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201901080117.doc
《广东省湛江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201901080117.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湛江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201901080117.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湛江一中 2017-2018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级 语文科试卷考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机读卡上。2、每 小 题 选 出 答 案 后 , 用 铅 笔 把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题 目 的 答 案 标 号 涂 黑 。 如 需 改 动 , 用橡 皮 擦 干 净 后 , 再 选 涂 其 他 答 案 标 号 , 不 能 答 在 试 卷 上 。3、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将答题卡收回。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以民为主“民主”在中国文
2、化中,首先有“以民为主”的含义。 尚书中说:“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人民才是邦国的根本,人民是国家的首要。 尚书作为上古文献,早早就提出了治国要“以民为主”的思想。甚至,这部被历代治国者奉为“政治课本”的古书,它十分严厉地训诫统治者说“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以及“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这其实是在表明:民意就是天意。如果说“民”就是“天” ,那么中国古代的统治者将自己称为“天子” ,从文化本意上讲,那应该是“人民之子”的意思,天子,不仅不能为所欲为,反而应当顺从民意。以民为主、民比天大,这样的思想使得最高统治者是要想人民之所想的:人民的想法就是他的想法、人民的愿望就是他的愿望,他只是带
3、领民众驶向美好生活的掌舵者而不是做主者,他甚至要无限地弱化自己的意志、淡化自己的色彩,才能彰显和顺乎人民的意愿。所以周易里论述君王之道的乾卦就说“群龙无首,吉” ,当社会领袖已经化入寻常的道之中,不再看见他高高在上的身影时,便是吉利之相。而老子也说“太上,不知有之” ,说“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老子的意思是,在最好的世代里,人民只是模糊感觉到统治者的存在而已,也就是,统治阶层虽超乎于民却顺乎于民,不与人民产生明显的距离;老子又称,这样的统治者,为百姓谋福利成功了,人民却感觉这本就是老百姓自己顺其自然的状态,本就是生活该有的样子。这难道不是一种最大程度的“以民为主”?统治者作为效劳于民
4、的一个掌舵者,却早已无限虚化了自己的声音与功绩,在这大地上,只有人民作为主人自然而然的身影。2尚书 周易 老子出现稍早, 孟子晚出,儒家孟子目睹当时社会变得礼崩乐坏,却在论著里比前几部文献都更为明确地指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由此可见,无论统治上层如何兴衰往来、无论社会制度如何更改变幻,那贵重不变的,始终都是人民大众。以历史的眼光来看,所有的朝代更迭、制度变迁都是岁月洗礼中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过客,唯有广大人民才是在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中都永世不变的主人。所以,中国文化里的圣贤,是为这亘古不变的人民而思考命运的。他们与政客不同,政客的服务对象是当权者,而圣贤的关怀对象是为民者。他们的思考
5、结果,不是仅为时政出谋划策,而是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因此,才体现着最本质的人文关怀,才沉淀为岁月洪流中永不淘汰的金玉良言。(摘编自光明网,有删节)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尚书较早地提出了治国要“以民为主”的思想,因此被历代治国者奉为“政治课本” 。B “以民为主”的思想使得最高统治者要顺乎民意,就要做带领民众驶向美好生活的掌舵者,甚至要弱化自己的意志。C 周易中的“群龙无首”是指百姓看不见统治者的身影,他们已经化入寻常的道之中。D 老子说“太上,不知有之” ,意思是,在最好的世代里,统治阶层虽超乎于民却顺乎于民,人民不与他产生距离。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
6、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文章先列举古代圣贤关于“以民为主”的不同阐释,最后总结观点,层次清晰,中心突出。B文章在中国文化范畴内阐释民主的内涵,得出“唯有人民才是永世不变的主人”的观点。C文中引用尚书 周易 老子中的原文,不仅使文章有说服力,而且增强了文化气息。D文中引用孟子的观点,说明“以民为主”思想不随统治上层、社会制度变化而变化。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对于“统治者和人民”关系的论述, 老子比尚书 周易中“以民为主”的程度更深。B.老子中“超乎于民顺乎于民” , 孟子中“民贵君轻”等思想,都是“民主”的体现。C圣贤与政客不同,圣贤关怀“为民者” ,不是仅为
7、时政出谋划策,而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3D中国文化里的圣贤之言会成为金玉良言,是因为其中体现着人文关怀、对人民思考命运的思想。(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46 题。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有改动)朱成玉临终时,祖母颤巍巍地示意我们点上一根儿蜡烛,说要和它一起熄灭。我不知道祖母此举有何深意,只知道那个时候经常停电,而一根蜡烛的价钱是五分钱。祖母望着蜡烛,眉头舒展,窃贼瞄见金子一般,灵光乍现,随即又仿佛一个跋涉了许久的旅人到达了目的地,长舒一口气,卸下所有。祖母没有活过那根蜡烛,先它一步,咽了气。祖母的脸上露出久违的微笑,酒窝像一朵莲花。她奋力伸出手去,骨
8、瘦如柴的手,指着我们,像菩萨的手,伸到我们中间。祖母去了,电却来了,电灯照亮所有人的忧伤,却再也照不亮祖母的前额。父亲吹灭了蜡烛,说:“留着这根蜡烛,等出灵的时候,点着它,给你奶奶在那边照个亮儿。那边太黑了。 ”那边是哪边?父亲又没去过,怎么就知道那边是黑的?年少的我满是疑惑,可是看着一张张因为悲伤而严肃异常的脸,我又不敢问太多。父亲似乎看出我的疑惑,接着说:“你奶奶这一辈子苦啊,在晦暗的地方呆得时间太长了。 ”祖父和祖母结婚后不久便当了兵,然后杳无音信,祖母一生没有再嫁,独自一人养大父亲和叔叔。因为祖父当的是国民党兵,所以, “文革”的时候,祖母免不了受了很多红卫兵的“声讨”和欺辱。祖母忍受
9、着尘世带给她的一切苦楚,正如她那苦命的村庄,终日沉默,一言不发,只有无限猛烈的狂风抽打它时,它才勉强挣扎一下。是的,偶尔她也会喋喋不休地怨恨:“你个傻瓜蛋子,哪怕当个逃兵也好啊,不知道家里有等你的娃儿吗?”她在村庄里扎下根去,哪都不去。她说就算临死前最后一刻,也要等着祖父,她就那么执拗地信着,祖父还活着。那段日子,祖母常常去当铺。从最开始的手镯,到后来的银饰,甚至她最割舍不下的香炉、银制的烟袋锅,都一一典当出去,只为了让她的孩子们不挨饿。为了孩子,她把自己典当得干干净净,空剩一副嶙峋的瘦骨。老了,本想着该享享清福,却不想又得了重病。祖母卧床不起,躺在床上,谁都可以推开她的门进去,看她躺在床上的
10、狼狈的样子。尽管在她年轻时,扣个扣子都要避开人的眼睛,更不会像许多女人那样,在人前奶孩子。日子再穷,祖母都不会让她的衣服有一点脏和一丝褶皱。祖母是个极其干净的人,大家闺秀,年轻时候有洁癖,她的床,别人坐过之后,她都要重新洗一遍。每天会洗好几遍手和脸,爱用香皂。可是她老了,病了,臭气在体内生发。她的所有器官都坏了,功能丧失,大便经常要由父亲和叔叔轮流用手指头抠出来。4每当这时候,祖母只能无可奈何地拉被子遮脸。有时候她会像疯子一样发火,有时候会像小孩一样哭。一生的尊严,劈里啪啦全毁了。最难熬的是夜。一切都停了下来,唯独疼痛,还在漫无边际地爬。祖母在黑暗中忍着疼痛,她的手紧紧攥着,她的嘴紧紧咬着被子
11、,她不喊叫,她心疼她的儿孙,不想让自己的喊叫惊醒了我们。祖母在黑暗中,被疼痛戳醒,就那么睁着眼睛,我想,她的脑海中定是一遍又一遍地播放着往日时光,这岁月的皮影戏,终于要演到最后一幕。令我们意想不到的是,祖母在黑暗里对抗疼痛的方式,竟然是给我们一粒粒地嗑瓜子,早上醒来,她的枕头边儿上堆满了很大的一堆瓜子仁儿。只有早晨,她才能睡一会儿,我们轻手轻脚,从她的枕头边搬走一座山,尽量不弄出一点儿声响来。想起父亲说的话,祖母更多的时光都是在黑暗里,而她并没有因此消沉,照样带领我们把日子过得柳暗花明,风生水起。说白了,祖母是一个可以驾驭苦难的人,这苦难的烈马,一旦驯服,可以驮一个人奔往幸福。在黑暗里又怎样?
12、那就去做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这是祖母的哲学。4下列对这篇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 作者借祖母的故事,向我们传达了要珍惜生命的人生感悟和莫惧黑暗,要追求光明的人生哲思,这是作品的独到之处。B. 祖父和祖母结婚后不久就当了兵,此后一直杳无音信。由于祖父是国民党兵,所以在文革期间祖母受了很多红卫兵的声讨和欺辱,因而祖母偶尔也会喋喋不休地怨恨祖父,对祖父的不满。C. 小说巧妙使用夸张、拟人、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不仅使主旨更突出,形象更鲜明,而且也使小说语言呈现出哀而不伤的特点。D. 本文从祖母逝世起笔,正文运用了大量的插叙,回忆祖母一生的艰辛,结尾回扣祖母逝世
13、。全文既有整体勾勒,又有细节刻画,做到了首尾呼应,韵味丰富。5祖母具有怎样的品德?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 (5 分)6作品是怎样叙述祖母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6 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 7-9 题。【材料一】2017 年 6 月 27 日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大连开幕,IBM 大中华区董事长陈黎明、瑞典企业与创新部部长 MikaelDambberg 等参与分论坛,并就第四次工业革命中科技变革带给人类的焦虑感等话题展开讨论。关于科技的发展是否会导致人类被代替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在 AlphaGo 战胜李世石、柯洁后,这种忧虑更甚。
14、5陈黎明表示,这种担忧并不是当下才出现的,事实上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就开始了,但这种忧虑从长期看无须担心。他举例说,农民并没有因为农业的机械化而失去工作,农业机械化并没有导致大规模的失业。陈黎明提出“人机同行,认知共进”的观点,他认为人类和科技是相互增强而不是相互替代的。MikaelDambberg 指出变革中的安全感很重要,因此政策要保护变革中的人们,而这也是包容性增长的体现。短期来看,人们确实感到了不安,对于失业人员,政府部门需要做到长期规划和短期救助结合,增强技能培训,否则人们会厌恶改变、抗拒改变。 (摘自人工智能会淘汰人类?看看达沃斯上的大咖怎么说 ,2017 年 6 月 27 日央广网)
15、【材料二】AI-工智能,科幻电影的创意维纳斯,科学家担忧的潘多拉魔盒。例如贾维斯电影钢铁侠中钢铁侠的 AI 管家,一度落入恶人手中“黑化” 。再如吉迪亚科幻剧明日传奇中亨特船长忠实的 AI 助手,以精湛技术和精准定位追踪,成为舰队战斗的重要利器。未来,AI 究竟会“黑化” 、站在人类的对立面,还是被“驯化”成为乖巧的“服务员”?在 2017 年夏季达沃斯的会场,针对人工智能的未来走向,各界专家展开了激烈的探讨。“人们对人工智能充满期待,也应保持高度警惕。 ”普华永道环球审计服务市场主管合伙人伍智杰认为, “我们要优先考虑信任和透明度,而非商业模式、投资目标和绩效提升方法,这样才能帮助人们理解人
16、工智能的效用,使其真正为我们所用。 ”“目前,人工智能都是弱人工智能,是人类的工具。 ”果壳网、分答创始人嵇晓华也观点鲜明地表示,短期内不会出现强 AI, “但一旦出现就绝对会黑化 ,是人类无法降服的。 ”“任何一种先进技术,都可能同时存在促进作用和负面作用,无论人工智能在某一领域比人强多少,它依然是人的智慧产生的,就像计算机的病毒,无论发生多少变化,都有可以控制的办法。 ”清华控股董事长徐井宏说。无论如何,在这个时代大潮中,AI 技术的发展已不可逆转。 “未来,人类与机器人的关系仍具不确定性。 ”这句写在达沃斯机器人制造空间墙上的话,引发着更多的深思。(摘自人工智能的明天在哪里? ,2017
17、 年 6 月 27 日新华网)【材料三】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风起云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孕育兴起,人类开始迈向大智能时代。29 日在天津召开的世界智能大会上,科技部负责人表示,我国即将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国家规划,力争使之成为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与会的院士和业界代表普遍认为,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给人类经济、社会与生活带来颠覆性影响,人工智能的发展正进入新阶段,呈现出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和智能操作等特征。“与所有的颠覆性技术一样,新一代人工智能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因此需要统筹6谋划、科学引导。 ”科技部负责人介绍。我国重视人工智能在社会伦理、就业结构、个
18、人隐私、国家安全等方面的变化和挑战,正抓紧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使之走上安全发展轨道。据介绍,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主要推动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能力建设,夯实基础设施;二是加快人工智能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三是强化政策储备,重视风险防范;四是加强国际合作,参与人工智能全球发展的统筹协调。 (摘自迈向大智能时代: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即将发布 ,2017 年 6 月 29 日新华网)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 材料一就人工智能问题提到达沃斯论坛上两位大咖的看法,一位强调科技发展的积极意义,一位强调变革中的安全感。B. 材料二中记写达沃斯会场各界专家就人工智能
19、的未来走向进行的探讨,大家都集中于未来人类与机器人关系的思考,看法各有不同。C. 材料三报道我国将对人工智能的发展进行统筹谋划、科学引导,并概括介绍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主要方向和主要工作。D. 三则材料都关注了人工智能的安全问题,也都涉及如何应对的问题。材料三明确了我国应对人工智能发展潜在风险的具体策略。8下列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 (5 分)A. 材料一和材料二报道了专家们对人工智能的担忧以及对其未来发展的乐观态度,这种辩证客观地看问题的方法给大众以积极的引导。B. 材料三是从国家层面谈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规划问题,而材料一和材料二只是从专家的眼光谈人工智能和
20、人类的关系问题,这两则材料报道的格局相对较小。C. 材料一和材料二各界专家对人工智能的问题看法不一,材料三重点谈我国未来在人工智能规划方面所要做的工作,直接回答了前两则材料中提出的问题。D. 材料二和材料三都来源于新华社,同一家媒体对人工智能问题从不同角度报道分析,互为补充,足见这一话题的重要性及它的现实性。E. 三则材料除了具有新闻客观性的特点之外,还都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比如材料二开头针对人类关于科技变革的担忧所做的比喻,形象生动。9材料二说“未来,人类与机器人的关系仍具有不确定性” ,请联系文本,从科学家、国家、国际等角度谈谈如何才能使人工智能更好地为我们所用。 (4 分)二、古诗文阅读
21、(35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进士及第,调宝鸡尉,知柏乡县。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湜闻其名,将推毂之,召7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湜怒,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曰:“君真能吏也。 ”率诸使者合荐之。西将高永年死于羌,帝怒,亲书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姓名,敕蒙往秦州逮治。至秦,仲武等囚服听命,蒙晓之曰:“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 ”案未上,又拜御史中丞。蒙奏言:“汉武帝杀王恢 ,不如秦穆公赦孟明;子玉
22、缢而晋侯喜,孔明亡而蜀国轻。今羌杀吾一都护,而使十八将繇之而死,是自艾其支体也。欲身不病,得乎?”帝悟,释不问。迁刑部尚书,改户部。比岁郊祭先期告办,尚书辄执政。至是,帝密谕之。对曰:“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 ”一日,帝从容问:“蔡京何如人?”对曰:“使京能正其心术,虽古贤相何以加。 ”帝颔首,且使密伺京所为。京闻而衔之。大钱法敝,朝廷议改十为三,主藏吏来告曰:“诸府悉辇大钱市物于肆,皆疑法当变。 ”蒙曰:“吾府之积若干?”曰:“八千缗。 ”蒙叱曰:“安有更革而吾不知!”明日,制下。又尝有几事蒙独受旨,京不知也;京侦得之,白于帝,帝曰:“侯蒙亦如是邪?”罢知亳州。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
23、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 ”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选自宋史侯蒙传 ,有删改)注 王恢:伏击匈奴,单于察觉而撤军。汉武帝大怒,曰:“今不诛恢,无以谢天下!”子玉:楚成王时为令尹。晋楚城濮决战,楚军败,未遇赦,子玉自杀。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A. 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B. 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C. 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
24、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D. 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A. 冠,戴帽子。古代男子十八岁时举行加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 。B. 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的称号。C. 转运使,官名。中国唐代以后各王朝主管运输事务的中央或地方官职。北宋前期转运使职掌扩大,实际上已成为一路之最高行政长官。D. 郊祭,犹郊祀,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省 湛江 第一 中学 2017 _2018 年高 语文 下学 期期 试题 201901080117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