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57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392241       资源大小:69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57及答案解析.doc

    1、考研政治-57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16.00)1.“在共同生活和共同劳动中,需要有一个为公共利益服务的机构,这就是国家。国家的目的是利用社会力量去谋求社会福利。”这段话(分数:1.00)A.指明了国家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的界限B.确认了国家是具有强制力的机构C.承认国家是历史范畴D.抹煞了国家的阶级本质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分数:1.00)A.人类哲学思想的发展达到最高峰B.科学的哲学体系已经完成C.人类优秀哲学思想的集大成和更高阶段上发展的起点D.绝对真理体系的确立3.可能性是指(分数:1.00)A.一定要实现的

    2、东西B.无法实现的东西C.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D.偶然的东西4.认识的客体是指(分数:1.00)A.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B.客观世界中的一切事物C.已进入认识领域但尚来进入实践领域的事物D.进入实践领域并和主体发生关系的客观事物5.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分数:1.00)A.自然科学、道德、宗教B.技术科学、哲学、艺术C.政治思想、逻辑学、语官学D.法律思想、哲学、宗教6.在事物的转化过程中(分数:1.00)A.都需要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B.都不需要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C.有些需要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有些不需要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D.人们的主观努力可有可无7.事物的发

    3、展既是连续的又是非连续的,这种矛盾的说法属于(分数:1.00)A.诡辩论的观点B.绝对主义的观点C.相对主义的观点D.辩证的观点8.相对主义的运动观认为(分数:1.00)A.只存在着绝对运动而不存在着相对静止B.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的C.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D.只存在着绝对静止而不存在着绝对运动9.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分数:1.00)A.质和量的相互转化B.肯定和否定的相互转化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D.矛盾双方的互相排斥、互相否定10.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分数:1.00)A.物质的承担者B.物体的位置移动C.事物的显著变动D.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的变化11.人工智能与人类思维的根本区别

    4、是(分数:1.00)A.运算速度不同B.运算的准确程度不同C.运动形式的高低不同D.运算的对象不同12.“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风景都没有什么感觉,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矿物的商业价值,他没有矿学的感觉。”这是(分数:1.00)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先验论的观点C.人的感觉具有主体性D.经验论的观点13.休谟说:“感觉是人与世界之间的屏障”,这一观点是(分数:1.00)A.唯物主义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C.不可知论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14.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分数:1.00)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B.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C.哲学是自然科学的概括D

    5、.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15.辩证法和诡辩论的区别在于(分数:1.00)A.辩证法承认转化,诡辩论否认转化B.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相统一,诡辩论和唯心主义相统一C.辩证法主张发展的观点,诡辩论主张静止的观点D.辩证法主张转化需要条件,诡辩论否认转化需要条件16.“是就是,否就否,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这句话的实质是(分数:1.00)A.唯心主义B.形而上学C.辩证唯物主义D.相对主义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7,分数:34.00)17.所有社会意识形态的共同点在于它们(分数:2.00)A.都为社会存在所决定B.都具有相对独立性C.都反映经济基础,属于思想上层建筑D.在任何社会中都具有阶级性1

    6、8.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和必然的关系是(分数:2.00)A.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B.必然既是“自由”的限度,也是自由的根据C.在实践中驾驭了客观必然性,才能获得实实在在的自由D.从必然到自由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19.现代西方哲学中的两大基本流派是(分数:2.00)A.人本主义B.结构主义C.科学主义D.存在主义20.一位诗人曾用生动的语言表述了错误的自白:“我不是魔鬼,不是恶棍,每个喜欢探索和追求的人都是我终身相许、棒打不散的情人。我总是先给他们一分荒谬,两分不幸,再给他们三分收获,四分欢欣,我总是在阵痛中分娩着聪明。”从这一自白应得出的结论是(分数:2.00)A.真理与错误

    7、既对立又统一,错误从反面推动真理的发展B.对每一个认识个体来说,犯的错误越多,所获得的真理就越多C.找出所犯错误的原因,意味着接近了真理D.错误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21.党的群众路线提出的哲学依据是(分数:2.00)A.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的原理B.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共同创造历史的原理C.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的认识过程原理D.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人类认识总规律原理22.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与时俱进的,是因为(分数:2.00)A.马克思主义哲学立足于实践B.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上是革命的批判的C.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目的D.理

    8、论与实践的统一23.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分数:2.00)A.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B.自然历史过程与人的自觉创造过程的统一C.主体的选择性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的统一D.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24.个人对于历史的发展A,都是起作用的 B杰出人物起作用,普通个人不起作用C正面人物起作用,反面人物不起作用 D不起决定作用。(分数:2.00)25.经济基础在一切社会的社会关系中都属于(分数:2.00)A.经济关系B.物质关系C.思想关系D.阶级关系26.人们把握真理的能力,要受到A人们所处的历史条件的制约 B实践水平的制约C 人们认识结构的制约 D客观事物暴露程度的制约三、分析题(分

    9、数:2.00)27.鲁迅先生曾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称为勇士,并说:“螃蟹有人吃,蜘蛛一定也有人吃过,不过不好 吃,所以后人不吃了。”这说明(分数:2.00)A.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勇士,因为他给我们提供了螃蟹好吃这一信息B.第一个吃蜘蛛的人也是勇士,因为他给我们提供了蜘蛛不好吃这一信息C.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在何种情况下,犯错误都是一种有价值的认识行为D.真理不可能远离错误孤立发展28.唯物主义的共同特点(分数:2.00)A.一元论哲学B.坚持物质第一性C.决定论哲学 D,能动的反映论29.“此亦彼也,彼亦此也”,这种说法(分数:2.00)A.符合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B.是一种诡辩论的现点C.是一种辩

    10、证法的观点D.是一种相对主义的现点30.29,自然科学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相比,它的独特之处是(分数:2.00)A.它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B.它具有历史继承性C.它是以抽象理论形式出现的社会意识D.它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探索自然界的活动31.社会之所以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是因为(分数:2.00)A.地理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B.地理环境的好坏,可使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发生变化C.地理环境可以直接推动社会的变革D.地理环境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32.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动力系统”,其中(分数:2.00)A.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B.阶

    11、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C.科技革命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有力杠杆D.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33.人的自觉活动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分数:2.00)A.社会历史是人们自己创造的B.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可以摆脱既定历史条件的制约C.人们可以认识、利用社会规律D.人们可以对社会发展的具体途径进行历史选择,通过不同的具体道路实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三、分析题(总题数:4,分数:50.00)34.阐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分数:12.00)_35.(2)说明在目前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分数:12.00)_36.(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

    12、者的原理,分析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分数:12.00)_37.(3)结合材料 1 与材料 2,说明乙的教育方法与幼儿园的观摩课之共同的优点。(分数:14.00)_考研政治-57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16.00)1.“在共同生活和共同劳动中,需要有一个为公共利益服务的机构,这就是国家。国家的目的是利用社会力量去谋求社会福利。”这段话(分数:1.00)A.指明了国家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的界限B.确认了国家是具有强制力的机构C.承认国家是历史范畴D.抹煞了国家的阶级本质 解析:解析 考查对国家的阶级本质的掌握。历

    13、史唯物主义认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它实质是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以此来分析题干,说国家“为公共利益服务”“利用社会力量去谋求社会福利”,很明显是否认了国家的阶级本质。所以,D 项是正确选项。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分数:1.00)A.人类哲学思想的发展达到最高峰B.科学的哲学体系已经完成C.人类优秀哲学思想的集大成和更高阶段上发展的起点 D.绝对真理体系的确立解析:解析 考查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其理论来源。从广义上说,人类优秀的哲学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批判地继承。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没有终结哲学的发展,在新的起点

    14、上,马克思主义哲学仍要与时俱进。据此,C 为应选项。 A、B、D 之所以为淘汰项,是因为它们所表述的全都否认了哲学的发展,是形而上学的观点。3.可能性是指(分数:1.00)A.一定要实现的东西B.无法实现的东西C.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 D.偶然的东西解析:解析 考查点是可能性的含义。预示着事物发展的种种趋势是可能性的含义,故而 C 为应选项。A 之所以是淘汰项,是因为可能的东西并非一定要实现的东西,由可能向现实的转化是需要条件的。B 之所以是淘汰项,是因为无法实现的东西乃是不可能性。D 之所以是淘汰项,是因为可能性有 必然的可能性与偶然的可能性之分。4.认识的客体是指(分数:1.00)

    15、A.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B.客观世界中的一切事物C.已进入认识领域但尚来进入实践领域的事物D.进入实践领域并和主体发生关系的客观事物 解析:解析 考查点是认识的客体。认识的客体既不是指自然界的一切事物,也不是指客观世界中的一切事物,而是指进入实践领域和认识领域被主体所认识的事物,由于宇宙无限,故而认识的客体会随着实践向广度和深度进军愈来愈多,会有愈来愈多的存在转化为认识的客体。据此,A、B 为淘汰项,D 为应选项。C 之所以为淘汰项,是因为“已进人认识领域但尚未进入实践领域”是一种悖谬的观点,按照实践决定认识的法则,只要进入实践领域。就必然进入了认识领域。5.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

    16、形态范围的是(分数:1.00)A.自然科学、道德、宗教B.技术科学、哲学、艺术C.政治思想、逻辑学、语官学D.法律思想、哲学、宗教 解析:解析 考查点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含义。社会意识形式可以划分为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社会意识形式和不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社会意识形式。前者属于上层建筑,反映经济基础并为经济基础服务,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阶级性,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哲学、宗教。后者不属于上层建筑,不反映经济基础,在任何社会中都没有阶级性,包括所有的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中的语言学、逻辑学等。据此,D 为应选项。A 之所以为淘汰项,是因为自然科学不属于社会意识形态。B 之所以为淘汰项,是因为技术科

    17、学不属于社会意识形态。c 之所以为淘汰项,是因为逻辑学、语言学不属于社会意识形态。6.在事物的转化过程中(分数:1.00)A.都需要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B.都不需要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C.有些需要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有些不需要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 D.人们的主观努力可有可无解析:解析 考查点是可能性如何转化为现实性。自然界的自目演化过程不需要人的介入,故而它由可能向现实的转化不需要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人类社会的演化过程是通过人的活动体现出来的,故而它由可能向现实的转化需要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据此,C 为应选项,A、B 为淘汰项。D 之所以是淘汰项,是因为在由可能向现实的转化中,若需要人发挥主观努力,

    18、人必须发挥;若不需要人发挥主观努力,人就不必发挥。而这一点,不能解释成人们的主观努力可有可无。7.事物的发展既是连续的又是非连续的,这种矛盾的说法属于(分数:1.00)A.诡辩论的观点B.绝对主义的观点C.相对主义的观点D.辩证的观点 解析:解析 考查点是辩证的否定观。辩证的否定观认为,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既批判又继承。这样,新事物与旧事物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体现着间断性(非连续性)与连续性(非间断性)的统一。据此,D 为应选项,A、B、C 为淘汰项。8.相对主义的运动观认为(分数:1.00)A.只存在着绝对运动而不存在着相对静止 B.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的C.静止是

    19、运动的特殊状态D.只存在着绝对静止而不存在着绝对运动解析:解析 考查点是相对主义在运动观上的错误观点。在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上,存在着两种错误的极端。一种是把相对静止夸大为绝对静止从而否认运动的绝对静止论,这是典型的形而上学的观点。另一种是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而把绝对运动推向极端的错误观点,这就是相对主义的运动观。相对主义是形而上学的恶劣变种。据此,A 为应选项,D 为淘汰项。B、C 之所以为淘汰项,是因为它们表述的是辩证唯物主义所主张的正确的观点。9.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分数:1.00)A.质和量的相互转化B.肯定和否定的相互转化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D.矛盾双方的互相排斥、互相否定解析:

    20、解析 考查对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掌握。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指矛盾着的双方既斗争又统一,推动着事物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所以,C 项是符合题干要求的正确答案。A 项“质和量的相互转化”是揭示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问题;B 项“肯定和否定的相互转化”阐明了事物发展的道路和趋势问题;D 项“矛盾双方的互相排斥、互相否定”是说明矛盾的对立关系。因此,A、B、D 项不符合题干要求,应排除。10.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分数:1.00)A.物质的承担者B.物体的位置移动C.事物的显著变动D.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的变化 解析:解析 考查对运动涵义的理解。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而认为运动

    21、是物质的承担者是错误的。认为运动是位置移动,这是形而上学的观点,也是错误的,而认为运动是事物显著变化,把静止排除在运动之外,也不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的变化。所以,D 项是正确选项,A、B、C 项不符合题干要求,应排除。11.人工智能与人类思维的根本区别是(分数:1.00)A.运算速度不同B.运算的准确程度不同C.运动形式的高低不同 D.运算的对象不同解析:解析 考查点是人工智能与人类思维的根本区别。在运算的速度、准确程度和对象上,人工智能与人的思维都会有所不同,但这不是二者的根本区别。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所体现的运动形式具有质的差异,即高低不同。

    22、人工智能体现的是机械的物理的运动,人的思维体现的则是社会的运动。据此,C为应选项。A、B、D 为淘汰项。12.“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风景都没有什么感觉,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矿物的商业价值,他没有矿学的感觉。”这是(分数:1.00)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先验论的观点C.人的感觉具有主体性 D.经验论的观点解析:解析 考查对人的主体性的理解和掌握。本题题干是马克思的一段话,说的是不同主体对同一事物由于不同的目的,观察、感觉、反映的方向是不同的,因此所获得的认识也是不同的。题干中马克思这段话就是说明了“人的感觉具有主体性”的特点。所以 C 项是正确选项,A、B、D 项不合题意,属干扰项。1

    23、3.休谟说:“感觉是人与世界之间的屏障”,这一观点是(分数:1.00)A.唯物主义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C.不可知论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解析:解析 考查对不可知论具体观点的确认和掌握。休谟认为感觉是人与世界之间的屏障,其本质特点是否定了感觉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否认了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所以,题干是休谟不可知论的典型观点。C 项是符合题干的正确选项,A、B、D 是干扰项。14.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分数:1.00)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B.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C.哲学是自然科学的概括D.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 解析:解析 考查对哲学与科学关系

    24、的理解。A 项把哲学看做是“科学之科学”,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来理解二者的关系,是不正确的;B 项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也是不对的,因为自然科学的基础是客观世界的存在,而不是哲学;C 项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的概括也不对,因为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不能仅说成是对自然科学的概括。D 项是符合题干要求的正确选项,因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它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15.辩证法和诡辩论的区别在于(分数:1.00)A.辩证法承认转化,诡辩论否认转化B.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相统一,诡辩论和唯心主义相统一C.辩证法主张发展的观点,诡辩论主张静止的观点D.辩证法主张转化需要条件

    25、,诡辩论否认转化需要条件 解析:解析 考查点是辩证法与诡辩论的区别。辩证法讲转化,诡辩论也讲转化,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的转化是客观真实的转化,转化需要条件;后者的转化则是主观虚构的转化,无条件可言。据此,D 为应选项,A 为淘汰项。B 之所以为淘汰项,是因为辩证法可以和唯物主义结合,也可以和唯心主义结合。C之所以为淘汰项,是因为诡辩论通常否认事物的相对静止,而把绝对运动推向极端。16.“是就是,否就否,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这句话的实质是(分数:1.00)A.唯心主义B.形而上学 C.辩证唯物主义D.相对主义解析:解析 考查对形而上学实质的掌握。“是就是,否就否,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这句话是形而上

    26、学的典型名言,体现了形而上学思想的实质,即把对立的东西绝对的对立起来,在对立中看不到统一,在统一中看不到对立。所以,B 项是正确答案,A、C、D 是干扰项,应排除掉。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7,分数:34.00)17.所有社会意识形态的共同点在于它们(分数:2.00)A.都为社会存在所决定 B.都具有相对独立性 C.都反映经济基础,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D.在任何社会中都具有阶级性解析:解析 考查点是社会意识形态的特点及其与社会存在的关系。任何社会意识都由社会存在决定,同时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形态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当然也不例外。据此,A、B 为应选项。社会意识形态是指属于思想上层建筑,反映

    27、经济基础并为经济基础服务的社会意识形式。据此,C 为应选项。D 之所以是淘汰项,是因为在无阶级社会中,任何社会意识包括社会意识形态在内,都没有阶级性。18.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和必然的关系是(分数:2.00)A.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B.必然既是“自由”的限度,也是自由的根据 C.在实践中驾驭了客观必然性,才能获得实实在在的自由 D.从必然到自由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 解析:解析 考查对自由和必然的关系的掌握。自由和必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一对重要范畴。用实践的观点看待自由和必然的关系,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A 项);自由是建立在必然性的基础上的,必然既是“自由”的

    28、限度,也是自由的根据(B 项);自由是对世界的改造,包括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和对主观世界的改造两个方面,这是人的行动自由,也就是在实践中驾驭了客观必然性的自由(C 项);而且从必然到自由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D 项),而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A、B、C、D 项是正确选项。自由和必然这对范畴是大多数考生所不熟悉又往往被忽视的一个考点,因此考生在复习时对类似的情况一定要引起注意。19.现代西方哲学中的两大基本流派是(分数:2.00)A.人本主义 B.结构主义C.科学主义 D.存在主义解析:解析 考查考生对现代西方哲学流派的确认。在现代西方哲学发展中学派林立、观点繁杂,但是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流派,即人本主

    29、义(A 项)和科学主义(C 项)。结构主义(B 项)属于科学主义流派,存在主义(D 项)则属于人本主义流派,因此,A、C 项是正确答案。20.一位诗人曾用生动的语言表述了错误的自白:“我不是魔鬼,不是恶棍,每个喜欢探索和追求的人都是我终身相许、棒打不散的情人。我总是先给他们一分荒谬,两分不幸,再给他们三分收获,四分欢欣,我总是在阵痛中分娩着聪明。”从这一自白应得出的结论是(分数:2.00)A.真理与错误既对立又统一,错误从反面推动真理的发展 B.对每一个认识个体来说,犯的错误越多,所获得的真理就越多C.找出所犯错误的原因,意味着接近了真理 D.错误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 解析:解析 考查

    30、点是真理与谬误的关系。真理与错误是一对矛盾。真理的发展不能远离错误,而是和错误相斗争发展起来的。找到了错误的原因,有助于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这体现着谬误向真理的转化。然而,对于认识的个体来说,并非所犯的错误愈多愈好。人们常犯的可以避免的错误的再犯,对于真理的发展不再有积极的意义。据此,A、C、D 为应选项,B 为淘汰项。21.党的群众路线提出的哲学依据是(分数:2.00)A.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的原理 B.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共同创造历史的原理C.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的认识过程原理 D.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人类认识总规律原理 解析:解析 考查对党的群众路线

    31、提出的哲学基础的把握。党的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哲学理论上党的群众路线提出的依据是,“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的原理”(A 项);“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的认识过程原理”(C 项),因为“从群众中来”的过程就是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过程,“到群众中去”的过程也就是“再从一般到个别”的认识过程;还有“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人类认识总规律原理”(D 项),因为党的群众路线正好体现了人类认识的总规律。所以 A、C、D 是正确选项。B 项是二元史观的观点,应排除。考生选择此题难点会出在 C 项和 D 项上,如果根本不理解党的

    32、群众路线的提出和 C、D 项的内在联系,那么C 项和 D 项是最容易被漏选的两个选项。类似综合性很强的选择题,需要考生在复习时要特别引起重视和注意。22.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与时俱进的,是因为(分数:2.00)A.马克思主义哲学立足于实践 B.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上是革命的批判的 C.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目的 D.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解析:解析 考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品质的理解和掌握。题干中所需要的不是回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的内容,而是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是由其自身本质特点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立足于实践”

    33、(A 项),它在实践基础上产生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变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上是革命的批判的”(B 项),它批判地继承发展了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它宣布没有终极真理,而只是为发展真理开辟了前进的道路;“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目的”(C 项),因为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基础,因此它必须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D 项)。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的本质特点决定了它的与时俱进的品格。所以 A、B、C、D 是正确选项。23.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分数:2.00)A.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B.自然历史过程与人的自觉创造过

    34、程的统一 C.主体的选择性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的统一 D.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解析:解析 本题是一道综合性的选择题,考查考生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所呈现出来的具体而又复杂的过程的把握。此题非常重要。题中所给出的四个备选项的内容都构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复杂过程,所以A、B、C、D 项都是正确选项。24.个人对于历史的发展A,都是起作用的 B杰出人物起作用,普通个人不起作用C正面人物起作用,反面人物不起作用 D不起决定作用。(分数:2.00)解析:解析 考查点是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任何个人对于历史的发展都起作用。从质上说,个人的作用有好、坏之分,由此划分个人为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从

    35、量上说,个人的作用有大小之别,由此划分个人为历史人物与普通个人。但个人的作用不是决定作用。一方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另一方面,个人作用能否实现,取决于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据此,A、D 为应选项,B、C 为淘汰项。25.经济基础在一切社会的社会关系中都属于(分数:2.00)A.经济关系 B.物质关系 C.思想关系D.阶级关系解析:解析 考查点是经济基础的含义。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所体现的是一种经济关系即物质关系,并非思想关系。上层建筑才体现思想关系。据此,A、B 为应选项,C 为淘汰项。D 之所以为淘汰项,是因为在无阶级社会中,经济基础并不体现阶级关系

    36、。26.人们把握真理的能力,要受到A人们所处的历史条件的制约 B实践水平的制约C 人们认识结构的制约 D客观事物暴露程度的制约三、分析题(分数:2.00)解析:解析 考查点是认识的制约性。人是认识真理的主体。对于一代人或者认识的个体来说,其认识真理具有有限性,表现为受各种条件的制约。A、B、C、D 所表述的都是制约认识主体的条件,包括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因此,它们都是应选项。27.鲁迅先生曾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称为勇士,并说:“螃蟹有人吃,蜘蛛一定也有人吃过,不过不好 吃,所以后人不吃了。”这说明(分数:2.00)A.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勇士,因为他给我们提供了螃蟹好吃这一信息 B.第一个吃蜘蛛的

    37、人也是勇士,因为他给我们提供了蜘蛛不好吃这一信息 C.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在何种情况下,犯错误都是一种有价值的认识行为D.真理不可能远离错误孤立发展 解析:解析 考查点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以及真理与谬误的关系。A 之所以是应选项,是因为它表达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的观点。B、D 之所以是应选项,是因为它们分别地表达了真理的发展不能远离谬误,而批判谬误正是发展真理的必要条件。C 之所以是淘汰项,是因为并非所有的错误都有价值。已为人们多次犯的完全可以避免的错误的再犯,是一种愚蠢的行为。28.唯物主义的共同特点(分数:2.00)A.一元论哲学 B.坚持物质第一性 C.决定论哲学 D,能动的反映论 解析:解析

    38、 考查考生对唯物主义的共同特点的掌握。能动的反映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不是所有唯物主义哲学的特点。因为所有唯物主义哲学都坚持反映论,但是反映论有消极的被动的反映论与积极的能动的反映论的区别。唯物主义的共同特点是一元论哲学,决定论哲学,坚持物质第一性,所以,A、B、C 项是正确选项。29.“此亦彼也,彼亦此也”,这种说法(分数:2.00)A.符合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B.是一种诡辩论的现点 C.是一种辩证法的观点D.是一种相对主义的现点 解析:解析 考查对相对主义观点的掌握。在哲学史上形而上学有多种形式表现,其中有一种形而上学就是诡辩论。诡辩论有两种理论形态,一是夸大事物的绝对性否认相对性的绝对

    39、主义;二是夸大了事物、现象的相对性否认其绝对性的相对主义。而题中“此亦彼也,彼亦此也”,是说此与彼没有什么区别,此就是彼,彼也就是此。这一思想正好是夸大了事物的相对性,是典型的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因此,B、D 是应选项。本题有一定难度,它需要对形而上学的不同表现形式及其相互关系有全面的把握。30.29,自然科学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相比,它的独特之处是(分数:2.00)A.它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 B.它具有历史继承性C.它是以抽象理论形式出现的社会意识D.它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探索自然界的活动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自然科学独特之处。A、D 表述了这一独特之处,故而为应选项。B、C 之所以为淘汰项,是

    40、因为其他社会意识形式也具有继承性,许多社会意识形式也以抽象理论的形式出现,它们不是自然科学的独特之处。31.社会之所以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是因为(分数:2.00)A.地理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 B.地理环境的好坏,可使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发生变化 C.地理环境可以直接推动社会的变革D.地理环境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解析:解析 考查点是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A、B、D 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地理环境的作用,均为应选项。c 之所以为淘汰项,是因为地理环境不能直接推动社会发展。地理环境对于社会的作用必须通过生产方式。C 表述的命题犯有地理环境决定论的错误。32.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是

    41、一个“动力系统”,其中(分数:2.00)A.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C.科技革命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有力杠杆 D.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解析:解析 考查对社会历史发展动力的把握,这是一道综合性选择题。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一个多种动力“合力”的结果。其中,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A 项);在阶级社会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B 项);“科技革命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有力杠杆”(C 项);而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生产力(D 项)。在社会发展中每个人都有作用

    42、,或大或小,或正或负,历史就是无数个个人的意志相互交错的“合力”的结果。A、B、C、D 项是该题所要求的正确选项。33.人的自觉活动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分数:2.00)A.社会历史是人们自己创造的 B.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可以摆脱既定历史条件的制约C.人们可以认识、利用社会规律 D.人们可以对社会发展的具体途径进行历史选择,通过不同的具体道路实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解析:解析 考查点是人的自觉活动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A、C、D 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觉活动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均为应选项。B 之所以是淘汰项,是因为人的活动必然要受历史条件的制约。人们只能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创造历史。三、分析

    43、题(总题数:4,分数:50.00)34.阐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分数:12.00)_正确答案:(1)上述材料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是指发挥人的意识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就是指人们在实践活动中要正确地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第一,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尊重规律,才能正确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相反,如果违背规律,必然在实践中受到惩罚。第二,要认识和利用规律就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只有

    44、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规律、利用规律。(2)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把科学态度和革命热情结合起来,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一方面,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按照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办事,反对唯意志论、“精神万能论”;另一方面,又要有革命热情,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反对机械决定论和唯心主义宿命论。掌握这一原理对于贯彻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对于克服“左”或右的错误倾向,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解析:解析 考查对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的掌握。解题要抓住两个环节:

    45、一是把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交待清楚,二是分几个层次分析说明这一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包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意义,在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意义,在克服各种错误思想倾向中的意义。这样就可以比较全面地回答了此题。35.(2)说明在目前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分数:12.00)_正确答案:(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质就是通过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突出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意识形态是指反映着一定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在阶级社会中具有强烈的阶级性的意识形态。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上。这种反作用,一般为促进或阻碍的作用。当它所服务

    46、的是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经济基础时,就起促进作用,当它所服务的是不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经济基础时,它就起阻碍作用。当它服务于先进阶级和进步势力时,它就起促进作用;当它服务于反动阶级和腐朽势力时,它就起阻碍作用。我们党的建设和发展的实践证明,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加强思想工作,党的事业就兴旺发达,反之,则会经受挫折甚至失败。这在于,思想政治工作是坚持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必备条件,是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可靠保证,是培养共产主义新人的根本措施,是协调人际关系的基本方法,是凝聚全民族力量的重要途径,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内在要求。(2)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的思想不去占领,各

    47、种非马克思主义、非无产阶级的思想,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就会占领。必须坚持确立和维护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在指导思想上绝不能搞多元化。要充分认识到,我国思想政治领域的斗争不仅会长期存在,而且很复杂,有时甚至还会是尖锐的。对于违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违反改革开放政策、违反四项基本原则的错误言行,必须进行理直气壮的批评和纠正,切不可听之任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绝不是一个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解析:解析 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形态的社会功能及其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解题要抓住三个层次:阐述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的主要表现。突出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优良传统,目前加强和改进思想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和改进思想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36.(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分析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分数:12.00)_正确答案:


    注意事项

    本文(【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57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eventdump27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