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概论1.ppt
《循环经济概论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循环经济概论1.ppt(1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循 环 经 济 概 论,授课教师 赵怡晴Email Tel 62332770,circular Economy,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资源工程系 2009/09/17,No. 1,课程介绍,培养目标 掌握循环经济的基本理念、原则和方法,能够分析企业内部的循环体系、企业之间产业链的循环体系、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社会循环体系以及循环经济的科技支撑体系和政策法规体系等。 为学生拓宽视野、树立科学发展观、掌握科学的决策方法奠定基础。,课堂要求 不定期点名,每一次不到扣5分; 有3次不到的同学不能参加考试。,考试要求 开卷考试; 考试内容为课堂讲授内容。,教材参考 张扬等著,循环经济概论,湖南人民出版社,200
2、5年 鲍健强等著,循环经济概论,科学出版社,2009年2月 于秀玲等编著,循环经济简明读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年,C ontents,第一节 循环经济思想的历史综述 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天人调谐”思想 中世纪以来西方“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思想的追述 当代的响应,第一章 循环经济概论,第二节 循环经济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回归 生态环境恶化对人类的警示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第三节 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 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循 环经济思想的历史综述,第一节,逸周书大聚记载:早在公元前21世纪,大禹曾发布禁令 “早
3、春三月,山林不等斧,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以成鱼鳖之长。”,一、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天人调谐”思想,春秋时,齐国相国管仲指出,有的君主把山林砍光,造成水源干涸,这是缺乏头脑的表现。,循 环经济思想的历史综述,第一节,战国时期的荀子继承发扬了管仲的思想,把保护资源与环境作为治国安邦之策。,一、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天人调谐”思想,汉代的杨孚撰写了异物志,主张广泛保护珍稀野生动植物,从而更好地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循 环经济思想的历史综述,第一节,一、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天人调谐”思想,明清时期的思想家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也指出,“天下之病”许多都是由生态环境破坏所带来的。,“天人调谐
4、”思想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华。,循 环经济思想的历史综述,第一节,一、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天人调谐”思想,“天人调谐”思想主要有以下特征:,第一,天人合一的世界观。 第二,天人合德的价值观。 第三,天人相参的生态观。中国古代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称作天人关系。在天人关系上,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观念,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循 环经济思想的历史综述,第一节,一、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天人调谐”思想,第一,天人合一的世界观。,最早成书的易经和洪范两书,就提出了朴素的整体思想。 在老子一书中提出了贯通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根本法则,即人与自然虽可分,但究其根本则一体的思想。,与西方近代哲学的人与自然的对立观念不同,
5、中国古代大多数思想家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采取了一种整体主义的立场,把人与自然看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循 环经济思想的历史综述,第一节,一、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天人调谐”思想,第一,天人合一的世界观。,战国时期的荀子则提出了“一物为万物一偏”,即一物为万物的一部分、万物又是更大的一道的一部分的“部分与整体”的辩证法思想。,到宋代,周敦颐的“太极图”和邵雍的“先天图”,都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世界的本体及其形成发展的整体图式,提出了描述世界的构成和发展的系统模型。,循 环经济思想的历史综述,第一节,一、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天人调谐”思想,第一,天人合一的世界观。,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思维,不仅表现在考察
6、和分析自然现象方面,而且充分体现在工程、建筑、医学、艺术等社会实践中。,例如,黄帝内经把人的身体结构看作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提出了“天人相应”的医疗原则,主张把生理现象与自然现象结合起来医疗疾病,认为人体是各部分器官有机联系起来的一个整体,并用阴阳五行学说来说明五脏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循 环经济思想的历史综述,第一节,一、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天人调谐”思想,第二,天人合德的价值观。,老子很早就提出了人在世界中具有卓越的地位。老子说“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荀子提出了“人最为天下贵”的思想。,中国古代哲学在提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朴素整体观的同时,也明确承认人在世
7、界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循 环经济思想的历史综述,第一节,一、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天人调谐”思想,第二,天人合德的价值观。,其中最具代表性、也是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周易中提出的天人合德思想。这里的“德”并非现代汉语中所理解的“道德”,而是广义的“德性”,或精神价值。,尽管认识到人在自然界中的优势地位,但中国文化从来没有主张征服自然,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中国古代绝大多数哲学家都主张应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为目标,并将其作为人生最高理想。,循 环经济思想的历史综述,第一节,一、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天人调谐”思想,第二,天人合德的价值观。,周易认为,人乃阴阳二气所化,故兼有刚柔两重禀性。阳刚之性要求人“自
8、强不息”,即发挥主动的创造精神;阴柔之性则要求人“厚德载物”,即以宽大的胸怀接纳万物。在对自然的实践中,“自强不息”就是要积极地参加自然的演进。,循 环经济思想的历史综述,第一节,一、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天人调谐”思想,第三,天人相参的生态观。,天人相参最早是由荀子提出的。 所谓天人相参,就是天、地、人三者相互并存,构成一个天、地、人三者相互联系的生态系统。 这个天地人生态系统,通过“天行有常” 和“人有其治”统一起来,各自既有不同的分工,又彼此之间相互作用。,中国古代的主流生态观是在天人相分基础上追求天人合一的天人相参。,循 环经济思想的历史综述,第一节,一、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天人调谐”思想,
9、第三,天人相参的生态观。,互养共生就是“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 这里的“养”就是要注意不去打断天地万物互养共生的这种自然再生产过程,进而采取适当的措施去辅助它和促进它,并有节制地加以利用,以达到和谐发展、永续利用的目的。,在天地人的统一体里,人和自然是相互协调的,是互养共生的。,循 环经济思想的历史综述,第一节,一、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天人调谐”思想,第三,天人相参的生态观。,古代中国人根据对自然和生命的节律的掌握制定了各种禁令,就是所谓“时禁”。 这些禁令的对象(或者说保护的对象)不仅包括动物、植物,也包括非生命的木石、山川。当然,有生命的东西被置于无生命的东西之前,能够活动的生命又被
10、置于不能活动的生命之前。,天人相参、互生共养,不仅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概念,更是中国古代的生态伦理规范,循 环经济思想的历史综述,第一节,一、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天人调谐”思想,第三,天人相参的生态观。,据史记和尚书记载,我国早在帝舜时期就设立了管理山林川泽、草木鸟兽的官员(即虞),以后又设立虞部下大夫、大司徒等。 管仲在总结前代帝王处置山林川泽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以法律手段保护生物资源、设置相应官吏的思想。,古代中国的“时禁”是有相应的管理机构的。,循 环经济思想的历史综述,第一节,一、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天人调谐”思想,第三,天人相参的生态观。,中国古代的生态保护不仅诉诸外在的制度安排,更强调
11、内在的伦理道德。也就是说,“时禁”并非完全因为外在害怕报复的利害观念导致的制度选择,而更多是由于内在的“仁”或“不忍之心”。,循 环经济思想的历史综述,第一节,马尔萨斯在1789年发表的人口原理中,第一次强烈地提出人口具有迅速繁殖的倾向,这种倾向受制于自然环境(主要是土地和粮食)的限制。,二、 中世纪以来西方“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思想的追述,达尔文在1859年发表的物种起源中,在论述生物和环境的关系上也与马尔萨斯保持一致,并发展了他的一些观点。,循 环经济思想的历史综述,第一节,“可持续发展”这个概念的出现则是近20年的事,是在人类面临人口、资源以及环境生态的严峻形势下产生的。而“循环经
12、济”的概念则更是近几年才出现的。 许多迹象表明,物质上的进步正在破坏着当代原住民传统的生活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并将导致富裕的工业化国家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结构的进一步紧张。 当认识到正是由于现行的全球经济系统造成了社会生态系统的压力之后,人们便开始呼吁可持续发展。,二、 中世纪以来西方“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思想的追述,循 环经济思想的历史综述,第一节,其主要论点是人类社会的增长由五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发展趋势构成,即加速发展的工业化、人口剧增、粮食私有制、不可再生资源枯竭以及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并且它们均以指数形式增长。,二、 中世纪以来西方“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思想的追述,20世纪
13、70年代,以人口、资源和环境为主要内容,讨论以人类前途为中心议题的“罗马俱乐部”成立,随后发表了震动世界的著作增长的极限。,循 环经济思想的历史综述,第一节,由于地球的有限性,这五种趋势的增长都是有限的。如果超过这个界限,则后果很可能是人类社会突然瓦解、崩溃。科学技术也只能推迟“危机点”。,二、 中世纪以来西方“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思想的追述,增长的极限的结论是:人类社会经济的无限增长是不现实的,而等待自然极限来迫使增长停止又是社会难以接受的。出路只能是:人类自我限制增长,或者说协调发展。,循 环经济思想的历史综述,第一节,20世纪70年代的全球绿色运动含有许多循环经济的思想,如人和自然
14、的协调一体、保护生态环境、不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社会问题和生态问题的相互联系等。 但是,由于绿色思想源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且主要任务是保护环境,故其更侧重于“持续”,而不在于“发展”。绿色经济是一种不以增长为目标的稳定状态的经济,并且绿色思想怀疑高科技的作用。 因此,绿色思想还不是循环经济思想,但是它促进了循环经济思想的形成。,二、 中世纪以来西方“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思想的追述,循 环经济思想的历史综述,第一节,真正意味着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思想的形成与成熟的是20世纪70-90年代联合国等组织发表的四个重要报告。,二、 中世纪以来西方“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思想的追述,人类环境
15、宣言 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 我们共同的未来 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循 环经济思想的历史综述,第一节,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有114个国家参加的第一次“人类与环境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要求人类采取大规模的行动保护环境,保护地球,使之不仅成为当代人类生活的场所,而且也适合将来子孙后代的居住。这里包含着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循环经济思想。,二、 中世纪以来西方“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思想的追述,http:/ 环经济思想的历史综述,第一节,1980年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IUCN)、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共同发表了世界自然资
16、源保护大纲,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给予了系统阐述,指出:“强调人类利用对生物圈的管理,使生物圈既能满足当代人的最大持续利益,又能保持其满足后代人需求与欲望的能力。”这实际上已经包含了循环经济的思想。,二、 中世纪以来西方“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思想的追述,循 环经济思想的历史综述,第一节,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认为“可持续发展是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至此,一个较为系统的循环经济发展观和发展战略已经形成。,二、 中世纪以来西方“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思想的追述,循 环经济思想的历史综述,第一节,1992年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
17、开了“环境与发展大会”,有183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参加,有102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到会,会议通过了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等重要纲领性文件。这标志着循环经济从理论开始走向实践。,二、 中世纪以来西方“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思想的追述,http:/www.chinamsd.org/Article/relatednews/200703/73.html,循 环经济思想的历史综述,第一节,在英国,可持续发展已经作为“绿色经济蓝图”的重要部分,这个号召在有关可持续发展的报告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响应。 加拿大政府已经建立了一支包括环境和经济领域的人员在内的队伍,来考察在全加拿大实施可
18、持续发展、建立循环经济的意义。 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也正在积极地思考在澳大利亚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不同途径。,许多国家已经开始把推进可持续发展、建立循环型社会作为一项既定政策。,三、 当代的响应,循 环经济思想的历史综述,第一节,尽管采取了这些行动,但在具体环境中,有关将可持续发展付诸实践的途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 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部分地取决于一些基本途径,这些途径除了包括具体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人们的伦理观外,还包括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受影响的生态类型的确认、所需要的各类数据是否可得这样一些因素。,三、 当代的响应,循 环经济思想的历史综述,第一节,在发达国家中有一种怪现象,即使在很富裕的国家中,也有很清
19、楚的迹象表明:贫困在增加、环境在恶化和健康水平在下降。在许多城市的主要街道上,都可以看到这种“贫困在富裕中增加”的现象。 在发达国家的城市中,无家可归的人们凄苦地生活在贫民区。 由于富人的移动搬迁,许多野生地带正处在不断增加的生态压力之下。,三、 当代的响应,循 环经济思想的历史综述,第一节,在发展中国家,与人口增长相伴的沙漠化、森林消失和土壤侵蚀,正在削弱食品和纤维生产的生态基础。 耕地的减少与退化以及水的短缺,正在恶化着发展中国家许多地方的生存条件。 这一现象是不可持续发展螺旋式道路的一部分,影响着世界80%以上的人口和土地资源。,三、 当代的响应,循 环经济思想的历史综述,第一节,很明显
20、,这些发生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损害环境的行为,正在进一步地损害社会中最贫困阶层的人们,正在更严重地损害地球的资源和大气层的自净能力。 许多国家承认,改变这些不可持续的发展状况是非常紧迫的。 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努力又产生了许多新问题,这些问题包括什么是合适的干预程度,什么是可用的最好方法,以及政治家对于那些本质上是不可持续的行动进行改变有多大决心等。,三、 当代的响应,循 环经济思想的历史综述,第一节,人类面临的许多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因此,需要通过国际合作来解决这些问题。而国际合作中的许多问题又与公平、国际经济和政治力量有关。 到目前为止,虽然在国家与地区范围内,原则上已经达成了削减二氧化
21、碳和其他污染物排放的一些协议,但是,事实已经证明,国际协定的执行是有很大难度的。,三、 当代的响应,循 环经济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人类的历史是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历史,也是不断调整人类同自然界关系的历史。 人类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深化对自然界和人类本身规律的认识,并依据这种认识开展改造自然的活动,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此相联系、相适应,人类历史也经历了一次次社会文明的转型,从渔猎采集文明向农耕文明再到今天的工业文明。 而历史上的每一次文明转型都面临着人口和资源的激烈矛盾。,一、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回归,第二节,循 环经济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人类既是环境的创造物,又是环境的塑造者
22、。 环境给予人维持生命的东西,并提供在智力、道德、社会和精神等方面获得发展的机会。 生存在地球上的人类,在漫长和曲折的进化过程中,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由于科学技术发展的迅速加快,人类获得了以无数方法在空前的规模上改造环境的能力。 人类环境的两个方面,即天然和人为的两个方面,对于人类的幸福和对于享受基本人权,甚至生存权利本身,都是必不可少的。,一、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回归,第二节,循 环经济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近二三百年的工业革命把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人们高喊着“进军”的口号,无情地向大自然索取。 在获得巨大利益的同时,人类同自然界的矛盾也日益加深,大自然在忍无可
23、忍的情况下向人类猛烈反扑。 人类在经受了无数灾难的折磨和巨大的损失之后开始警醒和反思,展开了世界范围内的研讨。,一、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回归,第二节,循 环经济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20世纪70年代以后,人类环境宣言等一系列关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公约、宣言、行动计划的发表以及采取的许多共同行动,都说明人类已在反思之后觉悟了,并逐步形成一些共识,这些共识集中反映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而循环经济是21世纪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经济模式。,一、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回归,第二节,第二节,(1)资源短缺 1973年的石油危机使人们真正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无论是像
24、水、土壤、森林这类再生资源,还是像矿产和金属这类不可再生资源,都面临着程度不同的短缺问题。 据报道,目前全球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为1400多亿吨,按目前产量,静态保障年限为40年。,循 环经济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二、生态环境恶化对人类的警示,第二节,天然气的剩余可采储量为150亿立方米,静态保障年限为60年。 世界性淡水短缺也日趋严重。在中国、印度、美国这些产粮国的广大区域,地下水位在下降,灌溉面积在缩小,美国的科罗拉多河、中国的黄河、印度的印度河和恒河在干旱季节难得流入大海。世界上2/3的人口每天只能维持很低的用水量,约5亿人没有足够的饮用水。,循 环经济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二、生态环境恶化对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循环 经济 概论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