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祁县中学2018届高三生物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山西省祁县中学2018届高三生物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祁县中学2018届高三生物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山西省祁县中学 2018 届高三 12 月月考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某同学欲通过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的实验,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 滤纸片上需附有过氧化氢酶B. 酶促反应时间可用 t3t1来表示C. 每个烧杯中需放多个滤纸片,目的是设置对照实验D. 可通过设置不同 pH 的过氧化氢溶液探究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答案】C【解析】本题结合实验装置图,考查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要求考生理解该实验的原理和方法,能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装置图,明确酶促反应速率可以用滤纸片从进入液面之时到浮出液面之时的时间差(t 3-t1)来表示,同时掌握对照实验设计的原则,对各选项做出正确的判
2、断。结合题意分析装置图可知,该实验原理是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附着在滤纸,导致滤纸上浮;滤纸上附着的过氧化氢酶一进入过氧化氢溶液就开始催化反应,故酶促反应时间可以用 t3-t1来表示;每个烧杯中需放多个滤纸片,统计滤纸上浮的平均时间,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因此滤纸上需附有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水解,A 正确;酶促反应时间可用滤纸片从进入液面之时到浮出液面的时间差(即 t3-t1)来表示,B 正确;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每个烧杯中需放多个滤纸片,计算反应时间的平均值,C错误;探究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可设置不同 pH 的过氧化氢溶液,D 正确。2.植物的生长发育
3、与激素调节息息相关。下列关于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 植物激素可以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B. 植物幼嫩的芽可利用色氨酸经一系列反应转变为生长素- 2 -C. 乙烯仅在植物体成熟的果实中产生,且只能促进果实成熟D. 休眠的种子经脱落酸溶液处理后,种子的休眠期将会被打破【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植物激素调节,要求考生明确激素的作用,知道不同植物激素的来源和作用,此题难度一般。植物激素是作为信息分子在细胞间传递信息,调节靶细胞的代谢活动,并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A 错误;植物幼嫩的芽可利用色氨酸经一系列反应转变为生长素,B 正确;植物的各个部分均能合成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C
4、 错误;休眠的种子经赤霉素溶液处理后,种子的休眠期将会被打破,D 错误。3.现有等量的 A、B 两个品种的小麦种子,将它们分别置于两个容积相同、密封的棕色广口瓶内,各加入适量(等量)的水。在 25条件下,瓶内 O2含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在 t1t 2期间,B 种子释放 CO2量的变化趋势是先递减后递增B. 在 t1t 2期间,A 种子比 B 种子的呼吸速率快C. 在 t1t 2期间,瓶内 O2含量的降低主要是由种子的有氧呼吸引起的D. 0t 1期间,广口瓶内的 CO2有少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种子的无氧呼吸产生了 CO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细胞呼吸及其实验,意在考
5、查考生实验探究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分析处理和分析图表的能力,试题难度中等。分析题图可知,在 t1t 2期间,瓶内 O2含量的降低,减少的氧气主要用于种子的有氧呼吸,C 正确;在 t1t 2期间,B 种子氧气减少的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即种子的细胞呼吸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因此子释放 CO2量的变化趋势是先递增后递减,A 错误;在 t1t 2期间,相对于- 3 -B 品种,由于 A 品种瓶内的氧气减少速率更快,因此与 B 品种相比,A 品种呼吸速率快,B 正确;0t 1期间,氧气含量没有变化,即细胞不进行有氧呼吸,广口瓶内的 CO2有少量增加的原因是种子的无氧呼吸产生了 CO2,D 正确。4.下图中
6、图 1、图 2 表示雌性动物(AABb)细胞内的染色体行为变化,图 3 为该个体某种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图 1 可表示初级卵母细胞中一条染色体的行为变化B. 图 1 中 ea 表示在分裂后期发生的染色体复制过程C. 图 3 细胞中 CD 段所处的时期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 图 2 含一个染色体组,其中 a 基因来自于基因突变【答案】D【解析】本题结合图像考查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规律及变异的知识,要求考生理解相关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以及利用所学知识解读图像和分析图像的能力。分析图 1 可知,a 是细胞分裂后期着丝
7、点分裂形成的一对姐妹染色体,b 是间期复制前的染色质,c 是细胞间期复制后的染色质,d 是分裂前期染色质变成的染色体,e 是细胞分裂中期进一步缩短变粗的染色体,初级卵母细胞中没有着丝点分裂,A 错误;图 1 中 ea 表示在分裂后期发生的着丝点分裂过程,B 错误;图 3 细胞中 CD 段染色体数目加倍,是由于着丝点分裂导致的,因此所处的时期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或有丝分裂后期,C 错误;对于二倍体雌性动物(AABb)来说,图 2 含一个染色体组,其中 a 基因来自于基因突变,D 正确。【点睛】细胞分裂图像中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细胞图像的判定方法:(1)若图甲为减数分裂图像,图乙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
8、的,则染色体上出现 B、b 不同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若要确定还需要结合其他信息,如体细胞基因型、其他染色- 4 -体上基因情况等。(2)图甲若为有丝分裂图像,则 B、b 不同的原因只能是基因突变,这是因为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四分体、交叉互换等现象。(3)若细胞图像中的四分体时期体现出交叉互换现象,则一定发生了基因重组。5.下图为某植物细胞一个 DNA 分子中 a、b、c 三个基因的分布状况,图中、为无遗传效应的序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发生的碱基对替换属于基因突变B. 基因 a、b 在转录时都以链为模板合成 mRNAC. c 中碱基对若发生变化,个体性状不一
9、定会发生改变D. b、c 互为非等位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时可自由组合【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基因的概念、基因突变及其遗传的知识,要求考生理解相关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利用所学知识解读图形,判断出图中、区段不是基因,而 a、b、c 基因在遗传时表现为连锁遗传。基因突变是指 DNA 分子中发生的碱基对增添、缺失或替换,导致基因结构发生了改变,而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根据题意,图中、为无遗传效应的序列,即、区段均不是基因,因此、发生的碱基对替换不属于基因突变,A 错误;不同的基因在转录时模板链不一定相同,因此基因 a、b 在转录时不一定都以链为模板
10、合成 mRNA,B 错误;c 中碱基对若发生变化,由于密码子具有兼并性的特点,个体性状不一定会发生改变,C 正确;b、c 位于同一个 DNA 分子上,互为非等位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时连锁遗传,D 错误。【点睛】基因突变不一定导致生物性状改变的原因:突变可能发生在没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基因突变后形成的密码子与原密码子决定的是同一种氨基酸。基因突变若为隐性突变,如 AAAa,不会导致性状的改变。6.下图是甲病(用 A、a 表示)和乙病(用 B、b 表示)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已知其中一种为伴性遗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5 -A. 3 号、4 号、5 号、6 号均为杂合子B. 甲病为伴 X
11、 隐性遗传,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C. 若 9 号携带乙病致病基因,那么此基因最终来自 1 号D. 7 号与 9 号结婚,生育的子女患甲病的概率为 5/1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系谱图中遗传病类型的判断及发病率的计算,要求考生利用所学知识解读图形,判断出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是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再利用孟德尔遗传定律进行相关基因型的推理及发病率的计算。分析系谱图可知,图中 5 号、6 号表现正常但其女儿 9 号为甲病患者,可确定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根据题意“己知其中一种为伴性遗传” ,可知乙病为伴性遗传病,又 4 号女性患者的父亲 2 号和儿子 7 号均为乙病患者,因此
12、乙病是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 错误;因此对甲性状来说,图中 8 号和 9 号的基因型均为 aa,则 3 号、4 号、5 号、6 号均为杂合子,即都是甲病基因的携带者(Aa) ,A 正确;由上述分析可知,若 9 号携带乙病致病基因,那么此致病基因只能来自 5 号,而 5 号的乙病基因只能来自 2 号,C 错误;由于 3 号、4 号均为甲病基因的携带者(Aa) ,而 7 号不患甲病,故 7 号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AA:Aa=1:2;9号为甲病患者(aa) ,所以 7 号与 9 号结婚,生育的子女患甲病(aa)的概率为2/31/2=1/3,D 错误。二、非选择题7.细叶桉(喜光耐旱的高大乔木)和
13、蛤蒌(常生长在树林中半阴处)均为我国南方地区常见的植物。图甲为这两种植物在温度、水分均适宜的条件下,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速率的比值(P/R)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图,据图回答。- 6 -(1)图中表示蛤蒌的是曲线_ 。(2)当光照强度为 a 时,B 植物叶肉细胞内产生 ATP 的膜结构有_ 。光照强度在c 点之后,限制植物 P/R 值增大的主要外界因素是_ 。(3)若其他条件不变,光照强度突然从 d 变为 b,则 A 植物叶肉细胞中的 C3 消耗的速率将_,此时 C3 生成的速率_ (大于、小于、等于)C 3 消耗的速率。(4)某科研人员研究了细叶桉凋落叶对蛤蒌幼苗的影响,部分研究结果见图乙。研究
14、结果表明:与凋落叶量为 0(g/kg 土壤)相比,凋落叶量 30(g/kg 土壤)主要影响了蛤蒌幼苗光合作用中的光反应速率,依据是_ ;在凋落叶含量为 90(g/kg 土壤)时, C 3生成速率下降,说明蛤蒌幼苗对_的利用下降。【答案】 (1). B (2). 类囊体薄膜、线粒体内膜 (3). CO2浓度 (4). 减小 (5). 大于 (6). 光合色素含量减少,C 3生成速率无明显变化 (7). CO 2(或“C 5”)【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细胞呼吸,考查对环境因素影响光合作用的理解,解答此题,可根据 P/R 含义确定两曲线对应的光补偿点,并根据其生活环境确定两曲线代表的植物
15、。(1)蛤蒌属于阴生植物,光补偿点较小,当 P/R=1 时,对应的光照强度为光补偿点,曲线B 的光补偿点为 a,小于 A 曲线的光补偿点,据此可知图中表示蛤蒌的是曲线 B。(2)当光照强度为 a 时,B 植物叶肉细胞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产生 ATP,产生 ATP 的膜结构有类囊体薄膜、线粒体内膜。实验在温度、水分均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光照强度在 c 点之后,限制植物 P/R 值增大的主要外界因素是 CO2浓度。(3)其他条件不变,光照强度突然减弱,光反应产生的H和 ATP 减少,A 植物叶肉细胞中的 C3 被还原的速率将减小,但 CO2被固定的速率不变,C 3 生成的速率大于 C3 消耗的速率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西省 祁县 中学 2018 届高三 生物 12 月月 考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