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
《山西省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山西省实验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1.下列物质与危险化学品标志的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A. A B. B C. C D. D【答案】A【解析】【详解】A、金属钾在反应中作还原剂,不能作氧化剂,图中所示标志是氧化剂标志,危险化学品标志的对应关系错误,故 A 符合题意;B、天然气具有可燃性,属于易燃气体,图中所示标志是易燃气体标志,危险化学品标志的对应关系正确,故 B 不符合题意;C、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图中所示标志是腐蚀品标志,危险化学品标志的对应关系正确,故 C 不符合题意;D、乙醇具有可燃性,属于易燃液体,图中所示标志是易燃液体标志,危险化学品
2、标志的对应关系正确,故 D 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本题应选 A。2.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的一组混合物是A. 四氯化碳和碘 B. 汽油和植物油C. 酒精和水 D. 四氯化碳和水【答案】D【解析】【详解】A、四氯化碳和碘互溶,不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故 A 错误;B、汽油和植物油互溶,不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故 B 错误;C、酒精和水互溶,不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故 C 错误;D、四氯化碳和水不互溶,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所以 D 选项是正确的;- 2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 D。【点睛】根据分液漏斗可以将互不相溶的两层液体分开,则分析选项中物质的溶解性即可.3.下列操作或发生事故时的处理方法正确的
3、是A. 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B.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应与桌面垂直C. 配制一定浓度的 NaCl 溶液时,定容振荡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到刻度线D. 浓硫酸不慎沾在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最后涂上 3%5%的小苏打溶液【答案】D【解析】A、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容易造成酒精着火,容易发生火灾,应该用火柴点燃,选项 A 错误;B、若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试管跟桌面成 45角,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小心地在试管里液体的底部加热,试管不能与桌面垂直,选项 B 错误;C、定容后不能再加水,这样会使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选项 C 错
4、误;D、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如果浓硫酸不慎沾在皮肤上,应立即用干布擦掉,然后用水冲洗,最后再涂上 3%5%的小苏打溶液,选项 D 正确。答案选 D。4.下列实验操作中,不能用于物质分离的是A. A B. B C. C D. D【答案】C【解析】A. 为过滤装置,可以分离液体和固体的混合物,故 A 不选;B. 为蒸馏装置,可以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故 B 不选;C. 为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的操作,不能用于物质的分离,故 C 选;D. 为分液的装置,可以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故 D 不选,故选 C。5.现有烧杯、试管、量筒、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集气瓶、
5、玻璃片、水槽、带导管的橡皮塞等仪器,用这些仪器不能完成的实验是 - 3 -制取氧气粗盐提纯制取氢气配制 100mL 1mol/L 的氯化钠溶液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时,要用到的仪器是:酒精灯、铁架台、试管、带导管的橡皮塞、集气瓶、玻璃片、水槽.这些仪器都具有,可以完成实验.故不选;粗盐提纯的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溶解中要用的烧杯、玻璃棒,过滤中还要用的漏斗、铁架台、玻璃棒、烧杯;蒸发中还要用到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故所用到的仪器是:烧杯、玻璃棒、漏斗、蒸发皿、酒精灯、铁架台.提供的仪器中缺少玻璃棒、漏斗、蒸发皿,故实验不能完成,
6、故选;制取氢气可用试管、铁架台、带导管的橡皮塞、集气瓶、玻璃片,这些仪器都有,故能完成.故不可选;用固体物质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称量中要用的托盘天平没有.故可选.此题中不能完成的实验是,综上所述,本题应选 B。6.设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NA个 CO2分子占有的体积一定为 22.4LB. 标准状况下,22.4L 四氯化碳含有的分子数为 NAC. 常温常压下,1.06Na 2CO 含有的 Na 数为 0.02NAD. 物质的量浓度为 0.5molL 的 MgCl2溶液中,含 Cl 数为 NA【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N A个 CO2分子是
7、1mol,所占有的体积不一定为 224L,需要考虑温度和压强,A 错误;B标准状况下四氯化碳不是气态,不能利用气体的摩尔体积计算分子数,B 错误;C常温常压下,106gNa 2CO3是 106g106g/mol001mol,含有的 Na+数为 002N A,C正确;D不能确定物质的量浓度为 05mol/L 的 MgCl2溶液的体积,则不能计算含有的 Cl-离子个数,D 错误,答案选 C。【考点定位】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及有关计算。【名师点睛】物质的量是贯穿整个中学化学始终的重要基本概念。这是由于它既考查了学生- 4 -对物质的量、粒子数、质量、体积等与阿伏加德罗常数关系的理解,又可以涵盖多角度的
8、化学知识内容。要准确解答好这类题目,一是要掌握好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化学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二是要准确弄清分子、原子、原子核内质子中子及核外电子的构成关系。7.相同物质的量的 Na +、OH 、F 离子具有相同的A. 质量 B. 质子数C. 电子数 D. 中子数【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Na +的质子数为 11,电子数为 10,质量数为 23,中子数为 23-11=12;OH 的质子数为 8+1=9,电子数为 10,质量数为 17,中子数为 8;F -的质子数为 9,电子数为 10,质量数为 19,中子数为 19-9=10;故一定含有相同的是电子数,故选 C。考点:微粒的组成8.下列对
9、实验过程的评价正确的是A. 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气体,证明该固体一定含 CO 2-B. 某溶液中滴加 BaCl 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 SO C. 某无色溶液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显红色,该溶液一定显碱性D. 验证烧碱溶液中是否含有 Cl ,先滴加稀盐酸除去 OH ,再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证明含有 Cl【答案】C【解析】【详解】A、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气体,证明该固体可能是 CaCO3,也可能是BaCO3、Na 2CO3、Zn 等物质,不一定是 CaCO3,故 A 错误;B、某溶液中滴加 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中可
10、能含 SO42-,也可能含有 Ag+,故 B 错误;C、某无色溶液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显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大量的 OH-,因此该溶液一定显碱性,故 C 正确;D验证溶液中是否含有 Cl ,先加稀硝酸酸化,再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证明含Cl ;若加入盐酸,则盐酸也会引入 Cl-,不能鉴定原溶液中是否含 Cl-,故 D 错误;综上所述,本题应选 C。9.等物质的量的 SO 2 和 SO 3 相比较,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5 -A. 它们的分子数目之比是 11B. 它们的氧原子数目之比为 23C. 它们的质量之比为 11D. 它们所含原子数目之比为 34【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等物质的量的
11、 SO2和 SO3分子数目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1:1,故 A 正确;B等物质的量的 SO2和 SO3分子数目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1:1,1 个 SO2分子中含有 2 个氧原子,1 个 SO3分子中含有 3 个氧原子,则所含 O 原子数之比为(12):(13)=2:3,故B 正确;C等物质的量的 SO2和 SO3质量之比等于物质的摩尔质量之比=64:80=4:5,故 C错误;D等物质的量的 SO2和 SO3分子数目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1:1,1 个 SO2分子中含有 3 个原子,1 个 SO3分子中含有 4 个原子,则原子总数之比为(13):(14)=3:4,故 D正确;故选 C。考点:考
12、查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10.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 KOH 溶液时,导致浓度偏低的原因可能是A. 容量瓶中原有少量的蒸馏水B. 移液时,不慎将液体流到瓶外C. 容量瓶盛过 KOH 溶液,使用前未洗涤D. 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和液面【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 进行误差分析,A 项无影响;B 项溶质损失了,浓度偏低;C 项溶质增多,浓度偏大;D 项定容时俯视液面低于刻度线,浓度偏高。故选 B 项考点:考查溶液配制中的误差分析点评:在配制溶液过程中,分析误差的思路: c(B)m/MV ,主要看溶质的实际质量、溶液体积与计算数据相比较, m 值偏大则浓度变大, V 偏大则浓度变小。本题属于难度一般。
13、11.设 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对于 0.3mol/L 的 K2SO4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2L 溶液中含有 0.6NA个 SO42 离子B. 2L 溶液中 K+离子的浓度为 1.2mol/L- 6 -C. 1L 溶液中含 K+离子 0.6molD. 1L 溶液中含溶质阴阳离子的总数为 0.9NA 【答案】B【解析】【详解】A.2L 0.3mol/L 的 K2SO4溶液含有 0.6mol K2SO4,含有 0.6mol 硫酸根离子,含有硫酸根离子数为 0.6NA个,A 正确;B硫酸钾溶液的浓度为 0.3mol/L,根据 K2SO4的组成,钾离子的浓度是 K2SO4浓度 2 倍,即溶液
14、中 K+离子浓度为 0.6mol/L,B 错误;C.1L 0.3mol/L 的 K2SO4溶液含有 0.3mol K2SO4,含有 0.6mol 钾离子,C 正确;D.1L 0.3mol/L 的 K2SO4溶液中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 0.3mol,钾离子物质的量为0.6mol,1L 溶液中含溶质阴阳离子的总数为 0.9NA个,D 正确;答案选 B。【点睛】明确物质的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注意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方法。12.将 1L0.2mol/L NaCl 的溶液和 1L0.2mol/L 的硫酸钠溶液混合,若溶液的体积约为两体积之和,则混合溶液中钠离子浓度约
15、为A. 0.2mol/L B. 0.3mol/LC. 0.6mol/L D. 0.8mol/L【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在混合溶液中元素的原子个数不变。n(Na+)=n(NaCl)+2n(Na 2SO4)= 1L02mol/L +21L 02 moL/L=06mol;则混合溶液中钠离子浓度为 c(Na+)=06mol2L=03mol/L。故选项是 B。考点:考查电解质浓度与电离产生的离子浓度的关系的知识。13.已知 3.011023个 X 气体分子的质量为 8g,则 X 气体的摩尔质量是A. 8g /mol B. 32gC. 64g /mol D. 16g /mol【答案】D【解析】【详解】
16、根据公式 n=N/NA,可知 3.011023个 X 气体的物质的量- 7 -3.0110236.021023mol-1=0.5 mol,根据公式 M=m/n 可知 X 的摩尔质量为 8g0.5 mol=16g /mol。综上所述,本题应选 D。【点睛】本题应注意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为 1,摩尔质量的单位为 g/mol,而 1mol 任何原子的质量都是以克为单位,在数值上等于该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14除去粗盐溶液中的 Ca2 、Mg 2 、SO 42- 等杂质,需依次加入稍过量的 NaOH 溶液、X 溶液、Y 溶液,过滤,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调至中性。其中 X、Y 分别是A. Na2 CO3 B
17、a(NO3)2 B. Ba(NO3)2 Na2 CO3C. Na2 CO3 BaCl2 D. BaCl2 Na2 CO3【答案】D【解析】【详解】粗盐提纯时,若先加稍过量的 NaOH 溶液,则后加过量的氯化钡除去硫酸根离子,接着加碳酸钠,除去钙离子和过量的钡离子,最后加盐酸来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所以 X 溶液、Y 溶液分别为:BaCl 2,Na 2CO3,故选 D。【点睛】本题考查了粗盐提纯过程中的试剂的加入顺序。粗盐的提纯实验中,为了保证杂质离子完全出去,每一次所加试剂都过量,因此,Na 2CO3溶液一定在 BaCl2溶液之后加入。15.已知 KNO3、K 2SO4、K 3PO4在溶
18、液中完全解离,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 KNO3、K 2SO4、K 3PO4 3种溶液中,若要使 K 的物质的量相等,则这 3 种溶液的体积比为A. 321 B. 632C. 236 D. 123【答案】B【解析】【详解】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 KNO3、K 2SO4、K 3PO4三种溶液中,K 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2:3,若要使 K 的物质的量相等,根据公式 V=n/c 知,溶液的体积与浓度成反比,所以 3种溶液的体积比为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 B。16.在标准状况下,下列四种气体的有关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6.72L CH 4 3.0110 23个 HCl 分子 13.6gH 2S 0.2 mol
19、NH 3a体积: b密度:- 8 -c质量: d氢原子个数:A. abc B. bcd C. abd D. acd【答案】C【解析】【分析】标准状况下,6.72L CH4的物质的量为 n=V/Vm=6.72L22.4L/mol=0.3mol,质量为m=nM=0.3mol16g/mol=4.8g;所含氢原子的个数为 N=0.34NA=1.2NA;3.0110 23个 HCl 分子的物质的量为 n=N/NA=3.0110236.021023mol-1=0.5mol,质量为m=nM=0.5mol36.5g/mol=13.25g;所含氢原子的个数为 N=0.5NA;13.6gH 2S 的物质的量为 n
20、=m/M=13.6g34g/mol=0.4mol,所含氢原子的个数为N=0.42NA=0.8NA;0.2 mol NH 3的质量为 m=nM=0.2mol17g/mol=0.34g;所含氢原子的个数为N=0.23NA=0.6NA;【详解】由上述分析可知,a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所以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故 a 正确;b在标准状况下,密度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所以密度大小顺序; 故 b 正确;c由上述分析可知,质量的大小顺序为,故 c 错误;d由上述分析可知,氢原子个数大小顺序为,故 d 正确;综上所述,本题应选 C。【点睛】本题重点考查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需要牢记
21、与物质的量有关的计算公式。n=V/Vm(标况下 Vm为 22.4L/mol) ,n=m/M,n=N/N A。17.某溶液中含有较大量的 Cl 、CO 32- 、OH 3 种阴离子,如果只取一次该溶液就能够分别将3 种阴离子依次检验出来,下列实验操作顺序正确的是滴加 Mg(NO3)2溶液 过滤 滴加 AgNO3溶液 滴加 Ba(NO3)2溶液A. B. C. D. 【答案】B【解析】某溶液中含有较大量的 Cl 、CO 32 、OH 等 3 种阴离子,如果只取一次该溶液就能够分别将3 种阴离子依次检验出来,应该先滴加 Ba(NO3)2溶液检验 CO32 ,过滤后,再向滤液中滴加- 9 -Mg(NO
22、3)2溶液检验 OH ,过滤,最后向滤液中滴加 AgNO3溶液检验 Cl ,所以实验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B, 本题选 B。 点睛:再检验一种离子时,要先分析有哪些干扰离子存在,选择合适的检验顺序可以避开干扰离子的干扰。特别要注意的是,银离子可以和氢氧根生成氢氧化银沉淀,只不过氢氧化银不稳定,它会分解为氧化银。视频18.某同学欲配制符合下列条件的溶液,其中可能实现的是A. 只含 0.1 mol Na+、0.2mol Mg 2 、0.1 mol Cl -和 0.1 mol NO3-的溶液B. 只含 0.1mol NH4+、0.1 mol Ca 2 、0.1 mol CO 32-和 0.1mol Cl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西省 实验 中学 2018 _2019 学年 高一化学 学期 第一次 月考 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