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评B(新版)新人教版.docx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评B(新版)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评B(新版)新人教版.docx(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三章 物态变化测评(B) (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5 分,共 40 分)1.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 )A.中考考场的室温约为 50 B.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 -5 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 70 D.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 37 2.某物质的熔化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此图象信息的解读错误的是( )A.这是一种晶体物质B.CD 段时物质处于气态C.物质的初温是 40 D.加热 5 分钟时物质温度是 48 3.自然杂志刊登过一项电解氢氧化铁的“绿色炼铁”技术,电解之前要加热固态氢氧化铁,使其变为液态,这一物态变化是( )A.汽化 B
2、.凝固 C.熔化 D.液化4.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熔化吸热B.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觉到凉爽,是由于酒精汽化放热C.一瓶水被冰箱冷冻后,取出放一会儿,表面会变湿,是由于水蒸气液化D.北方的冬天,为了保存蔬菜,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华放热5.冬天,小明从室外走进温暖的教室,他的眼镜片上出现了一层薄雾,一会儿薄雾又消失了。上述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A.先凝固,后升华 B.先液化,后汽化C.先凝固,后蒸发 D.先凝华,后升华6.在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
3、0 ,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盐使冰的熔点低于 0 ,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B.盐使冰的熔点高于 0 ,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2C.盐使冰的熔点低于 0 ,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D.盐使冰的熔点高于 0 ,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久了的电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B.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C.气温低于水银凝固点的地方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D.夏天,游泳后刚从水中上岸的人会感到冷,这是水蒸发吸热的缘故8.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 t 时 =5 min 时,该物质处于液态B.在
4、BC 段,该物质不吸热C.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 5 minD.该物质的凝固点是 45 二、填空题(每空 3 分,共 27 分)9.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去“呼风唤雨”的神话已成为现实。人工降雨的原理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吸热 ,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成小冰粒,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就 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均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10.小明发现,在使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碘的升华实验时,很容易造成碘的熔化。针对上述不足,小明与他的同学们讨论后将实验进行改进:将装有固态碘的玻璃管放入沸水中,玻璃管中很快就有紫色的碘蒸气产生,并排
5、除了碘熔化的可能性。实验表明在碘升华和熔化时需要 热量。是什么因素影响碘的升华或熔化?你的猜想: 。 11.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这层霜是由 经过 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 (选填“会吸热”“会放热”或“不会吸热或放热”),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 (选填“内侧”“外侧”或“两侧”)。 三、实验探究题(第 12 题 16 分,第 13 题 17 分,共 33 分)12.图甲是探究某种固体物质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3(1)实验中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物理 上册 第三 物态 变化 测评 新版 新人 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