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19版高考物理专题十四热学课件20190225177.pptx
《北京市2019版高考物理专题十四热学课件20190225177.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2019版高考物理专题十四热学课件20190225177.pptx(6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专题十四 热学,高考物理 (北京市专用),1.(2018北京理综,14,6分)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气体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无关 B.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C.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D.分子间的引力总是随分子间距增大而增大,考点一 分子动理论 A组 自主命题北京卷题组,五年高考,答案 C 本题考查分子动理论。温度是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 剧烈,气体扩散越快,A错;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小颗粒的运动,不是液体分子的运 动,B错;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且随着分子间距的增大,引力和斥力均减小,故C对、D 错。,易错点拨 分子力与
2、分子间距离的关系 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与斥力,两力的大小均与分子间距有关,分子力是指这两个力的合力,下图 为斥力f斥、引力f引及分子力f分随分子间距离r的变化关系图线。,2.(2017北京理综,13,6分)以下关于热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水流速度越大,水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B.水凝结成冰后,水分子的热运动停止 C.水的温度越高,水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D.水的温度升高,每一个水分子的运动速率都会增大,答案 C 本题考查分子动理论。温度是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故温度越高,分子热运 动越剧烈。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机械运动速度大小无关,故选项A错C对;水凝结成冰后, 分子热运动依然存在,
3、B项错误;温度升高,分子运动的平均速率增大,但不是每个分子的运动速 率都会增大,D项错误。,易错点拨 分子热运动与物体运动、物态变化的关系 水流速度大,只是说明水流整体运动的动能大,是宏观运动的表现,而分子热运动是指物体内部 的分子微观层面的运动,两者没有必然联系;水凝结成冰的过程,温度保持不变,分子热运动的 平均动能不变,这一过程中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3.(2016北京理综,20,6分,0.51)雾霾天气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是特 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雾霾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形状不规则,但可视为密度 相同、直径不同的球体,并用PM10、PM2.5分别
4、表示球体直径小于或等于10 m、2.5 m的颗 粒物(PM是颗粒物的英文缩写)。 某科研机构对北京地区的检测结果表明,在静稳的雾霾天气中,近地面高度百米的范围内,PM1 0的浓度随高度的增加略有减小,大于PM10的大悬浮颗粒物的浓度随高度的增加明显减小,且 两种浓度分布基本不随时间变化。 据此材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 A.PM10表示直径小于或等于1.010-6 m的悬浮颗粒物 B.PM10受到的空气分子作用力的合力始终大于其所受到的重力 C.PM10和大悬浮颗粒物都在做布朗运动 D.PM2.5的浓度随高度的增加逐渐增大,答案 C PM10的直径小于或等于1010-6 m=1.010-5
5、 m,A错误;处于静稳态的颗粒受力平衡, B错误;布朗运动是悬浮颗粒物的无规则运动,C正确;根据题意不能判断PM2.5的浓度随高度 的增加而增大,D错误。,失分警示 本题易错选D而失分,题目中明确提出“近地面高度百米的范围内,PM10的浓度随 高度的增加略有减小,大于PM10的大悬浮颗粒物的浓度随高度的增加明显减小”,并没有明 确PM2.5的浓度随高度的变化情况。,评析 本题联系社会热点问题,考查相关的热学知识。,4.2018课标,33(1),5分对于实际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 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气体
6、的内能包括气体分子的重力势能 B.气体的内能包括气体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势能 C.气体的内能包括气体整体运动的动能 D.气体的体积变化时,其内能可能不变 E.气体的内能包括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动能,B组 统一命题、课标卷题组,答案 BDE,解析 本题考查气体的内能。 气体的内能是指所有气体分子的动能和分子间的势能之和,故A、C项错误。,知识归纳 气体的内能 对于质量一定的气体,所有分子的势能和动能之和等于气体的内能。对于理想气体,分子的势能可忽略不计。,5.2017课标,33(1),5分氧气分子在0 和100 温度下单位速率间隔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 的百分比随气体分子速率的变化分别如图中两条曲线所示。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两条曲线下面积相等 B.图中虚线对应于氧气分子平均动能较小的情形 C.图中实线对应于氧气分子在100 时的情形 D.图中曲线给出了任意速率区间的氧气分子数目 E.与0 时相比,100 时氧气分子速率出现在0400 m/s区间内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 比较大,解析 本题考查气体分子速率及分布率。 每条曲线下面积的意义是各种速率的分子数总和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故面积相等,A正确、 D错误。气体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分子平均动能越大,大速率的分子数所占总分 子数的百分比越大,故虚线对应的温度较低,B、C皆正确。由图中0400 m/s区间图线下的面 积可知0
8、时出现在0400 m/s区间内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较大,E错误。,答案 ABC,6.2015课标,33(1),5分,0.425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越高,扩散进行得越快 B.扩散现象是不同物质间的一种化学反应 C.扩散现象是由物质分子无规则运动产生的 D.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能发生 E.液体中的扩散现象是由于液体的对流形成的,解析 扩散现象是分子无规则热运动的反映,C正确,E错误;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激烈,扩 散越快,A正确;气体、液体、固体的分肛子都在不停地进行着热运动,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和 固体中都能发生,D正确;在扩散现象中,分子本身结构没有发生
9、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B错误。,答案 ACD,7.(2009北京理综,13,6分)做布朗运动实验,得到某个观测记录如图。图中记录的是 ( )A.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情况 B.某个微粒做布朗运动的轨迹 C.某个微粒做布朗运动的速度-时间图线 D.按等时间间隔依次记录的某个运动微粒位置的连线,C组 教师专用题组,答案 D 微粒在周围液体分子无规则碰撞作用下,做布朗运动,轨迹是无规则的,实际操作中 不易描绘出微粒的实际轨迹;而按等时间间隔依次记录的某个运动微粒位置的连线的无规则 性,也能充分反映微粒布朗运动的无规则性,本实验记录描绘的正是某一微粒位置的连线,故选D。,8.(2008北京理综,15,6分)
10、假如全世界60亿人同时数 1 g 水的分子个数,每人每小时可以数5 000 个,不间断地数,则完成任务所需时间最接近(阿伏加德罗常数NA取61023 mol-1)( ) A.10年 B.1千年 C.10万年 D.1千万年,答案 C 1 g水所含水分子的个数为 61023,要数完水分子个数所需时间为t=年=1105年,所以答案为C。,1.(2015北京理综,13,6分,0.9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放出热量,其内能一定减小 B.物体对外做功,其内能一定减小 C.物体吸收热量,同时对外做功,其内能可能增加 D.物体放出热量,同时对外做功,其内能可能不变,考点二 内能 热力学定律 A组
11、 自主命题北京卷题组,答案 C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U=Q+W判断,只有C项正确。,考查点 内能及热力学第一定律。,思路点拨 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内能,物体内能的变化要综合分析这两个因素。,2.(2014北京理综,13,6分,0.9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温度降低,其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 B.物体温度升高,其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 C.物体温度降低,其内能一定增大 D.物体温度不变,其内能一定不变,答案 B 温度是物体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升高则其分子平均动能增大,反之,则其分子 平均动能减小,故A错误B正确。物体的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宏观 上取决
12、于物体的温度、体积和物质的量,故C、D错误。,考查点 内能和分子动理论。,思路点拨 温度反映分子平均动能的大小,而内能包括了所有的分子动能和势能两部分。,3.(2013北京理综,13,6分,0.9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液体中悬浮微粒的无规则运动称为布朗运动 B.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称为布朗运动 C.物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其内能一定增加 D.物体对外界做功,其内能一定减少,答案 A 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微粒的无规则运动,而不是液体(或气体)分 子的运动,故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由热力学第一定律U=W+Q知,若物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同 时对外做功,其内能也可能不变或减少,C
13、选项错误;物体对外做功同时从外界吸热,其内能也可 能增加或不变,D选项错误。,考查点 布朗运动和热力学第一定律。,易错警示 布朗运动是对分子运动的间接体现。,4.2017课标,33(1),5分如图,用隔板将一绝热汽缸分成两部分,隔板左侧充有理想气体,隔板 右侧与绝热活塞之间是真空。现将隔板抽开,气体会自发扩散至整个汽缸。待气体达到稳定 后,缓慢推压活塞,将气体压回到原来的体积。假设整个系统不漏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体自发扩散前后内能相同 B.气体在被压缩的过程中内能增大 C.在自发扩散过程中,气体对外界做功 D.气体在被压缩的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功 E.气体在被压缩的过程中,气体分子
14、的平均动能不变,B组 统一命题课标卷题组,解析 本题考查理想气体内能的改变途径、热力学第一定律。气体自发扩散时不对外做功, W=0,汽缸绝热,Q=0,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得U=W+Q=0,故气体内能不变,选项A正确,C错误;气 体被压缩的过程中体积缩小,外界对气体做功,W0,Q=0,故U0,气体内能增大,故理想气体的 温度升高,则分子平均动能增大,选项B、D正确,选项E错误。,答案 ABD,知识归纳 对气体做功及理想气体内能的理解 气体自由扩散时,体积虽变大,但没有施力和受力物体,因此不做功;气体被压缩时,体积减小,外 界对气体做功;理想气体不计分子势能,因此理想气体的内能等于所有分子的动能。,5
15、.2016课标,33(1),5分关于热力学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体吸热后温度一定升高 B.对气体做功可以改变其内能 C.理想气体等压膨胀过程一定放热 D.热量不可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E.如果两个系统分别与状态确定的第三个系统达到热平衡,那么这两个系统彼此之间也必定 达到热平衡,答案 BDE,解析 若气体吸热的同时对外做功,则其温度不一定升高,选项A错;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途 径之一,选项B正确;理想气体等压膨胀,气体对外做功,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C知,气体温度 升高,内能增加,故一定吸热,选项C错误;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知选项D正确;如果两个系统分别 与状态确定的第三个
16、系统达到热平衡,那么这两个系统与第三个系统的温度均相等,则这两个 系统之间也必定达到热平衡,故选项E正确。,易错点拨 (1)吸放热与温度的升降没有直接因果关系;(2)内能改变的两个途径为热传递和做 功;(3)分析等压膨胀过程的吸放热时要分析其内能的变化;(4)弄清热平衡的含义。,评析 此题考查热力学基本知识,难度为易,考生须弄清每个选项的意思,结合相关概念的含 义、热力学定律内容及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等知识,逐项分析判断。,6.2016课标,33(1),5分关于气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气体,内能一定相同 B.气体温度不变,整体运动速度越大,其内能越大 C.气体被压缩
17、时,内能可能不变 D.一定量的某种理想气体的内能只与温度有关 E.一定量的某种理想气体在等压膨胀过程中,内能一定增加,解析 由于非理想气体分子间作用力不可忽略,内能包括分子势能,则气体的内能与体积有关, 再者即使是理想气体,内能取决于温度和分子数目,质量相同的气体,当分子数目不同、温度相 同时,内能也不相同,故A项错误;物体的内能与其机械运动无关,B项错误;由热力学第一定律 知,气体被压缩时,若同时向外散热,则内能可能保持不变,C项正确;对于一定量的某种理想气 体,体积变化时分子势能不变,其内能只取决于分子平均动能的变化,而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 标志,所以D项正确;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C知,
18、p不变V增大,则T增大,故E项正确。,答案 CDE,知识归纳 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机械运动无关;一定量的实际气体的内能与气体体积、温度 都有关,而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的内能只与温度有关。,评析 本题考查了物体内能的概念、实际气体与理想气体的区别、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分 析问题的能力。,7.(2007北京理综,16,6分)为研究影响家用保温瓶保温效果的因素,某同学在保温瓶中灌入热 水,现测量初始水温,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测量末态水温。改变实验条件,先后共做了6次实验,实 验数据记录如表:,C组 教师专用题组,下列研究方案中符合控制变量方法的是 ( ) A.若研究瓶内水量与保温效果的关系,可用第1、3、5次实
19、验数据 B.若研究瓶内水量与保温效果的关系,可用第2、4、6次实验数据 C.若研究初始水温与保温效果的关系,可用第1、2、3次实验数据 D.若研究保温时间与保温效果的关系,可用第4、5、6次实验数据,答案 A 要研究影响家用保温瓶保温效果的因素,首先要猜想有哪些因素影响到保温效果, 然后在研究某个因素对保温效果的影响时,需要保证其他因素不变,即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 研究。保温效果可以用初、末态水温之差来表示,题中已给出了影响到保温效果的因素有瓶 内水量、时间、初态水温,而要研究某一个因素对保温效果的影响,则需要保证其他因素相 同。若研究瓶内水量与保温效果的关系,则应保证初态水温、时间相同,选择
20、不同的水量比较 它们的末态水温情况,因此应选择第1、3、5次实验数据,所以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若研究 初始水温与保温效果的关系,则应保证水量、时间相同,选择不同的初态水温比较它们的末态 水温情况,而题中的记录表格中没有符合此条件的记录,所以选项C错误。若研究保温时间与 保温效果的关系,则应保证水量、初态水温相同,选择不同的保温时间比较它们的末态水温情 况,而题中的记录表格中没有符合此条件的记录,所以选项D错误。,8.(2006北京理综,15,6分)如图所示,两个相通的容器P、Q间装有阀门K。P中充满气体,Q内为 真空,整个系统与外界没有热交换,打开阀门K后,P中的气体进入Q中,最终达到平衡
21、,则 ( )A.气体体积膨胀,内能增加 B.气体分子势能减少,内能增加 C.气体分子势能增加,压强可能不变 D.Q中气体不可能自发地全部退回到P中,答案 D 题给条件有“Q内为真空”“系统与外界没有热交换”。K打开后,P中的气体进 入Q中,此过程气体体积增大,外界对气体不做功,系统与外界又没有热交换,由U=W+Q知,在Q =0,W不大于零的情况下,U不可能大于零,A、B错;内能不可能增加就表示气体分子的平均动 能不可能增大,气体体积增大将造成单位体积的分子数减少,由气体压强的产生原因知气体压 强将减小,C错;观察和探究过液体扩散现象的学生将知道,扩散这一过程具有不可逆性,由此很 容易确定D正确
22、。,1.(2017北京海淀一模,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悬浮在液体中的微粒质量越大,布朗运动越显著 B.将红墨水滴入一杯清水中,一会儿整杯清水都变成红色,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C.两个表面平整的铅块紧压后会“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D.用打气筒向篮球内充气时需要用力,说明气体分子间有斥力,考点一 分子动理论,A组 20162018年高考模拟基础题组,三年模拟,答案 C 温度越高,微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显著,A错。B选项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永不停息 地运动着。D选项,充气需要用力是因为气体分子对器壁频繁撞击产生压强。,2.(2018北京西城一模,13)关于两个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23、力,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两分子处于平衡位置时,分子间没有引力和斥力 B.两分子处于平衡位置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大小相等 C.两分子间距离减小时,分子间的引力增大斥力减小 D.两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减小斥力增大,答案 B 两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随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减小,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的变化如图 所示,两分子处于平衡位置时,F引=F斥,B对。,解题关键 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的关系。,3.(2018北京丰台一模,13)分子间的距离减小时 ( ) A.分子势能一定减小 B.分子势能一定增大 C.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 D.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答案 D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
24、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因此D项正确,C项错。当分子 间距离为平衡距离r0时,对应分子间作用力为0,分子势能最小,当分子间距离由无穷远逐渐减 小时,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A、B项错误。,解题关键 会画分子间作用力及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变化的关系图像。,4.(2017北京海淀二模,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其内部每个分子热运动的动能都一定增大 B.气体的压强越大,单位体积内气体的分子个数一定越多 C.物体的温度越高,其内部分子的平均动能就一定越大 D.分子间距离减小,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一定减小,答案 C 温度升高时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A错,C正确。气体的压强越大,单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市 2019 高考 物理 专题 十四 热学 课件 20190225177 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