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河南省扶沟县高级中学高一第三次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河南省扶沟县高级中学高一第三次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河南省扶沟县高级中学高一第三次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河南省扶沟县高级中学高一第三次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北京时间 2011年 2月 18日 17时 55分, “火星 500” 项目的中国志愿者王跃首次踏上模拟火星表面。读下表,完成下题。 火星 地球 直径 4220英里 7926英里 自转轴的倾斜角度 25度 23.5度 公转周期 687个地球日 365.25日 自转周期 24小时 37分钟 23小时 56分钟 4秒 大气 主要是 CO2以及部分水蒸气 氮、氧、氩及其他 大气密度 0.07 1 火星与地球相比 A.自转和公转的速度均比地球快 B.表面昼夜温差比地球小 C.出现极昼极夜的纬度范围比地球大 D.没
2、有昼夜长短的变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体考查类地行星特性的比较。通过地球和火星特性的比较可知火星自转和公转的速度均比地球快慢,表面昼夜温差比地球大,由于火星存在 25度的自转轴倾斜角所以存在昼夜长短的变化。而且火星自转轴的倾斜角度比地球大所以火星出现极昼极夜的纬度范围比地球大。所以本题选 C。 考点:类地行星自然属性的比较。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学生只要掌握地球自转相关知识结合题文就可以轻松答题。 下图是我国局部地 区某月地面天气形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共 10 分) ( 1)此图最有可能是 _月( 1或 7)的地面天气形势图( 2分),就气流状况而言, A地受 _控制。( 2分) (
3、 2)近日,将有 _锋从 E地过境( 2分)。 C地在锋面过境时,天气将会出现的变化是 _( 2分)。 ( 3)此时, M地的风向为 _风。( 2分) 答案: ( 1) 1月 ( 2分) 反气旋 ( 2分) ( 2)暖锋 ( 2分) 阴天、刮风、下雨、降温( 2分) ( 3)偏北风(西北风)( 2分) 试题分析: 第( 1)题,由图可知:亚欧大陆被高压(反气旋)控制,故为 1月地面天气形势图。 第( 2)题,由图可知: B处为低压中心,北半球低压逆时针旋转,根据气流运动方向可判断近日将有暖锋从 E处过境,暖锋过境常伴随阴天、刮风、下雨、降温等天气现象。 第( 3)题,此时, M地的风向为偏北风
4、(西北风)。如下图所示(注:黑色箭头为水平气压梯度力,红色实线箭头为风向)。 考点:本题借助局部区域考查天气系统的相关知识点。 点评:本题借助局部区域考查天气系统的相关知识点。本题易错点:( 1) A地受高压控制,但就气流状况而言,就得答反气旋,答高压就不得分。( 2)风向的判断要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考虑地转偏向力,注意北半球风向右偏。 读某区域自然景观分布图,完成题。 【小题 1】形成图中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的基础是 A地形 B水分 C热量 D土壤 【小题 2】图中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C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分异 【小题 3】下列山地的相对
5、高度接近,但由于它们各自所在的纬度位置不同,自山麓到山顶垂直地域分异也不相同,判断其中所处纬度最高的是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B 【小题 3】 D 试题分析: 【小题 1】图中自然景观东西方向更替,其地域分异的基础是距海远近导致的水分条件的差异。 【小题 2】图中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是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因为自然景观东西方向更替,南北延伸。 【小题 3】自然带的丰富程度受纬度位置和山地的相对高度的影响。一般来说,纬度越低,山体越高,自然带越丰富。图中山地的相对高度接近,但由于它们各自所 在的纬度位置不同,自山麓到山顶垂直地域分异也不相同,根据自然的丰富程度,判断其中所处纬度
6、最高的是 D。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点评:本题组难度较小,考查的是基础知识,学生结合题文联系课本知识解答此题轻而易举。 重难点突破:地域分异规律 一、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地理环境在水平方向上的地域分异叫做水平地域分异,主要包括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和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规律 形成基础 影响因素 表现 分布 例子 水 平 地 带 性 由赤道到两极的分异 热量 太阳辐射在地表不均 沿东西方向延伸,沿南北方向更替 低纬地区和北半球高纬地区表现明显 非洲沿东经20度南北方向自然带 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 水分 海陆分布使水分递减 沿平行于海岸方向延伸,沿垂直于海岸方向方向更替 在中
7、纬度地区表现明显 我国沿北纬40度纬线从沿海向内陆 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 1)山地垂直自然带的更替规律同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有些相似。 ( 2)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有: 山体所在纬度: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 山体海拔:海拔越高越复杂(当然有极限),海拔越低越简单。 跟山顶与山麓之间相对高度有关: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 ( 3)影响山体垂直自然带海拔高度的因素有: 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海拔高;纬度高,海拔低。 坡向:同一山体,阳坡高,阴坡低。 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分别是 A古生代中期和中生代末期 B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
8、 C古生代末期和新生代末期 D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中期 答案: B 试题分析: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分别是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第一次是发生在泥盆纪 三叠纪时期,地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运动,地层沉降,形成了丰富的煤层。最后一期全球性的造山运动发生在晚侏罗纪 -晚白垩纪时期,地质史上称为喜马拉雅山期造山运动(在这次运动中,有许多的生物毁灭 灭绝),形成了石油,奠定了目前地球地貌的基本轮毂。 考点:本题考查地质历史时间的发生时间。 点评:本题考查地质历史时间的发生时间,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读右图,回答题。 【小题 1】若此图代表海 陆间水循环,正确叙述是 A甲处是陆
9、地,乙处是海洋 B乙处的降水量小于蒸发量 C 代表径流输送 D 代表地表蒸发和植物蒸腾 【小题 2】若此图为北太平洋的大洋环流,则 A该图表示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B 代表秘鲁寒流 C丙处有大渔场 D 代表千岛寒流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若此图代表海陆间水循环,甲处是海洋,乙处是陆地;乙处的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代表径流输送,注入海洋; 代表水汽输送。 【小题 2】若此图为北太平洋的大洋环流,则该图表示以副热带海域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代表秘鲁寒流,不对,因为秘鲁寒流在南半球。丙处有大渔场,正确,因为丙地位于寒暖流交汇处。 考点:本题考查水圈、水循
10、环对应知识点。 点评:本题组难度较小,涉及的知识点有水循环的环节、副热带海域洋流的分布规律、渔场的分布等知识点,题目较为基础,学生结合教材内容不难作答。 下图表示某地区 “最冷月等温线 ”和图中 “河流剖面 ”示意图,读图完成题。 【小题 1】甲河流域的气候特点是 A全年温和多雨 B全年炎热干燥 C高温期多雨期一致 D雨 热不同期 【小题 2】根据图中信息 ,推知甲河流域此时 A盛行西北风 B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C盛行西南风 D受赤道低压带控制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由图可知:甲河流域位于南纬 30度至 40度之间,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其气候特点
11、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故选 D。 【小题 2】由图中 “河流剖面 ”示意图可知:甲河为河流水补给地下水,故甲河处于汛期,为冬季。据此推知甲河流域此时盛行西北风,受盛行西风带控制,夏季才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形成炎热干燥的天气。 考点:本题考查地中海气候的分布、成因及特点。 点评:本题组借助地理示意图,考查地中海气候的分布、成因及特点,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灵活掌握地中海气候的分布、成因及特点。 下图(最热月与最冷月降水量图)中, 地属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据图回答 地所属气候类型依次是 A亚热带季风气
12、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 B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C地中海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最热月与最冷月降水量图可知, 雨热同期,应为季风气候,这样就把 B、 C、 D排除掉了。又可判断 地雨热不同期,属冬雨型,故属地中海气候,这样又验证了 A选项的正确性。 考点: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判读。 点评:本题考查了气候类型的判读,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这样在考试中既节约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一举两得。 下图为沿某岛屿 20纬线地形剖面及
13、两地气候统计图,据图完成题。 【小题 1】该岛位于 A南半球、东半球 B北半球、东半球 C南半球、西半球 D北半球、西半球 【小题 2】该岛甲、乙两地都是 A 1月降水量最大 B 2 6月的降水量逐月增加 C 7月气温最低 D 8 12月气温逐月递减 【小题 3】据上图信息,甲地比乙地降水量小的主要原因为 A地处背风地带 B海拔较高 C受东北信风影响 D距海较远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小题 3】 A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经纬度可知:该岛位于东半球,因为东半球的范围为东经 60度 -180度 -西经 20度。又有气温降水分布图可知 7月气温低,应为冬季,故判断该岛
14、位于南半球。 【小题 2】由气温降水分布图可知:该岛甲、乙两地都是 7月气温最低。 【小题 3】据图示信息,甲地比乙地降水量小的主要原因为甲地地处信风背风地带,降水少。 考点:本题组借助地理统计图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 点评:本题借助地形剖面及气候统计图考查地理位置的判断,柱状图的判读、地形对降水的影响等知识点,难度居中,试题综合性强,充分考查了学生的地理功底,有良好的区分度,不失为一组好题。 读亚洲局部区域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单位: hPa),回答题 . 【小题 1】下列四城市中,风速最大的是 A乌兰巴托 B北京 C合肥 D东京 【小题 2】图中所示的时间是 A 1月 B 4月 C
15、7月 D 9月 【小题 3】郑州与合肥相比 A郑州气温高、气压低 B合肥气温低、气压高 C郑州有降水,气温低、气压高 D合肥有降水,气温高、气压低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A 【小题 3】 C 试题分析: 【小题 1】下列四城市中,风速最大的是北京。因为北京所处地点等压线稠密,等压线越稠密,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 【小题 2】由图可知亚欧大陆上为高压控制,为冬季,故图中所示的时间是 1月。 【小题 3】郑州与合肥相比,郑州有降水,气温低、气压高。因为郑州恰逢冷锋过境,冷锋的雨区在锋后。合肥为单一暖气团控制,天气暖晴,气压低。 考点:本题考查天气系统的判断。 点评:本题难度居
16、中,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各种天气系统的特点,天气系统过境时对应的天气现象。 关于下面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 A图是北半球气旋,中心气流上升,产生阴雨天气 B B图是北半球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产生晴朗天气 C C图中北半球正值夏季,甲处吹东北风,乙处吹东南风 D D图中北半球正值春季,太阳直射点将向南移动 答案: B 试题分析:关于下面四幅图的说法, A A图是南半球气旋,中心气流上升,产生阴雨天气。 B B图是北半球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产生晴朗天气,正确。 C C 图中,气压带风带南移,北半球正值冬季,甲处吹西北风,乙处吹东南风。 D D图中,气压带风带沿赤道对称分布,北半球为二分日中
17、的一天,太阳直射点将向哪移动,不确定。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环流对应知识。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综合性强,考查了天气系统、大气环流 对应知识。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 2012年太阳风暴将迎来 11年周期的太阳活动峰值,强烈的太阳磁场作用力将遍布整个太阳,伴随着冠状喷射物,太阳将释放巨大的能量。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题。 下列人类活动不会受到太阳活动影响的是 A在海滨户外进行日光浴 B工作中使用有线电话 C在家中收看卫星电视 D在沙漠探险旅途中用罗盘定方向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太阳活动的影响。太阳活动主要有黑子、耀斑和日珥等,太阳活动产生的影响主要有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紫外线数量增加、产生磁
18、暴现象甚至出现气候异常现象。所以本题选 B。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活动及其影响。 点评:本题相对简单,掌握太阳活动及其相关影响就可作答,为基础知识考查。 读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变化 (图甲 )和地球公转速度变化 (图乙 ),回答下题。甲图 M点的纬度、乙图 N 点的月份分别是 A 30 1月 B 60 7月 C 60 1月 D 30 7月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地球自转线速度和地球公转速度的规律。地球自转速度的规律是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为 1670km/h,两极最小速度为零,南北纬 60的自转线速度为赤道的一半是 835km/h。通过图甲可知 M点的自转速度是 835km/h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河南省 扶沟县 高级中学 第三次 考试 地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