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 2017-2018 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 3 分,共 60 分) 下列情况下的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的是( )H 0,S0H 0,S0H 0,S0H 0,S0【答案】【解析】【详解】A、H0、S0,H-TS0,反应一定不能自发进行,故 A 不符合;B、H0、S0,H-TS 不一定小于 0,高温下自发进行,低温下不能自发进行,故 B 不符合;C、H0、S0,H-TS0,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故 C 符合;D、H0、S0,H-TS 不一定小于 0,低温下自发进行,高温下反应不能自发进行,故D 不符合;故选 C。 下列有关电
2、子云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电子云形象地表示了电子在核外某处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概率B. 电子云直观地表示了核外电子的数目C. 1s 电子云界面图是一个球面,表示在这个球面以外,电子出现的概率为零D. 电子云是电子绕核运动形成了一团带负电荷的云雾【答案】【解析】试题分析:为了形象地表示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分布状况,人们常用小黑点的疏密程度来表示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几率的大小;点密集的地方,表示电子出现的几率大;点稀疏的地方,表示电子出现的几率小 这就是电子云。 电子云界面以外,电子出现的概率(几率)不为零,只是出现的几率很小。选项 符合题意。考点:有关电子云的正误判断 能说明醋酸是弱电解质的事
3、实是( ) 醋酸水溶液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醋酸和碳酸钠溶液反应放出二氧化碳c (H +)相同的醋酸和盐酸相比较,醋酸溶液的浓度大2 浓度和体积均相同的醋酸和盐酸可中和等物质的量的 NaOH【答案】【解析】【详解】A醋酸水溶液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只能说明醋酸有酸性,不能说明醋酸是弱电解质,故 A 错误;B醋酸和碳酸钠溶液反应放出二氧化碳,只能说明醋酸的酸性大于碳酸,不能说明醋酸是弱电解质,故 B 错误;Cc(H +)相同的醋酸和盐酸相比较,醋酸溶液的浓度大,则说明醋酸不完全电离,所以能证明醋酸是弱电解质,故 C 正确;D浓度和体积均相同的醋酸和盐酸含有等物质的量的盐酸和醋酸,可中和
4、等物质的量的 NaOH,只能说明醋酸是一元酸,不能证明醋酸是弱电解质,故 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了弱电解质的判断,电解质的强弱与其电离程度有关,只有部分电离的电解质是弱电解质。本题的易错点为 B,不能因为碳酸是弱酸,说明醋酸也是弱酸。 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B. 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C. 第一电离能呈周期性变化D. 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答案】【解析】试题分析:原子结构决定元素的性质 元素的性质(原子半径、化合价、电负性、第一电离能、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是因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选项 符合题意。
5、考点:元素周期律的本质原因 下列各组指定的元素,不能形成 AB2型化合物的是( )2s 22p2和 2s22p43s 23p4和 2s22p23s 2和 3s23p53s 1和 3s23p5【答案】【解析】试题分析: 项为 和 ,能形成 ; 项 和 ,能形成 ; 项为 和 ,能形成 ; 项为 和 ,能形成 。选项 符合题意。考点:结合电子排布式推测化合物的形成3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电解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原电池是将电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装置 金属和石墨导电均为物理变化,电解质溶液导电是化学变化 不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电解的原理有可能实现 电镀过程相当于金属的“迁移”,可
6、视为物理变化【答案】【解析】试题分析:电解池是将电能转变成化学的装置,错;原电池是将化学转变成电能的装置,错;金属和石墨导电均为物理变化,电解质溶液导电会有离子的定向移动,发生电解反应,是化学变化,对;电解是一种强有力的氧化还原反应手段,不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电解的原理有可能实现 对;电镀是化学变化,不是物理变化,错,故选 。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概念,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中,NH 4+浓度最大的是( )NH 4ClNH 4HSO4CH 3COONH4NH 3H2O【答案】【解析】试题分析: 摩尔氯化铵电离出 摩尔铵根离子,铵根离子有少部分水解; 摩
7、尔硫酸氢铵电离出 摩尔铵根离子和 摩尔氢离子和 摩尔硫酸根离子,氢离子抑制铵根水解,所以氯化铵中的铵根离子少于硫酸氢铵中的铵根离子; 摩尔醋酸铵电离出 摩尔铵根离子和 摩尔醋酸根离子,醋酸根离子促进铵根离子水解,所以醋酸铵中铵根离子比氯化铵中的少;氨水是弱电解质,有少部分电离出铵根离子,所以铵根离子最少。所以铵根离子由多到少的顺序为硫酸氢铵、氯化铵、醋酸铵、氨水。所以选 。考点:盐类水解的影响因素,弱电解质的电离。 下列各组元素,按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元素第一电离能逐渐增大的顺序排列的是( )K 、Na、LiAl 、Mg、NaN 、O、CCl 、S、P【答案】4【解析】试题分析:金属性越强,第一
8、电离能越小, 正确; 中原子半径逐渐增大,不正确;中原子半径不是逐渐减小的,不正确; 中原子半径逐渐增大,不正确,答案选 。考点:考查原子半径和第一电离能的大小比较点评: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基础性强,在注重对基础性知识巩固与训练的同时,侧重对学生解题方法的培养和指导,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灵活应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该题的关键是熟练记住元素周期律的变化规律,特别是是要注意共性之外的个性。 一定温度下, 向 aL 的密闭容器中加入 2molNO2(g), 发生如下反应:2NO 2 2NO+O2, 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 单位时间内生成 2nmolNO 同时生成 2nmolNO2 混合气体
9、中 NO2、NO 和 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2:1 单位时间内生成 2nmolNO 同时生成 nmolO2 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答案】【解析】A、单位时间内生成 2nmolNO 等效于消耗 2nmolNO2同时生成 2nmolNO2,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 A 正确;B、NO 2、NO 和 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2:1,与各物质的初始浓度及转化率有关,不能说明达平衡状态,故 B 错误;C、单位时间内生成 2nmolNO 同时生成 nmolO2,都是正反应速率,未体现正逆反应的关系,故 C 错误;D、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说明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未达平衡,故 D 错误;故选 A。 下列
10、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1s2的原子与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1s22s2的原子化学性质相似B. Fe3+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 3s23p63d5C. 基态铜原子的最外层的电子排布图: D. 基态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图:【答案】【解析】【详解】A1s 2是 He 元素属于 0 族元素,1s 22s2是 Be 元素属于第 IIA 族元素,二者性质不相似,故 A 错误;B铁原子失去最外层 4s 能级 2 个电子,然后失去 3d 能级上的 1 个电5子形成 Fe3+,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 22s22p63s23p63d5,故 B 正确;CCu 元素为 29 号元素,原子核外有 2
11、9 个电子,所以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 22s22p63s23p63d104s1,最外层的电子排布图为: ,故 C 错误;DC 的原子序数为 6,价电子排布为 2s22p2,基态碳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为 ,故 D 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考查了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最外层的电子排布图,注意电子处于全满、半满、全空时最稳定。本题的易错点为 C。 下列关于能层与能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原子核外电子的每一个能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 2n2B. 任一能层的能级总是从 s 能级开始,而且能级数少于该能层的能层序数C. 同是 s 能级,在不同的能层中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不相同的D. 1 个
12、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 2 个电子,但自旋方向相同【答案】【解析】【详解】A按照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 2n2(n 为电子层数,其中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 8 个,次外层不超过 18 个),故 A 正确;B能层含有的能级数等于能层序数,即第 n 能层含有 n 个能级,每一能层总是从 s 能级开始,同一能层中能级ns、np、nd、nf 的能量依次增大,在不违反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的条件下,电子优先占据能量较低的原子轨道,使整个原子体系能量处于最低,这样的状态是原子的基态,所以任一能层的能级总是从 s 能级开始,而且能级数等于该能层序数,故 B 错误;C同是 s 能级,在不同
13、的能层中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都是 2 个,故 C 错误;D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原子轨道上最多只能容纳 2 个自旋状态相反的电子,故 D 错误;故选 A。 反应 2A(g) 2B(g)+E(g)(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达到平衡时,要使正反应速率降低且 A 的浓度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 )A. 加压 B. 减压 C. 减少 E 的浓度 D. 降温【答案】【解析】A. 加压,正反应速率增大,故 A 错误;B. 减压,A 的浓度减小,故 B 错误;C. 减少 E 的6浓度,平衡右移,A 的浓度减小,故 C 错误;D. 降温,平衡左移,正反应速率降低,A 的浓度增大,故 D 正确。故选 D。 在密闭容器中进
14、行如下反应:X 2(g)+Y 2(g) 2Z(g) ,在温度 T1和 T2时,产物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符合图示的正确判断是( )A. T1T 2,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B. T 1T 2,正反应是吸热反应C. T1T 2,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D. T 1T 2,正反应是吸热反应【答案】【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像可知 先达到拐点,所以 ,排除 、 项;根据纵轴温度越低 的量越高,确定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对。考点:化学平衡过程中的图像分析。 在一个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 2molA 和 1molB,发生反应:2A(气) + B(气) 3C(气) + D(气)达到平衡时,C 的浓度为 W mol
15、/L,若维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按下列四种配比作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C 的浓度仍为 W mol/L 的是 ( )4molA+2molB2molA+1molB+3molC+1molD3molC+1molD+1molB3molC+1molD【答案】【解析】【分析】该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发生变化,恒温恒容下,不同途径达到平衡后,C 的浓度仍为Wmol/L,说明与原平衡为等效平衡,需要按化学计量数转化到左边,满足 n(A)=2mol,n(B)=1mol,据此分析解答。【详解】A、4mol A+2mol B,相当于 2 个原容器压缩后的情况,即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达到平衡时 C 的浓度在
16、 Wmol/L2Wmol/L 之间,故 A 错误;B、2molA+1molB+3molC+1molD,相当于加入 4mol A 和 2mol B,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达到平衡时 C 的浓度在 Wmol/L2Wmol/L 之间,故 B 错误;C、开始加入73molC、1molD、1molB,将 3molC、1molD 按化学计量数转化到左边可得 2molA、1molB,故等效为开始加入 2molA、2molB 所到达的平衡,等效为在加入 2molA 和 1molB 达平衡后,再加入 1molB,平衡向正反应进行,平衡时 C 的浓度大于 Wmol/L,故 C 错误;D、开始加入3molC
17、、1molD,按化学计量数转化到左边可得 2molA、1molB,与原平衡为等效平衡,故 D正确;故选 D。【点睛】考查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等效平衡,构建平衡建立的途径是解题关键。本题的易错点为 AB,要注意理解等效平衡的规律,注意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是否发生变化。 温度一定时, 于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 mA(气) + nB(气) pC(气), 达到平衡后, 若将混合气体的体积压缩到原来的 1/2, 当再次达到平衡时, C 的浓度为原平衡时 C 的浓度的 1.9 倍, 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 C 气体的体积分数增大C. 气体 A 的转化率升高 D. m
18、 + n p【答案】【解析】试题分析: 将混合气体的体积压缩到原来的,如平衡不移动, 的浓度为原平衡时的浓度的 倍,而当再次达到平衡时, 的浓度为原平衡时 的浓度的 倍,说明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 正确;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气体的体积分数减小,故 错误; 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应有 ,故 错误;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气体 的转化率减小,故 错误;故选 。【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平衡移动的判断【名师点晴】注意把握缩小体积气体浓度的变化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此为解答该题的关键;若将混合气体的体积压缩到原来的,如平衡不移动, 的浓度为原平衡时 的浓度的 倍,而当再次达到平衡时,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内蒙古 包头市 第四 中学 2017 _2018 年高 化学 上学 期末考试 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