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省份专版)2020高考化学一轮复习4.7点点突破氮及其重要化合物学案(含解析).doc
《(新课改省份专版)2020高考化学一轮复习4.7点点突破氮及其重要化合物学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改省份专版)2020高考化学一轮复习4.7点点突破氮及其重要化合物学案(含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7课时 点点突破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知识点一 氮及其氧化物1氮气的结构与性质(1)氮元素的存在与氮的固定(2)N2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 , 溶于水。小 难(3)N2的化学性质与氧气反应 N2O 2 2NO= = = = =放 电 或 高 温 与氢气反应 N23H 2 2NH3 高 温 、 高 压 催 化 剂与镁反应 3MgN2 Mg3N2= = = = =点 燃 2氮的氧化物(1)氮有多种价态的氧化物氧化物的化学式 N2O NO N2O3 NO2、N 2O4 N2O5氮元素的价态 1 2 3 4 5N2O俗称笑气,有麻醉作用;N 2O3是亚硝酸的酸酐;N 2O5为硝酸的酸
2、酐。(2)NO与 NO2性质的比较NO NO2氮的价态 2 价 4 价物理性质色、 溶于水的气体无 不 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液化, 溶于水易O2 2NOO 2=2NO2 不反应H2O 不反应3NO2H 2O=2HNO3NOH2O、O24NO2H 2O3O 2=4HNO3 4NO22H 2OO 2=4HNO3化学性质氧化性 有氧化性,但通常情况下表现出还 强氧化性,在溶液中能氧化 S2 、2原性 I 、Fe 2 等离子对环境的影响有毒,大气污染物之一 有毒,大气污染物之一试剂 Cu和稀 HNO3 Cu和浓 HNO3制法收集 通常用排水法收集 通常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提醒 氮的氧化物都有毒
3、,其中 NO2与 N2O4存在下列平衡:2NO 2N 2O4,因此实验测得 NO2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总大于 46。验证某无色气体为 NO的方法是向无色气体中通入 O2(或空气),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NO 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3氮氧化物与 O2、H 2O反应的计算(1)关系式法NO 和 O2通入水中由 2NOO 2=2NO2和 3NO2H 2O=2HNO3NO 得总反应为 4NO3O 22H 2O=4HNO3NO 2和 O2混合气体通入水中由 3NO2H 2O=2HNO3NO 和 2NOO 2=2NO2得总反应为 4NO2O 22H 2O=4HNO3NO、NO 2和 O2三种气体通入水中先按
4、 3NO2H 2O=2HNO3NO 计算出生成的 NO体积,然后加上原来混合气体中 NO体积,再按计算。(2)电子守恒法当 NOx转化为硝酸时要失去电子,如果是 NOx与 O2混合,则反应中 O2得到的电子数与NOx失去的电子数相等。对点训练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1)豆科植物通过根瘤菌吸收空气中的氮属于氮的固定,是化学变化()(2)氮元素有负化合价、正化合价和零价,因而常温下,N 2既能与氧气反应,又能与H2反应()3(3)在实验室里,NO 和 NO2均用排水法收集()(4)通过灼热的镁粉,可除 N2中的少量氧气()2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如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5、A氮元素均被氧化B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C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D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与了氮循环解析:选 A 在雷电作用下 N2与 O2反应生成 NO,氮元素被氧化,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合成氨过程中氮元素被还原,A 项错误,B 项正确;由题图可看出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C 项正确;合成蛋白质的过程中就有碳、氢、氧元素的参与,D 项正确。3NO 因污染空气而“臭名昭著” ,而奇妙的作用也使其成为“明星分子” 。如可用于制 HNO3、肥料、炸药、促进血管扩张、促进免疫功能、增强记忆等。下列各组物质中,不能生成 NO的是( )ACuHNO 3(稀) BN 2O 2CNH
6、4ClCa(OH) 2 DNO 2H 2O解析:选 C 3Cu8HNO 3(稀)= =3Cu(NO3)22NO4H 2O,能生成 NO;N 2O 22NO,能生成 NO;2NH 4ClCa(OH)= = = = =放 电 2 2NH32H 2OCaCl 2,不能生成 NO;3NO 2H 2O=2HNO3NO,能生成= = = = = NO。4(2019沈阳模拟)在一定条件下,将 NO2和 O2的混合气体 12 mL通入足量水中,充分反应后剩余 2 mL气体(同温同压下),则原混合气体中氧气的体积为( )1.2 mL 2.4 mL 3 mL 4 mLA BC D解析:选 D 4NO 2O 22H
7、 2O=4HNO34若剩余的气体是 O2,则 V(NO2) (122)mL8 mL, V(O2)12 mL8 mL4 mL。45若剩余的气体是 NO(2 mL)6 mL NO2。则 V(O2) (126)mL1.2 mL。15知识点二 氨和铵盐1氨的分子结构与物理性质电子式 密度 气味 水溶性比空气 小强烈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1700)2氨的化学性质(1)与水反应NH3H 2ONH 3H2ONH OH 。氨气溶于水得氨水,氨水中含有的粒子有:4NH3H2O、H 2O、NH 3、NH 、OH 、H 。NH 3H2O为可溶性一元弱碱,不稳定,易分解,化4学方程式为 NH3H2O NH3H 2O。
8、= = = = = (2)与酸的反应蘸有浓盐酸(或浓硝酸)的玻璃棒与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其现象为有白烟生成。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HClNH 3=NH4Cl、HNO 3NH 3=NH4NO3。(3)与盐溶液的反应如过量氨水与 AlCl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l3 3NH 3H2O=Al(OH)33NH 。4(4)氨气的还原性性质 方程式催化氧化 4NH35O 2 4NO6H 2O 催 化 剂 被 CuO氧化 2NH33CuO 3CuN 23H 2O= = = = = 被氯气氧化2NH33Cl 2=N26HCl或 8NH33Cl 2=N26NH 4Cl被氮氧化物氧化 6NO4NH 3=5N26H
9、2O56NO28NH 3=7N212H 2O提醒 NH 3是中学化学中唯一的碱性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可在推断题中作为解题突破口。氨水呈碱性,NH 3H2O属于一元弱碱,计算氨水的浓度时,溶质按 NH3进行计算。3喷泉实验(1)喷泉实验的原理使烧瓶内外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大的压强差,利用大气压将烧瓶下面烧杯中的液体压入烧瓶内,在尖嘴导管口形成喷泉。(2)形成喷泉的两大类型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如 NH3、HCl 等)与水可形成喷泉。能与 NaOH溶液反应的气体能形成喷泉。常见的能形成喷泉的气体和液体组合。气体 HCl NH3CO2、Cl 2、SO2、H 2S NO2NO、O 2、(43)N
10、O2、O 2(41)吸收剂水、NaOH溶液水 NaOH溶液水 水 水4铵盐及 NH 的检验4(1)铵盐的物理性质铵盐都是 色固体,均 溶于水。白 易(2)铵盐的化学性质(3)NH 的检验4未知液 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则证明含 NH 。 强 碱 , 4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 NH 的实验操作是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加入 NaOH溶液并加46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B加热 NH4Cl和 Ca(OH)2混合物,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酚酞溶液中,酚酞溶液变成红色C施肥时,草木灰(有效成分为 K2CO3)不能与 NH4Cl混合使用的原因是 K2CO3与 N
11、H4Cl反应生成氨气会降低肥效D因 NH4HCO3受热易分解,所以可用作氮肥解析:选 D NH 与 NaOH溶液共热生成氨气,氨气是碱性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4试纸变蓝,A 正确;NH 4Cl与 Ca(OH)2混合加热生成氨气,氨气是碱性气体,通入酚酞溶液中,酚酞溶液变成红色,B 正确;K 2CO3溶于水显碱性,与 NH4Cl反应生成氨气会降低肥效,C正确;NH 4HCO3中含有氮元素,可用作氮肥,D 错误。2(2017浙江 4月选考)下列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是( )ANH 3 BSO 2CHCl DCO 2解析:选 A 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只能是碱性气体 NH3,B、
12、C、D 均是酸性气体。3如下图,利用培养皿探究氨气的性质。实验时向 NaOH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立即用另一表面皿扣在上面。下表中对实验现象所做的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现象 解释A 浓盐酸附近产生白烟 NH3与浓盐酸反应产生了 NH4Cl固体B 浓硫酸附近无明显现象 NH3与浓硫酸不发生反应C 氯化物溶液变浑浊 该溶液一定是 AlCl3溶液D干燥红色石蕊试纸不变色,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NH3是一种可溶性碱解析:选 A B 项,NH 3与浓硫酸反应;C 项,AlCl 3、MgCl 2等氯化物溶液均可与 NH3反应使溶液变浑浊;D 项,NH 3H 2ONH 3H2ONH OH ,氨水呈碱性,N
13、H 3H2O是4碱,NH 3不属于碱。4NH 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7ANH 4Cl和 NaHCO3都是常用的化肥BNH 4Cl、HNO 3和 Na2CO3受热时都易分解CNH 3和 NO2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图中所涉及的 O2都要用纯氧解析:选 C 化肥主要是含农作物生长所需氮、磷、钾的一些物质,NaHCO 3不是常用的化肥,A 项不正确;Na 2CO3受热不易分解,B 项不正确;NH 3和 N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生成氮气,C项正确;氨的催化氧化用空气就可以,不一定要用纯氧,D 项不正确。5探究氨气及铵盐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 省份 专版 2020 高考 化学 一轮 复习 47 点点 突破 及其 重要 化合物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