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doc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2018 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段考高二级(文科)历史科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44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66 分)1春秋时期,郑国发生了火灾,掌管祭祀的官员建议子产焚烧玉石向上天祈祷,子产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 ”于是积极组织灭火。这说明当时以祭祀为核心的宗教意识日益淡薄,而世俗理性逐渐占据上风。上述材料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A B C D2先秦时期有位思想家对生死有过如下见解:“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下列所述政治主张属于该思想流派的是A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B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C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D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3下列名句
2、或思想出现的先后顺序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致良知” “经世致用”A B C D4孔子说:“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A. 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 B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 D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5现代学者对老子生活的时代有不同主张,胡适等学者认为老子生活在公元前 6 世纪,早于孔子;钱穆等学者认为老子生活在公元前 4 世纪前后,晚于孔子
3、。下列关于此问题的叙述最合理的是A此问题只能通过发掘老子的墓葬才能解决B史载孔子曾问礼于老子,胡适的观点正确C研究老子的语言风格有助于推测时代D应该由国内外学者通过民主表决加以确定6古代某思想家认为:“释法术而任心治,尧不能正一国。去规矩而妄意度,奚仲不能成一轮。 ”该思想家的流派是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道家7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2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8. 春秋战国时期一思想家认为:“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
4、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该思想家的核心观点应是A清净无为 B兼爱非攻 C仁政治国 D以德治民9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10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一种思想易为处于动荡之中的人们所接受,但它也在一定程度上涣散了人们同疾病作斗争的意志,影响了人们创新医药的积极性。该思想是A. 心学 B理学 C佛教 D阴阳五行11西汉儒家董仲舒借自然现象来解释社会政治衰败的结症,如人君为政不宜于民, “天”就会降下“灾异”以“谴告”人君。这说明董仲舒A.主张约束君权
5、 B.支持君权神授 C.迷信崇拜君权 D.主张“大一统”12先秦时期儒家父子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父慈子孝,体现在道德方面。汉代以后儿子要绝对服从父亲,变为了义务。这种变化主要说明当时A儒家伦理上升为政治法统 B生产方式影响到家庭关系C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D道德观念开始依附于政治13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14“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质,何处惹尘埃?”这是和尚慧能的佛偈,其修炼的意境与下列哪种哲学吻合 A孔孟之学 B程朱理学 C陆王心学 D格物致知15有学者认为
6、:“理学既具有超越的理性,又都带有情感的色彩。他们推崇论语 、 孟子 、 大学 、 中庸四书,并非以正心诚意、修身养性为独善其身,而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匹夫之责。 ”能佐证该观点的是A.“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B.“格物致知”C.“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D.“存天理,灭人欲” 316. 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 ,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 。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17“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
7、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以上反映的思想开始于A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 B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C汉武帝时期的儒家思想 D宋朝程朱理学18朱熹说,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不知不自觉,自然醒悟” 。陆九渊则说:“读书只以晓文义为是,只是儿童之学,须看意旨所在” 。他们的根本分歧在于A明“理”的方法 B读书的方法C明“理”的目的 D读书的目的19宋代把儒学大家朱熹的小学作为启蒙教材,后又有论语训蒙口义 、 童蒙须知等,供儿童学习。这反映了A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B宋代教育内容发生根本变化C宋代私塾教育非常发达 D印刷术推动儒学教育的
8、发展20一个书生携带了四书章句集注、五经正义等一大箱书籍上京赶考,这种情景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A西汉 B隋唐 C北宋 D南宋21孔子主张“克己复礼” 、 “为仁由己” 。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 ,“己”指的是“身之私欲” 。这种解释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22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这一现象表明 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 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C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 D
9、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23. 一位大学者的诗:“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履去登临。千芭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 ”他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天地生物之心” ,与该主张一致的是A人性本善 B心即理也C格物致知 D致良知,知行合一24. 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陆九渊425. 中国古代史学家多以封建制和郡县制来划分中国历史发展阶段。顾炎武希望“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 。这反映了顾炎武A. 呼唤圣人有浓厚的人治色彩 B. 以地方自治
10、反对君主专制C. 探索治国之道具有复古倾向 D. 借封建宗法精神实现治世26. 荀子主张隆礼重法,黄宗羲主张制定“天下之法” ,二者都A. 反映了新兴阶级的诉求 B. 具有时代进步性C. 从统治者角度思考问题 D. 推动了社会转型27. 唐甄在潜书中写到:“杀人之事,盗贼居其半,帝王居其半盖自紊以来,屠杀二千余年,不可究止。嗟乎!何帝王盗贼之毒至于如此其极哉”以下表述与其观点相似的是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敬C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28.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的共同之处是A. 批判君主专制 B. 反对经世致用 C. 提倡自由平等 D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省 佛山市 第一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第一次 段考 试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