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四专题第10课孔子评传讲义苏教版选修《传记选读》.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四专题第10课孔子评传讲义苏教版选修《传记选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四专题第10课孔子评传讲义苏教版选修《传记选读》.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孔子评传匡亚明(19061996),原名匡洁玉,又名匡世,曾用名匡梦苏、匡润之,曾用笔名何畏、何晨、梦苏,丹阳导墅匡村人。著名教育家。1924 年参加革命,曾先后任上海沪东、沪西、闸北等区共青团区委书记及中共区委常委、共青团无锡中心县委书记及共青团江苏省委巡视员。1927 年曾以江苏团省委特派员名义领导宜兴秋收起义。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匡亚明在白区坚持革命活动,先后四次被捕,受尽酷刑而坚贞不屈,1937 年被营救出狱。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匡亚明历任中共中央社会部政治研究室副主任、华东局宣传部副部长兼中共中央华东局机关报大众日报社长、总编辑等职,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宣传部长兼政
2、策研究室主任。新中国成立后,匡亚明历任华东政治研究院党委书记兼院长、中共华东局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等职。1955 年至 1963 年任东北人民大学(后更名为吉林大学)常务书记兼校长。1963 年起任南京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 “文革”中备受迫害,1978 年复出,担任南京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1982 年起为南京大学名誉校长。1991 年被任命为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组长。晚年主持编写中国思想家评传 。本文选自孔子评传 ,以评传的形式和翔实的史料具体介绍了孔子的生平,阐释了孔子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给我们展示了一位勤奋好学、孜孜以求、终生践志的儒家先祖的形象,也揭示了孔子的以“仁”为核心的价值观念产生
3、的思想基础,表达了作者对孔子的客观认识和高度评价。孔子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构建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思想的基本框架。作者客观地介绍了孔子思想体系的几个方面,并从今天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角度予以批判性地总结和评价,展示了作者较高的理论和思想水平。一、读准字音(一)单音字毗邻(p) 内讧(hng) 膂力(l)陬邑(zu) 跛子(b) 俎豆(z)侮慢(w) 疲惫(bi) 聘请(pn)- 2 -崩颓(tu) 孝悌(t) 推衍(yn)10 糟粕 (p) 譬如(p) 憧憬(chng jng)(二)多音字1因词而异没Error! 差Error!2一言辨异古代的稽(q)首礼有人认为像现代的作揖,但
4、也有人认为已无从稽(j)考。由于当年埋(mi)藏宝物时忘了作个标记,至今家人还在埋(mn)怨他。二、写准字形Error! Error!Error! Error!Error! Error!三、近义辨析(1)以至 以致填一填应该把握时机,吸引更多海外及本地人才发展债券、商品以至人民币等不同项目。7 月 10 日,美国发生了一桩惨案,15 岁的少女在试图抢回被偷的 iPhone 时,不幸从抢匪车上跌落以致身亡。“以至” ,有“一直到”的意思,表范围、数量、程度、时间等延伸和发展,一般指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浅到深。辨一辨“以致” ,有“因而造成” “致使”的意思,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造成某种结果
5、,多指不良结果或者不希望出现的结果。(2)考查 考察填一填有关专家指出,高考试题回归课本,考核的知识点增多,同时更加注重对考生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能力的考查。7 月 11 日上午 10 时, “雪龙”号再次出征,执行第六次北极科学考察任务。“考查”指用一定的标准来查看评定,带有考核、检查的意思,常用于上级对下级、老师对学生等。 “考查”着重指依据一定的标准检查、衡量,目的是评定或审核,对象常是非重大的、多半是人们的所作所为,如成绩、学习、业务、工作、活动、行动、言论等,有时也是其他事物,如年代、历史、文物等。辨一辨“考察”是实地观察了解的意思。 “考察”着重指观察、调查、研究,目的是取得材料,
6、研究事物,如山川、地形、地质、工程、运动、科学研究的对象等。四、成语释义- 3 -1词语理解(1)耳濡目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2)无所适从:不知依从谁好。形容不知该怎么办才好。(3)漠不关心:态度冷淡,毫不关心。(4)不可同日而语:不能放在同一时间谈论。形容不能相提并论,不能相比。(5)朝气蓬勃:朝气:早上的空气,引申为新生向上,努力进取的气象;蓬勃:旺盛的样子。形容充满了生机和活力。(6)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说话做事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或非常痛快。2辨析正误“如果漠不关心国家大事,对人民疾苦又不放在心上,这样的官还是不做为好”这一句话,淋漓尽致地将“为官”之
7、道表达出来。辨析:“漠不关心”不能带宾语。 对 应 学 生 用 书 P44儒家学派创始人Error!重 点 解 读 一、阅读 P96P97“(二)独立谋生,勤奋好学”部分,回答问题。1关于“孔子独立谋生” ,选文写到了哪些事?参考答案:(1)做“鄙事” ,如家务劳动和给人家放羊、放牛以至做吹鼓手等;(2)做小吏:做乘田、委吏。2 “娶妻”和“送鲤”这两件事,其作用是什么?参考答案:有力地烘托了孔子当时的社会影响,也充分肯定了孔子的个人努力。3这一部分写“独立谋生”很详细,对“勤奋学习”则只有一段。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参考答案:关于孔子“勤奋学习”是尽人皆知的,而且在上一部分已有详细的交代,所以
8、略写。二、阅读 P109P110 从“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到文章结尾这一部分,回答问题。4请你用一句通俗的话解释一下什么叫“有教无类”?文章认为其影响有哪些?- 4 -参考答案:(1)意思是说,教育没有类的差别,不论贫富、贵贱、善恶、智愚,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2)体现了人民性和民主性的因素,开创了教育普及的新道路,在中国教育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5孔子的有教无类,其缺点是什么?参考答案:重男轻女,不收女弟子。6王夫之的“性者天道,习者人道”与孔子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有什么共同之处?参考答案:二者都承认人的本性是相近的,关键是后天的影响。都强调了后天教育的作用。难 点 探 究 孔子出身于没落
9、的贵族家庭,父母又早亡,这样的出身和家境对孔子有怎样的影响?提示:没落的贵族家庭这个出身以及当时的环境对孔子的一生及其思想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这一方面使他对等级森严的贵族政治制度本身没有感到任何一点抵触的地方,反而以膜拜敬畏之心,由衷地顺从和接受;另一方面,尽管孔子从小贫贱,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冷落以至侮慢,但他一直勤奋好学,终生奔波求仕,以期“治国” ,来实现挽救“礼崩乐坏”的局面。这两方面在孔子幼少年时期就已埋下了根苗。孔子父母早亡。为了回到贵族社会,他刻苦努力,勤奋好问,谦恭知理,处世深沉。同时也努力掌握了回归贵族社会的基本功“六艺” 。另一方面,他还必须独立谋生。为了维持生活,还干过多种杂
10、务。他很能干,但这并没有改变他贵族的思想观念轻视劳动(这也是他后来许多言论)的思想基础。1典型的评传写法孔子评传是集历史性、学术性和思想性三者于一体的“评传”形式,其构成包括传主、本事及作者的思考与评析三部分。本文传中有评,评中有传,评传结合,并且传的部分真实可靠,评的部分有的放矢,评析中肯,符合评传写法的基本要求。2采用小标题的形式从全文看,作者主要从“生平概略”和“思想体系”两个方面对孔子作了评传。每一部分作者同样运用小标题的形式将内容细化,化抽象为具体,层次清晰,结构井然,体现了作者明晰的结构思路。同时内容明确,重点突出。3旁征博引,观点鲜明为了阐明观点,作者引用了大量史料,一般的思路是
11、:(1)作者首先提出观点;(2)然后引用传主的典型语言和著述,紧扣观点加以剖析;(3)为了使作者的观点更具说服力,作者- 5 -往往引用名人名言进一步加以印证,从而做到了有理有据,分析深刻,观点明确,说服力强。4烘托的手法如在“孔子病逝”部分,写孔子死后,葬在曲阜城北约一里路的泗水旁边。许多弟子都服丧三年,特别是子贡,在墓旁筑了茅舍守丧三年。有些弟子和鲁国人因为追念孔子,把家搬到墓旁住下的约有百余人家。像孔子这样一位生长于封建社会,又忠诚地维护封建贵族统治秩序的人物,一生碰壁,无权无势,仅凭他的学问、道德和品格而赢得了弟子们对他的如此的爱戴、如此的深情,有力地烘托了孔子的圣人形象。 对 应 学
12、 生 用 书 P45素 材 应 用 素材 1 诚信是治政之道。古人认为,治理国家,掌握政权,必须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否则就会自取灭亡。孔子讲:“民无信不立。 ”是说人民不信任政府,政府就无法立足。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说,足食、足兵、民信这三项,让你去掉一项,你先去掉哪一项,孔子说首先去掉军备。子贡又问在两项中再去掉一项,还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粮食。因为没有粮食最多不过死亡,自古以来人就难免一死,而人民对政府没有了信心,政府就站不起来。应用角度:“诚信” “取信于民”等。素材 2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
13、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应用角度:“谈道义” “舍生取义”等。素 材 积 累 一、孔子轶事1孔子行礼传说,孔子年少而好礼,有一年的秋天,乌云滚滚,寒风嗖嗖,落叶从树上纷纷飘下来,- 6 -随风翻飞。这时,年少的孔丘正聚精会神地在窗下读书,由于天气太冷,他又穿着单薄的衣服,不时地搓着手。坐在一旁的母亲心痛地说:“孩子,歇一会儿吧!”“好啊!”孔子答应着站起身,拿起放在桌旁的俎豆(当时行礼用的器具),
14、不声不响地出了屋门。 母亲忙说:“孩子,外面风大,天又这么冷,眼看就要下雨了,你不要到院子里去玩了吧。 ”孔丘一脸正色地回答:“不是啊,母亲,我这是在祭祀神灵,行大礼呢!”“你行大礼干什么呢?”母亲问他。 “如果我现在不学好礼仪,长大就不知道怎么做人了。 ”母亲听了孔丘的话,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在一个礼崩乐坏的年代,孔丘的举止确实是不同凡响的。 2评赎奴隶当时在春秋时代,鲁国有个规定,凡是到国外旅行去,看到有鲁国人在外国被卖为奴隶的,可以花钱把他赎出来,回到鲁国后,到国库去报账,国库照付。孔子有一个学生,真的在国外看到有鲁国人被卖为奴隶了,他就把他赎出来。赎出来以后,他没到国库去报账,别人都说
15、这个人品格高尚。孔子知道后,大骂这个学生,说这个学生做错了。别人奇怪了,做好事嘛,又赎了人,又不去报账,这不是好事吗?不是品格高尚吗?孔子说看问题不能这样看,他这个做法,实际上妨碍了更多的鲁国奴隶被赎出来。这个人回来后没有去报账,将来别人看见做奴隶的鲁国人,本想赎他出来,又想,我赎了以后,如果去报账,别人就要议论:以前某某人不报账,你去报账,你的品格不如他。这样,这个人就可能装作没看见,不去赎人了。所以,这个做法就妨碍了更多的鲁国奴隶被人家赎买出来,是有害的。 3孔子学琴孔子在学习方面是很虚心,尤为刻苦。有一次孔子随师襄子学鼓琴,曲名是文王操 。孔子苦苦地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说:“可以了。 ”
16、孔子说:“我已经掌握了这个曲子的弹法,但未得其数。 ”又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又说:“可以了,你已于其数。 ”可是孔子仍说:“不可以,未得其志。 ”又过了相当长的时间,师襄子认为这回可以了,可是孔子仍然认为自己没有弹好这首乐曲,于是,反复地钻研,体会琴曲的内涵直到他看到文王的形象在乐曲中表现出来了,才罢休。他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师襄子,直到现在,孔子的名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仍是我们的座右铭。二、名家评价孔子孟子(战国):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司马迁(汉):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
17、,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7 -唐玄宗(唐):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今看两槛奠,当与梦时同。 经鲁祭孔子而叹之朱嘉(明):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顾炎武(明、清):道统三王大,功超二帝优。斯文垂彖系,吾志在春秋。车服先公志,威仪弟子修。宅闻丝竹响,壁有简编留。俎豆传千叶,章逢被九州。独全兵火代,不藉庙堂谋。老侩当庭发,清洙绕墓流。一来瞻阙里,如得与从游。 谒夫子庙钱穆(现代):孔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圣人。孔子,我们永远的神往您将天才大智融化成笔端的华彩。您用命途多舛凝练成沸腾的思想。您把练达至情挥舞成飘洒的
18、旋律。我低头沉思,遨游在您清澈却不见底的思想海洋,总想摸透您深深的渊底。我闭目吟咏,沉湎于您唯美的华章,总想洞悉您那梦中的缱绻。我低头膜拜,从心底响亮地呼唤着您的名字:孔子!孔子是一杯清茶,苦涩中掩不住的茗香,溢出岁月的砂壶,沁满你的心脾。他“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法宝,他“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求学精神,他“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的为学精髓,他“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创新睿智,似一把金钥匙帮我们开启探索真理格物致知宝藏的大门。孔子是一轮红日,凛冽中的暖流令人热血沸腾、豁达满怀。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做人准绳,他“君子喻义,见贤思齐”的道德应答,他“成人之美,怀德怀
19、刑”的处世至宝,他“居之无倦,子帅以正”的为政哲学,令人忘却周游的无奈。他在“长戚戚,坦荡荡”的悬殊比较下,让做人为政的理念瞬间喷发,至此齐家治国的光芒普照大地。孔子是我百听不厌的经典天籁,雄略载着遥远的梦想,乘着歌声的巨型金翅,徜徉在精神的乌托邦。他“闻韶 ,三月不知肉味”是对音乐的非凡理解;他“人歌而善,而后和之”的演唱道德,是对音乐的神往;他“立于礼,成于乐”是对音乐的真诚赞美。试问:在浩瀚历史的长河里划有痕迹的,又有谁不是音乐天幕上炫目的明星,又有谁不说音乐是人生有力的臂膀?历尽沧桑,周游列国的孔子于困顿中留下了与日月同辉的论语 ,于是就有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经典思想。千年的风吹雨打
20、,让不朽的巨著越发熠熠生辉。孔子可敬的精神领袖,指引着人们打造生活蔚蓝的晴空;孔子可亲的历史巨人,引领着人们从悠悠远古坚定地走向未来,一步步取得胜利、赢得辉煌!孔子,我们永远的神往!- 8 -【赏析】 文章以饱含感情的语言写出了对孔子的赞美之情。开头以三个短句赞美了孔子的天才大智、沸腾的思想、练达至情,引出对孔子的神往之情。中间部分把孔子比作“一杯清茶” “一轮红日” “经典天籁” ,用三个排比段落赞美了孔子的求学精神、做人为政的理念和对音乐的纯美情感。结尾部分言简意赅,画龙点睛。 对 应 学 生 用 书 P93一、语基落实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总经理要求这样干,而代
21、理商又要求那样干,搞得我无所适从。B只有你亲临其境,耳濡目染,才能见证其美丽风情;只有你践约德宏之旅,德宏才能使你真正感动,令你醉不思归。C这场大雨下得淋漓尽致,让干旱的大地得到了滋润。D他准备出售自己珍藏多年的字画,并把出售所得捐赠给西南干旱地区,但后来字画不慎遗失使他的计划成了纸上谈兵。解析:选 A A 项, “无所适从” ,不知依从谁好。形容不知该怎么办才好。符合语境。B项, “耳濡目染”指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可改为“耳闻目睹” 。C 项, “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说话做事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或非常痛快。不能用于“下大雨” 。D 项, “纸上谈兵”指在纸面上谈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_2019 学年 高中语文 第四 专题 10 孔子 评传 讲义 苏教版 选修 传记 选读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