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外国文学史(17世纪文学、18世纪文学)-试卷1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外国文学史(17世纪文学、18世纪文学)-试卷1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外国文学史(17世纪文学、18世纪文学)-试卷1及答案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外国文学史(17 世纪文学、18 世纪文学)-试卷 1 及答案解析(总分:7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题(总题数:9,分数:18.00)1.三一律(分数:2.00)_2.沙龙文学(分数:2.00)_3.失乐园(分数:2.00)_4.散文滑稽史诗(分数:2.00)_5.墓园诗派(分数:2.00)_6.哲理小说(分数:2.00)_正剧_8.席勒式(分数:2.00)_9.拉摩的侄儿(分数:2.00)_二、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4.00)10.试论歌德笔下的浮士德一生几个阶段的追求及这一形象的意义。(分数:2.00)_11.结合作品内容论述“浮士德精神”与“浮士德难题”的内涵。(
2、分数:2.00)_三、简答题(总题数:28,分数:56.00)12.(东北师范大学 2006 年)莫里哀的伪君子的开场好在哪里?(分数:2.00)_13.结合莫里哀的作品,谈谈古典主义喜剧对“三一律”的应用。(分数:2.00)_14.莫里哀的平民化特点。(分数:2.00)_15.结合弥尔顿失乐园对圣经素材的借鉴谈其主题意义及结构特点。(分数:2.00)_16.从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熙德主题的不同。分析文艺复兴文学与古典主义文学的不同。(分数:2.00)_17.莎士比亚戏剧与古典主义戏剧在人物刻画和剧情安排方面有什么区别。(分数:2.00)_18.乃依的熙德为例,说明法国古典主义的戏剧的成就与古典主
3、义原则的局限性。(分数:2.00)_19.分析莫里哀伪君子的喜剧情节。(分数:2.00)_20.为什么说莫里哀的伪君子是一出典型的性格喜剧?(分数:2.00)_21.莫里哀的伪君子对古典主义的运用和突破。(分数:2.00)_22.古典主义与文艺复兴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态度有何不同?(分数:2.00)_23.简述 17 世纪英国文学的发展情况和主要作家。(分数:2.00)_24.法国古典主义理论家布瓦洛的主要文艺观点是什么?(分数:2.00)_25.如何认识莫里哀创作的民主倾向?(分数:2.00)_26.从伪君子看莫里哀是如何运用古典主义原则。又有何突破的?(分数:2.00)_27.简述格列佛游
4、记的主题。(分数:2.00)_28.以卢梭忏悔录为例,剖析自传性作品的表述策略以及自传作家的人格面具。(分数:2.00)_29.举例分析哥特式小说的艺术特征。(分数:2.00)_30.歌德说,“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时代。而卢梭则开创了一个时代。”请阐述你对这一论断的看法。(分数:2.00)_31.谈谈 16 世纪人文主义和 18 世纪启蒙主义的联系与差异。(分数:2.00)_32.谈谈 18 世纪有哪些文学思潮为 19 世纪浪漫主义奠定了基础。(分数:2.00)_33.法国启蒙文学的主要成就。(分数:2.00)_34.卢梭对封建文明的批判,“返归自然”的思想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分数:2.00)_3
5、5.如何理解少年维特的烦恼?(分数:2.00)_36.为什么说梅菲斯特是作恶造善的力之一?(分数:2.00)_37.为什么说歌德的浮士德高度概括了文艺复兴以来欧洲资产阶级的自身发展史。(分数:2.00)_38.从伏尔泰的文学创作看启蒙文学的特点。(分数:2.00)_39.如何认识歌德一生的矛盾?(分数:2.00)_外国文学史(17 世纪文学、18 世纪文学)-试卷 1 答案解析(总分:7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题(总题数:9,分数:18.00)1.三一律(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三一律是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创作规则,要求戏剧的时间、地点、情节一致,即戏剧故事发
6、生的时间不能超过 24 小时,只能在同一地点发生,只能有单一的故事情节。古典主义戏剧理论家布瓦洛在理论上将其系统化,随后它被古典主义者视为清规戒律。三一律对戏剧结构严整、情节集中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束缚了作家创作的主动性,易导致艺术形式的绝对化和程式化,削弱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解析:2.沙龙文学(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沙龙文学即客厅文学,是 17 世纪流行于法国的一种文学流派。17 世纪法国贵族将自己的客厅作为贵族文人名流的聚集地,为打发无聊时光而创作的贵族文学由此诞生。这些贵族文人精神空虚,在虚无缥缈的想象中,虚构一些悲欢离合的艳情故事和历史故事。沙龙文学包括骑士小说和长篇
7、历史小说。其文学语言矫揉造作、晦涩难懂,反映了 17 世纪贵族阶级庸俗无聊的趣味。)解析:3.失乐园(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失乐园是弥尔顿的代表作,取材于圣经。这部长篇诗作展示了两条线索:一是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受魔鬼诱惑触犯戒规,被上帝逐出地上乐园的故事;另一条是撒旦反抗天神失败而失去天上乐园、联合人类始祖再度反叛的故事。通过亚当、夏娃线索,诗歌表达了清教徒的宗教观和伦理观。通过撒旦反叛线索,诗歌塑造了撒旦反叛上帝、果敢坚毅、不屈不挠的革命战士形象,寄托了弥尔顿的革命理想和战斗激情。长诗对人类始祖被驱逐和撒旦失败的描写,也流露出一定的苦闷与忧伤,折射出英国 17 世纪革命高潮
8、消退之后的时代情绪。)解析:4.散文滑稽史诗(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菲尔丁称自己创作的小说为一种新的文体,即散文滑稽史诗,并在其小说序言中阐释了散文滑稽史诗的特征。在他看来,小说应该是用散文写成的普通人的喜剧性故事,像史诗那样反映广阔的现实生活。他还指出,小说应当严格遵循自然,以现实生活去表现真实的人性,小说的情节要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情节应当变化多端,是滑稽与严肃、平凡与奇妙的结合。菲尔丁的小说理论具有现实主义色彩,他还对小说艺术进行了相关论述,这些都对欧洲长篇小说艺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解析:5.墓园诗派(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墓园诗派”是英国
9、感伤主义文学在诗歌领域的代表,由格雷的墓园挽歌而得名。这一诗歌派别情调消沉,专以坟墓、死亡等为诗歌的描写对象,具有一种感伤的格调,重要诗人有汤姆和扬格等。)解析:6.哲理小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8 世纪法国启蒙作家创立的一种新型小说。它的目的不在于情节的完整,也不着力于塑造人物形象,而是借用文学的生动性来宣传哲理和启蒙思想。其人物形象一般具有寓意,作品具有浓厚的理性色彩、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教诲性,形式上分为书信体和对话体。代表作有孟德斯鸠的波斯人信札、狄德罗的拉摩的侄儿,以及伏尔泰的老实人和天真汉等。)解析:正剧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启蒙时期创立的一种戏剧形式,又称“
10、悲喜剧”或“启蒙戏剧”。它强调戏剧的教育作用,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着重反映市民尤其是新兴资产阶级的日常生活。在思想上,它赞扬新兴资产阶级的价值观,批判封建贵族阶级和专制制度;在形式上,采用日常语言,打破了古典主义悲喜剧的严格界限,将悲剧因素和喜剧因素融为一体,生动活泼。法国的狄德罗和德国的莱辛等对此进行了理论阐述和大力提倡,法国戏剧家博马舍是这一戏剧理论的成功实践者,主要有塞维勒的理发师和费加罗的婚姻等。)解析:8.席勒式(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马克思在 1859 年致斐拉萨尔的信中,提出“我们不应该为了观念的东西而忘掉现实主义的东西,为了席勒而忘掉莎士比亚。”马克思的批评
11、,指出了席勒创作中存在的一种创作倾向,即常常从理念出发进行文学创作。其具体表现为:以理想代替客观现实;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单纯的传声筒,即将人物理想化、抽象化和概念化;作品倾向不是通过剧情本身的进程展示出来,而是脱离人物内在思想、性格逻辑,脱离情节,通过大段的议论和说教指点出来。马克思所维护的是现实主义的艺术表现规律,反对唯心主义观念化的倾向。他所说的“席勒式”也不是指席勒创作的全部特点,而仅仅指其创作中的一种偏向。)解析:9.拉摩的侄儿(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拉摩的侄儿是狄德罗的代表作,恩格斯称之为“辩证法的杰作”。这部对话体哲理小说塑造了一个集“高傲与卑鄙、才智和愚蠢”为一
12、体的人物形象“拉摩的侄儿”。拉摩的侄儿是以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为原型塑造的。拉摩是当时著名的音乐家,他的侄儿是一个落魄文人。小说通过描写“我”和“拉摩的侄儿”的对话,揭示了这个人物复杂而矛盾的性格。在小说中,拉摩清贫的生活让他侄儿采取了游戏人生的态度。拉摩侄儿的辩白,控诉了冷酷的社会;他的思想,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普遍心理和时代特征。)解析:二、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4.00)10.试论歌德笔下的浮士德一生几个阶段的追求及这一形象的意义。(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浮士德描写了主人公浮士德一生不断奋斗的五个阶段。第一个人生阶段为追求书本知识阶段,以浮士德发现生活毫无价值,想结束自
13、己的生命告终。复活节的钟声唤醒了浮士德内心的生命欲望,他在魔鬼的化身梅菲斯特的帮助下,走出书斋,走向社会,开始了新的生活。第二个人生阶段为追求爱情阶段。浮士德步入了二人世界,与一个贫穷、善良、虔诚的女子格蕾琴相爱,结果在与封建习俗发生冲突中导致格蕾琴家破人亡。爱情的悲剧结局让浮士德心生自责,从而结束了对爱情的追求。这一阶段主要描写浮士德和格蕾琴的爱情经历,体现了资产阶级个性解放的要求,但是他的爱情最终仍是一个悲剧,也揭示了个人主义泛滥的局限。第三个人生阶段为政治生活阶段。浮士德被梅菲斯特带往宫廷,担任大臣,为封建朝廷服务,结果发现自己不过是一个弄臣或帮凶。通过弄臣生涯,诗剧揭露了封建王朝的腐朽
14、与黑暗,也体现了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妥协性,最终也否定了政治追求。第四个人生阶段为追求古典美阶段。浮士德离开污浊的官场,返回古典美世界,与海伦生活在一起,但随着他们的孩子欧福里翁的夭折,这段生活也以悲剧结束,从而否定了用古典美来启迪人们精神和改革社会的幻想。第五个人生阶段为改造大自然阶段。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浮士德对人生的真谛有了新的认识,试图通过实践来改变自然和世界。此时,双目失明的浮士德听到魔鬼给他挖掘坟墓的声音,误以为是人们移山填海的劳动声音,发出了“逗留一下吧,你是那样美!”的赞叹,在与梅菲斯特的赌赛中输了下来,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从现实的层面来看,浮士德最后是以悲剧结束了他的人生
15、探索,在与魔鬼的化身梅菲斯特的赌赛中输掉。但是,从人类发展历史的精神层面来看,他的失败却反衬了其精神的超越性,所以,浮士德是积极进取精神、美好善良人性和人道主义思想的体现者和胜利者。他不停地探索,经历了丰富多彩的生活,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并在最后将个人追求与民众幸福联系在一起,从劳动中领略到生活的真谛。虽然最后失去了自己的生命,但是他的精神却代表了人类进步的动力,他的奋斗“囊括着人类的全部历史”。正是因为如此,上帝就人类的灵魂是否得救而与魔鬼进行了赌赛,最后以上帝的获胜结束。当上帝把浮士德的灵魂从魔鬼那里抢走的时候,是浮士德精神获得永恒生命的时刻,也是对人类不断进取的精神的褒奖。所以,通过浮士
16、德形象和他一生不断的探索,歌德不仅总结了自己精神的发展历史,也象征性地反映了自宗教改革以来西方进步知识分子的奋斗历程,概括了人类的生存境遇、历史的发展进程,提炼出不断进取、立足现实、肯定人生的斗争精神,并且予以象征性地再现与肯定。)解析:11.结合作品内容论述“浮士德精神”与“浮士德难题”的内涵。(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浮士德中主人公浮士德永不停息的人生探索,体现出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文学史称之为“浮士德精神”,它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即永不满足现状、不断追求知识与真理、重视实践和现实人生。 (1)浮士德在探索中不断前进,永远不停止,即使面对一次又一次的悲剧,他仍然继续着自己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外国 文学史 17 世纪 文学 18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