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提升卷I(含解析).doc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提升卷I(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提升卷I(含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 2019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提升卷 I(含解析)总分 100 分 考试时间:60 分钟第 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 25 道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75 分)1.美国宪法修正案第三条规定:“士兵在和平时期,非经房主许可不得驻扎于任何民房;在战争时期,除依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外亦不得进驻民房。 ”其基本精神是A. 严明军队纪律B. 维护法律尊严C. 保护私有财产D. 调节军民关系【答案】C【解析】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是资本主义国家立法的基本原则,民房是公民的私有财产,材料实际反映了美国法律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故选 C 项。2.日俄战争时,沪商沈敦和以在华
2、中立国代表的名义组建“上海万国红十字会” ,战争期间救济 46 万余人。清政府战后接管,更名为“大清帝国红十字会” ,使其变成一个官办组织。但该组织在辛亥革命中无法适应战地救护,更不抢救革命党人。沈敦和再次组建“中国红十字会万国董事会”对作战双方开展战地救护。沈敦和将红十字会和“万国”结合起来A. 是为募捐而壮大自己的声势B. 有利于凸显民间中立开展救护C. 以便展开与清政府的抗衡斗争D. 是因为渴望得到列强大力支持【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可知,沈敦和组建的红十字会主要是开展救济和战地救护等活动,没有反映其进行募捐活动,故排除 A 项;清政府接管的红十字会在辛亥革命中不抢救革命党人,
3、沈敦和组建的红十字会对作战双方开展战地救护,由此可以说明沈敦和将红十字会和“万国”结合起来是为了凸显民间中立开展救护,故选 B 项;沈敦和前后两次组建的红十字会2都是从事公益活动,不是革命组织,并不是与清政府抗衡,故排除 C 项;题意无法体现沈敦和组建红十字会得到列强支持的内容,故排除 D 项。3.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但此后却是二千多年如“万马齐喑”般的沉寂。新中国成立后,学术思想又经历了 1956 年的昙花一现和改革开放以后的欣欣向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思想文化现象与国家的政治政策息息相关B. 领导者的素质高低决定社会文化繁荣的程度C.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
4、百家争鸣”现象出现的因素之一D. 不同时代的“百家争鸣”所争论的主要内容是不同的【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混战,社会动荡变革,思想文化出现百家争鸣的繁荣;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统治者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加强对思想文化的控制,思想文化上“万马齐喑” ,故 A 说法正确。结合所学的春秋战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改革开放以来的相关历史知识可知,C、D 说法正确。B 说法错误,领导者不可能起到决定作用。考点: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双百方针4.唐诗及以前的诸文体大多属于精英(贵族)文学,庄重深
5、沉、简洁、精练。宋词及以后的诸文体更倾向于平民文学,寄兴遣情、娓娓道来。出现这种由贵族文学向平民文学变化的历史原因不包括A. 商品经济趋向繁荣,促使市民阶层的壮大B. 社会生活去掉了伦理纲常化带来的大众情感愉悦C. 印刷术等技术创新利于文化发展和彰显平民的审美诉求D. 古代文明发展和文明交流等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说明了自宋朝以来,中国传统文学的创作出现了创作主体下移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造成文化下移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城市中的市民阶层不断发展壮大,同时科技进步也对其产生了推动作用,所以 A C D 三项表述正
6、确,与文化下移现象有内在关联,而 B 项表述错误,不符3合中国社会的史实,故答案选 B 项。考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点评:准确掌握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主流文学形式是高考大纲中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对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主流形式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整理,同时还应关注。某种主流文学形式与其产生时代背景之间的关系,具体说就是促使这种文学形式产生的原因有哪些,牢记代表作家及其作品。5.据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介绍,自 1840 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这里的“最基本之原始动力”是指A. 顺应世界潮流B. 走向民主共
7、和C. 启蒙国民思想D. 拯救民族命运【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自 1840 年以来,西方列强侵略深入,民族危机逐步加深。民主共和是救亡图存的方案之一,不是“最基本之原始动力” ,故 AB 项错误;自由平等的西方思想是外在的影响,不是“最基本之原始动力” ,故 C 项错误;挽救民族危机是“最基本之原始动力” ,故D 项正确。所以答案选 D。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思想解放的潮流拯救民族命运6.1917 年 9 月初,身在芬兰的列宁相继写了大难临头,出路何在 布尔什维克应当夺取政权 马克思主义和起义等文章,指出不能教条地把社会主义革命看成是遥远的未来,武装夺取政权的主客观条件都已经成熟。这表明列宁
8、A. 在革命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B. 主张革命分两个阶段进行C. 决定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彻底决裂D. 力主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列宁相继写了大难临头,出路何在 、 布尔什维克应当夺取政权 、 马4克思主义和起义等文章”这些信息可知,列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同时又讲到“不能教条地把社会主义革命看成是遥远的未来” ,这就反映了列宁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故选 A;材料中没有体现出革命的阶段性问题,故可排除 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七月流血”事件说明了无产阶级已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彻底决裂,故排除 C;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在十月革命爆发后,故可排除 D。7.19 世纪年代后,英
9、国一党长期盘踞政府的现象彻底终结。在野党被称为“国王陛下忠诚的反对党” ,其批评、监督和限制执政党以及“后备政府”的作用得到政界的充分肯定。这反映出英国A. 在野党得到国王的支持B. 责任内阁制进一步完善C. 两党制度逐渐走向成熟D. 两党竞争取代一党专政【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英国的两党制度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及理解知识的能力。材料没有体现国王对在野党的态度,故 A 项错误;材料是有关两党制度的,B 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材料“批评、监督和限制执政党以及后备政府的作用得到政界的充分肯定”反映了英国两党制逐渐走向成熟,故本题选项 C 符合题意;D 项“
10、一党专政”的表述错误。故选 C。8.乾隆年间, “闽省客商赴浙江湖州一带买丝,用银三四十万至四五十万不等;至于广(今广东地区,下同)商买丝银两动至百万,少亦不下八九十万两;此外苏杭商人贩入广省尚不知凡几” 。这表明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兴盛广东商人比福建商人资金雄厚苏杭是丝织品的主要产地对外贸易使广东商人生意兴隆A. B. C. D. 5【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闽省客商赴浙江湖州一带买丝”说明是正确;“至于广(今广东地区,下同)商买丝银两动至百万”说明是正确的;材料“此外苏杭商人贩入广省尚不知凡几”说明正确的, 。所以答案选 D。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11、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9.明末清初有思想家认为“郡县之弊在迁转太速,封建之弊在世守不易” 。据此,对郡县制和分封制的理解正确的是A. 郡县制不利于地方发展B. 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C. 二者均有弊无利D. 二者均易形成皇权专制【答案】B【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地方实行郡县制,郡县的长官均由皇帝任免,易于形成高度集权,从而有利于地方的发展,故 A 项排除;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分封制下,地方诸侯国权力很大,易造成地方割据,威胁中央集权,故 B 项正确;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郡县制与分封制均有利有弊,而不是无利,故 C 项排除;分封制是西周时期的地方制度,不存在皇权,郡县制是地方政治制度,反映的是中央
12、与地方的关系,加强的是中央集权,而不是皇权,故 D 项排除。10. 宋代手工业制作和商业流通脱离了“用物”的初级阶段,分别向“竞作机巧” “竞通珍异”的方向发展。此变化A. 深受官营手工业产品影响B. 说明民营作坊追求品牌效应C. 阻碍了工商业经济的发展D. 有利于手工业者的技术创新【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宋代手工业制作和商业流通脱离了“用物”的初级阶段,分别向“竞作机巧” “竞通珍异”的方向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手工业和商业繁荣, “竞6作机巧” “竞通珍异”有利于手工业者的技术创新,故 D 正确。官营手工业产品不参与商业流通,故 A 排除。材料不能说明民营作坊追求品牌
13、效应,故 B 排除。这有利于工商业经济的发展,故 C 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宋代手工业11.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古典名著西游记的销量一直不温不火,但自从西游记被搬上电视荧屏后,该名著迅速成为各大书店的热销书籍。我们应该如何解释这一现象A. 小说的影响力远远小于影视B. 小说的影响力最终还是超过了影视C. 电视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反映了科技的发展D. 电视作为大众容易接受的媒介,促进了其他文化艺术的推广【答案】D【解析】略12.汉武帝时期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举措;汉元帝主张:“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 ”可见,汉代统治政策的特点是A. 尊儒学
14、为正统,灭绝其它思想B. 儒法并用,把二者放到同等地位C. 实行外儒内法,以儒学为正统D. 无为而治,儒学与黄老之学并用【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A 项中“灭绝”的表述与题目中的信息“以霸王道杂之”不符,故排除;B 项中“同等地位” 、D 项中“无为而治”的表述均与题目中的信息“独尊儒术”不符,故排除;题目中的信息“独尊儒术” 、 “以霸王道杂之”体现了汉代儒学“外儒内法”的特点,故本题应选 C 项。13.世界通史载:“(俄国)临时政府的表现证明它无力处理它面临的问题。临时政府的领导人似乎并不理解战争所造成的新情况”这里的“新情况”包
15、括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工人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人民要求和平与温饱7布尔什维克党掌握了军队A. B. C. D. 【答案】A【解析】二月革命后,建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 工人也建立了自己的武装,而广大人民反对战争,要求和平与面包,这是当时面临的新情况,但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在二月革命前就已出现,不属于“新情况” ,布尔什维克尚未掌握军队,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有选 A 才是正确的。点睛:十月革命爆发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1)偶然性:俄国二月革命只是部分地解决了社会矛盾,此后出现的一系列历史事件,如临时政府决定继续参加战争引起人民反对、列宁发表四月提纲指出俄国革命发展的正确方向、布尔什维克党果断举行彼得格勒武
16、装起义等,从主客观诸方面直接加速了十月革命的到来。 (2)必然性:20 世纪初,俄国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社会矛盾尖锐、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国内社会矛盾等历史因素,说明了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必然性。14. 托克维尔认为:路易十六统治时期(1774 年即位)是旧君主制(经济)最繁荣的时期,何以繁荣反而加速了大革命的到来?而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也曾发生过类似情况,其中最符合材料中托克维尔观点的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维新变法运动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
17、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结合所学可知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资产阶级力量壮大,革命派发起要推翻清朝统治的辛亥革命,加速清政府的灭亡,故本题选 C 项。A、B、D 不符合题意。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背景【名师点睛】实际上解答历史试题也是需要讲究技巧的,学生在答题时必须要联系国际国内8背景,放宽视野,不要只局限于某个历史事件。要学会中外联系、横向比较。学生自己在平时要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多训练一些综合性较强的历史试题,以期在正式考试时能适应试题的难度。15.1919 年 6 月 28 日中国巴黎和会代表团拒绝参加和会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乌鲁木齐市 第一 中学 2019 届高三 历史上 学期 提升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