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检测题1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20190117272.docx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检测题1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2019011727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检测题1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20190117272.docx(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酸和碱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1.向含有氧化铜和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插入锌片,有气泡产生,则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 )A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 B不溶物中一定含有铁C不溶物中一定含有铜 D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亚铁2.下列图像对应叙述关系正确的是( )A向 pH3 的溶液中加水B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与锌粒反应C向 H2SO4和 CuSO4混合溶液中加 NaOH 溶液D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3.为了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人体不同器官内的体液具有不同的酸碱性,根据下表可知,在正常情况下( )A人体的唾液一定呈酸性B人体的胆汁一定呈碱性C人体的胰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D酚酞溶
2、液可精确测得以上体液的 pH4.对某 pH2 的溶液成分进行分析、检测,下列结果合理的是( )A KNO 3 K 2CO3 NaNO 3 CaCl 22B KC1 NaHCO 3 K 2SO4 NaClCNaCl ZnSO 4 KNO 3 KOHDHCl MgCl 2 Na 2SO4 NaCl5.向滴有酚酞的 NaOH 溶液中,逐渐滴入稀盐酸至过量,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pH 逐渐增大B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pH 逐渐减小C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pH 逐渐减小D溶液颜色不变,pH 逐渐增大6.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都是无色的 B溶液都是混合物C溶液中的溶质都是
3、固体 D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7.盐酸、稀硫酸在水溶液中都能产生 H ,故有许多共同的性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打开盛有浓盐酸和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塞,在瓶口都有白雾B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用于除铁锈C浓盐酸、浓硫酸都可用来干燥氧气D在稀盐酸、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都有白色沉淀8.类推是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结果,其中错误的是( )碱的水溶液通常呈碱性,所以碱性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A只有B C D 9.长期露置在空气中质量会增加的物质是( )A氢氧化钠 B硫粉 C浓盐酸
4、 D碳酸氢铵10.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对下列概念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B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C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D中和反应与复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11.下列物质中,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 B稀硫酸 C稀盐酸 D水12.我国南方一些地区,农民有时会向农田撒些熟石灰,以调节土壤的 pH。这些地区土壤的 pH 可3能是( )A7B7C7D无法确定13.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常用 pH 试纸测定溶液的 pH。以下测定操作正确是( )A将被测液滴到放在玻璃片上的 pH 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B将 pH 试纸直接投入被
5、测液中,显色后,取出与标准比色卡比较C先用少量水湿润试纸,后滴上被测液,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D先用蒸馏水清洗滴管,随后吸取被测液滴到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14.某实验室废水含有较多的盐酸,排放前应加入某种试剂将废水调至中性,下列试剂中最合适的是( )A AgNO 3溶液 BNaOH 溶液 C稀醋酸 D KNO 3溶液15.下列溶液中 pH 最小的是( )A使石蕊变红的溶液 B使石蕊变蓝的溶液C使酚酞变红的溶液 D不能使石蕊变色的溶液16.下物质所对应用途错误的是( )A氧化钙:作干燥剂 B氢氧化钠:治疗胃酸过多C碳酸氢铵:作氮肥 D稀盐酸:除铁锈17.下列没有运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6、( )A服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症B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C蚊虫叮咬处涂上肥皂水,可减轻痛痒D用生石灰作干燥剂18.)向一定量的铁粉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下列图像对应关系成立的是( )A B4C D19.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因此任何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没有质量变化B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C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则带电的粒子都有是离子D碱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因此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一定是碱20.氧化钙的俗名是( )A石灰石 B纯碱 C生石灰 D烧碱二、填空题21.经测定,某
7、溶液的 pH1,取少量该溶液滴入紫色石蕊,溶液_,则该溶液中不可能存在 NaNO3、NaOH、Na 2SO4中的_。22.请将下列物质的序号填在相应的空格内酚酞 过磷酸钙 钛合金 葡萄糖 橡胶 压缩天然气(CNG) 石墨 二氧化碳(1)可用于制铅笔芯的是_;(2)能用作酸碱指示剂的是_;(3)能作汽车燃料的是_;(4)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_;(5)可制造汽车轮胎的是_;(6)农业常用的磷肥是_;(7)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物质是_;(8)可制造“人造骨”的是_。23.许多化学反应都伴随着明显的现象。但也有一些观察不到明显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1)向 FeCl3溶液中滴加 NaOH 溶液,出现
8、的明显现象是_。(2)CO2与 NaOH 溶液的反应无明显现象。为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小红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向一盛满 CO2气体的锥形瓶中注入一定量的 NaOH 溶液,迅速塞紧橡皮塞(胶塞中插有一下端系小气球的玻璃管)。然后振荡锥形瓶,会观察到小气球逐渐胀大,其主要原因是5_。(3)盐酸与 NaOH 溶液的中和反应也无明显现象,为证明二者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在向 NaOH 溶液中滴加盐酸前,应先向 NaOH 溶液中滴入少许_。三、实验与探究24.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小段镁条(已擦去氧化膜),再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镁条表面有_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发现问题为了再次观察上述反应现
9、象,小林同学用较长的镁条重做上述实验,但发现了异常现象,试管中出现了白色沉淀。实验验证 1小林同学针对两次实验的不同,设计对比实验方案,探究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得出结论镁条与盐酸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与_有关。追问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质?查阅资料20 时,100 g 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镁 54.8 g;镁能与热水反应产生一种碱和氢气;氯化银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做出猜想猜想一:镁;猜想二:氯化镁;猜想三:氢氧化镁,猜想的依据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验证 2将白色沉淀洗涤干净,分别取少量沉淀于 A、B、C 试管中,进行如表实验:625.在一次化学实验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对两个实验进行探究。实验一:
10、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中是哪一种粒子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猜想可能是水分子、钠离子或氢氧根离子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实验(1)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约 2 mL 蒸馏水,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现象:溶液不变色;(2)在第二支试管中加入约 2 mL 氯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现象:_;(3)在第三支试管中加入约 2 mL 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现象:_。结论_。实验二:用注射器向充满某种气体的软塑料瓶中注入一种液体(如图),振荡,发现塑料瓶变瘪,探究气体和液体可能是什么物质?猜想气体和液体可能是_(写一组即可)。实验用试管取少量实验后塑料瓶中的溶液,加入试剂_,产生相应的现象,其化学方程
11、式为_。评价上述实验完成后,能否验证你的猜想_,理由是_。四、计算题726.某化学活动小组用稀盐酸对赤铁矿中 Fe2O3含量进行测定(杂质不与盐酸反应且不溶于水),得到一黄色残液。为防止直接排放造成环境污染,对其进行了处理,过滤该残液,取 100 g 滤液,向其中不断加入某未知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所得实验数据如下表:(资料:FeCl 33NaOH=Fe(OH) 33NaCl)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选择合理的数据,计算所加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8答案解析1.【答案】B【解析】向滤液中插入锌片,有气泡产生,说明稀硫酸是过量的,溶液中一定有硫酸亚铁,不溶物中一定有铜单质,一定没有
12、铁单质。2.【答案】C【解析】A 项,向 pH3 的溶液中不断加水,酸性会减弱,pH 会增大,但不能超过 7,错误;B 项,随着反应的进行,氢气质量增加,当稀盐酸完全反应时,氢气的质量不再增加,错误;C 项,该过程先发生酸碱中和,酸完全反应后,NaOH 再与 CuSO4反应,才出现沉淀;正确;D 项,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固体剩余物是氧化钙和杂质,固体的质量不能是零,错误。故选 C。3.【答案】B【解析】A 项,人体的唾液 pH 为 6.6 至 7.1,可能为碱性,错误;B 项,人体的胆汁的 pH 大于7,一定呈碱性,正确;C 项,胰液 pH 大于 7,为碱性,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错误;D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年级 化学 下册 第十 单元 检测 解析 新版 新人 20190117272 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