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九十八中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docx
《2016年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九十八中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九十八中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6 年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九十八中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 第卷(共 35 分) 一、(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蜷 ( qun) 伏 簇( c)新 断壁残垣( yun) 吹毛求疵( c) B.阴霾( mi) 诘( ji)难 呱( gu)呱坠地 味同嚼( jio)蜡 C.看( kn)护 号( ho)啕 浑身解( ji)数 惟妙惟肖( xio) D.凫( f)水 粗犷( gung) 文采藻( zo)饰 销声匿( n)迹 解析: A 项应是吹毛求疵 ( c) , B 项呱( g)呱坠地; C 项应是浑身解( xi)数,故选 C。
2、 答案: D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谩骂 端详 中流抵柱 周道如砥 B.简练 浮躁 随声附和 不省人事 C.喑哑 幅射 芸芸众生 鞠躬尽瘁 D.取缔 签署 处心积虑 心弛神往 解析: A 项应是“中流砥柱”; C 项应是“ 辐射 ”; D 项应是“心驰神往”故选 B。 答案: B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在刚刚结束的中考体育测试中,我班的李明同学发挥超常,考试成绩十分理想, 无独有偶 ,王新也获得了令人满意的号成绩。 B.刚打完这场比赛,队员们又赶往下一个赛场,有人趁乘车时间小憩一会,以 休养生息 。 C.2014 年 4 月 16 日韩国“岁月号”
3、客轮沉没海底,只要 身临其境 地想一想,我们能理解遇难者家属此时的伤心和愤怒。 D.上海曾是中国的国际都市,是中国向世界敞开的窗口,也是中国的主要港口。他至今仍是中国的样板城市,在许多方面她甚至使北京 相 形见绌 。 解析: 本题是对成语运用的考查。 A 项“无独有偶”为贬义词,感情色彩错; B 项“休养生息”指在国家大动荡或大变革以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发展生产,恢复元气。休养,休息调养;生息,人口繁殖。用在此处不妥。 C 项“身临其境”:身:亲自。临:到、进入。境:境界、地方。形容自己仿佛亲身到了那个境地中去。此处应使用“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那种境地。指替别人的处境着想。故选
4、 D。 答案: D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又过端午节, _的芦苇带着 _的水汽,电视里传来 _的古韵,慈眉善目的外婆仿佛就在我的面前。这甜而不腻的粽子,这 _的感觉永远都埋藏在心灵深处,无论岁月走过多少年,我们都会与外婆一起过端午节。 A.一春濡湿 温暖芳香 简淡高洁 翠绿清香 B.翠绿清香 一春濡湿 简淡高洁 温暖芳香 C.翠绿清香 简淡高洁 一春濡湿 温暖芳香 D.简淡高洁 一春濡湿 温暖芳香 翠绿清香 解析: 四个选项中共有”翠绿清香“、”一春濡湿“、”温暖芳香“、”简淡高洁“四个词语,作为修饰语,就是看它们和中心语的搭配是否恰当。关键在于理解中心语的特点,根
5、据语境,找到适合的修饰语。 答案: B 5.与下列课文有关的内容,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陋室铭 全唐文 刘禹锡 唐代 B.杨修之死 三国演义 罗贯中 元末明初 C.再塑生命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海伦凯勒 美国 D.敬业与乐业 且介亭杂文 梁启超 中国近代 解析: 敬业与乐业 饮冰室合集,故选 D。 答案: D 二、(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12 分,每小题 4 分) 用计算机模拟逃生 俗话说,人的行为是最无法预料的。如今这一说法受到了模拟群体恐慌的计算机模型的挑战。群体恐慌现象导致无数人在火灾或人群中拥挤中丧生。匈牙利和德国的科学家认为,人群在紧急情况下的运动可以用方程式表示。这一计算机模
6、型就可以估计出从建筑物里疏散人群要用多长时间,以及有多少人可能被困或丧生在建筑物内。这一复杂数学模型中的各项因子取自工程手册、有关人群灾难的统计数据和录象资料等。与正常情况相比,处于恐慌中的人群移动起来要快很多。于是人群挤成一堆,互相推搡,导致出口堵塞。接着跌倒或受伤的人阻碍了人群的移动,使得人群更为恐 慌。在这个时候,人群变的和兽群一样,大家为了求生向前冲,却忽视了其他的出口,因此常常带来悲惨的结果。 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大学和厄特沃什大学以及德国得累斯顿理工大学的科学家,运用一个模拟足球场观众席上逃亡人群的程序。这个包括 200 人的人群试图通过一个 1 米宽的出口逃生。他们发现,不安的人群在
7、出口周围挤成了弧形。当方程式中的恐慌因子 P 增大时,弧形会逐渐压紧,导致那些被挤入出口的人纷纷倒地,从而进一步阻碍人群的疏散。这些研究者把这种情况称为“欲速则不达效应”。他们说:“在发生火灾时这种情况尤其让人觉得可悲,人们慌乱逃 生反而会减少自己的生存机会。”他们建议说,除了确保建筑物有足够多宽敞的出口以便快速疏散人员之外,建筑师在设计建筑物时还应该在出口前设置不对称的圆柱,来防止人群形成危险的弧形。建筑设计师应该保证出口走廊没有相对开阔的地方。这样的开阔处会使人流速度降低大约 1/5,因为人们到达开阔地带时总会设法挤到他人的前面去,而当走廊重新变窄时,就会导致危险的拥挤。 对于处在恐慌人群
8、中的人员,研究人员建议说,把个人主义和群体本能结合起来是逃生的最佳方法 一方面留心最近的出口,同时注意观察其他人是否也找到了出口。 6.根据文意 ,对用“计算机模拟逃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运用计算机技术直接帮助人们从灾难中逃生。 B.用模拟灾难发生时的情景训练人们逃生的本领。 C.运用计算机技术对人群逃亡时的状况作数学上的测量。 D.运用数学手段帮助足球场上遇到灾难的人们逃离现场。 解析: A“直接帮助”有误。 B“训练本领”有误。 D“帮助足球场上遇到灾难的人胶脱离现场”有误。 答案: C 7.下列表述不属于解决群体恐慌现象措施的一项是() A.在建筑物上制造狭隘的出口。 B.建筑物
9、出口的前面应设置不对称的圆柱。 C.建筑物要保证出口的数量和宽 度。 D.恐慌人群中的人员应把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本能结合起来。 解析: A 项“被狭隘的出口”导致挤入出口的人纷纷倒地,从而进一步阻碍人群的疏散,因此是错误的。 答案: A 8.根据本文信息,下列推断有误的一项是() A.在灾难发生的出口处,及时将压紧的弧形疏松开,将避免许多逃生者被挤压致死或踩死的惨剧发生。 B.逃生时如果一个人的速度平均可达 10 米 /秒的话,在出口处开阔的走廊里通常会降为 8米 /秒。 C.恐慌程度很高的逃生者,在随人群向前冲的时候,通常连其他的出口也注意不到。 D.匈牙利和德国的科学家认为,目前,计算机可
10、以通过模拟群体恐慌及时解决人群疏散的时间和逃离的方式。 解析:“及时解决人群疏散的时间和逃离的方式”推断有误。 答案: D 三、(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8 分,第 11 题 6 分,其余每题 4 分) 9.阅读下面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忘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A.“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了暮春时节的季节特征:鲜花经过春风的撼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残留着花的芬芳。 B.“物是人非事事休”叙述哀伤的原因,“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形象具体的表达了词人内心
11、的浓重哀愁。 C.“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词人想去双溪泛舟不是贪恋美景,而是寻求消愁的办法。 D.词人用“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拟人、夸张手法,把自己内心的愁苦实体化、重量化。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D 项这“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句应是巧用比喻。故选 D。 答案: D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 12 题。 愚公移山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
12、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 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北山愚公者,年 且 九十 且 焉置土石 B.杂然相 许 潭中鱼可百 许 头 C.其 妻献疑曰 其 如土石何 D.曾 不能毁山之一毛 曾 不若孀妻弱子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虚词的词义,
13、 A 项且:将近 /况且; B 项许:赞成,赞同 /大约; C项其:代词,他的 /语气词, D 项都用作加强语气,有时相当于 “ 连 -都 -” 或 “ 竟、竟然 ” ,故选 D。 答案: D 11.请将第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 2)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解析: 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有:“以、曾、其”,“ 汝之不惠”是倒装句式 。 答案: ( 1)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丘都不能削
14、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 ? 再说,怎么安置土石呢?” ( 2)智叟笑着制止说:“你太不聪明了,凭借你的残余的岁月、剩余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不能毁坏,有能把石头怎么样呢?” 12.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有何不同? 解析: 结合文章两人对愚公的说的话可知愚公之妻是支持愚公的行为的,之所以质疑是因为远谋的原因,对可能遇到的困难制定计划。智叟是认为愚公的行为可笑而制止愚公,有嘲笑和讥讽的意思在里面。 答案: 愚公之妻并不反对移山,是从关心的角度提出疑问和必须解决的问题,而智叟则是用讥讽的口吻阻止愚公移山。 四、(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26 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3 17 题 多说一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6 新疆 乌鲁木齐市 第九 十八 中学 九年级 学期 第一次 模拟考试 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