同生活和共同劳动中,需要有一个为公共利益服务的机构,这就是国家。国家的目的是利用社会力量去谋求社会福利。”这段话(分数:1.00)A.指明了国家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的界限B.确认了国家是具有强制力的机构C.承认国家是历史范畴D.抹煞了国家的阶级本质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分数:1.00)A.人类哲学思想的发展达到最高峰B.科学的哲学体系已经完成C.人类优秀哲学思想的集大成和更高阶段上发展的起点D.绝对真理体系的确立3.可能性是指(分数:1.00)A.一定要实现的
2、东西B.无法实现的东西C.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D.偶然的东西4.认识的客体是指(分数:1.00)A.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B.客观世界中的一切事物C.已进入认识领域但尚来进入实践领域的事物D.进入实践领域并和主体发生关系的客观事物5.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分数:1.00)A.自然科学、道德、宗教B.技术科学、哲学、艺术C.政治思想、逻辑学、语官学D.法律思想、哲学、宗教6.在事物的转化过程中(分数:1.00)A.都需要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B.都不需要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C.有些需要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有些不需要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D.人们的主观努力可有可无7.事物的发
3、展既是连续的又是非连续的,这种矛盾的说法属于(分数:1.00)A.诡辩论的观点B.绝对主义的观点C.相对主义的观点D.辩证的观点8.相对主义的运动观认为(分数:1.00)A.只存在着绝对运动而不存在着相对静止B.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的C.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D.只存在着绝对静止而不存在着绝对运动9.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分数:1.00)A.质和量的相互转化B.肯定和否定的相互转化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D.矛盾双方的互相排斥、互相否定10.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分数:1.00)A.物质的承担者B.物体的位置移动C.事物的显著变动D.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的变化11.人工智能与人类思维的根本区别
4、是(分数:1.00)A.运算速度不同B.运算的准确程度不同C.运动形式的高低不同D.运算的对象不同12.“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风景都没有什么感觉,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矿物的商业价值,他没有矿学的感觉。”这是(分数:1.00)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先验论的观点C.人的感觉具有主体性D.经验论的观点13.休谟说:“感觉是人与世界之间的屏障”,这一观点是(分数:1.00)A.唯物主义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C.不可知论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14.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分数:1.00)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B.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C.哲学是自然科学的概括D
5、.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15.辩证法和诡辩论的区别在于(分数:1.00)A.辩证法承认转化,诡辩论否认转化B.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相统一,诡辩论和唯心主义相统一C.辩证法主张发展的观点,诡辩论主张静止的观点D.辩证法主张转化需要条件,诡辩论否认转化需要条件16.“是就是,否就否,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这句话的实质是(分数:1.00)A.唯心主义B.形而上学C.辩证唯物主义D.相对主义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7,分数:34.00)17.所有社会意识形态的共同点在于它们(分数:2.00)A.都为社会存在所决定B.都具有相对独立性C.都反映经济基础,属于思想上层建筑D.在任何社会中都具有阶级性1
6、8.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和必然的关系是(分数:2.00)A.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B.必然既是“自由”的限度,也是自由的根据C.在实践中驾驭了客观必然性,才能获得实实在在的自由D.从必然到自由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19.现代西方哲学中的两大基本流派是(分数:2.00)A.人本主义B.结构主义C.科学主义D.存在主义20.一位诗人曾用生动的语言表述了错误的自白:“我不是魔鬼,不是恶棍,每个喜欢探索和追求的人都是我终身相许、棒打不散的情人。我总是先给他们一分荒谬,两分不幸,再给他们三分收获,四分欢欣,我总是在阵痛中分娩着聪明。”从这一自白应得出的结论是(分数:2.00)A.真理与错误
7、既对立又统一,错误从反面推动真理的发展B.对每一个认识个体来说,犯的错误越多,所获得的真理就越多C.找出所犯错误的原因,意味着接近了真理D.错误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21.党的群众路线提出的哲学依据是(分数:2.00)A.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的原理B.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共同创造历史的原理C.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的认识过程原理D.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人类认识总规律原理22.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与时俱进的,是因为(分数:2.00)A.马克思主义哲学立足于实践B.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上是革命的批判的C.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目的D.理
8、论与实践的统一23.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分数:2.00)A.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B.自然历史过程与人的自觉创造过程的统一C.主体的选择性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的统一D.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24.个人对于历史的发展A,都是起作用的 B杰出人物起作用,普通个人不起作用C正面人物起作用,反面人物不起作用 D不起决定作用。(分数:2.00)25.经济基础在一切社会的社会关系中都属于(分数:2.00)A.经济关系B.物质关系C.思想关系D.阶级关系26.人们把握真理的能力,要受到A人们所处的历史条件的制约 B实践水平的制约C 人们认识结构的制约 D客观事物暴露程度的制约三、分析题(分
9、数:2.00)27.鲁迅先生曾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称为勇士,并说:“螃蟹有人吃,蜘蛛一定也有人吃过,不过不好 吃,所以后人不吃了。”这说明(分数:2.00)A.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勇士,因为他给我们提供了螃蟹好吃这一信息B.第一个吃蜘蛛的人也是勇士,因为他给我们提供了蜘蛛不好吃这一信息C.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在何种情况下,犯错误都是一种有价值的认识行为D.真理不可能远离错误孤立发展28.唯物主义的共同特点(分数:2.00)A.一元论哲学B.坚持物质第一性C.决定论哲学 D,能动的反映论29.“此亦彼也,彼亦此也”,这种说法(分数:2.00)A.符合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B.是一种诡辩论的现点C.是一种辩
10、证法的观点D.是一种相对主义的现点30.29,自然科学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相比,它的独特之处是(分数:2.00)A.它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B.它具有历史继承性C.它是以抽象理论形式出现的社会意识D.它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探索自然界的活动31.社会之所以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是因为(分数:2.00)A.地理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B.地理环境的好坏,可使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发生变化C.地理环境可以直接推动社会的变革D.地理环境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32.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动力系统”,其中(分数:2.00)A.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B.阶
11、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C.科技革命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有力杠杆D.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33.人的自觉活动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分数:2.00)A.社会历史是人们自己创造的B.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可以摆脱既定历史条件的制约C.人们可以认识、利用社会规律D.人们可以对社会发展的具体途径进行历史选择,通过不同的具体道路实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三、分析题(总题数:4,分数:50.00)34.阐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分数:12.00)_35.(2)说明在目前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分数:12.00)_36.(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
12、者的原理,分析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分数:12.00)_37.(3)结合材料 1 与材料 2,说明乙的教育方法与幼儿园的观摩课之共同的优点。(分数:14.00)_考研政治-57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16.00)1.“在共同生活和共同劳动中,需要有一个为公共利益服务的机构,这就是国家。国家的目的是利用社会力量去谋求社会福利。”这段话(分数:1.00)A.指明了国家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的界限B.确认了国家是具有强制力的机构C.承认国家是历史范畴D.抹煞了国家的阶级本质 解析:解析 考查对国家的阶级本质的掌握。历
13、史唯物主义认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它实质是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以此来分析题干,说国家“为公共利益服务”“利用社会力量去谋求社会福利”,很明显是否认了国家的阶级本质。所以,D 项是正确选项。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分数:1.00)A.人类哲学思想的发展达到最高峰B.科学的哲学体系已经完成C.人类优秀哲学思想的集大成和更高阶段上发展的起点 D.绝对真理体系的确立解析:解析 考查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其理论来源。从广义上说,人类优秀的哲学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批判地继承。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没有终结哲学的发展,在新的起点
14、上,马克思主义哲学仍要与时俱进。据此,C 为应选项。 A、B、D 之所以为淘汰项,是因为它们所表述的全都否认了哲学的发展,是形而上学的观点。3.可能性是指(分数:1.00)A.一定要实现的东西B.无法实现的东西C.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 D.偶然的东西解析:解析 考查点是可能性的含义。预示着事物发展的种种趋势是可能性的含义,故而 C 为应选项。A 之所以是淘汰项,是因为可能的东西并非一定要实现的东西,由可能向现实的转化是需要条件的。B 之所以是淘汰项,是因为无法实现的东西乃是不可能性。D 之所以是淘汰项,是因为可能性有 必然的可能性与偶然的可能性之分。4.认识的客体是指(分数:1.00)
15、A.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B.客观世界中的一切事物C.已进入认识领域但尚来进入实践领域的事物D.进入实践领域并和主体发生关系的客观事物 解析:解析 考查点是认识的客体。认识的客体既不是指自然界的一切事物,也不是指客观世界中的一切事物,而是指进入实践领域和认识领域被主体所认识的事物,由于宇宙无限,故而认识的客体会随着实践向广度和深度进军愈来愈多,会有愈来愈多的存在转化为认识的客体。据此,A、B 为淘汰项,D 为应选项。C 之所以为淘汰项,是因为“已进人认识领域但尚未进入实践领域”是一种悖谬的观点,按照实践决定认识的法则,只要进入实践领域。就必然进入了认识领域。5.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
16、形态范围的是(分数:1.00)A.自然科学、道德、宗教B.技术科学、哲学、艺术C.政治思想、逻辑学、语官学D.法律思想、哲学、宗教 解析:解析 考查点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含义。社会意识形式可以划分为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社会意识形式和不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社会意识形式。前者属于上层建筑,反映经济基础并为经济基础服务,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阶级性,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哲学、宗教。后者不属于上层建筑,不反映经济基础,在任何社会中都没有阶级性,包括所有的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中的语言学、逻辑学等。据此,D 为应选项。A 之所以为淘汰项,是因为自然科学不属于社会意识形态。B 之所以为淘汰项,是因为技术科
17、学不属于社会意识形态。c 之所以为淘汰项,是因为逻辑学、语言学不属于社会意识形态。6.在事物的转化过程中(分数:1.00)A.都需要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B.都不需要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C.有些需要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有些不需要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 D.人们的主观努力可有可无解析:解析 考查点是可能性如何转化为现实性。自然界的自目演化过程不需要人的介入,故而它由可能向现实的转化不需要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人类社会的演化过程是通过人的活动体现出来的,故而它由可能向现实的转化需要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据此,C 为应选项,A、B 为淘汰项。D 之所以是淘汰项,是因为在由可能向现实的转化中,若需要人发挥主观努力,
18、人必须发挥;若不需要人发挥主观努力,人就不必发挥。而这一点,不能解释成人们的主观努力可有可无。7.事物的发展既是连续的又是非连续的,这种矛盾的说法属于(分数:1.00)A.诡辩论的观点B.绝对主义的观点C.相对主义的观点D.辩证的观点 解析:解析 考查点是辩证的否定观。辩证的否定观认为,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既批判又继承。这样,新事物与旧事物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体现着间断性(非连续性)与连续性(非间断性)的统一。据此,D 为应选项,A、B、C 为淘汰项。8.相对主义的运动观认为(分数:1.00)A.只存在着绝对运动而不存在着相对静止 B.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的C.静止是
19、运动的特殊状态D.只存在着绝对静止而不存在着绝对运动解析:解析 考查点是相对主义在运动观上的错误观点。在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上,存在着两种错误的极端。一种是把相对静止夸大为绝对静止从而否认运动的绝对静止论,这是典型的形而上学的观点。另一种是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而把绝对运动推向极端的错误观点,这就是相对主义的运动观。相对主义是形而上学的恶劣变种。据此,A 为应选项,D 为淘汰项。B、C 之所以为淘汰项,是因为它们表述的是辩证唯物主义所主张的正确的观点。9.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分数:1.00)A.质和量的相互转化B.肯定和否定的相互转化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D.矛盾双方的互相排斥、互相否定解析:
20、解析 考查对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掌握。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指矛盾着的双方既斗争又统一,推动着事物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所以,C 项是符合题干要求的正确答案。A 项“质和量的相互转化”是揭示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问题;B 项“肯定和否定的相互转化”阐明了事物发展的道路和趋势问题;D 项“矛盾双方的互相排斥、互相否定”是说明矛盾的对立关系。因此,A、B、D 项不符合题干要求,应排除。10.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分数:1.00)A.物质的承担者B.物体的位置移动C.事物的显著变动D.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的变化 解析:解析 考查对运动涵义的理解。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而认为运动
21、是物质的承担者是错误的。认为运动是位置移动,这是形而上学的观点,也是错误的,而认为运动是事物显著变化,把静止排除在运动之外,也不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的变化。所以,D 项是正确选项,A、B、C 项不符合题干要求,应排除。11.人工智能与人类思维的根本区别是(分数:1.00)A.运算速度不同B.运算的准确程度不同C.运动形式的高低不同 D.运算的对象不同解析:解析 考查点是人工智能与人类思维的根本区别。在运算的速度、准确程度和对象上,人工智能与人的思维都会有所不同,但这不是二者的根本区别。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所体现的运动形式具有质的差异,即高低不同。
22、人工智能体现的是机械的物理的运动,人的思维体现的则是社会的运动。据此,C为应选项。A、B、D 为淘汰项。12.“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风景都没有什么感觉,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矿物的商业价值,他没有矿学的感觉。”这是(分数:1.00)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先验论的观点C.人的感觉具有主体性 D.经验论的观点解析:解析 考查对人的主体性的理解和掌握。本题题干是马克思的一段话,说的是不同主体对同一事物由于不同的目的,观察、感觉、反映的方向是不同的,因此所获得的认识也是不同的。题干中马克思这段话就是说明了“人的感觉具有主体性”的特点。所以 C 项是正确选项,A、B、D 项不合题意,属干扰项。1
23、3.休谟说:“感觉是人与世界之间的屏障”,这一观点是(分数:1.00)A.唯物主义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C.不可知论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解析:解析 考查对不可知论具体观点的确认和掌握。休谟认为感觉是人与世界之间的屏障,其本质特点是否定了感觉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否认了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所以,题干是休谟不可知论的典型观点。C 项是符合题干的正确选项,A、B、D 是干扰项。14.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分数:1.00)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B.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C.哲学是自然科学的概括D.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 解析:解析 考查对哲学与科学关系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政治 57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