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江苏省泰州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泰州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江苏省泰州中学 2018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题,每题 3 分,共计 60 分。在每小 11 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礼记大传:“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 。材料旨在说明A. 分封制的必要性B. 宗法制的合理性C. 立嫡制的合法性D. 世袭制的重要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统治辽阔的疆域,材料没有涉及分封制必要性的内容,故 A 项错误;材料反映出人性亲近亲人,故形成严谨的宗庙制度,从而维护国家统治,是宗
2、法制建立的合理性,故 B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嫡长子继承的内容,故 C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重视血缘宗族,没有体现爵位世袭的重要性,故 D 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宗法制2. 汉书宣帝纪中说:“吏不廉平则治道衰。 ”顾炎武也曾说过“今日贪取之风,所以胶固于人心而不可去者,以俸给之薄而无以赡其家也。 ”“禄重而吏多勉而为廉。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突出体现对君主专制的猛烈批判B. 提出解决吏治问题的根本途径C. 正确揭示了吏治问题的社会根源D. 已经认识到整顿吏治的重要性【答案】D【解析】材料并没有体现出对君主专制的批评,而是体现了对官吏腐败的认识,故 A 项错误;顾炎武
3、提出要解决吏治腐败,主要是增加官员的收入,这不是解决廉政问题的根本途径,故 B 项错误;材料只说到廉政建设存在的问题和重要性,并没有揭示吏治存在弊端的社会根源,故 C 项错误;从汉书中和顾炎武的言论可以看出,当时统治者已经认识到廉政,对国家统治的重要性,故 D 项正确。23. “画者,画也,度物象而取其真。物之华,取其华,物之实,取其实,不可执华为实。若不知术,苟似可也,图真不可及。曰:何以为似?何以为真?叟曰:“似者,得其形遗其气;真者,气质俱盛。 ”这说明中国画A. 忽视形象的真实描写B. 注重素材的外在形似C. 强调造型的抽象多样D. 追求事物的形神兼备【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
4、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材料中“似者,得其形遗其气;真者,气质俱盛。 ”说明好的画要达到形气兼备,故 D 项正确。形象只是中国画的一部分,故 A 项错误。外在形似只表达中国画另一部分,故 B 项错误。造型的抽象不是中国画的特点,故 C 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思想文化书画艺术文人画4. 北宋真宗时,益州 16 家富商联合发行“交子” ,在市场流通;宋仁宗天圣元年改由政府发行,以铁钱为后备金,流通区域仍限于四川;南宋绍兴三十年“初命临安府印造会子,许于城内外与铜钱并行” , “千里之远,数万之缗,一夫之力克日可到。 ”对该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 宋代纸币取代金属货币B. 纸币经历从凭证到官方
5、法定的过程C. 长途贩运贸易开始出现D. 会子成为了世界上最早发行的纸币【答案】B点睛:材料“益州 16 家富商联合发行元年改由政府发行南宋命临安府印造会子”是解题的关键。5. 徐锡龄熙朝新语载:“苏州长间门外南滚黄家巷,(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3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上自帝京,远连交广,以及海外诸洋,梯航毕至。千里之商贾,骈肩辐较吴越州郡,察其市肆,贸迁多系晋省之人。 ”由此可见明清时期A. 开始形成一批繁荣的商业市镇B. 苏州成为徽商晋商主要活动区域C. 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较为繁荣D. 苏州居当时对外贸易的中心地位【答案】C【解析】材料信息“上自帝京,远连交广,以及海外诸洋,梯航毕至。千里
6、之商贾,骈肩辐较”等反映了区域间长途贩运发展较为迅速,故 C 项正确;ABD 项不符合题意。点睛:材料“上自帝京,远连交广,以及海外诸洋,梯航毕至。千里之商贾,骈肩辐较”是解题的关键。6. (英)约翰汤姆逊曾记述:“镇江府位于大运河和扬子江的交汇之处,据守着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因而在(那次)敌对期间,这里是大力防守的重镇之一。而它的陷落,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和平谈判的过程。 ”该“敌对”行为发生在A. 鸦片战争中B.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C. 甲午中日战争中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答案】A【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镇江的失守,属于鸦片战争的过程之一,故 A 选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没有相关
7、史实,故 B 选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战场也没有镇江,故 C 选项错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也没有在镇江交战,故 D 选项错误。故选 A。7. 1862 年夏,马克思在中国纪事一文中指出:“(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没有任何口号,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旧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 ”马克思这样评价的根本原因是马A. 太平天国运动既没有反对帝国主义也没有对反封建主义B. 太平天国与清政府是腐朽与丑恶的对立,两者无本质的区别C. 当时中国
8、社会未有新的社会生产力和新的社会力量的必然产物4D. “革命”的太平天国之战,不过是屡见不鲜的改朝换代的新尝试【答案】C【解析】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成为改朝换代的工具,无法担负起建设新国家的重任,是因为太平天国本身不是新的生产力的代表。当时的中国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社会发展停滞,也没有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产生,也就不可能有新的社会力量的出现,由此分析可知C 符合题意。A 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BD 项说法错误。点睛:材料“只有在中国才能有这类魔鬼” “这类魔鬼是停滞的社会生活的产物”是解题的关键。8. 黄炎培回忆:“社会风俗人心,从某些部分看来,辛亥革命以后和以前大
9、大改变了,所以卑贱、颓废、放荡行为,有些少了,有些完全消灭了总之,除推翻封建帝制以外,广大民众的体格品格相当提高了” 。材料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A. 使共和体制取代封建帝制B. 使国民体质大幅度提高C. 使民众的思想极大地解放D. 使社会风俗彻底地改变【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社会风俗人心,从某些部分看来,辛亥以后和以前大大改变了”“除推翻封建帝制以外,广大民众的体格、品格相当提高了” ,可得知作者认为辛亥革命的主要意义是使风俗人心变化,民众体格、品格提高,故 C 项正确。A 说法错误,辛亥革命后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D 项不是材料反映的主要信息,排除。请在此填写本题解析!9. 1
10、936 年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期间,国民政府针对长江部分航道堵塞情况严重的问题,花大力气对长江从道进行了疏理,炸毁了威胁船只的暗礁,清理淤积的河床,扩大了长江的航运量。以上举措A. 加速了民族工业的发展B. 适应了全面抗战需要C. 抵制了列强的经济扩张D. 强化了经济统制政策【答案】A【解析】从材料来看,国民政府炸毁暗礁是为了扩大长江的航运量,说明这是对国民经济5有利的,所以本题选择 A 选项。B 选项错误,这个时间段并未进入全面抗战时期;C 选项与材料无关;D 选项没有理解材料的真实含义。10. 美国华盛顿星报在评价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某一军事行动时称:“中国在山东方面的胜利,已经打胜日本四十年来军
11、事胜利的记录,为欧战后军事上又一伟绩。 ”该军事行动A. 有力地支援欧洲战场B. 是抗战以来最大胜利C. 为中国军队主动出击D. 使日本军队首尝败绩【答案】B【解析】据材料“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在山东方面的胜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的史实,它是抗战以来最大胜利,故 B 选项正确;台儿庄战役发生在 1938 年,当时欧洲战场还没有爆发全面战争,故 A 选项错误;台儿庄战役也不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的成果,故 C 选项错误;日本军队首尝败绩是平型关大捷,故 D 选项错误。故选 B。11. 下图是新中国 50 年资料汇编中的1952-1965 年人均 GDP 增长率折线图 。对此图解
12、读正确的是A. 1953-1954 年经济出现衰退,受“大跃进”运动的负面影响B. 1954-1956 年经济持续发展,说明中共八大的经济决策正确C. 1958-1961 年经济出现波折,表明生产关系滞后生产力水平D. 1961-1964 年经济不断发展,反映国民经济的调整卓有成效【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大跃进运动出现在 1958 年,与19531954 年时间不符,故 A 项错误;中共八大召开是在 1956 年,不能指导 19541956年经济发展,故 B 项错误;19581961 年中共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后实行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脱离了中国实际生产
13、力水平,导致国民经济的下滑,是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水平带来的影响,故 C 项错误;针对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倾错误带来的经济下滑,6中共确定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取得了 19611964 年经济上升的成果,故 D 项正确。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国民经济的调整12. 上海五国机制最早从建立边界军事信任和裁减边界军队入手,在上海五国机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上海合作组织又将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作为重要内容,同时将经济合作列入战略性议事日程。据此,对上海合作组织的表述最为贴切的是A. 区域间反恐及经济合作集团组织B.
14、 注重安全与发展的多边合作机制C. 新型的军事安全及经济合作联盟D. 大国间加强军事安全的协作模式【答案】B【解析】材料“边界军事信任和裁减边界军队” “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经济合作”表明上海合作组织是注重安全与发展的多边合作机制,故 B 项正确;ACD 项不符合材料。点睛:材料“边界军事信任和裁减边界军队” “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 “经济合作”反映了上合组织合作的范围很广。13. “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査。要使他们从这些事情出发,了解我们提出来的更高的任
15、务,革命战争的任务,拥护革命,把革命推到全国去,接受我们的政治号召,为革命的胜利斗争到底。 ”这直接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A. 坚持群众路线B. 重视经济建设C. 强调实事求是D. 开展武装斗争【答案】A【解析】根据“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 “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要使他们从这些事情出发”体现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故 A 正确;B、D 与材料无关;“强调实事求是”不能从材料直接体现出来,排除 C。7【名师点睛】群众路线的含义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材料体现出坚持群
16、众路线。14. 公元 468 年罗马法规定,如果一个自由民想转让其享有权利的土地,那么除非他将之转让给此地的在册居民,否则通过任何一种契约转让其土地所有权和占有权都是非法的。外人应该知道,如果他故意违反这一禁令而完成上述交易或占有该土地,那缔结的契约是无效的,契约要被解除,且只返还其交付的价金。这体现罗马法承认A. 所有权的相对性B. 财产权的绝对性C. 公民权的平等性D. 交易权的自主性【答案】A【解析】据材料“除非他将之转让给此地的在册居民,否则通过任何一种契约转让其土地所有权和占有都是非法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罗马法只承认本地在册居民的土地所有权,体现了所有权的相对性,故 A 选
17、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财产权的绝对性,故 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公民权的平等性的问题,故 C 选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交易权的自主性的问题,故 D 选项错误。故选 A。15. “随着对峙的加剧,激进派领袖对这场运动的思想成果加以利用,并将其转化为革命口号:公民、社会契约、普遍意志、人权,以及那最有力量的自由、平等和博爱。 ”这场运动A. 唤醒了人性的复苏B. 否定了罗马教皇的权威C. 诠释了理性的内涵D. 促进了近代科学的诞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文艺复兴运动唤醒了人性的复苏,但文艺复兴没有涉及人权,社会契约的内容,故 A 项错误;否定罗马教皇权威是宗教
18、改革的作用,材料没有体现,故 B 项错误;从“公民、社会契约、普遍意志、人权,以及那最有力量的自由、平等和博爱” ,可知这场运动是启蒙运动,其核心是理性,故 C 项正确;文艺复兴运动打破神学束缚,促进近代科学诞生,故 D 项错误。8考点:西方人文主义起源和发展启蒙运动影响16. 16401660 年革命期间,尽管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处死了国王、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建立了共和国,但仍有学者认为,与前者相比,从历史的视角来看,1688 年“光荣革命”的革命性更强。这是因为A. 前者的革命措施过于超前且多暴力B. 后者通过不流血的温和方式成功夺权C. 前者的革命影响波及面过窄且短暂D. 后者成功引发
19、了不可逆转的政治转型【答案】D【解析】1660 年之后出现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而“光荣革命”之后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真正确立,且不断发展,不可逆转。故答案为 D 项。其他三项均不能体现“革命性更强”的含义,排除 ABC 项。17. 关于新经济政策,学者郑异凡提出:“斯大林认为新经济政策并不新,只是 1918 年春政策的继续;斯大林和季诺维也夫等人强调新经济政策仅仅是退却,是对农民的暂时让步,要求转入进攻。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A. 新经济政策与 1918 年春政策具有相同特点B. 新经济政策的“退却”是指退回到资本主义C. “对农民的暂时让步”是指实行余粮收集制D. “转入进攻”的办法包括实
20、行农业集体化运动【答案】D【解析】据材料“斯大林强调新经济政策仅仅是退却,是对农民的暂时让步,要求转入进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8 年春政策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不同,故 A 选项错误;新经济政策的“退却”是指恢复商品经济和市场作用,故 B 选项错误;“对农民的暂时让步”是指固定的粮食税,故 C 选项错误。斯大林结束新经济政策后,实行农业集体化运动和工业化,故 D 选项正确。故选 D。18. 下图是美国“19921998 年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相互关系的变化示意图” 。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9A. 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B.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推动C. 新经济发展模式的实施D. 社
21、会福利制度的发展完善【答案】C【解析】据材料“19921998 年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相互关系的变化示意图”可知,当时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都是降低趋势,说明美国经济发展较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美国推行知识经济,属于新经济的发展模式,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故 C 选项正确;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属于 20 世纪 70 年代的特点,故 A 选项错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推动属于二战后到 70 年代之前的特点,故 B 选项错误;美国在 70 年代后逐渐削减社会福利的投入,故 D 选项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仔细分析数据图的走势,注意失业率是从右往左看,19921998年失业率总体降低;通货膨胀
22、率从上往下看,也是降低趋势,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正确判断。19. 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中描述道:“二战后仅 25 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旗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对材料中所说的“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描述准确的是A. 两极格局最终形成B. 多极化趋势出现C. 形成“一超多强”D. 多极化格局形成【答案】B【解析】据材料“二战后仅 25 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 1970 年代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故 B 选项正确;1955年华约组织
23、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形成,故 A 选项错误;两极格局结束后形成“一超多强”10局面,故 C 选项错误;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仍然在发展,多极化格局还未形成,故 D 选项错误。故选 B。20. 评论家这样介绍某一画派的特色:“如果一幅画必须远远地欣赏,大概就是这个画派的杰作了,因为画家采用的也是从远处看来的眼光,把许多描饰都简化了。 ”“对色彩的强调,对整个画面色、光效果的重视,是他们的最终目标,随之而来的是空间及事物具体结构的消逝。 ”“他们对事物的处理,就只管风格不风格,而不管是什么东西。 ”这个画派应是A. 现实主义B. 现代主义C. 印象主义D. 浪漫主义【答案】C【解析】由“从远处看来的眼光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泰州 中学 2018 届高三 历史上 学期 开学 考试 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