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临泽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
《甘肃省临泽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临泽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临泽一中 20182019 学年上学期期中试卷高三历史第卷(选择题共 48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4 小題,每小题 2 分,共计 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周公完成东征后,开始营建洛邑。洛邑分为两部分:水东岸为成周(洛阳市东) ,将殷“顽民”迁于此地严加监督;西岸修建王城(洛阳市内) ,以军队八师驻守。当时,周公的这一举措A. 为西周的东迁做好准备 B. 有利于稳固周朝的统治C. 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D. 使洛邑成为重要的封国【答案】B【解析】【详解】周公东征后,营建洛邑,监督殷“顽民” ,并派驻军队,这有利于稳固周朝的统治,故 B 正确;周
2、平王东迁洛邑发生于西周灭亡后,排除 A;周王通过分封制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并非监督殷“顽民”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排除 C;洛邑属于王畿,而非封国,排除 D。【点睛】抓住关键信息“将殷顽民迁于此地严加监督;西岸修建王城(洛阳市内) ,以军队八师驻守” ,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2.中唐以后,一些在城市之外或农村地区贩卖农、林、牧产品的草市,由于贸易量大和人口数多而被提升为县,并成为县治,政府在这些地方设有管理机构。这说明中唐以后A. 地方行政系统日益完善 B. 商业性城市逐渐增多C. 草市完成了其历史使命 D. 商业突破了时空限制【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一些在城市之外或农村地区贩
3、卖农、林、牧产品的草市,由于贸易量大和人口数多而被提升为县”可知,草市由于商业繁荣、人口增多而被提升为县,自然这些城市的经济职能较强,说明商业性城市逐渐增多,故 B 正确;A 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并非所有的草市都发展为市镇,C 说法错误,排除;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突破时间限制的问2题,排除 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一些在城市之外或农村地区贩卖农、林、牧产品的草市,由于贸易量大和人口数多而被提升为县” ,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3.明朝,内阁可以封驳皇帝的诏旨。嘉靖时,阁臣杨廷和为大礼议一事, “先后封还御批者四,执奏几三十疏,帝常忽忽有所恨” 。可见,当时内阁的作为A. 对皇权有一定
4、的约束 B. 使内阁失去皇帝的信任C. 完善了中央决策体制 D. 改变了内阁的行政职能【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嘉靖帝对内阁封还诏旨一事表示不满,这说明当时内阁对皇帝起了一定的制约作用,故 A 正确;内阁享有并行使封驳权,这虽然引起了皇帝的不满,但并不能使内阁失去皇帝的信任、改变了内阁的行政职能,排除 BD;内阁没有决策权,C 是对材料的错误理解,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先后封还御批者四,执奏几三十疏,帝常忽忽有所恨” ,紧扣关键信息并结合内阁的职能分析解答。4.下表反映的是两汉到清中叶中国人均耕地(市亩)和亩产量(市斤)的变化情况。表中亩产量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 农业
5、生产工具的持续创新 B. 农业高产作物的大批引进C. 精耕细作生产的不断完善 D. 土地开垦量的大幅度增长【答案】C【解析】【详解】粮食亩产量的提高体现了单位面积土地利用率的提高,这是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方式发展的结果,C 正确;自唐朝后,农业生产工具创新较少,排除 A;农业高产作物引进于明中后期,这不能说明以前亩产量的提高,排除 B;土地开垦只能增加土地面积,并不能提高单位亩产量,排除 D。5.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形成了包括同世界市场体系接轨的新式资本主义经济、传统经济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新式经济在内的经济结构。这主要说明近代中国3A. 闭关锁国的状态被打破 B. 新式经济占据主导地位C. 经济因
6、外力而走向近代化 D. 经济发展采用西方模式【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可知,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很大,使中国出现了传统经济与新式经济并存的现象,尤其是出现了“同世界市场体系接轨的新式资本主义经济” ,说明中国经济在鸦片战争后因受外来侵略的影响步入了近代化,故 C 正确;A 不是材料主旨,排除;近代中国居主导地位的仍然是传统自然经济,B 错误;D 与史实不符,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中国逐步形成了包括同世界市场体系接轨的新式资本主义经济、传统经济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新式经济在内的经济结构” ,结合所学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分析解答。6.1853 年,太平天国在答复英使文翰的信
7、中公开宣布“天下为一家,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彼此之间,既无差别之处,焉有主从之分。1853 年,在另一答复中又指出:“万国亦许往来通商,但通商者务要凛遵天令。 ”这表明太平天国A. 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 坚持“天朝上国”的观念C. 希望得到英国的经济支持 D. 对外国侵略有本质上的认识【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既无差别之处,焉有主从之分” “万国亦许往来通商,但通商者务要凛遵天令”可知,太平天国主张在平等的基础上与西方国家发展关系,故 A 正确;B 本身与材料不符,排除;C 是对材料信息的误读;“本质上的认识”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 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既无差别之处
8、,焉有主从之分” “万国亦许往来通商,但通商者务要凛遵天令” ,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7.下面是 18731930 年中国外贸情况表。由此推知,当时中国4A. 鸦片输入居进口商品首位 B. 入超局面得到根本性改变C. 矿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强 D. 外贸的半殖民地特征明显【答案】D【解析】【详解】表格信息显示,1873-1930 年中国农副产品等原料出口在外贸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工业品在进口中所占比重一直很大,可知近代中国沦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半殖民地特征明显,故 D 正确;材料信息无法显示“鸦片输入”情况,排除 A;表格信息无法反映入超情况,并且 1873-1930 年中国对
9、外贸易是入超,入超局面没有根本性改变,排除 B;材料显示的是农副产品和矿产品出口总额的百分比情况,无法推断矿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强,C 错误。8.“一五”计划从 1951 年年初开始酝酿,至 1955 年 2 月基本定案,历时 4 年多,共编制了五次。1955 年 7 月,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九五三一九五七) ,至此, “一五”计划的编制工作最终完成。材料反映出A. 我国对经济建设探索的迷茫 B. “一五”计划有利于恢复经济C. 我国对经济建设探索的谨慎 D. 党内对实行计划经济存在分歧【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实际上说明国家对计划经济的推行方案不断地
10、修改论证,这是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视,体现了当时中国政府对经济建设的谨慎,故 C 正确;A 说法与材料不符,排除;B 在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排除;经济政策的制定肯定存在分歧,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D。【点睛】抓住关键信息“一五计划从 1951 年年初开始酝酿,至 1955 年 2 月基本定案,历时 4 年多,共编制了五次” ,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9.“它以制度的方式突出了族群、文化、宗教、习俗和社会发展方面的差异,在承认民族多样性的前提下,实行民族合作。 ”材料中的“制度”A. 实现了国家的政治统一 B. 是对历史传统的延续C. 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D. 体现了民族平等原则【答案】D【
11、解析】【详解】材料中“民族多样性”说明该“制度”指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该制度体现了5民族平等原则,D 正确;当时国家在政治上是统一的,A 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虽借鉴了历史的经验,但不是对历史的延续,而是一种创新,B 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材料说的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 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在承认民族多样性的前提下,实行民族合作” ,结合所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分析解答。10.1971 年夏, 朝日新闻开始长篇连载中国之旅 ,其他报纸也相继以“重新认识中国” “积极介绍中国”作为报道中国的主流。此情况的出现说明A. 两国民族矛后已消除 B. 中日关
12、系走向了缓和C. 中日邦交实现正常化 D. 美日间矛盾日益加剧【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重新” “积极”体现了日本媒体对中国的态度转向友好,这是中日关系走向缓和的反映,B 正确;中日民族矛盾至今仍没有消除,A 项表述太绝对,错误;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是在 1972 年,C 错误;D 与题意不符,也不符合史实,排除。【点睛】抓住关键信息“重新认识中国” “积极介绍中国” ,紧扣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中日关系发展的史实分析解答。11.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缪尔达尔在“循环累计因果关系”理论中提出,商品、资本、人员、技术等要素的自由流动,会使先进的地区更先进、落后的地区更落后。基于这一认识,现代中国
13、采取的主要举措是A. 注重与发展中国家进行贸易 B. 加大政府对落后地区的投资C. 在全球化中进一步韬光养晦 D. 深化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答案】D【解析】【详解】 “循环累计因果关系”理论强调了自由市场存在的弊端,必须发挥政府的宏观指导作用,中国不断深化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D 正确;仅注重与发展中国家进行贸易不能改变“先进的地区更先进、落后的地区更落后”的现实,A 错误;B 项内容虽然有助于推动落后地区的发展,但不是解决地区发展悬殊的根本性措施,排除;在全球化中不能长期韬光养晦,而要积极参与,排除 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商品、资本、人员、技术等要素的自由流动,会使先进的地区更
14、先进、落后的地区更落后” ,结合所学政府干预经济的作用以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6的目的和作用分析解答。12.1896 年,总理衙门奏折主张, “新闻报馆环球各国都城所不禁” ,官书局要办报纸,要仿照“西国新闻纸的内容” ,摘要翻刊,这一认识的宣扬A. 改变了总理衙门的职能 B. 削弱了政府的统治基础C. 有助于维新思想的传播 D. 实现了民族报业的独立【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新闻报馆环球各国都城所不禁” “ 要仿照西国新闻纸的内容 ,摘要翻刊”可知,总理衙门主张开报刊之禁,要求效仿西方办报,这一主张的宣传有助于西方新思想的传播,C 正确;材料信息不能得出总理衙门职能的改变、削弱了政
15、府的统治基础、民族报业的独立,排除 ABD。13.公元前 150 年左右,罗马法庭在对面临死刑的公民进行判决时,通常采用拖延审判的办法,以使罪犯远离罗马,估计罪犯到达安全地带以后才宣布禁止该罪犯返回罗马,死刑实际上变成了流放。这说明当时罗马A. 法律具有人文关怀性 B. 法治理念遭到了破坏C. 深受着习惯法的影响 D. 法律规定具有灵活性【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现象说明罗马法律未得到很好的执行,这必然使法治遭到破坏,B 正确;材料现象体现的是法律遭到破坏,而不是法律保护人,不能体现人文关怀,A 错误;C 材料现象没有体现,排除;材料现象体现的不是法律的灵活性,而是对法律的破坏,D 错误。
16、14.西班牙重商主义者马斯塔利兹指出:“这些贵金属并没有留在西班牙,而是转到它的更勤劳的邻人手里,使得他们致富,同时也成为西班牙人破产的原因。 ”材料意在说明西班牙开辟新航路A. 为本国积累了巨额原始资本 B. 为工业革命开拓了广阔市场C. 客观上改变了欧洲的经济格局 D. 推动各国积极参与海外探险【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可知,西班牙掠夺的贵金属并没有用于发展国内的经济,财富流入邻国,为邻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原始资本,客观上改变了欧洲的经济格局,C 正确,A 错误;7西班牙把掠夺来的财富用于享乐,没有转化为资本,并没有为工业革命开拓了广阔市场,B 项错误,排除;材料说明西班牙掠夺的贵
17、金属并没有用于发展国内的经济,财富流入邻国,为邻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原始资本,D 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15.16881714 年,英国内阁大臣并不认为他们作为一个集体应对议会负责,而认为他们应单独对君主负责。这表明当时A. 英国君主立宪制尚待完善 B. 内阁成为英国政治新核心C. 内阁与议会尚无政治联系 D. 议会与英王矛盾逐渐激化【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在英国“光荣革命”后, 权力法案对英王权力进行了很大限制,但国王在实际上仍然拥有行政权,并且这一权力得到当时内阁大臣的认同,这说明“关荣革命”后英国对英王权力的限制还不十分完备,所以当时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尚待完
18、善,A 正确;由材料信息可知当时内阁仍对国王负责,这说明内阁还不是英国的政治新核心,排除 B;英国内阁在当时无论是对议会还是对英王负责,都不能说明与议会在政治生活中没有政治联系,排除 C;材料中没有议会与英王矛盾激化的信息,排除 D。16.下面是美国一段时期内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变化示意图。这种变化A. 说明美国农业产值日益减少 B. 表明美国农业劳动力严重不足C. 反映出美国工业化程度提高 D. 说明美国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答案】C【解析】【详解】从图示可知,美国农业人口比重呈不断下降的趋势,这是由于工业化水平提高,需要大量劳动力,故 C 正确;A 材料不能说明“美国农业产值日益减少”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甘肃省 临泽县 第一 中学 2019 届高三 历史上 学期 期中 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