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物理快速提分法模型十六图象问题学案(含解析).docx
《2019高考物理快速提分法模型十六图象问题学案(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物理快速提分法模型十六图象问题学案(含解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图象问题图象可以形象地揭示物理规律及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处理图象问题的关键是搞清图象的物理意义,特别要明确图象的斜率、截距、面积等的物理意义。而要搞清图象的物理意义就必须把图象和其对应的表达式结合起来,即把数学中的函数图象的知识与物理规律、公式结合起来分析。一、对图象的认识教材的各个章节几乎都涉及到物理图象问题要实现图象的“四会(会看、会用、会换、会画) ”能力要求,必须注意图象的以下内容:在明确图象的数学意义的基础上联系物理规律,明确图象的物理意义,即摘清一个物理量是怎样随另一个物理量的变化而变化的识别横坐标和纵坐标所代表的物理意义,明确物理图象中的点、线(直、曲)、截距、峰值、斜率、面积等
2、的物理意义对矢量和某些有正负之分的标量,要注意其正负值的含义及在图象中的表示方法二、处理图象问题的思路会看:看图时要能够看出函数图象所表达的物理意义,看出图象中点、线、面及截距、斜率等的物理意义,并由此切入解题。会用:利用图象法解题不仅思路清晰,而且过程简单,方法巧妙利用图象法解题的关键在于建立物理问题与物理图象间的联系,再根据有关物理规律求解会换:同物理过程在不同的物理图象中的表现形式不同,但不同的物理图象之间存在联系根据解题的需要,会将同一物理过程的变化规律用不同的图象表达出来转换图象的关键是根据物理规律,明确图象间的相互联系根据题给条件正确画出物理函数图象,或将物理过程的变化规律用图象表
3、示出来首先必须分析题给条件或物理过程所表达的物理意义,再由此构建与物理图象的联系经典例题 甲、乙两辆汽车同时通过公路上的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瞬时2p qAB CqVvtopqVvtqtp小锦囊图象分速度图象和位移图象,位移图线的斜率为速度,速度图线的斜率为加速度,速度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值,等于该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小锦囊本题是根据图象进行定性分析而直接作出解答的。分析时要熟悉图线下的面积、斜率所表示的物理意义。速度依次为 v1、 v2。从该时刻起计时,甲、乙两辆汽车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 t1时刻甲、乙两辆汽车再次相遇B在 t1时刻以后,乙车将在甲
4、车前面C在 t2时刻以前,甲、乙两车间的距离始终在减小D在 t2时刻以前,甲车始终在乙车前面分析与解答: t1时刻两车速度相等,但甲仍在乙前面;从图线下的面积可知,在t2前,甲始终在乙前面;在 0t1时间内甲速度大,两车间距增大, t1 t2时间内乙速度大,两车间距小。答案为 D变式 1 一个固定在水平面上的光滑物块,其左侧面是斜面 AB,右侧面是曲面 AC,如图所示。已知 AB 和 AC 的长度相同。两个小球 p、 q 同时从 A 点分别沿 AB 和 AC 由静止开始下滑,比较它们到达水平面所用的时间()A.p 小球先到 B.q 小球先到C.两小球同时到 D.无法确定分析与解答:可以利用 V
5、-t 图象(这里的 V 是速率,曲线下的面积表示路程 s)定性地进行比较。在同一个 V-t 图象中做出 p、 q 的速率图线,如图 6 所示。显然开始时 q 的加速度较大,斜率较大;由于机械能守恒,末速率相同,即曲线末端在同一水平图线上。为使路程相同(曲线和横轴所围的面积相同) ,显然 q 用的时间较少。答案为 B变式 2 一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依次通过 A、 B、 C 三点, AB=BC。物体在 AB 段加速度为 a1,在 BC 段加速度为 a2,且物体在 B 点的速度为 2Av,则A a1 a2 B a1= a2 C a1 a2 D不能确定分析与解答:依题意作出物体的 v-t 图象,如图所
6、示。图线下方所围成的面积表示物vtv1v2t2t1O甲乙3体的位移,由几何知识知图线、不满足 AB=BC。只能是这种情况。因为斜率表示加速度,所以a1a2。答案为 C经典例题 水平推力 F1、F 2分别作用于水平面上等质量的 ab 两物体上,作用一段时间后撤去推力,物体将继续运动一段时间后停下来。两物体的 v-t 图线如右图,图中线段 AB平行于 CD,则()A.F1的冲量大于 F2的冲量B.F1的冲量等于 F2的冲量C.两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D.两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等分析与解答:物体在加速阶段水平方向受到推力 F 和摩擦力 f 的作用,在减速阶段水平方向只受摩擦力作用。由题意得,减速
7、阶段 v-t 图线平行,所以两物体的加速度相等。由 f=ma,且 m 相等,所以摩擦力相等对两物体的整体运动过程由动量定理:Ft-ft=0而且摩擦力相等,t 2大于 t1。 答案为 AC变式 1 把一重为 G 的物体,用一个水平的推力 Fkt(k 为恒量,t 为时间)压在竖直的足够高的平整的墙上(如图)从 t0 开始物体所受的摩擦力 Ff随 t 的变化关系是下图中的哪一个()分析与解答:选物体为研究对象,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只受重力 G 和摩擦力 Ff的作用由于 F 从零开始均匀增大,所以物体整个过程的大体运动情况应该是:先加速下滑,再减速下滑、最后静止不动。在解题过程中,要掌握“先粗后细”的原则
8、。开始一段时间FfG,物体加速下滑;当 FfG 时,物体速度达到最大值,之后 FfG,物体向下做减速tvoAC4运动,直至速度减为零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其大小为:FfF NFkt,即 Ff与 t 成正比,是过原点的直线;当物体速度减为零之后,滑动摩擦变为静摩擦,其大小由平衡条件可知 FfG。所以物体静止后的图线为平行于 t 轴的线段。答案为 B变式 2 汽 车 在 平 直 公 路 上 以 速 度 v0匀 速 行 驶 , 发 动 机 功 率 为 P 快 进 入 闹 市 区 时 , 司机 减 小 了 油 门 , 使 汽 车 的 功 率 立 即 减 小 一 半 并 保 持 该 功
9、率 继 续 行 驶 下 面 四 个 图 象 中 , 哪 个图 象 正 确 表 示 了 从 司 机 减 小 油 门 开 始 , 汽 车 的 速 度 与 时 间 的 关 系 ()分析与解答:开始匀速,说明牵引力和阻力大小相等;当功率减小则,速度和牵引力都要减小,故汽车做加速度减小的变减速运动,由初始和最终时的功率关系得最终速度为初始时一半答案为 C变式 3 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 1m1kg 和 22kg 的 A、 B 两物块并排放在光滑水平面上,若对 A、 B 分别施加大小随时间变化的水平外力 1F和 2,若 1(9-2 t)N, 2F(32 t)N,则:(1)经多长时间 0两物块开始分离?(2)
10、在同一坐标中画出两物块的加速度 1a和 2随时间变化的图像?(3)速度的定义为 v/ s t, “v-t”图像下的“面积”在数值上等于位移 s;加速度的定义为 a v/ t,则“ a-t”图像下的“面积”在数值上应等于什么?(4)由加速度 1a和 2随时间变化图像可求得 A、 B 两物块分离后 2s 其相对速度为多大?分析与解答:(1)当两物体分离瞬间速度相等, A、 B 间相互作用力为零,521a,即: 21mF 0t2.5s (2)两物块的加速度 1a、 2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如答图所示:(3)等于其速度的变化量 v (4)等于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大小,即 BAv6m/s 变式 4 质量为
11、50kg 的男孩,在一座高桥上做“蹦极” 。弹性绳长为 12m。男孩从桥面下落,达到最低点 D 距桥面 40m,男孩下落速率 跟下落距离 S 的关系如图所示,男孩在C 点时的速度最大。空气阻力不计,重力加速度 g 取 10 2ms。求:(1)男孩到达 D 点时,绳的弹性势能 pE(2)绳的劲度系数 k分析与解答:(1)小孩下落至的过程中小孩和弹性绳的机械能守恒 4210PEmghJ(2)男孩达处速度最大,合力为零,即 mg=kx6.5kNSx变式 5 一位蹦床运动员仅在竖起方向上运动,弹簧床面与运动员间的弹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通过传感器用计算机绘制出来,如图所示。取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g=10m/
12、s2。试结合图象,求(1)蹦床运动稳定后的运动周期;(2)运动员的质量;(3)在运动过程中,运动员离开弹簧床上升的最大高度;(4)运动过程中运动员的最大加速度分析与解答:(1)周期可以求出,由图象可知 T=9.5s6.7s=2.8 s (2)运动员的质量要以求出,由题中图象可知运动员运动前 mg=F0=500N m=50 kg6(3)由题中可知运动员运动稳定后每次腾空时间为:t=8.76.72 s H )t1(g5 m (4)运动过程中运动员的最大加速度可以求出,运动员每次腾空时加速度a1=g=10m/s2,而陷落最深时由可知 Fm=2500 N此时牛顿运动定律 Fmmgma m 可得最大加速
13、度 am g=40 m/s2变式 6 图所示为一根竖直悬挂的不可伸长的轻绳,下端拴一小物块 A,上端固定在 C点且与一能测量绳的拉力的测力传感器相连.已知有一质量为 m0的子弹 B 沿水平方向以速度 v0射入 A 内(未穿透) ,接着两者一起绕 C 点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在各种阻力都可忽略的条件下测力传感器测得绳的拉力 F 随时间 t的变化关系如图 2 所示。已知子弹射入的时间极短,且图中t0 为 A、 B 开始以相同速度运动的时刻,根据力学规律和题中(包括图)提供的信息,对反映悬挂系统本身性质的物理量(例如 A 的质量)及 A、 B 一起运动过程中的守恒量,你能求得哪些定量的结果?分析与解
14、答:由图可直接看出, A、 B 一起做周期性运动,运动的周期 T2 t0 令 m表示 A 的质量, l 表示绳长. 1v表示 B 陷入 A 内时即 0t时 A、 B 的速度(即圆周运动最低点的速度) , 2表示运动到最高点时的速度, F1表示运动到最低点时绳的拉力,F2表示运动到最高点时绳的拉力,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 100)(vmv在最低点和最高点处运用牛顿定律可得 lvgF21001)()(lm2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 202100 )()()( vvgl 由图 2 可知702Fm1由以上各式可解得,反映系统性质的物理量是 06gmgFvlm2053A、 B 一起运动过程中的守恒量是机械能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物理 快速 提分法 模型 十六 图象 问题 解析 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