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9年中考语文复习备考手册熟读篇三古诗文阅读指导.doc
《浙江省2019年中考语文复习备考手册熟读篇三古诗文阅读指导.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2019年中考语文复习备考手册熟读篇三古诗文阅读指导.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1熟读三 古诗文阅读指导第一讲 古诗词曲赏析指导(一)知识梳理一、中国古典诗歌词:又称“诗余” “长短句” “倚声” “填词” ,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以两宋成就最高。二、诗歌的分类三、诗歌的体裁现代诗歌(1919 年“五四创始” ):新诗(即新体诗) ,以旧体诗形式反映现代生活的思想感情的诗四、古诗词曲内容分类及赏析要点22动物类“鸿雁”:往往用来抒写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之情。如“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杜鹃(子规) ”:往往与哀怨、思归相关联。如“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植物类“柳”:“留”的谐音,有伤感离别的意味。如“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
2、“梅”:诗人常借以表达孤高、不屑流俗的品格。如“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 “菊”:品格高洁、坚贞,有隐逸之意。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如“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 “萍”:多传达惆怅和哀愁。如“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常见意象及其特定含义 自然现象 类“月(残月、明月、新月、玉盘) ”:思乡、念亲的标志,多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 “流水”:对时光流逝的感叹,或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如“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 “黄昏” “落日”:思乡怀人,感伤、孤寂。如“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时令类“西风”:意味着凄凉。如“古道西风瘦马” 。 “重阳” “中秋”:象征思念亲人。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特定地点类 “长亭”:表达送别等。如“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 “南山”:多传达隐居之意等。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常见意象及其特定含义其他“酒” “饮酒”:多表达豪情、悲愁、苦闷和郁郁不得志的情感。如“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抽刀断水水
4、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 “吴钩”:象征英勇豪迈。如“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 “号角”:象征战争。如“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名前冠以“咏” ,或在古迹、古人名后加“怀古” “咏怀”等。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话外之音而已。内容特点表达要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的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5、;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常见古诗分类及其赏析怀古诗例:感慨盛衰无常及昔盛今衰。 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借古讽今、吊古伤今(伤己) 。 33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仰慕古人成就,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或功业无成的感慨。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采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内容特点 咏物言志,借所
6、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咏物诗分析角度 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 ,赏析时要重点把握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寄托什么志。内容分类一般分为写景诗和山水田园诗。写法特点借景抒情,融情入景。分析重点景物特征。写景诗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这类诗抒情上常常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法上常常采用白描、衬托。山水田园 诗的主题归隐田园,寄情山水;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厌弃官
7、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形式标志题目中常出现“塞” “征” “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从军行等。基本主题建立功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常见古诗分类及其赏析战争诗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繁,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塞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种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分析重点鉴赏边塞诗要结合作者的生平和诗歌创
8、作的具体时间,体味诗人在诗中写的是什么,抒发的是哪一类型的情感,要注意富有边塞特征的景物和富有战争特征的事件、心理。行旅诗和闺怨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 行旅诗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44一是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二是表达妇女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离情别绪、忧愁伤感;三是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处境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诗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他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
9、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等) ,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等) ,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抓住意象,构建图景。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闺怨诗闺怨诗。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宫怨诗。最为常见的写宫女“恩已断”或“未承恩”或“君恩无常、见异思迁”之怨恨的诗作。张祜何满子:“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 ,双泪落君前。 ”征妇怨诗。沈佺期杂诗:“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商妇怨诗。刘采春啰唝曲六首
10、(其三):“莫作商人妇,金钗当卜钱。朝朝江口望,错认几人船。 ”形式标志 标题中的“送”或“别”等字眼。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话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感情色彩依恋与不舍低沉哀怨,伤感惆怅;安慰与祝
11、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常见古诗分类及其赏析送别诗例:依依不舍的留恋之情。赠别二首(其二)杜牧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55情深意长的勉励。别董大二首(其一)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坦陈心志的告白。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二)考点指津考点一 分析诗词的形象【常见问法】1. 诗歌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2. 诗歌形象有什么特点?【解题技巧】1. 关注背景,知人论世。2. 概括形象特点。3. 体会写作意图,注意写作手法。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什么形象;形象特点
12、;形象意义。考点二 理解诗歌的意境【常见问法】1. 诗歌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 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 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知识放送】所谓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解题技巧】1. 描绘诗歌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画面。描绘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要有诗意。2.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表述,例如“孤寂冷清” “恬静优美”“雄浑壮阔” “萧瑟凄凉”等。注意要恰当贴切地吻合景物的特点和情调。3. 分析作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省 2019 年中 语文 复习 备考 手册 熟读 古诗文 阅读 指导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