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单元我的好习惯4《不做小马虎》(第2课时)说课稿新人教版.doc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单元我的好习惯4《不做小马虎》(第2课时)说课稿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单元我的好习惯4《不做小马虎》(第2课时)说课稿新人教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不做“小马虎” 第 2 课时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我的好习惯第四课不做“小马虎” 的第二课时。一、说学情本课的教学对象为一下年级学生,通过学生问卷、家长访谈和任课教师询问等方式,了解到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马虎现象非常普遍,主要是因为责任心缺乏,没有掌握克服不良习惯的方法,又没有养成学习和做事认真、细心的良好习惯。针对学生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按照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需要渗透责任心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做事马马虎虎会给自身和他人造成一定的危害,并且需要通过有意识的引导和训练,养成学习、做事时认真、细心的良好习惯。二、说目标基于教材的意图和学情的分析
2、,根据第一课时完成的情况,确立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为以下的几个方面:1能认识到做事马虎的危害,端正态度,初步养成认真细致的做事习惯。2能掌握克服做事马虎的一些技巧,并在生活学习中有所运用。其中,课时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掌握克服做事马虎的方法。教学难点是如何让学生能初步地养成做事认真细致的好习惯。三、说教学方法为达成教学的目标,基于学情的分析,考虑到一年级学生很难长时间保持注意力,经常会走神、开小差,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刺激学生的兴奋点,提高注意力。因此我采用了以活动教学法为主,引导学生在情境下参与活动,借助图片、故事、游戏、儿歌等多种教学手段实施教学。四、说流程在这个课时中,主要设计了“马
3、虎危害大” 、 “克服训练营” 、 “马虎封印箱”和儿歌总结这四个活动环节。第一个活动:“马虎危害大”顾名思义,旨在让学生感知和认识做事马虎所带来的危害。一开始,这样导入: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发现了自己的马虎,也感受到了马虎给自己和身边人带来的麻烦。其实,马虎带来的可不仅仅只是麻烦,甚至还可能造成很大很大2的事故和危害。这样的导入既是对上节课所学内容的简单回顾,又能激发起学生对马虎危害的好奇和兴趣。然后借助教材副本中的绘本故事,来了解一个因为马虎,没有拧紧一颗螺丝,最后导致火车失事,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故事。这个故事虽然跟一年级学生的生活没有直接的关联,但它真实地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是社会
4、中马虎造成危害的典型案例。呈现这个案例之后,会让学生产生意想不到的震惊和惋惜。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讨论交流故事中出了什么马虎事,这马虎最后带来了怎样的危害,严重到怎样的程度。借助对话、交流和挖掘,让学生直观感受到马虎真的要不得,继而进一步引导思考:除了铁路工作,还有许许多多行业的人们,想一想能不能出现马虎的现象?如果出现马虎会怎么样?比如是警察、医生、司机以及建筑工人等。在充分的交流和讨论之后,进行小结:真是马虎不得呀,万一马虎,可能造成的危害和损失是无法挽回的!意图:第一个活动环节,主要是借助于绘本故事,进行对话、交流以及想象,让学生感悟马虎在社会生活中的巨大危害,以此提高认识,警醒自己。在
5、第一个活动结束之后,抛出问题:你愿意成为马虎的人吗?学生的回答当然是否定,于是自然而然地揭示课题不做“小马虎” 。接着引导:既然大家都不愿做小马虎,那就要学习克服马虎的办法,来试试参加克服训练营吧。于是进入第二个活动克服训练营。第二个活动:“克服训练营”针对于学生马虎的几个方面表现,设计了三个针对性的关卡,构成闯关游戏。第一关, “火眼金睛” 。让学生在两张非常相似的图片中找不同的地方,考验学生的注意力和专注度。图片呈现出来之后,先让学生独立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比对,找出不同。然后,请学生说说自己分别找到了几处不同。我想,学生所找到的不同一定会有很大的差别,老师可以示意找到一处的学生先举手,接着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年级 道德 法治 下册 第一 单元 习惯 不做 马虎 课时 说课稿 新人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