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35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35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35及答案与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 35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思想的教育家是( )。(A)巴班斯基(B)赞科夫(C)乌申斯基(D)维果茨基2 我国封建国社会的学校制度以( )最为完善。(A)隋朝(B)唐朝(C)宋朝(D)明朝3 ( )是科学技术知识再生产的最重要的途径。(A)社会生产(B)科学实验(C)学校教育(D)社会经验4 教育、教学要求上的“ 一刀切 ”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5 教育家( )主张“ 教育无目的论”。(A)纳托普(B)杜威(
2、C)赫尔巴特(D)斯宾塞6 实施回归教育最显著的国家是( )(A)英国(B)美国(C)瑞典(D)苏联7 在课程内容体系中,属于课程总体规划的是( )。(A)教学大纲(B)教学标准(C)课程计划(D)课程标准8 德国学者( ) 试图根据心理学来阐述教学过程,提示了课堂教学的某些规律性,这一理论对指导和改进教学实践起了积极作用,标志着教学过程理论的形成。(A)柏拉图(B)杜威(C)赫尔巴特(D)卢梭9 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使他们能够接受,但义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这条原则是( )。(A)因材施教原则(B)启发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
3、(D)量力性原则10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这句话说明了教师职业的 ( )。(A)创造性(B)公共性(C)示范性(D)长期性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11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12 教育发展要先于经济的发展。13 教育目的就是教育方针。14 学校德育体系的构建应以社会规范的学习为核心。15 教师的素质高低取决于其知识的丰富程度。三、简答题16 简述教育学的特点。17 简述信息社会及其教育的基本特征。18 什么是人的身心发展?19 简述关于教育目的的主要理论。20 1985 年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作出了哪些决定?21 简述课程目标的定义、确立的依据和
4、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22 简述课程的定义及内涵。23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好掌握知识与培养思想品德的关系?24 教学过程为什么必须以心理学为基础?25 各科教学在德育中的作用是什么?必答题26 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如何推进教育创新,培养创新型人才?27 什么是教学的直观性原则?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有哪些?28 分析下列材料所揭示的问题及其原因,并论述如何通过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改进促进教学过程中的机会均等。每个教师都意识到应努力为班内的所有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然而,群体教学中的实际情况与这种理想相差甚远。对师生在课堂里相互作用所进行的观察表明:教师(十分无意识地
5、) 针对某些学生进行教学与讲解,而忽视了其他学生。教师给予了某些学生更多的积极强化与鼓励,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以及回答问题,对待其他学生就并非如此。一般说来,教师对班内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优秀生最为关注并给予最多的鼓励,班内半数较差的学生所得到的关注与帮助最少。师生之间关系的这些差异使得一些学生得到了(其他学生所得不到的)更多的机会与鼓励。29 试分析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存在的问题和改革趋势。30 如何理解学生的基本属性?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 35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
6、理2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3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4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5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6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7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8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9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0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11 【正确答案】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这是学记总结出的教育教学的原则和方法之一。学记的原文为:“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其多,或失其寡,或失则易,
7、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多,过于庞杂,贪多则不得。寡,知识面狭窄,贫乏浅薄。易,把学习看得过分容易,自满自足。止,夸大困难,畏难而止。这些都是学习过程中常见的缺点,但在每个人身上表现不同,产生的原因各异。老师必须具体分析,全面掌握。如果掌握得法,缺点可以转化为优点。多则知识渊博,寡则精深专一,易则充满信心,止则认真对待。这又是可贵的长处。因此,这就要求教师懂得教育的辩证法,坚持正面教育,重视因材施教,善于因势利导,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将缺点转化为优点。本命题提示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采取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作为教育者应该了解这个
8、原则和方法,重视对每一个学生的因材施教,使得每个学生的缺点转化为优点,也是所谓的扬长补短,也是“长善救失” 的意义所在。【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2 【正确答案】 这种说法是片面的。教育的发展之所以要超前于经济发展,是因为教育的周期性长,十年树人,百年树木,未来经济建设需要的人才,必须提前培养。在现代化的生产中,知识是生产体系的心脏和大脑,没有科学的知识,就不能从事生产和发展生产,而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因而,经济要腾飞,教育须先行。为了发展经济,必须先考虑教育的发展,办教育要有战略眼光、要有预见性、要面向未来,根据若干年后经济发展对各级各类人才的需要来安排当前的教育。要在不影响生产
9、和人民生活温饱情况下,提高教育经费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使教育经费的增长速度超过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速度。并要根据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去培养人,要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武装学生。提出教育先行只是为了突出教育在整个国家、民族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并不是忽视经济的基础作用。只有重视经济发展的战略作用,才能为教育提供物质保障。【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3 【正确答案】 错误。教育目的指的是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和总的设想或规定。教育方针是阶级和政党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对教育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两者在出发点、指向对象、实际功用和隶属范畴等方面有所不同。【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4 【正确答案】
10、 正确。社会规范学习是区别于认知学习和技能学习的特殊学习,是以情感为核心的认知学习、情感学习和行为学习的整合。所谓认知学习,指规范意义与内容学习,获得规范的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形成道德观念与道德认知能力;所谓情感学习,指形成与规范相一致的情感体验与需要状态。所谓行为学习指通过规范操作性经验的积累,获得与规范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社会规范学习是在三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道德自主活动的反复实践,构建以情感为核心的知情行的一体化结构,形成对人对己的基本态度,从而获得参与社会生活的交往性经验。因而,品德的形成是在社会规范学习中形成的。学校德育体系的构建应以社会规范学习为核心,这也是
11、学校有可能通过系统干预来实现对品德形成过程的有效控制的条件。【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5 【正确答案】 教师的素质高低取决于其知识的丰富程度。这种说法是片面和错误的。教师应该具有以下职业素养:(1)教师的道德素养:教师要有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主要包括:第一,忠诚教育事业;第二,热爱学生;第三,自身的道德修养。(2)现代人的素养。(3)渊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才能。(4)掌握教育科学和教育能力。知识的丰富程度只是教师素质高低的一个方面,因此上述方法是错误的。【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三、简答题16 【正确答案】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提示教育规律的科学。这一一学科有以下特点:(1
12、)教育学的任务在于提示教育规律,所以与教育方针、政策有所不同。教育方针、政策只是符合了教育规律,却不能代替教育规律。教育学也要阐明教育方针、政策的问题,但这并不是教育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最终依据。(2)教育学不等同于教育经验汇编。虽然教育学不能离开教育的实践经验,但我们更应该将教育的实践经验提高到理论高度,从教育经验总结出教育规律。(3)在不同的社会和历史阶段,由于教育学所研究的教育实际不同,研究者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对教育的认识不同,因而有着不同的教育学,即教育学具有历史差异性。【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7 【正确答案】 信息社会又称为“后工业社会” 、 “知识社会”等,是由一些社会学家、
13、未来学家在 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提出的一种新的社会范畴。与工业社会相比,信息社会仍然是一种形成中的社会,而不是一个已经基本成型的社会,因此具有一种过渡性质。其基本特征是:生产工具已经从大机器时代进入到智能时代,迅猛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和数字技术已经使当代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管理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大多数劳动力从第一、第二产业转向第三产业(交通、通讯、商业、教育、科学等),传统意义上的蓝领阶层正在消失。高度智能化的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信息社会的支柱性产业,传统的第一和第二产业也面临着紧迫的技术改造和知识更新问题。专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在就业人员比重中迅速上升。新知识、新技术和丰富优质的人力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教育学 专业 基础 综合 原理 模拟 35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