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外国文学史(18世纪文学)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外国文学史(18世纪文学)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外国文学史(18世纪文学)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外国文学史(18 世纪文学)模拟试卷 3 及答案与解析1 启蒙运动文学2 百科全书派3 墓园诗派4 散文滑稽史诗5 感伤主义文学6 狂飙突进运动7 书信体小说8 爱弥尔9 魏玛古典主义10 靡菲斯特11 汤姆.琼斯12 哥特式小说13 简述欧洲启蒙文学的历史背景和基本特征。14 法国启蒙文学的主要成就。15 简述格列佛游记的主题。16 如何理解少年维特的烦恼?17 分析浮士德形象。18 如何看待“ 浮士德精神 ”?19 卢梭“回归自然 ”的思想对后世文学的影响。20 简述鲁滨逊漂流记在西方小说史上的地位和意义,并分析鲁滨逊这一艺术形象。21 论述 18 世纪英国文学纵向发展史。22 论鲁滨逊形
2、象的启蒙意义。23 歌德说:“ 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时代,而卢梭则开创了一个时代。” 请阐述你对这一论断的看法。24 说明卢梭为什么被称为“浪漫主义之父”?25 为什么说歌德的浮士德高度概括了文艺复兴以来欧洲资产阶级的精神发展历程?26 为什么说歌德的浮士德是三百年来西方先进人士精神探索的总结?结合作品论述“浮士德精神 ”与“浮士德难题”的内涵,并对浮士德和梅菲斯特的形象进行分析。外国文学史(18 世纪文学)模拟试卷 3 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启蒙文学是 18 世纪流行于欧洲各国的资产阶级文学潮流,是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组成部分。启蒙文学注重教诲性,强调启蒙教育功能,以宣扬自由、平等、理性、法
3、制等启蒙思想为中心主题;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浓厚的批判性,抨击封建专制、教会势力和上层贵族;具有广泛的民主性,作品主人公大多是第兰等级的资产阶级和平民;启蒙文学的现实主义精神更为普遍,作品直接反映当代的现实生活,刻画人物时注意社会环境的描写;另外,启蒙作家创造了许多新颖的艺术形式,如正剧(市民戏剧)、哲理小说、教育小说、书信体、对话体等,打破了诗体文学独尊的局面,开创了文学史上的散文时代。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卢梭等都是启蒙文学的杰出代表。【知识模块】 18 世纪文学2 【正确答案】 百科全书派是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别称,它区别于一般的文学流派,因参加编纂、出版百科全书的活动而得名。启蒙思想
4、家们以编撰百科全书为契机,总结了启蒙运动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成就,从宗教、文化、艺术、政治制度、法律机制等方面对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发动了一次全面的攻击,传播了科学知识和启蒙思想,为即将到来的法国大革命进行了思想和舆论上的准备。其代表人物除主编狄德罗外,还包括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等人。【知识模块】 18 世纪文学3 【正确答案】 “ 墓园诗派 ”是 18 世纪中后期英国出现的一个诗歌流派。它是英国感伤主义文学在诗歌领域的代表,得名于格雷的墓园挽歌。这一诗派格调消沉,专以坟墓、死亡为创作题材,充满悲观失望的感伤情绪和神秘主义思想。其代表诗人还有汤姆、扬格等。【知识模块】 18 世
5、纪文学4 【正确答案】 18 世纪的英国作家菲尔丁称自己创作的小说是一种新文体,即散文滑稽史诗,他在自己小说的序言中详细阐释了这一文体的特征。菲尔丁认为,小说应该既有史诗的性质,又有喜剧性成分,是更接近生活本真的新体裁。因而小说应是用散文写成的普通人的喜剧性故事,还要像史诗那样反映广阔的现实生活。他还指出,小说应当严格遵守自然,小说情节要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是滑稽与严肃、平凡与奇妙的结合。菲尔丁的小说理论具有现实主义色彩,对欧洲长篇小说艺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知识模块】 18 世纪文学5 【正确答案】 感伤主义文学是 18 世纪后期流行于欧洲的一种文学思潮。它产生于英国,因英国作家斯泰
6、恩的游记感伤的旅行而得名。它的特点是崇尚感情,把情感放在理想之上,细致地描写人物的心情和不幸遭遇。因作品常常以生、死、黑夜、孤独为题材,因而格调悲哀,语言灰暗。感伤主义文学突出情感,呈现出主观性和情感性的审美特质,成为 19 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先声。其代表作家作品有斯泰恩感伤的旅行、哥尔德斯密斯威克菲尔德的牧师荒村及格雷墓园挽歌等。【知识模块】 18 世纪文学6 【正确答案】 狂飙突进运动是德国 18 世纪七八十年代发生的一场文学运动,是启蒙运动在德国的深入和发展。“狂飙突进” 得名于克林格的同名剧本 狂飙突进,这场运动的参与者多为青年知识分子,充满反叛激情。他们主张民族统一,强调文学的民族性
7、;反对封建束缚,强调天才,要求个性解放;接受卢梭返回自然的思想,歌颂理想化的大自然和淳朴的人民。代表作家是青年时期的歌德和席勒,理论家是赫尔德。由于没有明确的斗争纲领和目标,这场运动很快走向消退,不过它促进了德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将德国文学推向了迅猛发展的阶段。其对感情和天才的强调、对民族文学的重视,使其成为 19 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先导。【知识模块】 18 世纪文学7 【正确答案】 书信体小说是 18 世纪启蒙主义文学运动中的一种小说体裁,是用书信形式写成的小说。小说情节主要借助一封封书信展开,以第一人称“我” 作为叙事的主要手段,描写“ 我”之见闻与心理,具有较强的真实感和亲切感。代表作有歌
8、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卢梭的新爱洛依丝。启蒙主义者运用这种文学形式,表达自己启蒙主义的政治观、社会观、文学观,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政治启蒙性。【知识模块】 18 世纪文学8 【正确答案】 又可译为爱弥尔:论教育,是 18 世纪启蒙主义思想家、文学家卢梭的作品,这也是西方一部著名的教育小说,提出了“自然教育” 的理念。卢梭通过主人公爱弥尔从出生到成人不同发展阶段的教育历程,系统表达了他独特的教育理念,并集中探讨了个人天性与社会教育、政治哲学等方面的问题。卢梭关于按照儿童发展不同阶段实施不同教育的方法,对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作为一部教育小说,小说的文学性因大量的纯粹理论而受到极
9、大影响。【知识模块】 18 世纪文学9 【正确答案】 魏玛古典主义是 18 世纪 80 年代出现于德国的古典主义文学,因歌德和席勒在魏玛合作而得名。其实质是启蒙文学的继续和发展。歌德和席勒在狂飙突进运动冷却后,转向精神领域寻求实现理想的途径。他们追求古典艺术纯朴、宁静、和谐的美,试图用这种美来改造和教育人,达到古希腊人与自然完美和谐的理想境界。他们在这一时期的创作,促进了德国民族文学的繁荣,把德国文学提高到了全欧的先进水平,也奠定了德国文学的世界地位。魏玛古典主义与法国古典主义艺术形式相同,都推崇古希腊古典艺术,讲究形式的完整和谐,但两者的目的和性质完全不同。魏玛古典主义者借助古典的美去教育人
10、、改造人,培养人完整和谐的个性,以达到改变社会的目的,而法国古典主义是遏制感情,服从王权;魏玛古典主义的文学创作表现为感情和理智的和谐、理想和现实的统一,充满了启蒙思想与现实主义精神,而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创作则表现感情服从理性、个人服从义务的主题,带有维护王权的政治倾向性。【知识模块】 18 世纪文学10 【正确答案】 靡菲斯特(又译作“梅菲斯特”) 是 18 世纪启蒙主义时代德国伟大作家歌德的浮士德中的魔鬼形象,他是与浮士德形象相对立的,是宗教中上帝的对立面,代表了至恶和否定的含义,他自称:“犯罪、毁灭,更简单一个字恶,这便是我的本质。” 他与上帝打赌,通过满足浮士德的个人欲望而否定人的精神
11、信仰。他不相信人的信仰的纯粹性,不相信社会进步,对一切都抱持一种否定、嘲讽、批判的态度。但同时,他也具有积极的作用,正如歌德所言:“恶,是善之为善的动力。”他帮助和促使浮士德从错误中寻找正途、在不断进取中自强不息。他是使浮土德由恶趋善的推动力。因此,他的形象是多元、复杂的。从哲学意义上讲,他首先是否定精神的体现,他非善非恶,亦善亦恶,是浮士德的对立面,具有作恶造善的作用。在浮士德的探索过程中,他客观上起着激励和推动的作用。从现实意义上讲,他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又一翼,体现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冒险家、野心家、极端利己主义者的某些特征。【知识模块】 18 世纪文学11 【正确答案】 18 世纪英
12、国杰出小说家和戏剧家菲尔丁的代表作,是一部内容极为丰富的社会讽刺小说。小说以主人公汤姆.琼斯的经历和遭遇作为情节的基础,批判了贵族社会中的伪善文明,同时充分肯定了合乎启蒙学派民主观念的“自然道德”。汤姆.琼斯活泼好动、朝气蓬勃,体现了健全、善良、真诚的“ 人性”,合乎“自然道德”。尽管他轻率、鲁莽,常凭感情冲动行事,甚至多次成为淫荡女人的牺牲品,做出对不起苏菲亚的蠢事,但他内心诚挚、豪爽、仁慈、胸怀坦荡,极富同情心。他经常不顾传统道德,违反世俗偏见,凭着单纯的正义冲动做出了许多正义崇高的事情。汤姆.琼斯体现了作者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他坚持描写实际生活中可能存在的人,刻意描绘真实的人性。汤姆.琼
13、斯仿效了西班牙的流浪汉小说模式,标志着 18 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最高成就,是英国小说史上划时代的杰作。【知识模块】 18 世纪文学12 【正确答案】 哥特式小说是 18 世纪后期在英国出现的一种新的小说体裁。这种小说以中世纪哥特式古堡为背景,描写发生在阴森恐怖城堡中的神秘故事和谋杀事件,充满神秘、恐怖、怪诞的气氛。哥特小说虽未成为文学主潮,但在西方文学中一直持续到现在,其旺盛生命力与其独特艺术魅力(富有想象力、呈现出恐怖与诗意的奇特结合、情节充满悬念)密切相关。哥特式小说由英国作家华尔浦尔首创,代表作有华尔浦尔的奥特朗托堡、拉德克利夫的奥多芙的神秘、刘易斯的修道士。【知识模块】 18 世纪
14、文学13 【正确答案】 第一,启蒙主义文学的历史背景。(1)社会背景18 世纪的欧洲已处于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的社会转型时期。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新旧力量撞击十分剧烈。封建势力同包括一般资产阶级在内的人民群众的矛盾日益尖锐化。推翻封建制度,铲除封建残余,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任务,先后提到了欧洲各国的历史日程上。为顺应这一历史要求,欧洲各国在文化领域产生了被称为“启蒙运动” 的思想文化革新运动。(2)科学背景18 世纪科学技术得到迅速发展,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和地质学等自然科学已经各自形成了独立的学科。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法国稍后也开始使用机器生产。科学运用于生产实践
15、,大大扩大了国际贸易,提高了工农业的生产力,资本主义经济和资产阶级力量空前壮大。人的视野更加开阔,人的价值进一步被发现,人们从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世界,反封建的情绪空前高涨。(3)哲学背景“理性崇拜 ”是启蒙运动的思想核心,也是启蒙文学的思想基础。这是因为近代人的觉醒和反封建盲从的社会进步以及近代科学知识的获得,都有赖于人的理性思维。启蒙学者认为,要改造社会就要用“理性” 和符合“理性”的科学知识去“ 照亮”人们的头脑,启迪人们的蒙昧无知。“启蒙运动” 由此得名。他们把 “理性”作为裁判一切的真理标准。启蒙学者崇拜的是“自然理性” ,而“自然”在启蒙学者看来就是“ 自由”。因此,启蒙学派虽然摆脱不
16、掉时代和阶级加诸身上的种种局限,但它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和社会广大人民的愿望,宣传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推动了人类思想文化和科学知识的大发展,直接导致了 18 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并为全面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其历史功绩是辉煌卓著的。(4)文学背景作为 17 世纪文学主潮的法国式古典主义,在 18 世纪仍占有一定的地位。但由于其宫廷贵族倾向和泥古的清规戒律,本时期并未产生出伟大作品。启蒙运动的参加者和拥护者本身大多是文学家。如法国作家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和卢梭,英国作家笛福、斯威夫特和菲尔丁,德国作家莱辛、歌德和席勒,意大利的哥尔多尼以及俄国的拉季舍夫等,他们都
17、把文艺当作宣传启蒙思想的工具和批判封建主义的武器,在欧洲形成启蒙文学的强大潮流。第二,启蒙主义文学的特征。(1)启蒙文学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内容,较之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文学具有更强烈的政治性和革命性。(2)启蒙文学的主人公较之以往的文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把资产阶级和其他平民当作主人公甚至英雄人物进行描写。(3)启蒙作家的理性崇拜和渴望参加现实斗争的倾向,使启蒙文学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政论性。(4)在文体形式方面,创造了多种新的文学形式,打破了自古以来诗体文学独尊的局面,开创了文学史上的散文时代。启蒙文学中出现了多种新的文学形式,如哲理小说、正剧、游记体讽刺小说、书信体小说、对话体小说、教育小说等。【
18、知识模块】 18 世纪文学14 【正确答案】 法国启蒙文学是在资产阶级积极酝酿革命的背景下诞生和发展的,所以批判力度最强,最富于民主战斗精神。孟德斯鸠和伏尔泰是法国 18 世纪上半期启蒙文学的代表作家。孟德斯鸠是法国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启蒙作家。他的理论著作法的精神把法制提高到国家政治生活的首位,并详细论证三权分立学说,该书成为关于国家学说的世界名著。他的书信体小说波斯人信札(1721)是第一部著名的启蒙哲理小说,为法国启蒙文学开辟了道路。作品假托波斯大贵族郁斯贝克到法国游历,通过他同家人和朋友们的互相通信,暴露了波斯东方专制制度和贵人后房制度的惨无人道,同时猛烈批判了法国的黑暗现实,宣传启蒙理
19、想,令读者耳目一新。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中具有领袖威望的作家。他倡导文艺为社会改良和宣传启蒙思想服务,但又强调古典主义的规则应该遵守,极想使自己成为高乃依和拉辛的后继者。他不顾古典主义清规戒律创作的中短篇哲理小说 26 篇,是他文学遗产中最优秀的部分。其中最著名的有如此世界查第格天真汉等,而以老实人(1759) 最为脍炙人口。狄德罗是法国启蒙运动的中坚,唯物主义哲学家、现实主义美学家和作家。他用几十年的时间主编意在“ 改变人们普遍的思想方式” 的百科全书,并亲自撰写了千余条目,虽然屡遭迫害,却始终如一。他创作了市民剧一家之长当好人还是坏人?为现代话剧的兴起奠定了基础。自白体小说修女猛烈抨击了摧
20、残人性的宗教制度,为维护人权和个性解放而呐喊。对话体小说拉摩的侄儿塑造了“拉摩的侄儿 ”这个集“高傲与卑鄙、才智和愚蠢”于一体的著名典型形象。【知识模块】 18 世纪文学15 【正确答案】 格列佛游记是 18 世纪英国讽刺小说家斯威夫特的代表作,描写了格列佛医生在小人国、大人国、智马国等几个童话式国家的离奇遭遇和见闻。作品影射了英国的社会现实,集中反映了社会的种种矛盾,揭示了多重主题。首先,作者以幻想旅行的方式,借格列佛的各种见闻,对英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包括议会、财政、司法、教育、殖民政策等,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辛辣的讽刺。其次,作者展示了具有乌托邦性质的政治理想。斯威夫特在批评社会、揭露富人和
21、穷人矛盾对立的同时,通过对大人国和智马国的描写,提出了理想的社会模式,即君主、贵族和人民三种势力均衡发展,表现了作者带有宗法制色彩的启蒙理想。【知识模块】 18 世纪文学16 【正确答案】 歌德青年时期创作的少年维特之烦恼,通过描写出身市民阶层的青年维特的爱情和事业的失意,反映了一代青年在平庸、鄙俗现实下产生的苦闷时代情绪。维特的烦恼是多方面的,首先他因爱情的无望而烦恼。他同美丽聪慧的绿蒂一见钟情,绿蒂却已有婚约,严守礼法而不愿大胆地追求爱情,这只能让维特陷入无尽的烦恼之中。其次,他因事业的挫折而烦恼。失去爱情的维特希望通过追求事业来排遣痛苦,但官场等级森严,出身平民的他屡受侮辱,不得不愤而辞
22、职。再次是自身存在的烦恼,青年维特富有才能和学识,拥有高傲的人格和独立的见解,与当时平庸鄙俗的现实冲突尖锐。不过他缺乏具体的斗争目标和勇气,总是在冲突中选择逃避,这就决定了其烦恼的不可避免性。总之,维特的烦恼是多方面的,但根源在社会。他反抗的不彻底性,反映了觉醒的德国进步青年的时代局限。最后,维特只能是以死相抗争,他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他的烦恼体现的是一个时代的觉醒者跟平庸鄙俗的社会环境的冲突。综上,维特的烦恼包含了爱情的烦恼、事业的烦恼、社交的烦恼。少年维特之烦恼并不是一部个人的恋爱悲剧,正如 19 世纪丹麦批评家勃兰兑斯指出的那样,它的价值在于表现了一个时代的烦恼、苦闷和憧憬。换言之,少年
23、维特之烦恼有着异常强烈的时代精神,它提出的问题带有时代的普遍意义。维特的烦恼、忧郁,是一种时代症候。【知识模块】 18 世纪文学17 【正确答案】 浮士德是 18 世纪启蒙主义时代德国伟大作家歌德在其著名作品浮士德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他既是人类积极精神的象征,也是当时欧洲先进知识分子的艺术象征:(1)浮士德是 “肯定”的:从哲学层面来看,浮士德是 “肯定”精神的具体形态。(2)浮士德是 “趋善”的:从道德和伦理学层面来看,浮士德又是 “善”的代表。(3)浮士德是 “行动”的:从社会学的层面来看,浮士德体现出了资产阶级思想家的某些思想与行为特征不满现状,渴望追求美好的理想,并不断付诸行动。因此,也
24、可以说,浮士德是新兴资产阶级积极精神的代表。(4)浮士德是 “矛盾”的:浮士德的性格也充满着矛盾 灵与肉的矛盾,实际上是理智与情欲、进步与停滞、上升与沉沦的矛盾。这是上升时期资产阶级两重性的表现,也是歌德眼中至善与至恶矛盾在具体事物运动中的反映。(5)浮士德是 “象征”的:浮土德自强不息、追求真理,一生经历了书斋生活、爱情生活、政治生活、追求古典美和建功立业五个阶段。这五个阶段都有现实的依据,它们高度浓缩了从文艺复兴到 19 世纪初期几百年间德国乃至欧洲资产阶级探索和奋斗的精神历程。浮士德可说是一个象征性的艺术形象,歌德是将他作为全人类命运的一个化身来加以塑造的。浮士德走出阴暗的书斋,走向广阔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外国 文学史 18 世纪 文学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