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舒兰市第一高级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doc
《吉林省舒兰市第一高级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舒兰市第一高级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2018-2019 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每题 3 分。最近,一款在线浓缩知识文库悄然走红。一套大部头的作品,在线文库可以给你浓缩成最精华的句子,让你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对整本书概览性质的阅读。不少人表示,这样阅读节省了很多时间。但也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一页一页翻书通读的乐趣再也找不回来了。“浓缩书” ,说白了就是给书做笔记,把最精华的部分划出重点来,让读者得以快速把握全书内容。这听起来像是个新概念,但我们或许早
2、有接触。举个通俗的例子,网上经常有人炒作的“状元笔记” ,其实就是针对教材及老师所讲授的课堂知识的“浓缩书” 。但大家也都清楚,绝对不是买了“状元笔记”就能成为状元, “状元笔记”也无法替代上课与教材,它只是个人对学习方法及思路的总结,不一定适合每个人。对于“浓缩书”来说,道理也是如此。 “浓缩书”的原作多是具有深厚影响力的名著,为我们划重点的毕竟不是作者,作为知识中介,固然可以给你描述、推荐书籍的精彩之处,但是书的全貌如何,恐怕还是需要自己去亲自体会。更何况,知识中介对全书的理解是否到位、对精髓的把握是否准确,这些都要暂时先打个问号。而即便是原作者来给书进行摘要浓缩,做的也是留下全“骨架”
3、、剔除内容“血肉”的工作,也会让阅读的乐趣大幅下降。这就好比一个人为了提高吃饭的效率,不吃丰盛的肉类、水果、蔬菜,直接喝营养液、吃维生素片吃饭变成枯燥单调的营养摄取,而丢失了享受美味的乐趣和饮食文化的内涵。当然, “浓缩书”的出现是有其必然性的。现代人工作、生活节奏普遍加快,拿出完整的几个小时来安静地读书,很多时候已成奢念。这种情况下,与其不读书,还不如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读几本“浓缩书” ,至少能做到开卷有益,让人保持获取知识的积极心态,而不至于在无意义的娱乐中消磨时间。从长远来看,如果人们看了“浓缩书” ,对原著产生兴趣,可能就会产生将原作拿出来看的动力,这不失为一个在浩如烟海的知识出版物中甄
4、别筛选的有效方法,对于培养多读书、读好书的社会风气也大有裨益。总之,虽然“浓缩书”价值远远低于原作,但是阅读总比不阅读好。不积跬步无以至- 2 -千里,在一时抽不出足够的阅读时间时,偶尔从知识中介那获取一点“血肉”有限的内容,也算不上坏事。但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始终保持清醒:“浓缩书”毕竟不是完整的知识,对其不可过度依赖。(节选自“浓缩书” ,不可过度依赖的知识中介 ,2018 年 3 月 12 日光明网)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浓缩书” ,说白了就是给书做笔记,把最精华的部分划出重点来,让读者得以快速把握全书内容。B就像不能将吃饭简单理解为枯燥单调的营养摄取
5、一样,人们读书也可偶尔阅读在线“浓缩书” 。C “浓缩书”在快节奏的生活、工作背景下出现,改变了人们在无意义的娱乐中消磨时间的不良习惯。D能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对整本书概览性质的阅读,在线“浓缩书”迎合了人们需求,悄然走红。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提出“状元书”这一论述对象,然后列举了人们对其不同的态度,引起下文的议论。B文章 将“浓缩书”与“状元笔记”进行类比,通俗易懂地阐释了其特征。C文章将“浓缩书”定义为“知识中介” ,这是全文立论的前提,在此基础上展开了相关论述。D对于“浓缩书”现象,文章在论述时较为辨证,既指出其存在的不足,也指出其意义和价值。3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 读“浓缩书”一定能使读者对原著产生兴趣,可见其对培养读书的社会风气有一定益处。B 如果进行摘要浓缩的 是原著作者,那么对“浓缩书”的理解、对精髓的把握会更准确。C 如果日常的阅读全部变成在线“浓缩书”类阅读,人们将不能享受翻书通读的乐趣。D 只要能够获取知识,即使内容有限,也有积极作用, 因此“浓缩书”在当下应当提倡。(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橘子- 3 -老马把那个橘子捧在手上,橘子不是特别好看,有些渐斑点,但熟透了,黄澄澄的。不一会儿,老马的心里又发起怵来,他又把橘子放到面前的桌子上,点燃
7、了第八根烟。老马是个四十一岁的老实男人,有一个上初中的女儿。家里条件不是很富裕,但也过得去,三口之冢住着一个七十几平米的老式房子。今天下午老马他们单位要 装修,所以中午提前下班,几个同事中午一起去下馆子,其实只是在一家很小的大排档点了几个小菜。老马平时不爱喝酒,可在哥们儿面前,谁愿意做那个“不喝酒的男人”?于是他们闹闹哄哄的,干了好几杯,啤的。回家的路上,几个人半醒半醉,走到了离老马家很近的一条小路上。路上吵吵闹闹的,老马他们凑到人群中看,原来有一个老奶奶摔在了地上,旁边地上是自行车,自行车上有一根挑了两个布袋的扁担,一个个橘子不停地从袋子里滚出来,她应该是个卖橘子的。这条路中间有一个小桥,弧
8、度不大,但桥和路相连,所以自行车上了桥如果不踩稳,很容易滑下桥,再摔在路上。这个老人肯定也是从桥上摔下来的,她躺在地上痛苦不堪,可能是哪里摔骨折了。周围围观的人很多,但没有上去扶的。老马想,如果有其他人先去帮忙,那我也去吧,现在社会太危险了,还是不要做那个倒霉鬼吧,再说刚才不是听旁边的人说有人已经打 120了吗。这时,老马的一个同事凑到他耳旁说:“看,那边有人在捡橘子唉,反正等会儿会有人来救这个老太太,要不咱也捡两个橘子醒醒酒?” “这不好吧, ”老马皱皱眉, “有点对不起老太太吧。 ”同事笑了一声,说:“几个小橘子算什么?再说别人都捡了,就差咱们这几个?我可跟哥儿几个都说了,只要你也答应,咱
9、就一人捡俩回家了, ”老马扭头看看,果真,几个人围在袋子旁边捡橘子, 里面有青年人,中年人,甚至还有几个“埋头苦干”的老年人。老马动摇了,那一个个橘子真的挺诱惑他的,橘子的酸甜可口和他心里的信念、原则做着斗争。一两个橘子确实算不上什么,老太太马上要被送去医院了,橘子也一定会被路人捡光,要不,自己也捡一个?老马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回事,手上就莫名地出现了一个橘子,也许是同事递过来的,也许是自己夹在人群中捡的,总之,可能那段时间他想的太多,犹豫太多,以致究竟是怎么拿的橘子,就全记不清了。握着橘子回到家,老马赶紧把它放在桌上,女儿还没放学,妻子还没下班,家里特别安静,老马坐在桌子旁,点燃了一支又一支烟,
10、酒似乎完全醒了,老马皱紧了眉头,想着,这事我做得真不道德,不去帮助人就算了,居然还乘人之危,趁火打劫地拿人家的橘子,这,- 4 -这算不算是偷啊,不,都算是抢了吧,这样来的橘子,我怎么敢吃呢?那个人看来已经年纪不小了,碰上这样的事已经很倒霉了,还损失了这么多的橘子,就不说来之不易的财产的损失,老人的心里得有多难过啊,而我,也是那些无耻的,没有道德的害人者之一!老马闭上了眼睛,想要摆脱那罪恶的橘子,可眼前还是一遍遍地浮现起老人摔倒时的场景,他居然看到,捡橘子的人群中,有一个熟悉的面孔是他的女儿,老马冲上去,想要阻止她,可她无所谓地笑了笑,指了指老马的手,老马的手中,是那个黄澄澄的橘子,一旁的老奶
11、奶,正在痛苦地求助。“不!不!”老马捂着脑袋,他再也受不了了,他抓起橘子,跑到窗边,用尽全身力气将橘子扔下楼。扔罢,老马的心里好受多了。霎地,他听见了一声尖叫,不好,老马将头探出窗户,他看到,他看到有一个人倒在了血泊里。旁边,是那个已沾上鲜血的,黄澄澄的橘子。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A老马虽是一个老实男人,即使没有那天的同事聚会喝酒,没有同事撺掇他去拿橘子,他也许还是会将橘子拿回家的。B文章叙述故事独具匠心,采取倒叙的表现手法,设置悬念,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避免了平铺直叙。C文章又对老马的心理描写细腻生动,内心独白恰当深刻地刻画了人物性格思想,也推动
12、了故事情节的发展。D老马是全文的线索,贯穿全文始终,故事从老马开始展开描写, 围绕老马来叙述故事情节。5小说对老马的刻画可谓惟妙惟肖,尤其对他心理的刻画,请结合小说情节,梳理老马拿橘子和扔橘子的矛盾心里 。 (6 分)6有人说小说结尾是欧亨利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6 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材料一:2018 年,全国一多半的省份将从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开始,实行新的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制度。所有省级行政区域均突破文理界限,由学生跨文理选科,均设置“3+3”的考试科目。前一个“3”为必考科目,为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除
13、个别省级行政区域仍执行教育部委托的分省命题任务外,绝大部分省级行政区域均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 5 -后一个“3”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简称“学考” )选考科目,由各省级行政区域自主命题。浙江省外语科目和 3 门选考科目均一年两考,每个学生最多有两次机会;其他省目前对外语科目提供两次机会,很多省份均表示要创造条件增加提供两次机会的科目。学考的具体安排和作用方面,浙江省实行高中学考与高考科目在同一次考试中相结合的办法。同一科目命制两种试卷,一种为“必考题” (满分 70 分) ,作为单纯的“高中学考” ;一种为“必考题+加试题” (满分 100 分) , “一考两用” 。其中“必考题”的成绩
14、作为“高中学考”成绩使用;“必考题+加试题”作为“高考选考”成绩使用。两种试卷同时在不同试场开考,后一种试卷多半小时的考试时间,其中必考题试题相同。两种试卷的考试均允许学生跨年级参加,每位考生最多有两次考试机会。其他地区把高中学考区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分开组织考试。合格性考试分散在高中三年安排,等级性考试一般安排在高三年级,仅限当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参加,其中上海市对地理和生物两科分别在高二(下)和高三(下)提供两次机会,每位考生只能参加一次考试。合格性考试是高中学生毕业和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等级性考试用于统一高考招生。(摘编自边新灿等中国考试:全国 30 个省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比
15、较 )材料二:2017 年高考中,计划在浙江招生的近 1400 所高校里,有 500 多所高校没有提出选考科目要求。各高校所有专业(类)中,54%不限选考科目,46%设限选考科目,其中设限范围为3 门的占 33%,2 门的占 8%,1 门的占 5%。选择物理、化学、生物组合的考生,可选考 95%的专业;选择政治、历史、地理组合的考生,都是传统意义上的文科生,可选考 66%的专业,比现行高考 34%的选择面,高出近一倍。(摘编自“浙江省教育考试网”刊文2017 年浙江省高考选科组合报考统计 )材料三: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
16、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改革后,学生在校成绩以及综合素质将成为重要的录取依据和参考。根据河南省高考方案,高考招生录取基于“两依据、一参考” 。 “两依据”是指统一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 “一参考”就是指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参考条件。- 6 -以河南为例,有专家指出,河南版的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在评价内容上,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大方面与教育部保持高度一致。但也有其特色,例如在思想品德方面,增加了违规违纪和有无违法情况的评价内容,便于学校管理与记录。不只河南,全国多省份都明确将综合素质纳入到学生录取的重要参考因素。专家认为,综合素质评价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
17、面发展、培养个性特长、扭转“唯分数论”的重要举措。(摘编自“中国新闻网”刊文27 省份高考改革方案出炉综合素质成录取重要参考 )材料四:绝大多数省级行政区域均明确要逐步减少、合并乃至取消录取批次。浙江从新高考首届学生毕业的 2017 年起,除特殊类型(自主招生、综合评价招生、定向招生等)提前录取外,统一高考招生取消所有录取学校批次,纳入统一高考招生的 本科院校和专科(高职)院校同时填报志愿、投档录取。按专业(类)还是按院校填报志愿和投档录取?志愿设置成为关注焦点。各省级行政区域,基本上都明确高校按专业(类)提出选考科目范围,基本上确定了“1 门对应即可”的机制。但具体是按院校还是按专业投档,只
18、有少数省份已经在改革方案中提及。浙江在2014 年即明确“考生志愿由专业+学校组成” ,实行基于专业的志愿运行模式,录取时直接投档到专业录取,充分尊重学生既要选学校又要选专业的选择权。(摘编自“南昌教育信息网”刊文借读全国各省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的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制度在科目设置上表现为 3 门必考科目和 3 门选考科目,这样做的效果是打破文理限制,使考生拥有更多选择权。B浙江省学业水平考试方案特点是高中学考与高考科目同次考试相结合,结果为学生可跨年级考试,有最多两次机会。C. 浙江省以外其它各省学业水平考试方案为合格性考试与等级性考试,因
19、此不会出现不同年级学生参加同一次考试的现象。D河南省高考改革方案为招生录取,是依据高考和学考成绩并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扭转“唯分数论”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7 -A 从已出台的高考综合改革方案上看,各省在突破文理界限、设置“3+3”的考试科目、外语科目一年两考上取得了共识。B 改革后,试题命制将实行统一命题和自主命题相结合,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必考科目试题,各省自主命制选考科目试题。C 改革后,考试成绩不再是高考录取的唯一依据,考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也可作为录取的参考,从而打破“一考定终生” 。D 各省施行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后,录取方式
20、也将发生很大的变化。但具体是按院校还是按专业投档,只有少数省份已经在改革方案中提及。9假若你是刚针步入高一的同学,对高考改革带来的变化,你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好准备?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6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赵世卿,字象賢,历城人。隆庆五年进士。授南京兵部主事。张居正当国。世卿奏匡时五要。居正欲重罪之。吏部尚书王国光曰:“罪之适成其名,请为公任怨。 ”遂出为楚府右长史。迁户部右侍郎,督理仓场。世卿饶心计。凡所条奏,酌剂赢缩,军国赖焉。进户部尚书。时矿税使四出为害,曩时关税所入岁四十余万,自为税使所夺,商贾不行,数年间减三之一,四方杂课亦如之。岁入
21、益寡,国用不支,边储告匮,而内供日繁。岁增金花银二十万,宫帑日充羡。世卿请复金花银百万故额,罢续增数,不许。乞发内库银百万以济边储,忤旨切责。世卿复言脂膏已竭,闾井萧然,丧乱可虞,揭竿非远。帝亦不省。税监刘成以水灾请暂停米税。帝以不当尽停。世卿上言:“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隐一念,中使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不报。诏罢矿使,税亦稍减。然辽东、云南、四川税使自若,吏民尤苦之。云南遂变作杨荣被戕而西北水旱时时见告世卿屡请减租发振国用益不支逾月复奏请捐内帑百万佐军用不从世卿遂连章求去至十五上竟不许。先是,福王将婚,进部帑二十七万,帝犹以为少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吉林省 舒兰市 第一 高级 学校 2018 _2019 年高 语文 上学 期期 试卷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